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审美走向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卫国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从《红高粱》《菊豆》到《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十三年的创作历程经历了从主题回归和艺术叛逆 ,虚幻的理想家园和现实的本土回归 ,最终以理想与现实整合的审美走向 。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创作风格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的上扬:汉代审美走向自觉的一个重要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均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审美走向 情感性关系 表征 自觉 汉代 审美关系 独特作用 情感特质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升值——汉代审美走向自觉的重要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均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5,共6页
先秦时代声色之美和形式之美基本上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地位。这种情况在汉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纯粹意义上的形式美开始成为自觉的追求;对声色之美和形式美的展现和追求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声色之美和形式美因素成为审美接受和评判的标准。从... 先秦时代声色之美和形式之美基本上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地位。这种情况在汉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纯粹意义上的形式美开始成为自觉的追求;对声色之美和形式美的展现和追求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声色之美和形式美因素成为审美接受和评判的标准。从这种新变化、新发展、新趋势的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美的升值。它与审美走向自觉相同步,并成为其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美的升值 审美走向自觉 重要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季水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1,共7页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中国学术理论界淡忘已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回归文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可概括为:在文学批评中,实现了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的回归;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被中国学术理论界淡忘已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回归文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指导和影响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审美走向可概括为:在文学批评中,实现了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的回归;在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实现了从哲学反映论向审美反映论的过渡,突出了文学的审美本性和情感特点;在文学本质的界定中,实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论向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转型,这一方面是从美学角度审视文学本质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对文学意识形态特性认识深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新时期 文学理论研究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当代中国女作家创作的审美走向
5
作者 鲁峡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当代中国女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共同的审美走向。女性作家作品中的执著的理想追求、个性的充分表现以及对生活细腻的体验和反映,与她们净化了的高尚审美情怀,构成了创作的基本韵致,使之成为颇具特色的创作群体。
关键词 女作家 创作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电影的创作反思与审美走向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9,共6页
作为自然观念的文化表征,生态电影不但将对自然生态的现实姿态加以影像呈现,也同时影响人类的审美观念的未来走向。因此,针对生态电影在创作样式、创作形式与文化伦理价值观念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从影视创作的领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 作为自然观念的文化表征,生态电影不但将对自然生态的现实姿态加以影像呈现,也同时影响人类的审美观念的未来走向。因此,针对生态电影在创作样式、创作形式与文化伦理价值观念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从影视创作的领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我们对构建和谐生态的反思。在生态危机和生态矛盾日益激化的后现代社会,如何扩展创作视野,完善创作观念,引导生态电影的审美走向,争取生态观念的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生态电影创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电影 创作观念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巫术到审美——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走向 被引量:3
7
作者 戴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4-79,共6页
弗洛姆说:“人经过了几十万年才在进入人类生活方面迈出第一步,他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显然,弗洛姆所谓的“人类生活”,是指人类的文明时代,而那漫长的人类史前文化时期包括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 弗洛姆说:“人经过了几十万年才在进入人类生活方面迈出第一步,他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显然,弗洛姆所谓的“人类生活”,是指人类的文明时代,而那漫长的人类史前文化时期包括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的感官逐步“人化”,也由于巫术的无所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节奏 丧葬舞蹈 娱神 审美走向 民族 巫术活动 传统文化 祭词 节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审美:课堂教学的境界提升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静 刘丽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53,共4页
课堂教学的境界需要从功利化教学转向以学生为本的人文课堂建构,走向审美是具体实践的路径和方法。课堂教学境界提升的本质是让课堂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课堂教学境界提升的审美实践是:设定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形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境界需要从功利化教学转向以学生为本的人文课堂建构,走向审美是具体实践的路径和方法。课堂教学境界提升的本质是让课堂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课堂教学境界提升的审美实践是:设定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形成课堂教学的审美导向;实施促进学生美好表现的教学管理,形成落实审美的课堂实践;建构符合审美要求的对话教学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走向审美 境界提升 审美导向 审美体验 知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概观 被引量:5
9
作者 罗振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6,共9页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有清晰的运动轨迹 ,它在每个时段里都信守着自己的走向 ,同时又都注重内视性、纯粹性、向现实主义归依 ;它不仅来自现实土壤的艰难的孕育 ,更是融会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派诗歌后产生的文学现象 ;它虽然命运不佳 ... 20世纪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有清晰的运动轨迹 ,它在每个时段里都信守着自己的走向 ,同时又都注重内视性、纯粹性、向现实主义归依 ;它不仅来自现实土壤的艰难的孕育 ,更是融会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派诗歌后产生的文学现象 ;它虽然命运不佳 ,但是其存在本身已经证明了人与文的双重自觉 ,其内在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折射了 2 0世纪时代风云的变幻 ,其形式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新诗的艺术品位 ,其从纯到不纯的位移 ,丰富、深化了现实主义艺术内涵 ,充满了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潮 审美走向 古典诗歌 西方现代派 历史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动画美学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莹 米高峰 《电影评介》 2012年第4期26-27,共2页
所谓商业美学,按照尹鸿先生的定义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律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动画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其商业化操作模式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并作为新兴的文化产品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为创意... 所谓商业美学,按照尹鸿先生的定义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律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动画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分支,其商业化操作模式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并作为新兴的文化产品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为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国外商业动画的介入,使中国的商业动画产业面临着自身异化和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双重压力,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商业动画 美学特征 审美受众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流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书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83-87,共5页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流变曹书文严格意义上的“新时期文学”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因为文学的真正解放是以政治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在1979年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爱情问题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并且不免招致相反的评... 论新时期小说性描写的流变曹书文严格意义上的“新时期文学”是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因为文学的真正解放是以政治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在1979年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爱情问题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并且不免招致相反的评价和在实践中产生矛盾的后果。人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描写 新时期小说 女性意识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生存困境 主人公 民族文化心态 作家 涉性文学 审美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责任呼唤自觉意识
12
作者 红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媒体责任 自觉意识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2004年4月 呼唤 思想道德建设 广播电视传播 广播影视 未成年人 整体风格 施政方针 责任意识 从业人员 管理部门 审美走向 宏观把握 主持人 副语言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文艺美学观
13
作者 张居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3年第6期22-26,共5页
【正】 正值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纪念12月26日这个光辉日子,笔者想就毛泽东的文艺美学观问题,谈几点思考已久的意见,略表缅怀之意。今年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正式在《解放日报》全文发表50... 【正】 正值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为纪念12月26日这个光辉日子,笔者想就毛泽东的文艺美学观问题,谈几点思考已久的意见,略表缅怀之意。今年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正式在《解放日报》全文发表50周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艺论著中,《讲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甚至是无与伦比的文艺美学著作。自问世以来,它对我国革命文艺的审美走向和世界文坛的美学影响,是举世公认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就没有极少数人无视以至否定毛泽东的文艺美学观。前些时候,不是就有人说毛泽东文艺思想蕴涵着“颇深的反美学倾向”吗?但愿这是莫大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美 社会生活 审美走向 审美创造过程 延安文艺座谈会 文艺美学思想 美学影响 美学倾向 文艺论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