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积累中开拓在继承中创新——读赵奎英的审美语言学新作《混沌的秩序》
1
作者 吴海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我国当代美学与文学理论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著文者多鹦鹉学舌;二是文坛浮躁气盛,著文者多急功近利.放眼文学论坛,文章如毛,然所载多为浮泛之言,真能潜心沉思而立一说者甚是了了.近读赵奎英博士的审... 我国当代美学与文学理论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著文者多鹦鹉学舌;二是文坛浮躁气盛,著文者多急功近利.放眼文学论坛,文章如毛,然所载多为浮泛之言,真能潜心沉思而立一说者甚是了了.近读赵奎英博士的审美语言学著作<混沌的秩序>,颇受安慰.作者那沉静的叙说、精确的辨析、新颖而又深邃的思想,使人从这部著作中嗅到了那种纯粹的学术探索的馨香,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同胞的基于丰厚学术积淀上的理论创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奎英 审美语言 《混沌的秩序》 创新 美学思想 文艺理论 审美意识 时空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村土陶艺术审美语言的传承与嬗变
2
作者 朱鑫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21-I0021,共1页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几千年以来,历史不断在变幻,朝代不断在更迭,陶瓷文化在战争中独立于世,在历史的褪色里留存余香。在陶瓷艺术品身上,历史的清香味道扑鼻而来,纵使历经千年沧海桑田,陶瓷艺术依然在无数的春秋轮回中留存至...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几千年以来,历史不断在变幻,朝代不断在更迭,陶瓷文化在战争中独立于世,在历史的褪色里留存余香。在陶瓷艺术品身上,历史的清香味道扑鼻而来,纵使历经千年沧海桑田,陶瓷艺术依然在无数的春秋轮回中留存至今,强大的生命力足够令人敬佩。传承古老的工艺经典,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陶瓷艺术应该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艺 陶瓷艺术品 陶瓷文化 四川农村 审美语言 传承与嬗变 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商业片对独立电影审美语言的借鉴
3
作者 郭晓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2,共3页
在过去的一百余年中,美国电影除去最早的二十余年,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其主流都为商业类型片。而与商业片一同记录社会图像,在艺术层面上不断探索的便是独立电影。近年来,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美国的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逐渐形成了颇具成效的结... 在过去的一百余年中,美国电影除去最早的二十余年,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其主流都为商业类型片。而与商业片一同记录社会图像,在艺术层面上不断探索的便是独立电影。近年来,当人们逐渐认识到,美国的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逐渐形成了颇具成效的结盟,独立电影在制作和艺术上都不断向商业电影靠拢,却往往忽视了商业电影虽然身处强势地位,但也在靠近独立电影。就审美语言而言,我们不难从美国近年来的商业片中窥见独立电影的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商业电影 独立电影 审美语言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研究——评《英美文学的语言审美与艺术研究》
4
作者 李小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I0006-I0006,共1页
英美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狄更斯的小说,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到伍尔夫的现代主义探索,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哲学思考。这些作品也是跨文化... 英美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狄更斯的小说,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到伍尔夫的现代主义探索,每一部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哲学思考。这些作品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源。朱晓萍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英美文学的语言审美与艺术研究》一书,系统地梳理和解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文化意蕴、社会价值等,为读者在跨文化视角下理解英美文学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硬汉形象 北京工业大学 跨文化视角 伍尔夫 语言审美 语言艺术 社会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审美观差异及其语言表现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碧宇 王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8-106,116,共10页
本文根据西方人的宇宙审美和中国人的生命审美的观点,从力学的角度推导出英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压缩中进行的,而中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扩展中进行的。据此,下文将推导出英汉两种语言中各自体现了简约精确审美和冗余精炼审美、立体审美和... 本文根据西方人的宇宙审美和中国人的生命审美的观点,从力学的角度推导出英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压缩中进行的,而中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扩展中进行的。据此,下文将推导出英汉两种语言中各自体现了简约精确审美和冗余精炼审美、立体审美和平面审美等差异,这些审美观差异不仅在语用中得到体现,而且也在词法、句法和章法中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人的简约 精确和立体审美中国人的冗余 精炼和平面审美汉英语言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语言审美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之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丁肃清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5-188,共4页
本文从小说语言审美角度出发,提出语言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之间的艺术调和,叙述语言体现了作家的个性,而人物语言则表现艺术形象的个性,二者真实地展现着自然美,超自然的属性是小说语言产生魅力的根本,来自作家的心灵感悟,是生动的、立... 本文从小说语言审美角度出发,提出语言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之间的艺术调和,叙述语言体现了作家的个性,而人物语言则表现艺术形象的个性,二者真实地展现着自然美,超自然的属性是小说语言产生魅力的根本,来自作家的心灵感悟,是生动的、立体化的、充满着动感的,因此也是艺术的。自然性与超自然性,形成了小说语言魅力的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审美 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 自然性 超自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持人的语言审美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侯亚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3期53-55,共3页
用于大众传播的主持人语言不可失去审美性。然而,广播电视的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导致了主持人浮躁和投机的心态,继而导致播音创作水平的空前下降,对自然主义语言表达方式的趋之若骛成了“时尚”和“荣耀”。在此大环境下,那... 用于大众传播的主持人语言不可失去审美性。然而,广播电视的商业化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理导致了主持人浮躁和投机的心态,继而导致播音创作水平的空前下降,对自然主义语言表达方式的趋之若骛成了“时尚”和“荣耀”。在此大环境下,那些本来语言功力深厚的主持人也怀疑起自身的价值;一些初上广播电视的主持人干脆不去锤炼语言。面对主持人语言的人文性、艺术性日趋淡化、遭受挑战的现实,本文试图从主持语言、主持人、节目和受众几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一个笔者对强化主持人的语言审美意识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对眼下现象的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语言 语言审美 主持语言 受众 大众传播 语言形式 语言内容 创作素材 审美需求 审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历史脉络、目标定位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晶晶 朱于国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0,共8页
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 纵观语文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审美教育是从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渐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素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以语言文字审美为核心,其对象分别为方块汉字、汉语声韵与言语作品。它有着独特的目标定位,从低到高可分为四个层次:以感受美、体验美为基础目标,以欣赏美、评价美为发展目标,以发现美、表现美为进阶目标,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为高阶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以高素质教师引领为关键,面向审美教育的中心——学生,以美育人润心,以文化人启智,循序渐进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激发审美愉悦,注重个性创造,从而实现中华美育精神的弘扬与审美心灵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审美教育 语言文字审美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意语境下陶印创作的视觉表达——以《钟吾八景》创作为例
9
作者 徐健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8-I0009,共2页
陶印是集合陶瓷与篆刻之长形成的一门年轻艺术,当下的篆刻创作,写意风格成为主流,使得写意语境下陶印创作的视觉语言表达,成为当代陶印艺术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来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现象之一。早期的陶印创作,被当作小众材料来传递日... 陶印是集合陶瓷与篆刻之长形成的一门年轻艺术,当下的篆刻创作,写意风格成为主流,使得写意语境下陶印创作的视觉语言表达,成为当代陶印艺术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来诸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现象之一。早期的陶印创作,被当作小众材料来传递日常石印创作模式,最多利用陶印易刻的优势,完成石质材料难以刊刻的大尺寸创作,对其审美语言深度挖掘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语境 篆刻 审美语言 视觉表达 陶印 钟吾八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山水游览诗的语言审美意蕴
10
作者 柳晓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Z期64-64,共1页
古代山水游览诗是我国文学史中别具风格的艺术成果,其高超的语言表现形式抒写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反映着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代人来说,研究山水游览诗歌、研究其中的遣词造句,正是一种跨越古今的... 古代山水游览诗是我国文学史中别具风格的艺术成果,其高超的语言表现形式抒写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反映着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代人来说,研究山水游览诗歌、研究其中的遣词造句,正是一种跨越古今的文化交流,满足着人们求知、求异、求美、求乐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游览诗 语言审美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讲唱文学语言审美追求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泛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8-53,122,共7页
敦煌讲唱文学作品,是敦煌文学里极富特色的部分。它有近200个写、印本,包括着变文、讲经文、押座文、因缘、词文、话本、俗赋等诸多体制,并流行于敦煌地区的初唐至北宋这一历史时期。这些讲唱文学作品,尽管有篇幅较短的押座文和以通俗... 敦煌讲唱文学作品,是敦煌文学里极富特色的部分。它有近200个写、印本,包括着变文、讲经文、押座文、因缘、词文、话本、俗赋等诸多体制,并流行于敦煌地区的初唐至北宋这一历史时期。这些讲唱文学作品,尽管有篇幅较短的押座文和以通俗语言演绎佛经的讲经文,以及以编织故事情节与刻划人物见常的变文、因缘、词文、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经文 敦煌地区 敦煌讲唱文学 目连变文 语言 佛经 降魔变文 北宋 语言审美 敦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学语言的独创性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茂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4,共5页
文学语言具有独创性,因为:一,作家的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出发的,作家独特的感受体验促使他寻找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二,隐喻的使用是作家从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因而隐喻创造出了新颖别致的... 文学语言具有独创性,因为:一,作家的创作是从自己的感受体验出发的,作家独特的感受体验促使他寻找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二,隐喻的使用是作家从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出发发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因而隐喻创造出了新颖别致的文学语言;三,美的规律使作家在传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心理感觉时考虑独特的审美语言形式。这三个因素使作家对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创造,并最终使文学语言成为一种独创性的审美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独创性 感受体验 隐喻 审美语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民粹派文学的语言诉求——以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传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71-75,7,共6页
本文主要以俄国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的作品为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民粹派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深层语义建构,解读民粹派文学二元化的语言审美价值诉求,发掘民粹派文学的创作特点和农民本位意识,进而阐释民粹派文学在语言方面对俄... 本文主要以俄国民粹派作家扎索季姆斯基的作品为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民粹派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深层语义建构,解读民粹派文学二元化的语言审美价值诉求,发掘民粹派文学的创作特点和农民本位意识,进而阐释民粹派文学在语言方面对俄国文学发展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派文学 语言审美 民间语言 农民本位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语言美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伯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43-44,共2页
一、建立语言美学是人类语言审美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任何一门新的学科,都必须有其客观的科学依据,而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想象而定的。我们认为,建立语言美学是人类语言审美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 一、建立语言美学是人类语言审美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任何一门新的学科,都必须有其客观的科学依据,而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想象而定的。我们认为,建立语言美学是人类语言审美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类的语言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美学 语言审美 审美实践 人类语言 实践活动 文艺学 语言风格 修辞学 研究对象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文体
15
作者 程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写作是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和表达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过程。作者因需要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写作文体又必然要求不同的语言风格。要使写作达到圆满反映主、客观的目的,除了遵守语言规范化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必须树立一种不... 写作是正确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和表达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过程。作者因需要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写作文体又必然要求不同的语言风格。要使写作达到圆满反映主、客观的目的,除了遵守语言规范化的一般性要求外,还必须树立一种不可缺少的文体观念,以一种确定的语言风格对应一种确定的文体。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风格 不同文体 实用文体 审美语言 写作文体 文体观 主观思想 写作学 文体语言 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J.R.R.托尔金的语言观念及其对“传说故事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雅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6-128,共3页
托尔金的语言观念根植于比较语文学及巴菲尔德的古代语义整体论,且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概念语言审美和天生语言,它们对传说故事集中的语言发明、神话创作和文本细节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 托尔金 传说故事集 古代语义整体论 语言审美 天生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作教学中儿童好奇心的呵护
17
作者 陈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31-33,共3页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但由于教育者的漫不经心、标准答案的垄断、过度的圈养等因素,儿童的好奇心逐步退化或消散了。如何让儿童写作走向主动创造?要注重创设任务情境,让儿童产生好奇,写出新鲜感;要努力形成适切的信息缺口,催生好奇...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但由于教育者的漫不经心、标准答案的垄断、过度的圈养等因素,儿童的好奇心逐步退化或消散了。如何让儿童写作走向主动创造?要注重创设任务情境,让儿童产生好奇,写出新鲜感;要努力形成适切的信息缺口,催生好奇,写出新话题;要助力儿童提升语言审美力,培养好奇,写出新感受;要培养儿童的自省能力,发展好奇,写出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奇心 习作教学 任务情境 信息缺口 语言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学术话语的当代建构——基于历史进程的视角 被引量:13
18
作者 普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共8页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 "学术话语"(Academy discourse)一般是指构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概念、术语、范畴和文段(text)。学术话语的建构历程反映了人类走向理性的过程。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体现了其时思想体系的变化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学术话语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术话语的对话、交流;学术话语权力不一定以经济的强势为标志,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学术话语的权力。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需要从概念、术语、范畴、思维方式、理论思辨、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通过涵化和濡化的方式,形成既适用于全球化的学术交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 审美语言文化 学术话语权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传统美术的审美分析
19
作者 格桑多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2-56,共5页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传统美术 审美形态 审美方式 审美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角色的定位与架构──浅论当前教育“失语症”中的焦虑与突围
20
作者 李杰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从当前教育中教师面对纷繁的社会文化流变和自身语言表达的缺失而出现的种种“失语”焦虑境象,从内外两类语态的构建入手,提出了突围的路径,昭示了当前教育失语症的拯救“良方”。
关键词 文化语境 道德话语 场型语言 审美语言 线性语言 面型语言 中国 教师 教学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