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受众对电影艺术“画面造型”接受的审美规律——从电影作品《英雄》切入 被引量:2
1
作者 夏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受众对电影艺术形象的接受实际上体现为对造型性画面的接受,造型性画面成为内容传达的载体。电影艺术家的创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造型性画面的各种内在元素,创作出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电影作品呢?本文将从受众角度,展开对电影艺术"... 受众对电影艺术形象的接受实际上体现为对造型性画面的接受,造型性画面成为内容传达的载体。电影艺术家的创作,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造型性画面的各种内在元素,创作出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电影作品呢?本文将从受众角度,展开对电影艺术"造型画面"的研究,以求从中总结出受众对其接受的审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画面造型 审美规律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汉诗英译与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30-133,共4页
诗歌的翻译归根结底是审美的翻译,其中内在的要求与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探讨古汉诗英译的美学要求和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及其二者的关联性,可以发现以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统领古汉诗英译美学要求的观点及方法。
关键词 古汉诗英译 文化传播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鸟画的审美规律与信息
3
作者 黄强苓 《艺术探索》 2004年第2期32-33,共2页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和鱼虫为内容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花鸟画的艺术精神和境界充分进入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诠释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深深感受和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以其自身特有的审美规律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审...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和鱼虫为内容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花鸟画的艺术精神和境界充分进入到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诠释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深深感受和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以其自身特有的审美规律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审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审美规律 审美信息 绘画题材 绘画风格 绘画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播审美规律与诗歌翻译审美实践
4
作者 王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探讨文化传播审美必要性、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初步归纳一些共性的文化传播审美规律,并分析文化传播审美规律与诗歌翻译审美实践的关系,提出以文化传播审美规律指导诗歌翻译实践的观点和途径。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审美规律 诗歌翻译 审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音乐审美规律与活动组织
5
作者 陈泽铭 《乐器》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下一代已成为千万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要求孩子学习一件乐器。这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音乐家吗?不是的,他们中...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下一代已成为千万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要求孩子学习一件乐器。这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音乐家吗?不是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朦朦胧胧地觉得孩子学音乐是很有好处的。至于具体有哪些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活动组织 审美规律 幼儿 艺术教育 精神文化 孩子 生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神容表演的审美规律
6
作者 张庆 《戏剧之家》 2012年第4期22-22,共1页
戏曲表演的做功,包括身段和面部的喜、怒、哀、乐、忧、惧等神情表演,并不是按照生活原样搬上舞台,而是通过技术性的集中,经过加工后提炼成为一种有章法,有美感的“程式”化表演。优秀的戏曲艺术家在做这种程式化表演时候,很注意... 戏曲表演的做功,包括身段和面部的喜、怒、哀、乐、忧、惧等神情表演,并不是按照生活原样搬上舞台,而是通过技术性的集中,经过加工后提炼成为一种有章法,有美感的“程式”化表演。优秀的戏曲艺术家在做这种程式化表演时候,很注意人物的内心体验,并针对不同人物性格的灵活运用,把“程式”变为有血肉的情感。戏曲的神情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审美规律 人物性格 程式化 内心体验 技术性 艺术家 身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族声乐表演的审美规律解读
7
作者 卢昱卉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8期94-94,共1页
《音腔论》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音腔论》的解读入手,依托"对比统一"的规律来探析民族声乐表演学科理论,从理论层面解释了汉语声乐演唱过程中"依字行腔"的原理,将"依字行... 《音腔论》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音腔论》的解读入手,依托"对比统一"的规律来探析民族声乐表演学科理论,从理论层面解释了汉语声乐演唱过程中"依字行腔"的原理,将"依字行腔"、"声情并茂"、"乐感"、"音乐修养"等因素有机融合,同时指出根本性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表演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园冶》美学话语中的设计审美规律
8
作者 隋李娜 陈田甜 《流行色》 2019年第7期161-161,163,共2页
天启三年,计成执笔《园冶》并付梓成书。该书中外影响深远,其内藏实践方法,计成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以及精辟的论述,都折射出深厚的设计美学知识,并赋予美的规律和追求。基于设计美学视角,笔者深入其中试析此书所蕴含的设计审美规律。
关键词 《园冶》 设计美学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理想人体分析及着装审美的研究
9
作者 邓小荣 胡艳丽 《辽宁丝绸》 2024年第4期60-61,22,共3页
着装审美是根据人体美学理论[1]获得解析女性理想人体的特质以及与之匹配的着装形式美。服装审美艺术的影响主因就是人体,虽然人体结构相似,但是人体体型及形体比例各异。通过多维度分析[2]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演变的女性人体,即为理... 着装审美是根据人体美学理论[1]获得解析女性理想人体的特质以及与之匹配的着装形式美。服装审美艺术的影响主因就是人体,虽然人体结构相似,但是人体体型及形体比例各异。通过多维度分析[2]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演变的女性人体,即为理想人体。在着装形式美的基础上,探讨女性理想人体与着装选择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服装设计如何呼应女性的理想人体。通过收集和分析女性理性人体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女性身体与服饰关系的理解,为服装行业提供建议,以优化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理想人体 形体分析 着装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审美学要重视研究新的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8期24-28,共5页
网络文学和传统纸质文学的文艺审美标准,在原则上既有共同性,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规律。网络文艺有两个最突出的要点:第一,是它的群众性。几乎是全民都可以是作者,也都可以是读者。它把文艺还给人民,让人民都可以抒发自... 网络文学和传统纸质文学的文艺审美标准,在原则上既有共同性,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审美特点和审美规律。网络文艺有两个最突出的要点:第一,是它的群众性。几乎是全民都可以是作者,也都可以是读者。它把文艺还给人民,让人民都可以抒发自己的审美感情,都可欣赏自己喜欢的审美对象。第二,可以自由抒发情怀,展现性灵,天地十分广阔,写作十分自由。手机文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快捷方便,人们随时可以创作、交流、互动、欣赏,有更加迅捷的审美传播作用,有更广大的群众参与。研究和总结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这些新的文艺审美活动,必能大大提高和完善我们的文艺审美学,使它与时俱进,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色,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艺 审美 手机 网络文学 审美标准 审美规律 审美特点 审美感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绝对美到相对美是审美坐标的转换吗?
11
作者 祁志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11期4-6,共3页
美和审美的相对性,古今中外的美学家有过丰富的论述。但是如果把它夸大到绝对的地步,由此取消美丑的差异,否认人类审美存在客观标准和绝对价值,那则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滑向了无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整个人类审美实践... 美和审美的相对性,古今中外的美学家有过丰富的论述。但是如果把它夸大到绝对的地步,由此取消美丑的差异,否认人类审美存在客观标准和绝对价值,那则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滑向了无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整个人类审美实践史的高度,认识真正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审美规律,不为某种流行的庸俗、怪诞甚至以丑为美的风气所迷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有效性 相对美 人类审美 是非标准 绝对美 审美规律 实践史 审美活动 《判断力批判》 审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价值观影响下的服饰审美现象——以民国服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服饰审美规律虽遵循内在的法则,但亦受他律的影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价值观。而社会价值观对服饰审美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服饰审美的任何现象都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民国时代,短暂几十年,"麻雀虽小,... 服饰审美规律虽遵循内在的法则,但亦受他律的影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价值观。而社会价值观对服饰审美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服饰审美的任何现象都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体现。民国时代,短暂几十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服饰审美现象经历的因循守旧、锐意创新、繁华多样及萧条沉沦几个阶段,无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社会价值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观 审美现象 民国时代 服饰 审美规律 社会背景 根本性 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本文以中国女性电影和女性导演为切入点,审视近年来女性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运用女性主义观点对女性电影重新定位,从女性视点、观影方式、叙事风格和主题四个层面探析女性电影的审美规律。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叙事风格 中国当代女性 视觉快感 审美特征 审美规律 男性中心 女性题材 张暖忻 商业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异同论——兼论书画艺术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励民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3期65-69,共5页
善书者多能画,而能画者必善书,这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书画同源”理论的提出,不仅因为中国书画都共同使用毛笔、墨、纸、砚,而且因为书源于画,画中含书,情趣相近,同是我国民族文化综合表现形式的缘故。然而有意无意地... 善书者多能画,而能画者必善书,这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书画同源”理论的提出,不仅因为中国书画都共同使用毛笔、墨、纸、砚,而且因为书源于画,画中含书,情趣相近,同是我国民族文化综合表现形式的缘故。然而有意无意地混淆书法与绘画的界限,无视书和画这两种艺术类别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书画同源”理解为“书画同体”,无疑将造成书法理论及书法实践上的混乱;此种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其作品将可能失去书法艺术特有的审美内涵,并从而大大降低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分析和研究书、画的异同,探索书画艺术的特定审美规律,对于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都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书画同源 书画史 审美内涵 中国书画 善书 我国民族文化 方块汉字 审美规律 隶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审美追求及文化隐喻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盈旭 《艺术家》 2019年第9期170-171,共2页
艺术歌曲,源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推动,以舒伯特、舒曼为代表的音乐家以西方一些诗人的优秀诗歌作品为载体,谱写了大量的歌曲并传唱至今形成音乐界中的重要音乐体裁——艺术歌曲。随着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进驻... 艺术歌曲,源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推动,以舒伯特、舒曼为代表的音乐家以西方一些诗人的优秀诗歌作品为载体,谱写了大量的歌曲并传唱至今形成音乐界中的重要音乐体裁——艺术歌曲。随着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进驻,许多留洋归来的音乐人将这一音乐体裁引入,掀起了艺术歌曲创作的热潮。特别是这一时期,深受西方艺术文化熏陶的理论家们,结合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现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青主、黄自、萧友梅等音乐家都创作出了彰显自身审美特性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填补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艺术创作上的空白,极大地推进了近现代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本文力图从艺术美学、历史学等视角入手,分析20世纪初(1931—1949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审美规律,以期为高校音乐艺术教学中突破传统单一的技能训练,进一步把握中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文化内涵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审美规律 文化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艺术审美的再审视——兼与湖南“Q集群”的部分同行商榷
16
作者 张成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1-43,共3页
·写在前面· 前一时期,笔者曾在京参观了来自湖南的“Q青年美术家集群展览”。其后,还有幸参加了这个“集群”的部分同行举行的座谈会。无论是这一展出中具有探索精神的许多作品,还是座谈会中许多有见地的发言,都使自己受到多... ·写在前面· 前一时期,笔者曾在京参观了来自湖南的“Q青年美术家集群展览”。其后,还有幸参加了这个“集群”的部分同行举行的座谈会。无论是这一展出中具有探索精神的许多作品,还是座谈会中许多有见地的发言,都使自己受到多方面的有益启示。但对这次展览的“前言”和某些发言中涉及的艺术观点,尤其是有关审美规律中有关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艺术观点 审美规律 创作状态 康定斯基 抽象表现主义 现代绘画 美术创作 具象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的形式与功能审美
17
作者 张宁 《上海艺术家》 2006年第3期62-63,共2页
工业设计发展到了今天,已不再仅仅是科学与技术的结果,而是一种引导人类生活方式的文化活动。狭义而言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依照人类生理及心理需求所做的设计,是发现人类生活所真正需要的也是最舒适的机能和效率,并使这些机能、效... 工业设计发展到了今天,已不再仅仅是科学与技术的结果,而是一种引导人类生活方式的文化活动。狭义而言工业设计,是工业产品依照人类生理及心理需求所做的设计,是发现人类生活所真正需要的也是最舒适的机能和效率,并使这些机能、效率具体化、实用化,从而达到人一产品一环境的统一和协调。设计的真正使命是提高生存环境的质量,满足人类的需要。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作为工具,将人类的活动能力加以延伸,提高人对目标对象的可使用性。这就决定了产品的外观不仅是为了美观,其根本属性是功能性的。在此过程中,工业设计师主要负责产品的美学机能,而前提是在充分保障产品的功能性和操作的形态可识别性。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更方便地使用。因而探索工业设计中形态与功能的审美规律,是工业设计美学研究的关键。法国美学家拉罗(1877—1953)认为,工业产品的美是多种要素的组合,正如复调音乐是由多声部通过对位法而形成统一的和声一样。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在产品外部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产品的形式设计是工业设计师依据功能所作出的创造性活动,每一种新的产品形式的产生,就意味着含有一定的形式意义。就单纯的形式美而言,它不依赖于其他内容,因此,德国哲学大师康德称之为自由的美,狄德罗则称之为绝对的美和独立的美。但是,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却是依存美,确切地讲,产品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效用功能、操作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方能称为设计形式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审美规律 工业产品 人类生活 产品设计 美学研究 操作功能 科学与技术 创造性活动 形式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美学的反思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经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文艺美学 文学艺术 马克思美学思想 文艺学 美的规律 古典文艺 实践活动 西方美学 审美规律 生命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旅游美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超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7,共3页
旅游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以经济形式实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旅游活动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生活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活动,而这种活动有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审美化的进程和人类社会... 旅游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以经济形式实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旅游活动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生活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活动,而这种活动有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审美化的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浅析,揭示其普通、特殊和个别的审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美学 审美关系 审美特征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志成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大学生 “异化” 二十一世纪 当代大学生 人文精神 潜移默化 审美规律 基本前提 教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