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学的僭越与“伦理”的复归——从形式静观到审美融合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庆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7,共8页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后,美学与生活似乎已无法进一步靠拢。两者已用尽了含混与妥协的空间,终于露出不可通约的逻辑硬核;美学与生活谁为主导,已成了再无腾挪余地的问题。近年在建筑艺术领域出现的"少一些美学,多一...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后,美学与生活似乎已无法进一步靠拢。两者已用尽了含混与妥协的空间,终于露出不可通约的逻辑硬核;美学与生活谁为主导,已成了再无腾挪余地的问题。近年在建筑艺术领域出现的"少一些美学,多一些伦理"的抵制性呼吁,既是对美学态度过度泛滥的反弹,又不妨将其看作对美学的一种当代期许。这里的"伦理"内涵是基于其古希腊语的原始涵义即"精神气质",强调建筑应显现的自身目的和特定生活方式。面对美学对生活的"僭越",当代一些学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形式静观的审美模式才能解决。其中,卡斯腾·哈里斯的"伦理功能"、卡尔松的"功能适应"、柏林特的"审美融合",都喻示当代美学中发生的这种观念调整。通过分析"美学态度"和"伦理态度"相互拒斥的历史,可以窥见二者沟通的可能性,探索在"功能性的内容"与"可见的形式"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路,为审美与生活的当代融合寻找新的知识前提和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态度 伦理态度 伦理功能 审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风动画电影《风雨咒》:古风音韵 审美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9-112,共4页
在电影创作中,运用各种音乐及美术风格来体现主人公情感和影片场景是常见的形式。对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创制者不仅要注重通过美术风格突出表现东方美学元素,且在配乐上亦带有中国传统乐理美学的符号印记,如此方能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传承... 在电影创作中,运用各种音乐及美术风格来体现主人公情感和影片场景是常见的形式。对于国产动漫电影来说,创制者不仅要注重通过美术风格突出表现东方美学元素,且在配乐上亦带有中国传统乐理美学的符号印记,如此方能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传承的内涵。动画电影《风雨咒》无论在场景画面还是配乐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影片中乐理美学印记的运用使得该片场景生动,人物情感丰富,有助于纯粹的东方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审美融合 风雨 传统文化元素 东方美学 音韵 古风 国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惊”与“沉浸”: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复合审美经验 被引量:25
3
作者 陆晓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8-177,共10页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 中国新主流电影所提供的审美经验并非对艺术风格和类型样式的简单混搭或者杂糅,而是倡导在电影创作中利用电影技术所营造的视听奇观"闯入"观众的固有经验,突破观众惯常的意识防护机制,从而完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这种审美经验还强调通过超现实感官体验和情感契合令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进入深陷其中的心理状态。前者带给观众的是"震惊",而后者则是"沉浸"。以此为基础,意欲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范畴中获得传播能量的新主流电影还要在审美特质中选取最大公约数,通过审美的普遍价值来凝聚最广泛意义上的电影观众,并利用类型结合与虚实交融,最终为观众提供打破固有认知的复合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震惊” “沉浸” 审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中的纸元素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敏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29-I0029,共1页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具有必要性,这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要求。纸艺作为一项古老而精致的手工艺,能够以独...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具有必要性,这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新要求。纸艺作为一项古老而精致的手工艺,能够以独特的形式和材料将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合,实现对文化的现代传承。因此,纸元素设计可成为传承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创新路径。杭间和吴光荣编著的《民艺中国:剪纸》一书,便以剪纸为对象探讨了纸艺文化属性的内涵与外延,揭示了纸元素设计与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本文参考该书,就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中纸元素的设计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路径 文化属性 现代传承 纸艺 文化遗产传承 手工艺 黄河流域 审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美学到城市美学 被引量:36
5
作者 程相占 阿诺德.伯林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环境美学关注的是:人类作为整个环境复合体的一部分,审美地参与到环境中;在环境中,感官的内在体验和直接意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环境体验,即研究环境认知维度中所包含的直接而内在的价值。...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环境美学关注的是:人类作为整个环境复合体的一部分,审美地参与到环境中;在环境中,感官的内在体验和直接意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环境体验,即研究环境认知维度中所包含的直接而内在的价值。环境体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综合体验活动,它是由"审美融合"这一术语描述得最佳、最清楚、而又最容易理解的经验之一。在体验环境时,审美融合普遍发生,并且出现于艺术语境之外,这一事实必然促使我们将美学理论扩展到艺术领域之外,从而扩展到广泛的环境情境;审美融合也由此对传统的"审美无利害性"、"审美静观"等构成了重新修正和反思。从理论上说,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建环境,城市环境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人建环境,城市环境的审美价值要远远大于通常说的"城市美"。更进一步说,城市美学也必须考虑消极或负面的审美价值,"消极审美价值"可以启发我们创造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否定美学",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思今天的城市美学。同时,在研究城市美学问题时应将生态学与"融合理论"结合起来,在一个富有人性且功能正常的审美生态系统中,城市景观并非外在环境,在城市规划中认真考虑审美融合,将是城市景观人性化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体验 审美融合 参与美学 消极审美价值 城市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油画的民族风格
6
作者 张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1-43,共3页
油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必须植根于孕育它的土壤才能发展得更为繁盛。中国油画在色彩上强调大色块的运用和色彩的细微变化,用对比鲜明的色彩组成画面的基本色调;在造型上拒绝再现,追求笔墨意趣,笔墨境界。中国油画只有摆脱对西方文化... 油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必须植根于孕育它的土壤才能发展得更为繁盛。中国油画在色彩上强调大色块的运用和色彩的细微变化,用对比鲜明的色彩组成画面的基本色调;在造型上拒绝再现,追求笔墨意趣,笔墨境界。中国油画只有摆脱对西方文化的依附,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才能形成中国油画的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民族风格 审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