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象与日常的诗学重建——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与审美范式
1
作者 关峰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从《商州》到《河山传》20部长篇小说中,《废都》堪称贾平凹反思和转换叙事策略的里程碑之作。如果说1980年代《商州》《浮躁》《妊娠》还处在模仿、尝试和追随阶段,处于由传统现实主义方法主导的萌芽期,《废都》的轰动性影响则客观上... 从《商州》到《河山传》20部长篇小说中,《废都》堪称贾平凹反思和转换叙事策略的里程碑之作。如果说1980年代《商州》《浮躁》《妊娠》还处在模仿、尝试和追随阶段,处于由传统现实主义方法主导的萌芽期,《废都》的轰动性影响则客观上坚定了贾平凹的创作自信,实现了他“在存在之上建构他的意象世界”①的主张,由此进入了试验、摸索和开拓的生长期。在“行文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②,或“以实写虚,体无证有”③的思路和架构下,从获茅盾文学奖的《秦腔》开始,贾平凹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介入现实和打开自己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茅盾文学奖 意象世界 贾平凹 《浮躁》 审美范式 《秦腔》 轰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产方式到审美范式:类型电影的当代价值
2
作者 田义贵 刘欣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06,共4页
“制片商”和“观众”是考察类型电影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具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本性,后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审美活动,二者共同为类型电影的生产和再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电影主要作为某种特定的“生产方... “制片商”和“观众”是考察类型电影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具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本性,后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审美活动,二者共同为类型电影的生产和再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电影主要作为某种特定的“生产方式”被指称,而中国的类型电影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和50至80年代的香港地区最为典型,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电影商业性的复苏才使类型电影逐渐被重视,但更多地作为一种“审美范式”被发展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生产方式 审美范式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型艺术中的视觉经验与审美范式
3
作者 郝志明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6期62-65,共4页
人类的观看行为与认知方式均受视觉经验的影响。视觉经验可以生成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范式,审美范式又进一步加强了视觉经验。一方面,审美范式是对艺术发展过程中“美”的集中体现,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另一方面,审美范式又容易导致学生形... 人类的观看行为与认知方式均受视觉经验的影响。视觉经验可以生成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范式,审美范式又进一步加强了视觉经验。一方面,审美范式是对艺术发展过程中“美”的集中体现,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另一方面,审美范式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因此,在高校的造型艺术教学过程中,相关教育者既要尊重审美范式的规律,又要强调视觉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视觉思维拓展训练,进而培养出具备突破视觉思维定式、产生新的审美形态能力的优秀艺术家,是当下高校造型艺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视觉经验 审美范式 思维定式 学院培养 视觉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溪山琴况》的审美范式到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行动范式
4
作者 张宸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7期171-174,共4页
本文从对《溪山琴况》“物象-象意-意象-意境”审美范式的讨论出发,阐明小学音乐美育需秉持的三个观念:关注性灵的培养、构建音乐美育的生活境界、坚持无功利的音乐欣赏。并借助具体课例讨论审美范式移植至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方式,即... 本文从对《溪山琴况》“物象-象意-意象-意境”审美范式的讨论出发,阐明小学音乐美育需秉持的三个观念:关注性灵的培养、构建音乐美育的生活境界、坚持无功利的音乐欣赏。并借助具体课例讨论审美范式移植至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方式,即“直觉感受-限定时间-限定空间-限定象意-填充世界-注情-哲思-留白”的行动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琴况 审美范式 音乐欣赏课 行动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石之气与书卷雅意:一个书法审美范式的反思
5
作者 夏仕勇 《书画艺术》 2024年第4期94-96,共3页
晚清碑学大兴以来,书法艺术的审美,尤其是学习汉隶魏碑,多追求重、拙、大,以期书法中有金石意味。还原碑刻中文字的模样,成了习书者孜孜以求的方向,认为碑刻的斑驳漫漶,线条的残缺不全,抑或起笔、收笔的方整尖锐,均成了描画的对象。
关键词 碑学 书法艺术 审美范式 魏碑 汉隶 碑刻 收笔 金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消费景观:基于审美范式的商业性艺术展览研究
6
作者 贾唯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74-76,共3页
艺术走出博物馆走进公众生活成为现代社会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当前,城市商业空间已然成为大众参与公共艺术的场所之一,而引入公共艺术项目则成为城市商业空间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有效战略。艺术展览这一具备公开性和参与性的艺术行为。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城市商业空间 艺术展览 大众参与 审美范式 参与性 个性化发展 消费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范式的确立、发展与匡正
7
作者 布小继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4-87,共4页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常生活审美范式作为一种与"启蒙"互补的审美范式,肇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周作人首倡,在废名等人的笔下获得发展,经由海派、京派作家尤其是沈从文、萧红的书写而不断变得丰富,张爱玲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常生活审美范式作为一种与"启蒙"互补的审美范式,肇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由周作人首倡,在废名等人的笔下获得发展,经由海派、京派作家尤其是沈从文、萧红的书写而不断变得丰富,张爱玲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匡正,完成了对"五四"的回归与超越。日常生活审美范式对海外华文文学影响甚大,也成为了新时期文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范式 审美范式 海外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经典文化危机与审美范式转换 被引量:5
8
作者 应小敏 傅守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4,共5页
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久而久之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一统天下的经典文化内运藏着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它不但损害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全球化语... 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久而久之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一统天下的经典文化内运藏着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它不但损害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经典文化的失宠与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渐成潮流;正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理念显现出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走入消费时代的文化经典逐渐从单一性的、精英掌控的标准走向多元性的、动态选择的趣味,审美范式也随之转换并渐趋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时代 经典文化 意识形态 审美范式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范式嬗变下楹联元素在当代景观中的重构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璇 王怀昭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09,共2页
楹联这一传统元素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要建立在传统景观意境营造、表达与升华作用的考察上,从表象层面对楹联展示形式及展示内容进行"重构",才能取得景观造型、空间环境与地域文脉三者之间的协调。
关键词 审美范式 楹联 景观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黑色电影的审美范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婧 冯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24,共3页
在美国的类型片中,黑色电影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尽管其作为一个术语的命名来源于法国的影评家尼诺·弗兰克,但其发源之地却是20世纪中叶的好莱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影坛独创的一种较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型。目前的黑色电影既已... 在美国的类型片中,黑色电影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尽管其作为一个术语的命名来源于法国的影评家尼诺·弗兰克,但其发源之地却是20世纪中叶的好莱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影坛独创的一种较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型。目前的黑色电影既已经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类型片的独特审美范式,又已经不适用于上述简单化的总结,"新黑色电影"的出现便是黑色电影内部酝酿着变化的产物。因此,对于美国黑色电影的审美范式,有必要重新进行一次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黑色电影 审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间性的例证:中国诗歌审美范式对美国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邱国红 《云梦学刊》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意象叠加”的艺术境界、“缘情说”的诗学理念、“兴”的创作手法、“哲理入诗”的审美范式,甚至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汉诗的句式结构,在二十世纪几代美国诗人的创作中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体现。对美国诗歌创... 中国诗歌的传统题材、“意象叠加”的艺术境界、“缘情说”的诗学理念、“兴”的创作手法、“哲理入诗”的审美范式,甚至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观点和汉诗的句式结构,在二十世纪几代美国诗人的创作中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体现。对美国诗歌创作实践产生了整体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美国诗歌 审美范式 文化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规律与审美范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玲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28,共3页
艺术歌曲不仅具有文学性的歌词、婉转性的旋律、生动性的音乐形象,而且蕴含着作曲家真挚的情感,由此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给人们带来迥异的视听感受。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向西方优秀音乐文化学习... 艺术歌曲不仅具有文学性的歌词、婉转性的旋律、生动性的音乐形象,而且蕴含着作曲家真挚的情感,由此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给人们带来迥异的视听感受。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向西方优秀音乐文化学习的结果。在本土化、民族化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西方艺术歌曲的传统风格特征,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化的创作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创作规律 审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国产都市电影的审美范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22,共3页
作为现当代都市文明的产物之一,电影不可能不对都市进行着观照和对话,因此都市电影是电影题材中的重要一翼。2000年之后,国产都市电影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统一的审美范式。尽管当前都市电影仍然受到诸多发展上的制约,在评价上也往往被置... 作为现当代都市文明的产物之一,电影不可能不对都市进行着观照和对话,因此都市电影是电影题材中的重要一翼。2000年之后,国产都市电影构建起了较为成熟、统一的审美范式。尽管当前都市电影仍然受到诸多发展上的制约,在评价上也往往被置于主流电影之外,但其在市场上的一枝独秀却提醒着人们应该给予其必要的关注。文章从区域景观的审美呈现,都市欲望的书写,拼贴技巧的运用三方面,分析2000年以来国产都市电影的审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电影 国产 审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诗意化纪录片审美范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6,共3页
从美国1920年的《曼哈塔》开始,源自形式化审美需求的诗意化纪录片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纪录片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诗意化纪录片因其形式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的《柏林,城市交响曲》《桥》《雨》,还是21... 从美国1920年的《曼哈塔》开始,源自形式化审美需求的诗意化纪录片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纪录片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诗意化纪录片因其形式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的《柏林,城市交响曲》《桥》《雨》,还是21世纪的《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香农密境》等一系列优秀的诗意性纪录片作品,都体现着形式美学的精粹、又展现着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审美范式 诗意化 影像叙事 时代风貌 香农 魅力吸引 电影艺术 《桥》 陈晓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审美范式管窥——影片《咱们的牛百岁》、《京都球侠》和《顽主》比较阅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3,共4页
《咱们的牛百岁》、《京都球侠》和《顽主》可算是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代表作,比较阅读三个电影文本,可以从中分析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审美范式及其变化,探讨喜剧电影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思考中国喜剧电影未来艺术空间... 《咱们的牛百岁》、《京都球侠》和《顽主》可算是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代表作,比较阅读三个电影文本,可以从中分析中国八十年代喜剧电影的审美范式及其变化,探讨喜剧电影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思考中国喜剧电影未来艺术空间的建构和文化脉络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电影文化 审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电影: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的凸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强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在世纪之交的消费文化语境中,怀旧电影的积极创作成为值得关注的审美文化现象。这一类型的电影着力打造装饰性的影像美感,在烘托怀旧主题和追随泛审美生活时尚之间实现价值缝合,凸现出较为统一的"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检讨... 在世纪之交的消费文化语境中,怀旧电影的积极创作成为值得关注的审美文化现象。这一类型的电影着力打造装饰性的影像美感,在烘托怀旧主题和追随泛审美生活时尚之间实现价值缝合,凸现出较为统一的"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检讨这一新颖的影像审美范式,对把握当下中国电影生态、催生新的电影美学类型和更新电影审美观念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电影 消费文化 视觉装饰性审美范式 小资 怀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教育哲学:从审美范式到实践范式的超越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晓晶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0期23-25,共3页
20世纪下半叶,音乐教育哲学主要出现了两种范式,即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两种范式的出现与主张均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论背景分不开。审美音乐教育其审美范式根源于18、19世纪的美学,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性质... 20世纪下半叶,音乐教育哲学主要出现了两种范式,即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两种范式的出现与主张均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论背景分不开。审美音乐教育其审美范式根源于18、19世纪的美学,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性质,其固有的二元认识论思维带有现代性特有的缺陷,使其在20世纪后期遭到质疑与批判。而音乐教育哲学的实践范式则不再将音乐视为纯粹客体,而是把音乐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强调实践、行为与语境的价值意义,从而体现了音乐教育哲学从审美范式到实践范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 审美范式 实践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春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一、"问题意识"对"线性思维"的超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史的书写凸显出两种范式,其一是依照时间顺序、以思潮流派为框架的诗歌史线性描述,其二则是对"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脉络的系统清理。而吕周聚先生的新著《中国新诗审... 一、"问题意识"对"线性思维"的超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史的书写凸显出两种范式,其一是依照时间顺序、以思潮流派为框架的诗歌史线性描述,其二则是对"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脉络的系统清理。而吕周聚先生的新著《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1]即是有意突破固有研究范式的一次成功尝试,这部著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呈现出的特定的问题意识完成了对诗歌史研究"线性思维"模式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式 中国新诗 历史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线性思维 现代主义诗歌 问题意识 时间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的影像媒介与审美范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凌燕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现在时兴"音画",把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结合成新的传播。在这里,我们设立"影像动漫"栏目作为沟通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中介。而且影视与音乐,现在也是美化大众生活最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影像媒介 新媒体艺术 审美范式 造型艺术 表演艺术 大众生活 现在时 动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秧歌的类型特色及其审美范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勇 《黄河之声》 2014年第2期68-70,共3页
源远流长的黄河流淌着千年文化精髓与那独特的地域民风交织在一起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山西秧歌,那人,那河、那把黄土是山西秧歌舞不尽的"根"和人文情怀。地域民风浓烈的山西秧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因其特殊... 源远流长的黄河流淌着千年文化精髓与那独特的地域民风交织在一起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山西秧歌,那人,那河、那把黄土是山西秧歌舞不尽的"根"和人文情怀。地域民风浓烈的山西秧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因其特殊地域与文化而拥有独特的一面,形成了自己的类型特色与审美范式。本文笔者从地域文化、表演形式、动作本体、道具运用等角度分析了山西秧歌的类型特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局限。同时进一步就其动态、情感、意象等方面探析了其审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秧歌 类型特色 审美范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