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
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阐释“自我”的审美之维——一种对费希特美学思想的读解
2
作者
黄克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123,共9页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唯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的人,他的散见于各类著述的论说美和艺术的片断文字须得借着解读他的思辨“自我”去领会,也须比勘于康德乃至谢林、黑格尔的美学艺术见地去把握。他的思辨知识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唯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的人,他的散见于各类著述的论说美和艺术的片断文字须得借着解读他的思辨“自我”去领会,也须比勘于康德乃至谢林、黑格尔的美学艺术见地去把握。他的思辨知识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其美学或艺术思想虽未必可许以相应的地位,却毕竟表明了审美之反省相应于哲学运思之延续而不曾中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审美自我
正题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
1
1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高等教育与教育法制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学如何回应文化自信:德国当代教育学原理研究”(课题批准号:BAA220168)。
文摘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
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
自我
Keywords
Klaus Mollenhauer
aesthetic self
aesthetic education
sensory diversity
identity
true self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阐释“自我”的审美之维——一种对费希特美学思想的读解
2
作者
黄克剑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文摘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唯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的人,他的散见于各类著述的论说美和艺术的片断文字须得借着解读他的思辨“自我”去领会,也须比勘于康德乃至谢林、黑格尔的美学艺术见地去把握。他的思辨知识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其美学或艺术思想虽未必可许以相应的地位,却毕竟表明了审美之反省相应于哲学运思之延续而不曾中辍。
关键词
自我
审美自我
正题判断
分类号
B516.3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阐释“自我”的审美之维——一种对费希特美学思想的读解
黄克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