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自我”的审美之维——一种对费希特美学思想的读解
2
作者 黄克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123,共9页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唯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的人,他的散见于各类著述的论说美和艺术的片断文字须得借着解读他的思辨“自我”去领会,也须比勘于康德乃至谢林、黑格尔的美学艺术见地去把握。他的思辨知识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中唯一没有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的人,他的散见于各类著述的论说美和艺术的片断文字须得借着解读他的思辨“自我”去领会,也须比勘于康德乃至谢林、黑格尔的美学艺术见地去把握。他的思辨知识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总体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其美学或艺术思想虽未必可许以相应的地位,却毕竟表明了审美之反省相应于哲学运思之延续而不曾中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审美自我 正题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