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冰雪文化中审美维度创生的特点
1
作者 赵紫亮 方语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88-592,共5页
目的在提倡东北全面振兴的当下,深入地分析、理解和阐述“冰雪文化”,特别是冰雪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内蕴,是文化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方法通过审美维度创生的角度,分析“冰雪文化”中审美的“具身性”现象。从而揭示出... 目的在提倡东北全面振兴的当下,深入地分析、理解和阐述“冰雪文化”,特别是冰雪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内蕴,是文化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方法通过审美维度创生的角度,分析“冰雪文化”中审美的“具身性”现象。从而揭示出“冰雪文化”中独特的“历时性”审美过程,并最终完成对“冰雪文化”中“挽歌”审美特点的阐释。结论“冰雪文化”作为根生于东北的本土优秀文化,其审美的内涵无疑是丰富的。“冰雪文化”的审美阐释与发扬在当下显得极为迫切与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文化 审美维度创生 具身性 历时性 挽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伦理学批评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习文 李仁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90,共4页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学视角对具体的艺术文本、艺术现象进行分析、阐释和价值评判的一种艺术批评方法。艺术伦理学批评不能缺失艺术的审美维度,这既与艺术兼有实用和审美的特性有关,也与艺术伦理学批评需要考虑艺术创造和接受过程中... 艺术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学视角对具体的艺术文本、艺术现象进行分析、阐释和价值评判的一种艺术批评方法。艺术伦理学批评不能缺失艺术的审美维度,这既与艺术兼有实用和审美的特性有关,也与艺术伦理学批评需要考虑艺术创造和接受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审美发现、审美判断相关。艺术伦理学批评的美学兼容品格要求艺术伦理学批评注重艺术文本的审美创造,适当地借鉴、吸收其他艺术批评方法,在探讨艺术中的伦理问题时,更注重艺术伦理与艺术表达之间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艺术伦理学批评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研究导论(1985-2005大陆)(上) 被引量:7
3
作者 万莲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5,共5页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 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 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 “中国性别诗学”研究执意于在审美领域不把女性做社会少数族群“特殊化”处理,而是强调女性是人类 的另一半,男女双性作为人“类”,人权首先是人身之主体地位和权利,从而与既有的诗学形态出现了某种历史链条 中的断裂,从中滋生另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性别,为人类的性别文化建设探索出一种不断“添加能量”的思想和行 为。它将侧重A.本土中国性别诗学,B.西方性剐诗学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的内容;既尊重性剐诗学的基础性工 作——女性主义文学研究,又要依赖性别诗学的集中表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不忽略“和而不同”这一不为 性别而性别的审美价值“越界”,正视性别诗学的历史的、现实的和将来的意义。性别诗学是一种从性别文化历史 和现状思考出发,推而广之与全球文化伦理正义相关联的前景看好的文论。“中国性别诗学”则是应对“全球化” 文化生态现实,又打上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的个案之一,它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同样也对世界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诗学 中国性别诗学 审美维度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有 《学海》 2001年第2期19-24,共6页
本文从人类的审美活动出发 ,对哲学的根本特性———反思性———进行了系统的本体论追问与论证 ,从而以新的理论视野阐释了哲学反思的生存论根据。本文认为 ,有必要从“审美维度”出发理解“哲学反思” ,因为“哲学反思”的根据是人的... 本文从人类的审美活动出发 ,对哲学的根本特性———反思性———进行了系统的本体论追问与论证 ,从而以新的理论视野阐释了哲学反思的生存论根据。本文认为 ,有必要从“审美维度”出发理解“哲学反思” ,因为“哲学反思”的根据是人的“存在” ,而人的“存在”在“审美”活动中本真地显现。从“审美维度”出发 ,就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关注、守望人的“存在”的“哲学反思”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为敞开和确证“哲学反思”的合法性 ,为进一步建构、发展哲学提供本体性的生存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审美维度 哲学反思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正与自然——中国传统琴乐思想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晶 赵书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9,共12页
琴乐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琴"是我国古典文献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器,是中国传统雅乐的代表。琴乐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琴乐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则又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审美维度,一个是以儒家&q... 琴乐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琴"是我国古典文献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器,是中国传统雅乐的代表。琴乐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孕育出了中国传统琴乐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则又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审美维度,一个是以儒家"乐教"为核心的"雅正"观,而另一个则是以道家思想为内核的"自然"观。"雅正"与"自然"两者统一于我国传统琴乐的漫长实践过程中,对我国传统琴曲创作、琴曲解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雅正"与"自然"塑造了我国传统琴乐的美学品格,是琴乐长久生命力的思想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乐思想 雅正 自然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美励志电影的审美维度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白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6-18,共3页
无论中美,都有大量励志电影活跃在银幕上。励志电影不但为大众提供娱乐,还展现了人类不屈向上的精神,因而深受观众欢迎。由于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惯的不同,中美励志电影又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维度。对这些区别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 无论中美,都有大量励志电影活跃在银幕上。励志电影不但为大众提供娱乐,还展现了人类不屈向上的精神,因而深受观众欢迎。由于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惯的不同,中美励志电影又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维度。对这些区别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影像化道路上的呈现方式。文章从精神维度——民族精神之别,教化维度——权力话语之别,理性深度——"反励志"的思考三方面,比较当代中美励志电影的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电影 励志题材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悲壮·崇高:中国电视剧叙事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莹杰 张一扬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8,182,共5页
中国电视剧通过艺术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表现中国脊梁式的英雄们刚烈悲壮、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叙事传统,形成一种以崇高悲壮为主格调的美学风格,极大推动电视剧艺术的蓬勃发展,显示出独具魅力的... 中国电视剧通过艺术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表现中国脊梁式的英雄们刚烈悲壮、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叙事传统,形成一种以崇高悲壮为主格调的美学风格,极大推动电视剧艺术的蓬勃发展,显示出独具魅力的审美价值,为新世纪社会主义电视文艺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 悲壮 崇高 英雄 中国电视剧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仪式、神话意识:经典时期中国西部电影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148,共5页
借助文化人类学、美学等综合视角来观照经典时期中国西部电影的审美特征。与美国西部片的拓荒和文明相互演进不同,经典时期的中国西部电影突出表达个体在奋斗中对土地的剥离,表现为人与土地生存悖谬关系的一种矛盾呈现;通过仪式化的镜... 借助文化人类学、美学等综合视角来观照经典时期中国西部电影的审美特征。与美国西部片的拓荒和文明相互演进不同,经典时期的中国西部电影突出表达个体在奋斗中对土地的剥离,表现为人与土地生存悖谬关系的一种矛盾呈现;通过仪式化的镜头、画面、细节,表达对传统农耕文化既负重而又依恋的矛盾情感;对自然和英雄等图腾的崇拜、敬畏,同时具备了原始神秘的野性意识和恣肆张扬的现代意识,又有鲜明的寻根倾向,传达出独特的农耕影像旨趣,形成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西部电影追求类型化和市场化诉求迥乎不同的审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电影 农耕仪式 神话意识 影像旨趣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尔·维宾斯基奇幻电影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陆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99,共3页
在《指环王》《阿凡达》《哈利·波特》等电影掀起全球"奇幻热潮"的当下,电影市场上冠以奇幻之名的电影泛滥成灾,质量参差不齐。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加勒比海盗》三部曲、《独行侠》等奇幻影片,在诸强林立中仍会... 在《指环王》《阿凡达》《哈利·波特》等电影掀起全球"奇幻热潮"的当下,电影市场上冠以奇幻之名的电影泛滥成灾,质量参差不齐。戈尔·维宾斯基执导的《加勒比海盗》三部曲、《独行侠》等奇幻影片,在诸强林立中仍会被观众念念不忘,足见其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从奇幻人物——对传统英雄人物的解构与重塑,奇幻题材——对海盗题材的创新与突破,奇幻电影的文化功能三方面,分析戈尔·维宾斯基奇幻电影的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宾斯基 奇幻电影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芳华》悲剧艺术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98,共3页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男女的成长故事。影片叙事背景放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的命运紧紧相连,叙事集中在特殊的...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男女的成长故事。影片叙事背景放置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的命运紧紧相连,叙事集中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青春的成长疼痛。无论是片中萌动的爱情和欲望,抑或是众人的青春,都在时代笼罩下蒙上一层悲剧色彩,导演冯小刚更倾向于将悲剧的根源聚焦在人性方面,这也令该片有了更广泛的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艺术 审美维度 《芳华》 国产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文学改编电影的审美维度
11
作者 骆应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69,共3页
在本世纪初制作完成的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根据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改编,当属好莱坞大师蒂姆·波顿最具创意性的一部作品,而大师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于刘易斯·卡罗尔的相关两部作品。这部3D电影是在导演创造性的架构下... 在本世纪初制作完成的3D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根据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改编,当属好莱坞大师蒂姆·波顿最具创意性的一部作品,而大师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于刘易斯·卡罗尔的相关两部作品。这部3D电影是在导演创造性的架构下,通过对原著大胆改动的情况下才完成的,使得电影情节带给观众较多的惊喜,若将其与原著进行比较,则更加成人化,所以,从影片的表面看属于童话题材,然而其内容本质却充满了成人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丽丝 卡罗尔 波顿 成人化 刘易 创作思想 创意性 潜在意识 故事内容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幻电影《长城》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晓敏 杨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5-117,共3页
张艺谋的商业大片《长城》,被认为是一部开创中美电影合作新模式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一块试金石。由于张艺谋大胆地尝试了奇幻题材,并起用了如马特·达蒙等好莱坞明星,因此并非所有批评者都能够抛开一众名声显赫的... 张艺谋的商业大片《长城》,被认为是一部开创中美电影合作新模式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一块试金石。由于张艺谋大胆地尝试了奇幻题材,并起用了如马特·达蒙等好莱坞明星,因此并非所有批评者都能够抛开一众名声显赫的主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来的期待视野来看待《长城》。我们有必要从不同的审美维度来重新认识这部电影,文章从视觉审美、叙事审美、精神审美三方面,解读《长城》的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张艺谋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改编电影审美维度的转向——以《洛丽塔》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75-77,共3页
小说《洛丽塔》曾两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分别拍摄于1962年和1997年,分别由美国导演库布里克和英国导演莱恩执导。这两部电影由同一小说改编却对比鲜明,故而使得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审美纬度上发生转向。导演库布里克所拍摄... 小说《洛丽塔》曾两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分别拍摄于1962年和1997年,分别由美国导演库布里克和英国导演莱恩执导。这两部电影由同一小说改编却对比鲜明,故而使得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审美纬度上发生转向。导演库布里克所拍摄的电影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主要对欧美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导演莱恩拍摄的电影从表面上看似乎忠于原著,但实际上却未能将其精髓表现出来,使得其电影因恋童癖这样的非传统"爱情”能否被视为真爱而遭受道德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布里克 恋童癖 亨伯特 洛丽塔 莱恩 作品改编 纳博科夫 审美维度 心理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帮类型片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博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6,共3页
黑帮片是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发展起来的以黑帮分子为主人公,以黑帮的罪犯行为和被惩罚为主要的表现题材,以枪战打斗、汽车追逐和其中的声音为重要形式趣味的类型电影。它以表现暴力为主旨,常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着力描写被社会摒弃的人... 黑帮片是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发展起来的以黑帮分子为主人公,以黑帮的罪犯行为和被惩罚为主要的表现题材,以枪战打斗、汽车追逐和其中的声音为重要形式趣味的类型电影。它以表现暴力为主旨,常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着力描写被社会摒弃的人群以及他们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黑帮片属于类型电影的一种,其中经常出现警匪元素,侧重点表现为黑帮本身的势力扩张和黑帮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与警匪片中侧重表现的警匪冲突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帮 类型片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屋环游记》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雨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18-120,共3页
作为皮克斯首部3D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同时也奠定了皮克斯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飞屋环游记》融爱情、友情、冒险于一炉,是典型的"皮克斯式"的电影。《飞屋环游记》获得了第8... 作为皮克斯首部3D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不仅创造了票房奇迹,同时也奠定了皮克斯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飞屋环游记》融爱情、友情、冒险于一炉,是典型的"皮克斯式"的电影。《飞屋环游记》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的最佳动画长片。对于这部电影,学者也选择了众多角度进行研究,但从审美的角度入手的文章较少。文章从《飞屋环游记》的童真童趣、人文情怀以及对经典的致敬三方面,分析影片的审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屋环游记》 动画电影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视野中的道德教育之审美维度
16
作者 王阿丽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5期59-61,共3页
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无疑会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传统道德教育的两重维度——义和利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 后现代文化的典型特征无疑会对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传统道德教育的两重维度——义和利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力的争夺,而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力之外的。[1]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唯一出路,便是从审美的维度,也就是以“情”为本体,“不是道德的形而上学而是审美形而上学,才是今日改弦更张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审美维度 后现代文化 健全人格 现代学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文学理论新体系——评童庆炳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
17
作者 蒋孔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童庆炳 《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 书评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 系统因果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电影外译中字幕的艺术审美维度与追求
18
作者 方兆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36-141,共6页
一、电影作品的传译历史与现状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新华社于2015年3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政策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分析愿景与行动》... 一、电影作品的传译历史与现状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新华社于2015年3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政策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分析愿景与行动》,由此,电影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利用财政专项资金等手段,来推动国产优秀电影作品的生产发行、放映和‘走出去’,还颁布了《关于奖励优秀国产影片海外推广工作的通知》等相关的利好政策。对此,不少人士都将“一带一路”视为助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历史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影片 电影作品 审美维度 中国电影产业 一带一路 财政专项资金 海外推广 优秀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间性:生态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松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生态审美是一种秉持间性姿态的审美活动,自我间性是生态审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自我间性审美尺度要求我们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在知行圆融、身心和乐、全面发展等方面型塑符合生态道德的理想人格,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朝着人与自然... 生态审美是一种秉持间性姿态的审美活动,自我间性是生态审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自我间性审美尺度要求我们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在知行圆融、身心和乐、全面发展等方面型塑符合生态道德的理想人格,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朝着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生态美境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自我间性 审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维度间的冲突与选择
20
作者 邵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73,共7页
审美维度与社会维度的价值碰撞与对话贯穿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现代批评而言尤其突出。作为现代审美批评代言人的京派,不但捍卫了批评的审美性,而且启示批评如何在审美与社会、政治的冲突对话中确立自身无可回避的存在意义和个... 审美维度与社会维度的价值碰撞与对话贯穿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现代批评而言尤其突出。作为现代审美批评代言人的京派,不但捍卫了批评的审美性,而且启示批评如何在审美与社会、政治的冲突对话中确立自身无可回避的存在意义和个性倾向,同时,不断反思与尝试文学批评双重维度间的平衡与定位,最终以属于文学的方式兼容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维度 社会 京派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