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
骆冬青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2
|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 |
刘海
|
《电影评介》
|
2010 |
2
|
|
3
|
析“太阳神鸟”原始形象符号向现代审美符号转化 |
邓可彪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4
|
审美符号:文学的本质——符号学文艺理论探微 |
董馨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1
|
|
5
|
现代诗歌审美符号的风格特征 |
周晓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6
|
民居的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
李永昌
|
《电影评介》
|
2009 |
1
|
|
7
|
符号的意义世界 |
杨春时
|
《学习与探索》
|
1988 |
0 |
|
8
|
美在否定之中 |
吴炫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9
|
从乌托邦到平行宇宙:漫改影视剧的现实重构——以21世纪以来中国漫画改编影视剧为例 |
沙扬
石翊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美学的实践转向与语言学转向 |
张玉能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1
|
新时期小说的空间结构与历史感 |
区汉宗
|
《思想战线》
|
1986 |
0 |
|
12
|
论天然美与人工美的同一性 |
刁晓瀛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3
|
鲁迅小说中的茶馆与喝茶场景描写 |
张文彬
|
《福建茶叶》
|
2018 |
0 |
|
14
|
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实体书店的身份转变与品牌形象塑造研究 |
许丽云
孙亮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