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审美心理的变迁看“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改编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秦俊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8-79,104,共3页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蔚然成风,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红色经典”产生和被改编时代的社会审美心理变迁入手,寻找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根源,并由此提出在改编中注意“三色调和”的改编策略。
关键词 红色经典 社会审美心理 变迁 改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社会心理之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唐英 冯博博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1,共5页
影视广告的审美具有独特的个性及特质,并与社会心理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影视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过程的分析,探析审美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影视广告 审美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审美分析的口腔美容修复分类诊疗方案(二):中式审美的内涵与分析方案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海洋 赵俊颐 孙蔓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 欧美国家提出的口腔美感指标(简称欧美审美)与我国口腔美感指标(简称中式审美)存在差异,这些不同在正式修复方案的设计与修复效果评价中对医—患—技三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影响,处理不当将直接弱化三方的合作效能、拉低患者的满意度,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医疗纠纷。本文从做好我国口腔美容修复出发,介绍了口腔中式审美的内涵特征,讨论了口腔审美分析的诊疗价值,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采用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评估尺等进行审美分析评估的流程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美容修复 中式审美 欧美审美 审美分析 改良中式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 口腔美容修复期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社会心理及人格特征与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冠凝 刘艺 +3 位作者 李雯玥 范甜甜 王佳 赵震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因素,衡量客观正畸需求与患者主观治疗需要之间的关系,为医生把握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以骨性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ID... 目的探讨影响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因素,衡量客观正畸需求与患者主观治疗需要之间的关系,为医生把握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以骨性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IDAQ)、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影响因素,研究PIDAQ、IOTN、EPQ-RSC与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结果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72份。1)不同职业人群的PIDAQ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等因素对PIDAQ得分无影响。2)不同牙齿健康因素(DHC)等级、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美观因素(AC)自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AC自评得分与PIDAQ得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3)男性患者接受治疗者比例更高,年龄较低患者(18~28岁)自我牙齿审美较差时更易接受治疗,月支出较多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更高。4)不同PIDAQ得分的患者接受手术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教育程度较低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较严重时更易接受手术治疗。5)EPQ-RSC精神质量表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共同影响PIDAQ得分(P<0.01),神经质量表得分与AC自评得分共同影响PIDAQ得分(P<0.05)。不同人格倾向与治疗方案选择无关。结论患者自然情况、对自我牙齿美观评价、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等因素均会对选择治疗方案造成影响。人格特征在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 正畸治疗需要指数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变革与大众审美情趣 被引量:1
5
作者 阳晓儒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之变化常常孕育出新的思想文化,而思想文化的变革必将引起人们的社会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孕育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而不同的思想文化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 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之变化常常孕育出新的思想文化,而思想文化的变革必将引起人们的社会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就是说,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孕育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而不同的思想文化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而这些思想文化却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中明显地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趣味 思想文化观念 审美情趣 审美观念 社会审美心理 政治经济 商品经济 自然之美 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消费与观众心理——读陆一帆新著《观众心理学》
6
作者 孙启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23-125,共3页
《观众心理学》是陆一帆先生继《文艺心理学》之后推出的另一部专著。20世纪文艺理论和批评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艺术主体性的介入。它启示我们,艺术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动态的创造过程,只有在创造者、作品... 《观众心理学》是陆一帆先生继《文艺心理学》之后推出的另一部专著。20世纪文艺理论和批评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艺术主体性的介入。它启示我们,艺术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动态的创造过程,只有在创造者、作品结构、阅读者(观众)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真正透彻的理解。《观众心理学》可以说是把握住了这一时代的走向,它把读者观众当作艺术创造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把艺术看作是一个不断完成着的开放的过程,而不是既成的滴水不入的封闭结构。从全书的理论框架中不难看出,作者是把艺术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由创造者、作品和欣赏者共同参与完成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 作品结构 社会心理 读者观 阅读者 共同参与 观众心理 启示 审美需要 社会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首次文艺心理学讲习班在我校举办
7
作者 文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7,共1页
由广东中国文学学会文艺心理学研究会主办、我校学报编辑部具体组织的全国首次文艺心理学讲习班,于今年7月28日至8月7日在我校举办.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的教授、讲师、研究生,学报主编和出版社编辑等共60... 由广东中国文学学会文艺心理学研究会主办、我校学报编辑部具体组织的全国首次文艺心理学讲习班,于今年7月28日至8月7日在我校举办.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的教授、讲师、研究生,学报主编和出版社编辑等共60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心理 讲习班 副研究员 体组织 学报编辑部 民族审美心理 李欣复 中国文学 社会审美心理 潜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化视野中观照文艺消费
8
作者 倪鹤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文艺消费的兴起,大多是与现代人新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处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的时代。荷兰文化学家C.A.冯·皮尔森指出:“明天的世界将是一个有许多个经济中心、科学中心,以及更为重要的文化中心的世界... 文艺消费的兴起,大多是与现代人新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处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的时代。荷兰文化学家C.A.冯·皮尔森指出:“明天的世界将是一个有许多个经济中心、科学中心,以及更为重要的文化中心的世界。这种多元性可能是很令人振奋的。而它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消费 文学艺术 消费意识 审美社会心理 文艺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介的探索——评陆一帆教授遗著《文艺学新论》
9
作者 潘智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社会心理 意识形态 《文艺学新论》 社会审美心理 时代精神 时代心理 王昭君 文艺的真实性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雄苍凉的崇高感——论张承志小说的美学风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季红真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6期49-57,共9页
张承志的小说以其粗犷强悍的气势。绚丽凝重的色彩,丰厚沉实的底蕴,在壮美的风格中悸动着大生命的真欢乐与真苦痛,与这一普遍的社会审美心理相呼应。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他由最初畅抒情怀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寓历史文化、社会人... 张承志的小说以其粗犷强悍的气势。绚丽凝重的色彩,丰厚沉实的底蕴,在壮美的风格中悸动着大生命的真欢乐与真苦痛,与这一普遍的社会审美心理相呼应。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他由最初畅抒情怀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寓历史文化、社会人生的思考于慷慨咏叹的《黑骏马》,凝神聚思的《老桥》、《绿夜》、《大坂》,以及近期纵横俯仰万取一汲的《北方的河》。在二十几篇小说里,风格聚散离合逐步成熟,如“长风出谷”般流荡着青春与理想的激情,喷吐出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凝固成“崇山峻岭”般的恢宏结构。其沉雄苍凉的崇高感,让人振奋而又喟叹不已,开拓了当代小说美学风格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小说 美学风格 历史文化 崇高感 生活方式 社会审美心理 社会人生 大生命 当代小说 人道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版式设计中的文人精神
11
作者 赵德昌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9-22,共4页
目的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体现出的文化审美价值,应该得到所有艺术工作者的关注,挖掘其核心理念并作出现代化解读,能够提升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水平。方法解析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及其艺术语言外化特征,并通过回溯其理念的发展与当代艺术... 目的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当代体现出的文化审美价值,应该得到所有艺术工作者的关注,挖掘其核心理念并作出现代化解读,能够提升现代平面设计的审美水平。方法解析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及其艺术语言外化特征,并通过回溯其理念的发展与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精神脉搏作对应性研究,探索其在版式设计中的价值与魅力。结论中国文人精神一直存在于传统主流文化意识中,它的核心价值与当代艺术设计仍然能够交汇出新的审美能量,版式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视觉化系统,在理念与表现上都应该向传统学习,对这一文化概念的回溯与再利用,将对平面设计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和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精神 信息传达 版式设计 审美传统 社会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观众学雏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永敬 《艺术百家》 1985年第1期8-18,共11页
一、戏剧“危机”提出的课题 戏剧“危机”(或曰戏剧“低潮”),是人们对当前戏剧不景气状况的概括。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戏剧会消亡吗?出路在哪里? 围绕着这些问题,这几年报刊杂志、学术团体、有关部门曾几度组织讨论。
关键词 观众学 戏剧 危机 报刊杂志 课题 戏剧艺术 学术团体 根本原因 演员 社会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生活的文学记录——辽宁报告文学管窥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振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6-72,共7页
随着时代、生活繁复斑驳的进展,文坛的一大景观便是报告文学的地位愈来愈显赫了.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审美心理的浮躁,使得读者对文学的艺术性欣赏缺乏耐心,取而代之的是偏重社会生活的信息量.这样,报告文学走俏也就势在必然.由于它... 随着时代、生活繁复斑驳的进展,文坛的一大景观便是报告文学的地位愈来愈显赫了.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审美心理的浮躁,使得读者对文学的艺术性欣赏缺乏耐心,取而代之的是偏重社会生活的信息量.这样,报告文学走俏也就势在必然.由于它兼有文学的艺术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两种互补的性质,恰好满足了当前普泛读者的一般阅读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报告文学比新闻更细致、更形象化,乃至更有穿透生活的犀利;比之小说、散文等艺术作品更真实、更趋向生活的热点.急遽变革的历史阶段,决定了报告文学这种特殊文体的生命力.一篇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报告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作品 社会审美心理 八十年代中期 生命力 题材 艺术作品 生活真实 优秀作品 现实生活 历史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吉光的艺术世界
14
作者 胡宗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0-93,67,共5页
一潘吉光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小说作家。他在编辑工作之余,也写点文学批评,但小说创作一直是他不肯松懈的目标。虽然他笔下的世界并不太大,作品数量不太多,也没有宏篇巨制,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价值。尤其是近年来的一些作品,由于... 一潘吉光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小说作家。他在编辑工作之余,也写点文学批评,但小说创作一直是他不肯松懈的目标。虽然他笔下的世界并不太大,作品数量不太多,也没有宏篇巨制,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价值。尤其是近年来的一些作品,由于浸淫着他对社会人生独有的冷峻审视,因而赋予作品以深刻可辨的品性,成为对时下社会审美心理的潜在变动的积极顺应。应当说,这种潜在变动的审美心理是以阴郁苍凉的色调体现出来的。但我们可以对其概括出两个层面,即一方面渗透着作者对历史运动比较深切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始终表现出对美的追求。或者说对英雄的追求。试看《因为,我是父亲》,《他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世界 社会审美心理 作品 小说创作 小说作家 社会人生 薛雪 两个层面 现实主义文学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精神:晚明文化活的灵魂
15
作者 王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本文围绕商业精神对文化的渗透、影响这一问题,通过对晚明社会的经济活动的特点、文人审美趣味的商业心理折射,以及士子矛盾心态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试图对晚明这个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阶段有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 社会审美心理 商业精神 商业社会 日常生活 审美趣味 文化市场 文化圈 戏曲 汤显祖 商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