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生存:庄子思想的核心 被引量:3
1
作者 时晓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大用的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以"无用"还原世界本真的美,在人与世界单纯的实用关系之外,开出审美生存的新天地,其审美生存的思想对于当今的人文反思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生存思想研究的新境界——评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审美生存 庄子 中国传统文化 商务印书馆 物质主义 理想主义 价值理性 技术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审美生存意蕴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嵘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3-135,共3页
审美生存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境界的重要路径。审美生存的关键要素是生存、审美以及作为二者载体的个体生命。在审美活动之中,人得以提升自身的生存境界。审美生存的不断开启与持续拓展,有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审美生存 生命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歌当哭之后——审美生存限度之考察
4
作者 陈雪梅 张琦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和自由化。考察人们对审美生存的沉思录,我们发现其中不乏质疑和批判的视角。综合地来看,审美生存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它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解脱之道;其次,它伴随着感性的沉迷;最后,它指向对痛苦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存 限度 审美泛化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 被引量:36
5
作者 曾繁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0,共3页
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生存,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因而,美育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而美育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认识其极端重要性、进行国际的交流对话、解决审美教育实践中的紧... 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生存,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因而,美育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而美育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认识其极端重要性、进行国际的交流对话、解决审美教育实践中的紧迫问题,加强科研以及从审美文化的层面拓展美育的内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生存 交流对话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批判与审美化生存 被引量:13
6
作者 傅守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4,共5页
在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与文化的发展是危机四伏、困境重重;霸权性的理性化进程,造成对人的全面统治与异化。作为人类整体反思的一部分,大众文化批判是针对技术理性和物欲至上思潮的一种文化哲学思考与辨析;而大众文化内蕴的审美化生存,即... 在20世纪,人类的生存与文化的发展是危机四伏、困境重重;霸权性的理性化进程,造成对人的全面统治与异化。作为人类整体反思的一部分,大众文化批判是针对技术理性和物欲至上思潮的一种文化哲学思考与辨析;而大众文化内蕴的审美化生存,即现代人感性存在的快感体验与大众向度,又是大众文化内在活力与文化市场机制外的民间智慧的体现,“感性、愉快、当下”应该是大众文化审美品格的起点。可惜的是,无信仰的繁盛与无原则的喧哗成为当今时代大众文化的普遍性样态,崇高品格的匮乏与英雄人格的稀缺成为消费时代文化被金钱和功利普遍“钙化”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生存 文化哲学 审美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与现代人的审美性生存及价值体验 被引量:6
7
作者 袁祖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15-20,共6页
新世纪的文明,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生存本位的智慧表达,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验与深层觉悟;在当代生态文化视野中,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方式和最积极的努力,就是建立一种生态——“绿色文明”的世界... 新世纪的文明,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生存本位的智慧表达,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验与深层觉悟;在当代生态文化视野中,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方式和最积极的努力,就是建立一种生态——“绿色文明”的世界观,这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转换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角色,谋求并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互利互惠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生态智慧,这种努力表现为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提升,扩展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再由一种世界观落实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并由此引导主体自觉追求生态觉悟,树立生态道德观,建设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倡导一种新的生存与价值体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审美生存 价值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满人生:黑衣壮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 被引量:5
8
作者 范秀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与歌相伴,这是黑衣壮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黑衣壮人以山歌超越了苦难的人生,以山歌提升了平庸的人生,以山歌创造了诗意的人生。通过歌唱,黑衣壮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生命的意义。黑衣壮山歌的重要意义在于,即使在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 与歌相伴,这是黑衣壮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黑衣壮人以山歌超越了苦难的人生,以山歌提升了平庸的人生,以山歌创造了诗意的人生。通过歌唱,黑衣壮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生命的意义。黑衣壮山歌的重要意义在于,即使在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人也能实现审美化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衣壮 审美生存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化生存”: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拥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6,共2页
当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有必要从知识社会学、存在论的角度作一些新的开拓。将宗白华由一个叙述者还原为一个具体的人 ,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还原为一种特定的知识 ,考察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环境中所经受的具体困境 ,以某种话语体系的构... 当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有必要从知识社会学、存在论的角度作一些新的开拓。将宗白华由一个叙述者还原为一个具体的人 ,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还原为一种特定的知识 ,考察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环境中所经受的具体困境 ,以某种话语体系的构建作为当事人对其生存困境的反抗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美学与存在的关系。本文将着重讨论所谓“审美化生存”的问题。宗白华其一生实践着“审美化生存”的人生境界 ,这种人生实践如何与他的美学、艺术理论相吻合 ?他的精神资源来自哪里 ?他是怎样通过经典的“误读”来开辟自己的言说空间的 ?对古代社会的“记忆”以什么样的方式融入学理之中 ?他如何重建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 ?古典式的诗情能否见容于当下现实 ?就宗白华这个具体的人来说 ,这种“审美化生存”的特殊困难是什么 ?他如何应付并且如何用学理的言说来自我支持 ?这些都是我要考察的问题。在考察中 ,我注重区分作为共名的时代困境与结合着特定生存体验的个人困境。宗白华的美学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美学。它体现的是比较美学的一个特定形态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初期 ,二元对立思维还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出现的 ,它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传统学术的痼疾。比方说 ,集体叙事 ,逻辑问题先于存在真实 ,价值判断的色彩过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存”: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中国 知识社会学 存在论 精神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西美学视野中的听审美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琰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8,共5页
中西美学都注重听审美,但二者处于不同的维度之中。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听审美所强调的是一种自然体验,庄子的心斋把它阐发到了极致同时也把它带向了边界。而西方美学中的听审美主要是人神同在的一种超越性的经验,通过与自然的分离,它使... 中西美学都注重听审美,但二者处于不同的维度之中。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听审美所强调的是一种自然体验,庄子的心斋把它阐发到了极致同时也把它带向了边界。而西方美学中的听审美主要是人神同在的一种超越性的经验,通过与自然的分离,它使精神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但也抽掉了感性活动的丰富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听在中西美学中的不同审美经验是我们反思审美生存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西方美学 审美 审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布依族民歌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冬梅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7期94-95,103,共3页
生态美学理论开始于20世纪末期,生态美学强调整体的生态存在,强调"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审美地生存"。这些重要的生态美学思想在布依族民歌中都有所体现,但这些思想不是自然被破坏之后... 生态美学理论开始于20世纪末期,生态美学强调整体的生态存在,强调"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审美地生存"。这些重要的生态美学思想在布依族民歌中都有所体现,但这些思想不是自然被破坏之后形成的,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态文明。布依族民歌有体现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也有对大自然——"家园"的赞美,还有对小环境——"场所"的热爱,这些民歌跟随着布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生存必定是审美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布依族民歌 和谐 家园 审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及其实践意义
12
作者 陈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为解决当代人类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迷失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导。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方式,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对象化活动中,人创造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创造和形成人的生活价... 马克思的生活价值论为解决当代人类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迷失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导。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根本方式,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对象化活动中,人创造自己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创造和形成人的生活价值。在自己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生活由此置入求真、向善和臻美三种基本的价值诉求,人在创造真、善、美三种价值的实践中获得生活意义。正确把握和理解人的生活价值的内在结构及其历史样态,是赋予和丰富生活意义、提升生活质量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价值 生活意义 生存方式 审美生存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净合流与明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9-70,共12页
中国禅宗在有明一代发生了重要转向,它沿着宋元以来所出现的禅净合流的基本趋势向前发展,而且越演越烈。这一时期的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特点。本文从“净心净土的向往与审美境界的追寻”和“妙悟法门的解读与审美生... 中国禅宗在有明一代发生了重要转向,它沿着宋元以来所出现的禅净合流的基本趋势向前发展,而且越演越烈。这一时期的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特点。本文从“净心净土的向往与审美境界的追寻”和“妙悟法门的解读与审美生存的探究”等方面,指出明代禅宗及其美学思想所发生的重大转向,并指出晚明“四大高僧”的禅学主张标志着禅宗思想的式微,开辟了近代佛教念佛净土实修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净合流 禅宗美学 审美境界 审美生存 净心净土 妙悟法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设计诗意内涵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季涛频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11-114,共4页
以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是诗意的生活为启示,反思"过度设计"和"过度消费"对地球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提出了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焦点,... 以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是诗意的生活为启示,反思"过度设计"和"过度消费"对地球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提出了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的焦点,从自然、情感、和谐几个方面来探讨绿色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呼唤人们对诗意世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创造 绿色设计 心灵健康 合谐共生 审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将芜胡不归——绘画艺术随想三则
15
作者 刘爱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9-64,共6页
 从21世纪绘画艺术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与反思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经过20世纪艺术革命的洗礼,艺术与非艺术混淆不清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正在"去蔽"中"澄明",真的艺术是相通的,是站在新...  从21世纪绘画艺术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与反思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经过20世纪艺术革命的洗礼,艺术与非艺术混淆不清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正在"去蔽"中"澄明",真的艺术是相通的,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重提审美及艺术技巧问题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生存体验 非艺术 艺术底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自然的冒险之旅
16
作者 石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56,共2页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动画影片《里约大冒险》,通过审视目前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生态践踏的现状,以自然与人类共存共生的关系为出发点来探究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审美观照,从而指出在现...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动画影片《里约大冒险》,通过审视目前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生态践踏的现状,以自然与人类共存共生的关系为出发点来探究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审美观照,从而指出在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应该也必须在与自然、与社会以及与自身保持和谐的审美状态中通过物性和心性的回归最终实现人类的审美化生存:回归自然、回归和谐本真的诗意的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和谐 回归 审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