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社会、商品逻辑与审美生产 被引量:1
1
作者 粟世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商品生产与消费通过凸显商品的符号价值,重塑商品的文化意义,介入表意实践,参与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化建构中。作为社会生产之一种,审美生产被严密地吸纳、整合至文化商品化的机制和进程中;审美生产成为以符号和影... 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商品生产与消费通过凸显商品的符号价值,重塑商品的文化意义,介入表意实践,参与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化建构中。作为社会生产之一种,审美生产被严密地吸纳、整合至文化商品化的机制和进程中;审美生产成为以符号和影像为主导,满足意义占有与争夺的形象生产。在消费社会语境下,审美不再是自主性的自我确证,而是成为一种被动的景观凝视;文化不再是精神的创造,而沦为消费与梦幻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商品逻辑 审美生产 形象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历史逻辑中的审美生产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英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野葫芦引》“四记”之前,《红豆》是被研究最多的宗璞作品。时至今日,读者依然会为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故事所吸引,会认可小说细腻、精致的文体表现。尽管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被时代规约所编码的写作,一个强大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逻辑... 在《野葫芦引》“四记”之前,《红豆》是被研究最多的宗璞作品。时至今日,读者依然会为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故事所吸引,会认可小说细腻、精致的文体表现。尽管现在看起来,这是一个被时代规约所编码的写作,一个强大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逻辑矗立在历史中的作家宗璞身后。但其间作者所投入的真诚情感,以及小说的艺术情思和艺术表现,并不能被抹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璞 《红豆》 知识分子 历史逻辑 审美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生产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曹新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生产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美的生产是以美的需求为前提的,是消费者面对时代、面对市场、面对大众的审美需求,而想方设法去迎合其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是植根于大众审美化——符号化、视觉化转换的需要... 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审美与生产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美的生产是以美的需求为前提的,是消费者面对时代、面对市场、面对大众的审美需求,而想方设法去迎合其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是植根于大众审美化——符号化、视觉化转换的需要。审美是在美的生产基础上实现的,尤其是影视广告作为社会美的生产之一,实际上是符号化和视觉化的生产,同时又是为满足符号化、视觉化的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这是社会意义的生产,是个性的发现、个性的表现、个性的认同,是以审美的方式进行意义生产的。本文从历时及共时相统一的内容分析法研究新媒体时代影视广告的社会意义生产与审美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影视广告 审美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美学塑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鹏举 范晶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 数字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激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数字艺术的生产与审美塑造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关系来看,数字生成技术不断拓展着数字艺术的边界,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数字艺术也在不断提升数字技术,推动其向前发展,两者互鉴与共构。这种技术扩域带来的艺术生态的变革,使数字艺术的生产端日益便捷和高效。随之带来的艺术平权化,一方面消解了经典艺术的审美“光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审美端的体验性与交互性的新变化。人们对数字艺术应该有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数字生成技术 艺术生产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权力何以可能——技术媒介的权力图式及其现代逻辑
5
作者 王婉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作为人类实践对象世界的介质形态,媒介的技术衍化在创新现代审美场域表征图式及其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更新着人类对其自主意识生产可能性的认知框架。现代媒介基于形式元素的权力生产体例、跨媒介的表征结构与“劝服”策略、双向互动... 作为人类实践对象世界的介质形态,媒介的技术衍化在创新现代审美场域表征图式及其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更新着人类对其自主意识生产可能性的认知框架。现代媒介基于形式元素的权力生产体例、跨媒介的表征结构与“劝服”策略、双向互动的权力公约机制以及愈益生活化的实践向度,形构了技术治下媒介权力的典范性征,在更为亲民、在场的感官体验与劝服结构中营造了权力生产的现代效应,同时也架构了审美场域权力表征的现代张力与异化之可能,而由之生发的知识话语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后人类”图景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媒介 意识形态 权力话语 审美生产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