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审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 被引量:7
1
作者 程相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49,178,共11页
以1735与1972两个年份为时间坐标,可以将整个美学史划分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三个历史阶段。生态审美学属于后现代美学,是对于现代美学的批判超越。生态美学研究的学术信念是追求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创造能够超越现代美学的新型... 以1735与1972两个年份为时间坐标,可以将整个美学史划分为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三个历史阶段。生态审美学属于后现代美学,是对于现代美学的批判超越。生态美学研究的学术信念是追求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创造能够超越现代美学的新型审美理论知识。基于这种学术信念,构建生态审美学的最佳途径就是批判并超越以康德美学为代表的现代美学,在准确把握康德美学原义的基础上对之进行生态阐释和重构,也就是站在当代生态哲学的高度,根据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理论思路,言康德所应言而未言。这样的学术研究方式既可以回答现代美学为什么是非生态的,而生态审美学为什么是生态的,从而推动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生态实在论 康德审美理论 生态阐释 生态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7世纪启蒙思想家傅山的艺术审美理论及书法艺术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从剖析 17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傅山反对道统、复兴子学的哲学思想入手 ,着重阐述了他的不拘成法、任性直率、独树一帜的艺术审美理论 ,并对其所存书法作品中的艺术特点作了客观的评价 。
关键词 17世纪 启蒙思想家 自然美 性情美 傅山 艺术审美理论 书法艺术 明末清初 笔法 结构 气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物交融”审美理论的逻辑展开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霞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心物关系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它植根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 ,随着心物交融和合的程度不同 ,可以将它们解构成三个层面 :(1)心物感应的审美发生论 ;(2 )神与物游的审美创作论 ;(3 )
关键词 "心物交融" 审美理论 逻辑 天人合一 "神与物游" "境生象外" "心物感应" 审美发生论 审美创作论 艺术境界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释互补”: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深入研究中,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结合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重新挖掘了丰子恺艺术创作背后的理论内涵,确立其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真正的... 在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深入研究中,丰子恺的艺术审美理论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结合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重新挖掘了丰子恺艺术创作背后的理论内涵,确立其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真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艺术审美理论 20世纪中国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法则支配下的美学变革——论晚清小说审美理论的出现
5
作者 吴泽泉 张婷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51,共6页
晚清小说审美理论的发生,与同时期文学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晚清见证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具有自主性的小说场的出现。正是这一文学制度方面的深刻转变,促成了小说审美属性的发现。不论是小说场日益强烈的自主性诉求,... 晚清小说审美理论的发生,与同时期文学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晚清见证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具有自主性的小说场的出现。正是这一文学制度方面的深刻转变,促成了小说审美属性的发现。不论是小说场日益强烈的自主性诉求,还是小说场内不同群体间争夺场域合法性的论争,都强力地推动着人们对小说独立审美性质的强调,这种强调最终导致了"纯文学小说"观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审美理论 小说场 自主性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中国审美理论建设的新成果——评《中国审美理论》
6
作者 孙士聪 张弓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在中国现代美学的百年历程中,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审美理论一直是一代代学者孜孜以求的事业。从20世纪初开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或受西方审美理论的启示,或以西方审美理论为参照,反思、梳理并重新阐释中国传统审... 在中国现代美学的百年历程中,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审美理论一直是一代代学者孜孜以求的事业。从20世纪初开始,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或受西方审美理论的启示,或以西方审美理论为参照,反思、梳理并重新阐释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开启了建设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审美理论的大门。可以说20世纪中国审美理论就是在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互相借鉴、互相交融中发展和前进的。百年后的今天,全球化语境和西方强势话语更凸显了这项事业的急迫和凝重。而美学学科在经历了与政治、社会等非美学话语的复杂纠缠后回归边缘化的正常学理层面,也为审美理论建设提供了学理开拓和理论建构的学术空间,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审美理论建设取得新的成果。朱志荣教授的新著《中国审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为我们的期待提供了新的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审美理论 全球视野 成果 中国传统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美学 20世纪中国 强势话语 20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舍夫次伯利的审美理论
7
作者 杨方 《湖湘论坛》 1997年第2期61-63,共3页
舍夫次伯利伯爵(1671—1713)是一位柏拉图主义者,他的审美理论涉及审美能力、审美方式和美感根源等方面。一、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如何被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历史上的美学家们对它作过或深或浅的探索。然而由于实验心理... 舍夫次伯利伯爵(1671—1713)是一位柏拉图主义者,他的审美理论涉及审美能力、审美方式和美感根源等方面。一、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如何被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历史上的美学家们对它作过或深或浅的探索。然而由于实验心理学手段的缺乏,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发现被提出。有些美学家认为人天生具有审美能力,舍夫次伯利就是这样。他指出,人天生具有分辨美丑的能力(与此相关,人也天生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因此,眼睛一看到形象,耳朵一听到声音,人就能立即确认是美的还是丑的。这种当下审美能力被归诸"内在眼睛"。眼睛一睁开来看形象,耳朵一敞开来听声音,优美便径直产生,秀丽与和谐便径直被认识和被认可;行动一经觉察,感受和激情一经分辨(它们中大多一旦被感觉到即被分辨),一种内在眼睛便径直看出美好端庄者、可爱可敬者,并把它们与丑陋肮脏者、可恶可鄙者区别开来;不承认这一点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由于这些区别根基于天性中,因此分辨能力本身也是天生的,它只能来自天性。可以断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审美理论 心智 实验心理学 美学家 审美活动 审美方式 柏拉图主义 分辨能力 审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朱志荣的《中国审美理论》
8
作者 高海燕 莫先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审美理论 朱志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审美理论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柏拉图的审美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方 《湖湘论坛》 1995年第1期54-57,共4页
在西方美学史中,柏拉图是第一个认真思考过审美问题的人。他的审美理论涉及审美关系、审美进程、审美情感,审美心态、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它开启了西方审美研究的先河。以往,美学研究者们只注重评述柏拉图的艺术理论(摹仿说、对诗人的... 在西方美学史中,柏拉图是第一个认真思考过审美问题的人。他的审美理论涉及审美关系、审美进程、审美情感,审美心态、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它开启了西方审美研究的先河。以往,美学研究者们只注重评述柏拉图的艺术理论(摹仿说、对诗人的谴责、灵感说等)。而几乎无视其审美理论。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审美理论 审美能力 审美心态 审美趣味 审美问题 审美关系 西方美学史 审美情感 回忆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理论——评《音乐教育之实践与审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永强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9-I0010,共2页
从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形成角度出发,音乐审美问题属于知识学范畴,即高校音乐学科概念体系构建及逻辑模型演化均具有一定抽象性,尤其是音乐审美理论主要源于对前人音乐"审美知识"的确认与继承。但知识学兼具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 从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形成角度出发,音乐审美问题属于知识学范畴,即高校音乐学科概念体系构建及逻辑模型演化均具有一定抽象性,尤其是音乐审美理论主要源于对前人音乐"审美知识"的确认与继承。但知识学兼具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属性,以纯粹的理论视角审视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知识,显然是失之偏颇的,还需基于音乐教育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审美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论 高校音乐教学 理论学科 音乐审美 音乐教育 应用学科 审美知识 审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与艺术审美理论的革命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奎英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由"字词"和"动作"构成的"语言游戏",各种语言游戏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一种"家族相似"关系。活动、规则和差异共存于语言游戏概念之中。...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认为,语言是一种由"字词"和"动作"构成的"语言游戏",各种语言游戏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一种"家族相似"关系。活动、规则和差异共存于语言游戏概念之中。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对当代艺术审美理论产生了革命性后果。从这一观念出发,美和艺术作为一种词语,其意义就在具体使用中,是无法对它下一个本质性的定义的,从而导向一种艺术和审美行动论。艺术和审美是一种遵循"规则"和"习俗"的活动,最终由生活形式决定,从而又走向反对心理主义的公共性、公开性美学。这种美学不是对看不见的心理的解释,而是对看得见的审美行为的描述,从而走向"审美描述论"。而当代西方的艺术体制论、习俗论等也都是与这一观念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观 艺术审美理论 美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格尔顿审美理论的三维透视
12
作者 张志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8,共6页
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他的审美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识论、伦理和政治三个维度透视其审美理论,可见他既关心美的真假,更在意美的功用;既赞扬美的善,更瞩目通过恶实现终极美;既指出资本主义... 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他的审美理论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识论、伦理和政治三个维度透视其审美理论,可见他既关心美的真假,更在意美的功用;既赞扬美的善,更瞩目通过恶实现终极美;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混乱之源,更希望通过宗教救赎改良社会,以实现共产主义。伊格尔顿审美理论与现实批判息息相关,他试图通过审美批判,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进而摸索实现共产主义的全新路径。伊格尔顿尖锐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但其自身的宗教情节使得他的审美理论的战斗性逊色不少。通过伊格尔顿审美理论个案分析,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理论的基本特征,可为我们正确地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审美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士祯审美理论琐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5-59,110,共6页
我国古代审美理论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许多文学艺术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以自己创作经验和鉴赏经验的总结,充实和丰富了审美理论的内容。清代诗人和诗论家王士祯(1634—1711年)
关键词 王士祯 审美理论 神韵说 琐议 艺术形象 审美认识 感力 欣赏者 王氏 论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羽审美理论三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51-56,共6页
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南宋严羽的美学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晚唐司空图之后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诗主张和审美理论,对后代(从元明直至清初三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和美学思想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审美理论 诗歌创作 别材 别趣 三题 审美认识 司空图 李杜 “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斯贝雅斯的悲剧审美理论
15
作者 周伊慧 王小林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8-12,共5页
雅斯贝雅斯的悲剧审美理论包括二大内容 :一、悲剧审美的解救功能 ,解救是人通过在限界状况中向存在的超越来实现的。二、在悲剧审美中展开的悲剧的基本诠释 ,认为对悲剧的解释就是破译存在的密码 ,就是言说存在的秘密。
关键词 解救功能 雅斯贝雅斯 悲剧审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的寄托范畴
16
作者 赵仲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2-38,共7页
本文认为:“寄托”是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它虽直接出自于常州词派的提倡,但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的诗论、词论、书论及画论中皆含有寄托的主张,常州词派的贡献就在于... 本文认为:“寄托”是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它虽直接出自于常州词派的提倡,但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古代的诗论、词论、书论及画论中皆含有寄托的主张,常州词派的贡献就在于把它改造为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审美范畴,并详尽论证了寄托范畴内部的微观结构及其外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审美理论 我国古代 书论 欣赏过程 美学理论 审美文化 画论 寄托说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审美理论》出版
17
作者 舒梧 若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95-95,共1页
东北师大中文系戚廷贵副教授主编的美学新书《美学:审美理论》最近已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和作者独立思辩结合的产物,在研究内容、论述方法、观照视角及结构体例上均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在总体的框架体系上,... 东北师大中文系戚廷贵副教授主编的美学新书《美学:审美理论》最近已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吸取最新科研成果和作者独立思辩结合的产物,在研究内容、论述方法、观照视角及结构体例上均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在总体的框架体系上,该书作者认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实践构成了美学研究的基础构架。这是一个动态的、双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论 研究内容 美学研究 审美主体 审美实践 审美客体 框架体系 结构体例 北师大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前后构造的“不用之用”的审美理论模式
18
作者 魏嵩年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71-75,13,共6页
“五四”时期,一但闭锁的封建文学堡垒被炸开,异域的文艺思潮,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输入,而涌进这个从僵死中刚刚甦醒的中国文坛后,一时,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其它现代派的各种文艺思潮纷至沓来。现代文学产... “五四”时期,一但闭锁的封建文学堡垒被炸开,异域的文艺思潮,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输入,而涌进这个从僵死中刚刚甦醒的中国文坛后,一时,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其它现代派的各种文艺思潮纷至沓来。现代文学产生及其初期,新文学者们对西欧各种文艺理论思潮,不管是理解其真义与否,理解得深刻与否,都根据自身特有的文化文学思想、心理、素质、环境和机遇加以吸收、改造和运用。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以它强烈的魅力,使众多的革命文学家归属于它的麾下,成为输入中国“五四”文坛的主要潮流。除它们之外,在东进的各支流文学思潮中则以唯美主义在“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唯美主义 鲁迅 不用之用 “五四”新文学 审美理论 郁达夫 郭沫若 “五四”文学 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美学观照下的影视传媒艺术——仲呈祥《审美之旅》关于审美价值评价的理论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文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5,84,共4页
理论的批评化与批评的理论化是近年文艺学学科倡导的学术向度,旨在理论与批评的互动、互进。仲呈祥先生的论集《审美之旅》自觉地将哲学、文化学、艺术美学理论与影视创作批评相结合,在具体的影视批评中又见出建设的有深度的影视美学思... 理论的批评化与批评的理论化是近年文艺学学科倡导的学术向度,旨在理论与批评的互动、互进。仲呈祥先生的论集《审美之旅》自觉地将哲学、文化学、艺术美学理论与影视创作批评相结合,在具体的影视批评中又见出建设的有深度的影视美学思考,其中有关审美价值评价的理论阐说尤为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美学观照 影视传媒艺术 审美评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的生成及其公共性
20
作者 肖明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1,共9页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 新时期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代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审美范式文学理论是在特定时期文艺政策、理论资源、学术事件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生成的。在文学理论范式转型与知识合法性重建的进程尚未完成之时,从公共性的角度对它进行分析和反思是有必要的。文学观念趋于多元、“有学术”的文学理论论争、有文化抵抗意味的文论话语生产等公共性特征是值得赓续的审美范式文论传统,但审美范式文学理论对审美作“意识哲学”的理解以及它可能存在的本质主义知识观则需要反思、调整和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审美范式文学理论 生成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