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理想主义”的批评实践——从“文学性”角度观察黄发有的文学批评
1
作者 翟文铖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4,共7页
黄发有文学的批评恪守“文学性”原则而又独具特色,可以称为审美理想主义批评。关于“审美”,他主张审美自律,视真实为审美根基,捍卫创作者的个人性;“理想”则被理解为超越现实的价值向度,反思和批判现实的绳墨。他以审美理想主义为标... 黄发有文学的批评恪守“文学性”原则而又独具特色,可以称为审美理想主义批评。关于“审美”,他主张审美自律,视真实为审美根基,捍卫创作者的个人性;“理想”则被理解为超越现实的价值向度,反思和批判现实的绳墨。他以审美理想主义为标准考察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流变,认为这些创作呈现为精英审美、先锋美学和含混美学等多种形态。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文学最擅长的表现领域是心理与情感。黄发有从这个角度考察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区分出宏大抒情(或群体化抒情)、个人化抒情、碎片化抒情等几种类型,勾勒出文学创作屏蔽心理、逐步滑向“冷淡美学”的历程。黄发有十分推崇文学的原创性,认为原创性基于写作者的个人性,离不开对现实的介入,不能脱离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个人性的坚守、自觉的现实介入意识和开阔的历史视野是他文学批评的突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发有 审美理想主义 文学性 个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光中“新散文”的审美理想及其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王飞 林道立 吴周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4,共6页
大陆的研究者多数注重余光中的散文创作的论析,而忽视对其散文创作理念的关注与深入研究。随着余先生的散文集和各种选本在大陆大量发行,随着他频频回大陆各地讲学与游览,其散文影响愈来愈广泛,自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 大陆的研究者多数注重余光中的散文创作的论析,而忽视对其散文创作理念的关注与深入研究。随着余先生的散文集和各种选本在大陆大量发行,随着他频频回大陆各地讲学与游览,其散文影响愈来愈广泛,自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故此,对他的散文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很有必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散文 余光中 审美理想 价值 散文创作 创作理念 散文理论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境:武术套路追求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富刚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2,17,共11页
意境可视为武术套路审美创构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何谓意境,武术套路具备生成意境的条件,武术套路意境的内涵特征与创构,武术套路欣赏时的意境再创造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研... 意境可视为武术套路审美创构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何谓意境,武术套路具备生成意境的条件,武术套路意境的内涵特征与创构,武术套路欣赏时的意境再创造等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从武术套路的动作是身体觉知与动作意向性的统一、套路具有由小道通达大道的形上追求等方面可看出,武术套路具备生成意境的相关重要前提。武术套路的意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武术套路的意境是指套路演练时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的、完美的存在形态的体现,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征;另一方面,武术套路的意境指这种理想境界与存在形态的生成过程,也就是说,演练者在演练时既需要虚静、感兴、想象、妙悟等一系列审美心理的综合作用,也需要长期的功夫实修与精熟的演练技巧作为根基。欣赏者对武术套路的意境创构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能够凭借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等对套路作品的意象与意境进行二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意境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理想的特征与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钦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3,共4页
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核心的审美范畴,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具象性形式存在的、体现着抽象概括性的理想的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 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核心的审美范畴,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具象性形式存在的、体现着抽象概括性的理想的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具有导引和规范作用,并因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特征 价值 具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理想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家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6期1-7,共7页
理想问题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审美理想的形成既以先天的生理因素为基础,又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具体形态并不断发展变化。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且是具有三层面、两系列的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构体。... 理想问题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审美理想的形成既以先天的生理因素为基础,又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具体形态并不断发展变化。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且是具有三层面、两系列的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构体。审美理想总是潜在地导引人们一方面体验瞬时的“现在”,呈现其中的诗意,一方面积极改造现实,使文化世界趋于完善。在终极意义上,它是一个只能接近而不可达到的目标。艺术指归于理想,往往经历螺旋式的行程。重振审美理想关系到当代整个文化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本能 文化 完满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丽: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均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关于秦汉审美理想学界众说纷纭。相对于先秦"壮朴"、隋唐"壮浑",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或总体性质、风貌应是"壮丽"。秦汉审美理想之"壮"具体表征为"大"、"全"、"满... 关于秦汉审美理想学界众说纷纭。相对于先秦"壮朴"、隋唐"壮浑",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或总体性质、风貌应是"壮丽"。秦汉审美理想之"壮"具体表征为"大"、"全"、"满"、"溢"及其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独有的"气势"。"丽"特别是其与"壮"相联系,则是秦汉审美理想总体上区别于先秦和隋唐的关键性内容。它得到了秦汉审美文化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的确认、感性形态的文学艺术的表现和生活形态的行为风尚的崇尚,并与"壮"不可分割,相互交融。而充沛洋溢的生命精气,粗犷昂扬的时代豪气和丰盈淋漓的宇宙元气则赋予了秦汉"壮丽"审美理想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厚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审美理想 壮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勰的“情采”观及其审美理想 被引量:4
7
作者 褚春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80,共4页
刘勰处在“情采”审美意识已经形成的文艺自觉的时代,他在继承和糅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天道自然观出发,提出了既重情又重采的“情采”观。刘勰的“情”和“采”是一种辩证互动、互为表里的关系,各自有着深刻的审美... 刘勰处在“情采”审美意识已经形成的文艺自觉的时代,他在继承和糅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天道自然观出发,提出了既重情又重采的“情采”观。刘勰的“情”和“采”是一种辩证互动、互为表里的关系,各自有着深刻的审美内涵。刘勰情采并重的“情采”观铸就了他的情采并茂式的审美理想。这一审美理想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情采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教育的审美理想与人文情怀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成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最近,阅读了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的《守望音乐教育》一书。这本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札记式文集,记录了作者对音乐教育、对教育人生的感悟,展示了作者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看不到深邃的理论,却能... 最近,阅读了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的《守望音乐教育》一书。这本201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札记式文集,记录了作者对音乐教育、对教育人生的感悟,展示了作者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看不到深邃的理论,却能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体现出作者对一线老师和专业学生的一份挚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人文情怀 审美理想 暨南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工作 以小见大 以情感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的道教审美人格理想 被引量:7
9
作者 雷晓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作为一代文化巨子,苏轼一生崇道,并通过内外丹道的实践来践证道教的神仙审美人格理想。通过对苏轼道教审美人格理想的解读,也是对传统士大夫精神世界认识的丰富。
关键词 苏轼 道教 审美人格理想 内丹 外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兴诗歌的创作模式和审美理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振奎 石晓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发生模式的一种,以审美主客体相触瞬间达到和谐交融、物我同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形成以文学意象为特征而区别于哲理诗、叙事诗的抒情模式,它的创作分审美感知及审美兴发两个... 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诗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歌发生模式的一种,以审美主客体相触瞬间达到和谐交融、物我同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形成以文学意象为特征而区别于哲理诗、叙事诗的抒情模式,它的创作分审美感知及审美兴发两个阶段,感兴诗歌以追求形神兼备、含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创作模式 审美想象 中国诗歌 审美感知 审美兴发 审美主体 审美感兴 审美理想 意境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现代前卫美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颠覆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21-223,200,共4页
传统的审美理想是希腊人信奉的理想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添的,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仰不再唯一,人们开始怀疑上帝的真实存在,怀疑一切形... 传统的审美理想是希腊人信奉的理想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添的,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仰不再唯一,人们开始怀疑上帝的真实存在,怀疑一切形而上学的人类"先验幻象",宗教之知识论的毁灭导致伦理观的崩溃,导致其禁欲功能的破坏。艺术开始从神坛走向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包括被传统审美认为是丑的而不被表现的事物和思想情感;而当代艺术极力否定传统绘画,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艺术从原有的画布和雕塑的基座上搬到人们的生活中,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极大的消解了现代艺术那种清教徒式的贵族面孔,转而呈现一种超越边界的无限开放的姿态。二者的相互转换使得艺术与生活融合起来。弥补了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最终达到超越现代艺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审美理想 现代艺术 当代艺术 多样与颠覆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理想的特性及其与审美理想的逻辑关联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翔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0,共6页
理想(ideal)在本体论意义上是精神世界对现实存在的可能性超越和对未来生活的唯美想象;在存在论意义上是主体对此岸世界的否定性冲动和对彼岸世界的肯定性选择。期许未来和重构过去是理想的乌托邦本质和美学特性。积极理想(positive ide... 理想(ideal)在本体论意义上是精神世界对现实存在的可能性超越和对未来生活的唯美想象;在存在论意义上是主体对此岸世界的否定性冲动和对彼岸世界的肯定性选择。期许未来和重构过去是理想的乌托邦本质和美学特性。积极理想(positive ideal)构成实践行动而具有创造性势能,而消极理想(negative ideal)隐匿于心理世界缺乏实践行为,蕴藏审美和诗意的价值。因此,审美理想的内在与合理的构成不是积极理想而是消极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审美理想 乌托邦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高新解:主体精神与矛盾意识——现代审美理想的人文导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一 古代人性结构的僵化导致了和谐美理想与现实人生的隔绝及其无可挽回的衰落,而人性结构的主体化则推动了审美理想的更替和转换。这种新的审美理想仍然向往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但这和谐统一却不再是主体投归自然的原初和谐,也不... 一 古代人性结构的僵化导致了和谐美理想与现实人生的隔绝及其无可挽回的衰落,而人性结构的主体化则推动了审美理想的更替和转换。这种新的审美理想仍然向往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但这和谐统一却不再是主体投归自然的原初和谐,也不再是个体消解于社会的浑整统一;它仍然要求人的内部世界的完整谐调,但这完整谐调却不再是理性抑制感性的结果,也不再以感性的萎缩和理性的流失为代价。这种审美理想仍然向往着自由圆整的美,但这种美却不需要通过回避和排除人的内外世界的矛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主体精神 崇高美 认知性 主体性原则 审美感受 人性结构 感性 悲剧意识 情感与理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总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许总一开天诗坛,作为唐诗艺术高峰期的成就与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人唐一百年来,诗歌在对前代遗产继承中反复熔裁变创、推陈出新的自身艺术进程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显然是与同步而至的政治、经济、文...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许总一开天诗坛,作为唐诗艺术高峰期的成就与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人唐一百年来,诗歌在对前代遗产继承中反复熔裁变创、推陈出新的自身艺术进程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显然是与同步而至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多领域发展的高峰状态互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自然之美 盛唐诗歌 开天时期 王昌龄 功业理想 审美建构 时代精神 建安文学 语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元”观念与明清传奇审美理想的嬗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亦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审美理想是由个人或群体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趣尚所决定的关于美的标准与范型。明清传奇的审美理想,是明清曲家对传奇的理想形态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建构,表现于曲词、曲律、结构、题材选择、主题倾向等诸多方面,其中以曲词为中心的雅俗关系问... 审美理想是由个人或群体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趣尚所决定的关于美的标准与范型。明清传奇的审美理想,是明清曲家对传奇的理想形态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建构,表现于曲词、曲律、结构、题材选择、主题倾向等诸多方面,其中以曲词为中心的雅俗关系问题,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传奇 审美理想 嬗变 宗元 美的标准 审美趣尚 审美经验 理想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6-51,共6页
在世界女性艺术之林中,中国女性艺术自有其独特的面目和风格,中国女性的审美理想也带上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东方色彩。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艺术的发展,中国女性的审美理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迁。然而审美理想又有其历史的承继性,在漫长的封建... 在世界女性艺术之林中,中国女性艺术自有其独特的面目和风格,中国女性的审美理想也带上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东方色彩。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艺术的发展,中国女性的审美理想也在不断发生着变迁。然而审美理想又有其历史的承继性,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所形成的审美理想,不仅在历朝历代都发生过影响,而且在现当代的女子审美活动中都还在起着时隐时显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传统女性审美理想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揭示传统女性艺术的美学奥秘,就是对现当代女性艺术创作活动的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女性艺术家 艺术创作活动 民族特色 东方色彩 承继性 审美情趣 文人士大夫 艺术作品 中国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理想——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个性特色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济远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陶渊明 田园诗 个性特色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名氏小说:一条颠覆经典与建构审美理想国的欲望之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萧成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名氏前后两个时期小说的研究 ,探究其前期的“新浪漫主义小说”是如何在40年代“颠覆”“大众经典” ,以及后期的现代主义巨著六卷《无名书》是如何通过对生命的追寻和存在的确证来建构其“审美理想国”的现象 。
关键词 无名氏 小说 审美理想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金色的蛇夜》 《无名书》 《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严羽的审美理想与时代的关系
19
作者 韩湖初 《学术研究》 1988年第5期71-74,共4页
清代以来就有人说严羽的《沧浪诗话》“论诗虽归宗李、杜,……亦是王(维)、孟(浩然)家数”(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名为学盛唐,准李(白)、杜(甫),实则偏嗜王、孟冲淡空灵一派,故论诗唯在兴趣,于古人通讽喻、尽忠孝、因美刺、寓劝惩之本... 清代以来就有人说严羽的《沧浪诗话》“论诗虽归宗李、杜,……亦是王(维)、孟(浩然)家数”(黄宗羲《张心友诗序》),名为学盛唐,准李(白)、杜(甫),实则偏嗜王、孟冲淡空灵一派,故论诗唯在兴趣,于古人通讽喻、尽忠孝、因美刺、寓劝惩之本意全不理会”(许印芳《【沧浪诗话】跋》)。这些说法在当代学界中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严羽 司空图 历史潮流 沧浪诗话 盛唐 时代 论诗 黄宗羲 江西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学探源与文化阐释──评《宋代词学审美理想》
20
作者 吴国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词学 审美理想 唐宋词 宋代 文化阐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 汕头大学 发表 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