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现实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实践与审美是人的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人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进一步凸显审美的意蕴;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审美观也必须蕴涵在实践观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最终在审美领... 实践与审美是人的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人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进一步凸显审美的意蕴;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审美观也必须蕴涵在实践观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最终在审美领域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实践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现实化的双向维度中构建美学的发展体系既是实践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审美 实践的审美 审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审美与艺术审美——以“旭日阳刚演唱”为个案 被引量:2
2
作者 尤西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8,共6页
与审美及艺术独立的启蒙时代有别,当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趋势,是内在于生存劳作的现实审美与依托形式美独立表现的艺术审美需要的新的接近与融合。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基础并非脱离生存劳作的泛形式外饰,而依然是以生存劳作行为为核心的... 与审美及艺术独立的启蒙时代有别,当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趋势,是内在于生存劳作的现实审美与依托形式美独立表现的艺术审美需要的新的接近与融合。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基础并非脱离生存劳作的泛形式外饰,而依然是以生存劳作行为为核心的现实审美。旭日阳刚演唱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审美事件。其本体并非歌曲《春天里》,而是与之融合的一次生存处境行为艺术的现场演示。其巨大的社会共鸣区别于流行文化的群体无意识,并与"西单女孩"、苏珊大妈等共同推动着非商业大众文化的天然健康形态。其成功启示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是以生活内涵充实形式化惯例并创造生活形态的艺术;对于反叛传统艺术的现代派艺术而言,则应从中领悟真正的生活与私人矫情的伪生活区别,并立足于前者走出当代艺术丧失公共性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审美 艺术审美 日常生活审美 旭日阳刚 《春天里》 行为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谈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志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1,共3页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创作潮流,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这一"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别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以及消费主义审美...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创作潮流,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这一"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别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以及消费主义审美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现实主义审美 浪漫主义审美 消费主义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态度层次论
4
作者 董玉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6-86,共2页
审美态度是主体为建立主客体之间美的联系而进行审美活动的内在趋动,是主体进行现实审美活动的必要因素,没有审美态度,便没有审美活动的现实发生和审美活动的完整实现。同时,由于任何审美态度都是现实具体地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因而在不... 审美态度是主体为建立主客体之间美的联系而进行审美活动的内在趋动,是主体进行现实审美活动的必要因素,没有审美态度,便没有审美活动的现实发生和审美活动的完整实现。同时,由于任何审美态度都是现实具体地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因而在不同的时空条件里、在不同的审美活动中,审美态度便显示出了明显的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层次论 审美活动 层次性 审美主体 现实审美 主客体 时空条件 社会历史 必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主义--数字电影拟像美学的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琳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6,164,共7页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创作所创造出的数字拟像营造了虚拟现实的丰富意蕴,强大的能指秩序促使数字拟像走出“幻觉说”的心理缝合,使“幻觉的消失”,迎来“意义的重构”。数字电影新现实的审美性要求数字电影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将它所表达... 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创作所创造出的数字拟像营造了虚拟现实的丰富意蕴,强大的能指秩序促使数字拟像走出“幻觉说”的心理缝合,使“幻觉的消失”,迎来“意义的重构”。数字电影新现实的审美性要求数字电影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将它所表达的叙述主体“再中心化”,达到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平衡与融合,实现数字电影的虚拟逻辑和可能世界的叙事意义,使得虚拟现实主义的美学表达符合新现实审美性的时代特征,为数字时代的电影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现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主义 现实审美 可能世界叙事 虚拟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遁与再现:庄子的生命意识与审美的历史维度
6
作者 李建盛 《中国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16-24,共9页
本文在儒家与庄子生命意识的比较理解中阐发庄子的思想,一反以往学术界庄子理解中二元对立的或极端化的理解,并在现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与庄子本真精神的视域融合中审视庄子生命意识的深刻性,揭示庄子思想的逃遁和再现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在儒家与庄子生命意识的比较理解中阐发庄子的思想,一反以往学术界庄子理解中二元对立的或极端化的理解,并在现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与庄子本真精神的视域融合中审视庄子生命意识的深刻性,揭示庄子思想的逃遁和再现的两个重要方面,论述了庄子生命意识与审美历史维度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遁 再现 生命意识 价值观念 自由境界 审美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
7
作者 韩捷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4,共4页
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表现为苏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创造性地追溯历史,从历史的纵向透视人们当下的生存状况,思索人类的未来发展。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地描写出民族实有的历史和虚幻的历史,从中寻求现代人需要的文化精神... 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表现为苏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创造性地追溯历史,从历史的纵向透视人们当下的生存状况,思索人类的未来发展。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地描写出民族实有的历史和虚幻的历史,从中寻求现代人需要的文化精神与道德传统,并在追溯历史时总结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现实审美意义。"历史记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文学中的大量呈现,既有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渊源,更是苏联作家承载现代人类社会使命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文学 历史记忆 现实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对生活本体论化的希望与问题──艺术与生活关系新论
8
作者 仵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35-139,共5页
关键词 本体论化 主体性 现实审美 艺术家 艺术与生活 艺术作品 本体性 艺术审美 诗人气质 未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纸副刊的美学思考
9
作者 南浔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
报纸副刊的美学思考南浔众所周知,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其规律的。而新闻性、文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报纸副刊,是从内容与形式上都体现美与美感的事物。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对象。研究报纸副刊的目的... 报纸副刊的美学思考南浔众所周知,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其规律的。而新闻性、文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报纸副刊,是从内容与形式上都体现美与美感的事物。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对象。研究报纸副刊的目的,既是扩大美学研究的领域,又是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副刊 物态化 副刊版面 新闻性 美学研究 杂文 美的形式 文艺性 人与现实审美关系 美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