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尔默对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方案的重构及启示
1
作者 孙琳琼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8,共9页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蕴含精神跃迁的意向,这种意向体现为本雅明以弥赛亚精神对抗工具理性,也体现为阿多诺以艺术模仿持存真理。维尔默指认两种路径作为“审美主义“和”弥赛亚主义”的虚假二难选择,并以后形而上学...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蕴含精神跃迁的意向,这种意向体现为本雅明以弥赛亚精神对抗工具理性,也体现为阿多诺以艺术模仿持存真理。维尔默指认两种路径作为“审美主义“和”弥赛亚主义”的虚假二难选择,并以后形而上学现代性方案重点重构了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方案。维尔默通过真理观转型将阿多诺“艺术展现非和解世界”转化为交往性艺术真理,强调主体间对话实现真理性内容;通过理性范式整合打破审美理性垄断,主张科学、伦理、审美等多元理性平等共生,形成复调而非对抗的理性星丛。在实践层面,推动大众文化民主潜能释放,使艺术从精英堡垒转向公共领域;在理论层面,以“视角阐释”替代线性对抗,既保留阿多诺“非同一性”批判精髓,又通过承认启蒙价值与吸纳后现代差异诉求,构建开放包容的现代性形态,为全球化文化冲突提供非暴力整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尔默 审美现代性 审美主义 弥赛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网络剧创作生产及其审美现代性探析
2
作者 刘晓东 武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近年来,“新主流”网络剧创作生产与时代发展同声相应、与社会进步同气相求。在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中,作为互联网时代“主旋律”文艺的新形态和典型代表,“新主流”网络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以及传播、接受... 近年来,“新主流”网络剧创作生产与时代发展同声相应、与社会进步同气相求。在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中,作为互联网时代“主旋律”文艺的新形态和典型代表,“新主流”网络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以及传播、接受、再生产等方面呈现诸多新特点、新风貌,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历史潮流中,“新主流”网络剧创作生产所取得的成绩、所积累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普适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剧 新主流 创作生产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审美现代性
3
作者 桑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少数民族群体不再被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置于他者位置展开叙事,而被赋予更为自主、平等、个人的主体叙事视角。创作者通过情节敞开拓展更广的叙事空间,对人物暧昧性处理使其内心世界分裂显化进而塑造作为心灵世界表现符号的人物形象,探寻... 少数民族群体不再被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置于他者位置展开叙事,而被赋予更为自主、平等、个人的主体叙事视角。创作者通过情节敞开拓展更广的叙事空间,对人物暧昧性处理使其内心世界分裂显化进而塑造作为心灵世界表现符号的人物形象,探寻现代人的心理真实。少数民族电影以审美现代性为追求,建构共同体的审美空间,为电影多义性表达提供了源发基础与能量。通过电影艺术,情感的共同体发展为文化交融的共同体、民族团结的共同体、人类和谐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审美现代性 人物 美学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与逻辑内涵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伟 王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中西方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发展的道路迥异。西方的转型期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中国的转型期则是物质和审美两方面几乎同时担负着现代性发展的任务。20世纪前期,中国社... 中西方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发展的道路迥异。西方的转型期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中国的转型期则是物质和审美两方面几乎同时担负着现代性发展的任务。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审美现代性具有双重含义:在整体社会构架上按照"美的规律"建设中国社会的现代体系,在具体审美文化领域内从"民族独立"和"人的解放"两个维度推进社会的转型发展。审美实践中则表现出在整体进程上符合"美的规律"的一维性和在具体语境中由于社会要求的差别化而导致的两维度间侧重点不同的逻辑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中国审美现代性 一维性 逻辑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乌托邦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王杰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杰 向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乡愁乌托邦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对中国审美现代性和中国经验的考察与把握,同时也结合对中国悲剧美学精神的理解而形成。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与实践,它一方面从过去探寻那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被破坏了的、但仍具有合理性的社会组织... 乡愁乌托邦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对中国审美现代性和中国经验的考察与把握,同时也结合对中国悲剧美学精神的理解而形成。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与实践,它一方面从过去探寻那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被破坏了的、但仍具有合理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机制;另一方面,它又能够在多重文化叠合的当代语境中酝酿属于未来的力量。乡愁乌托邦与红色乌托邦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两个关键内核,它们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几乎同时产生,二者互相叠合构成了一个双螺旋结构,蕴藉着巨大的、充满着内在张力的情感空间。乡愁乌托邦规定了审美现代性的“中国性”,红色乌托邦规定着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目标,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中国审美现代性之路才能够基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当代语境通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乡愁乌托邦 悲剧美学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情感民族志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杰 石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29,159,共7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呈现多重语境的叠合状态。通过当代文艺的情感民族志研究,可以对多重语境叠合下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民族志 审美现代性 文艺作品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敦广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 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是现代性思想的重要标志,而审美现代性则是现代性思想在美学领域里的展开,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与现代性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性孕生了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主义所主张的美学与艺术的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原则,审美现代性也因此具有了反省和超越的救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艺术审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现代性与艺术自律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黎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2,159,共6页
艺术自律论是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原理,近代以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均受制于艺术自律论,现代实验艺术的元叙事就是艺术自律论。艺术自律论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它体现着启蒙话语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启蒙时代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之间的文化领... 艺术自律论是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原理,近代以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均受制于艺术自律论,现代实验艺术的元叙事就是艺术自律论。艺术自律论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它体现着启蒙话语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启蒙时代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之间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是艺术自律生成的历史机制。艺术自律论由康德美学开端,历经唯美主义、批判理论、形式主义、新左派等现代思想文化潮流,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救赎功能的意识形态。二战以后,市民社会借助于资本主义改革而获得了文化领导权,启蒙时代催生了艺术自律的那种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的对立趋于消散,艺术自律论也逐渐走向了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艺术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四大范式及其命运 被引量:11
9
作者 寇鹏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4,共8页
通常认为中国的审美现代性是审美独立意识与工具意识之间的纠葛。而实际上中国审美现代性至少有四大范式性道路,即审美工具主义、审美独立主义、审美娱乐主义与审美批判主义。由于中国独特的社会现代性进程,这四大范式的命运各不相同。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审美工具主义 审美娱乐主义 审美独立主义 审美批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走出审美现代性的悖谬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弘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5,共7页
以“身体性”为口号的审美现代性 ,秉承了克服理性主义之片面性的传统 ,是现代文化中审美主义的逻辑发展。但其哲学前提仍是理性与感性二元分立的人格模式 ,不外是对主体的“理性—感性”二重组合中审美感性因素的强化和夸大 ,并变本加... 以“身体性”为口号的审美现代性 ,秉承了克服理性主义之片面性的传统 ,是现代文化中审美主义的逻辑发展。但其哲学前提仍是理性与感性二元分立的人格模式 ,不外是对主体的“理性—感性”二重组合中审美感性因素的强化和夸大 ,并变本加厉地将后者推向了感官和肉体。相反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主体与他者、人与世界都处在融汇一体的联系中 ,艺术审美是大型的对话 ,以此吁求社会性的行动与变革。这样 ,就有可能成功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身体性 审美个人主义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自律:审美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黎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艺术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首要范畴。近代以来的思想家们对艺术自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阐述,其一是关于艺术家的先验禀赋和职业身份的独立性的论述;其二是关于艺术作品文本结构和意义自足性的论述;其三是关于艺术场的自主性的论述。20世纪... 艺术自律是审美现代性的首要范畴。近代以来的思想家们对艺术自律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阐述,其一是关于艺术家的先验禀赋和职业身份的独立性的论述;其二是关于艺术作品文本结构和意义自足性的论述;其三是关于艺术场的自主性的论述。20世纪中期之后,有关艺术自律的理论思考转向了从社会体制、历史语境等角度探讨艺术自律被建构的机制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自律 审美现代性 艺术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媒介与审美现代性的生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一川 《学术论坛》 200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大众媒介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大众媒介便没有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在相应的大众媒介中萌发和生长。大众媒介在审美现代性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不只是审美现代性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 ,而且是它本身的重要... 大众媒介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大众媒介便没有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在相应的大众媒介中萌发和生长。大众媒介在审美现代性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不只是审美现代性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 ,而且是它本身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 ;它不仅具体地实现审美现代性信息的物质传输 ,而且给予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及其修辞效果以微妙而又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大众媒介 审美现代性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立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6-131,共6页
18世纪启蒙运动以演绎理性为核心,因此精密计算、设计是其基本精神,乐观、进步是固有的气质,功利主义、世界主义是基本价值取向;浪漫主义则以情感为思想基石,因此创造性想象是其基本原则,自然是其追求的实质,审美主义是其价值取向。浪... 18世纪启蒙运动以演绎理性为核心,因此精密计算、设计是其基本精神,乐观、进步是固有的气质,功利主义、世界主义是基本价值取向;浪漫主义则以情感为思想基石,因此创造性想象是其基本原则,自然是其追求的实质,审美主义是其价值取向。浪漫主义本身就是对现代性的第一次自我批判,其批判武器是情感和审美,浪漫主义运动意味着审美现代性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情感 想象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别现代视域下的“奇葩建筑”批判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奇葩建筑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一种独特的美学现象,造成了从传统美学理论上难以阐释、艺术风格上无以归纳的审美困境,其后现代表征之下实质蕴含了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而更多奇葩建筑中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织、纠葛的审美表征以... 奇葩建筑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一种独特的美学现象,造成了从传统美学理论上难以阐释、艺术风格上无以归纳的审美困境,其后现代表征之下实质蕴含了一种可疑的审美现代性,而更多奇葩建筑中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织、纠葛的审美表征以及背后的思想根源构成了别现代视觉艺术的独特性,也成为别现代美学理论在经验世界的实践证明。那种简单地将奇葩艺术归结为后现代艺术的说法是有违后现代精神的,奇葩艺术产生的根源在于前现代光耀思想和现代商业行为以及后现代消费观的拼凑杂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建筑设计 奇葩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现代性的革命颜面——革命主义简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一川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25-31,共7页
革命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颜面之一。革命主义在其审美化过程中回荡着修辞张力 ,暴烈的革命具有诗意的颜面。革命主义具有最广义、广义和狭义三层含义或形态。中国审美现代性中的革命主义应当是一种由政体 -文化革命、传媒革命、以及... 革命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颜面之一。革命主义在其审美化过程中回荡着修辞张力 ,暴烈的革命具有诗意的颜面。革命主义具有最广义、广义和狭义三层含义或形态。中国审美现代性中的革命主义应当是一种由政体 -文化革命、传媒革命、以及阶级趣味革命合力驱动的“三轮革命”。审美现代性航船总是必须悬挂着鲜艳的革命旗帜 ,而革命主义也需要插上审美的翅膀在知识分子和普通工农兵民众心空高扬。革命主义的发生其实主要来自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代性变革需要。由于中国人的固有的宇宙模式和中优外劣心态等的束缚 ,中国现代性一再处于低于理想水平的缓慢变革或危机状态。这种非常局势竟实际上充当了中国现代性变革的常态。对这种非常性常态的痛切体验煎熬着现代知识分子 ,逼迫他们采取激进的革命姿态并把它诗意化 ,导致现代性长出一副革命主义颜面。革命主义在现代具有其合理性。每当中国现代性处于动荡状态或危机情势时 ,革命主义总会适时地登场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主义 简论 审美现代性 现代主义 “三轮革命” 修辞手法 文学革命 文化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中审美现代性思想批判——从20世纪美国音乐教育哲学谈起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敦广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共5页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伴随着20世纪的审美运动而生,也与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将其归纳为音乐教育的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思想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音乐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自20世纪...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伴随着20世纪的审美运动而生,也与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将其归纳为音乐教育的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思想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音乐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自20世纪末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涌起,对审美现代性的主体原则、自律原则、审美特征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在美国音乐教育界,突出体现为实践哲学的兴起。后现代语境的全面发难并没有完全否定审美现代性,而恰恰丰富了其内涵,反而标志着审美现代性的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思想 现代语境 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终结”与审美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进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5,共6页
进入20世纪后,“终结论”逐渐蔓延到现代性各个层面,既有艺术终结论、哲学终结论,又有人的终结,还有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现代性终结论等。终结的原因在于现代性动力变异、主体隐退以及人的精神动力式微等。现代性虽然处于危... 进入20世纪后,“终结论”逐渐蔓延到现代性各个层面,既有艺术终结论、哲学终结论,又有人的终结,还有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现代性终结论等。终结的原因在于现代性动力变异、主体隐退以及人的精神动力式微等。现代性虽然处于危机之中,但它不会终结。原因在于现代性发展不均衡,“元叙事”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审美现代性也在提醒着现代性不断反省和完善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结论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元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审美现代性的知识论考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永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审美现代性,是与现代艺术发展密切相伴的核心问题。审美现代性出自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批判资本主义、挑战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双重动机。从19世纪以来,审美现代性不断实践其批判意识,创造新的文化景观,质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在当今全球... 审美现代性,是与现代艺术发展密切相伴的核心问题。审美现代性出自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批判资本主义、挑战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双重动机。从19世纪以来,审美现代性不断实践其批判意识,创造新的文化景观,质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审美现代性也是一个悖论性的历史存在,包含了激进与颓废、先锋与媚俗、艺术自律论与功能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纠结,并面临着“艺术终结”的困境。本文将审美现代性置于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①、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图像转向”等知识背景中,借用福柯知识考古学、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机制研究、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等理论视角,围绕“审美现代性”与自律性美学、结构主义与“现代知识型”、知觉的悬置、语言(学)转向等四个看面,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知识论考察,以期开启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性悖论及其景观化的方法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现代性悖论 知识考古学 语言(学)转向 悬置的表现主义 艺术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浪漫主义到文化工业——审美现代性的救赎之路及其困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淼 马晶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177,共7页
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面对理性原则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征服与暴政,“审美现代性”应运而生。审美现代性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关联,正是在浪漫主义对于理性统治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缺失的讨伐中,审美现代性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面对理性原则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征服与暴政,“审美现代性”应运而生。审美现代性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关联,正是在浪漫主义对于理性统治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缺失的讨伐中,审美现代性得以迅速发展。审美现代性虽然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理性激进的否定与反叛态度,但在工具理性的高压管制之下,艺术最终沦为世俗之物并受技术演进过程左右。其中,“文化工业”可以被视为审美现代性屈从于工具理性的典型表现及后果。文化工业的出现,使人陷入以艺术为名展开的工具理性控制的陷阱中。因此,在工具理性的围剿下,审美现代性为现代人所开辟的反抗和救赎之路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理性 浪漫主义 工具理性 救赎 文化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审美现代性及其批判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文友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0,45,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介-视觉文化语境下武术的审美现代性进行研究。认为:当代武术的艺术化、商业化、消费化现象是武术审美现代性的结果,是对于武术现代性的一种"应激"反应;针对武术的审美现代...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介-视觉文化语境下武术的审美现代性进行研究。认为:当代武术的艺术化、商业化、消费化现象是武术审美现代性的结果,是对于武术现代性的一种"应激"反应;针对武术的审美现代性,应保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强调武术的人文价值,注重其在武术中的渗透,促进武术的健康发展与生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审美现代性 艺术化 消费化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