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者、诗意乌托邦与叙事伦理——《大象》的审美特质及艺术缺憾
1
作者 徐汉晖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杨志军是当代文坛非常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作家。在长达4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始终将写作的焦点对准人与自然,对自己的文学世界充满了坚忍的信仰、慈悲与执着,“这种理性自觉的选择让杨志军成为一个奇迹般的文化存在,这个奇迹一直延续至今... 杨志军是当代文坛非常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作家。在长达4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始终将写作的焦点对准人与自然,对自己的文学世界充满了坚忍的信仰、慈悲与执着,“这种理性自觉的选择让杨志军成为一个奇迹般的文化存在,这个奇迹一直延续至今”^((1))。在以《雪山大地》问鼎茅盾文学奖半年之后,杨志军于2024年2月又隆重推出了一部长达54.5万字的长篇小说《大象》。这一次,他的小说里关注的依然是“人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茅盾文学奖 杨志军 审美特质 大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审美特质的创造与发展——以《大圣归来》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冯锐 戴园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大圣归来》是国内近年来最具有中国动画的内容构思和艺术风格的一部数字动画电影,在创意主题、叙事方式、角色造型、视听语言等方面吸收了欧美、日本的动画艺术风格,又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写意性特点,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影... 《大圣归来》是国内近年来最具有中国动画的内容构思和艺术风格的一部数字动画电影,在创意主题、叙事方式、角色造型、视听语言等方面吸收了欧美、日本的动画艺术风格,又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写意性特点,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式和创作领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影视美学特征。《大圣归来》的成功表明,中国动画电影要在熔铸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和现代表达三为一体的过程中建构其独特的审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审美特质 电影美学 《大圣归来》 审美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否极泰来的角色扮演及审美特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维 杨冬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市民文化日益高涨的语境下,“三言二拍”的角色扮演中突现出否极泰来范型,主要包括发迹变泰、破镜重圆、绝处逢生等几个维度。这种动态化的角色扮演既是那个时代人们角色期待的投影,又是当时市民阶层特定的审美心理...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市民文化日益高涨的语境下,“三言二拍”的角色扮演中突现出否极泰来范型,主要包括发迹变泰、破镜重圆、绝处逢生等几个维度。这种动态化的角色扮演既是那个时代人们角色期待的投影,又是当时市民阶层特定的审美心理的反映,并且形成中和美、人格美、新奇美等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否极泰来 角色扮演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舞的形态特征、运动规律及审美特质阐释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思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193,共7页
昆舞是从昆曲优质基因中提取舞蹈元素,通过合理化的整合以构建舞蹈语言。本文分三个层次将昆舞元素整理归纳成可操作的形态分析系统:将概括昆舞形态特征和律动特征的字诀分解成"含沉"、"顺连"、"圆曲"和&... 昆舞是从昆曲优质基因中提取舞蹈元素,通过合理化的整合以构建舞蹈语言。本文分三个层次将昆舞元素整理归纳成可操作的形态分析系统:将概括昆舞形态特征和律动特征的字诀分解成"含沉"、"顺连"、"圆曲"和"倾"四种基本动律元素;以"具有同一审美表意基质的一簇舞动"为依据,将昆舞动作单元素与典型舞畴相对应,概括成"意念和基本形态"、"手位、手式和指式"、"步伐"和"蹲、转、翻"等典型舞畴;将昆舞复合元素如"原地意念单手与上步意念双手转接零点下沉、蹲转后撤步复合掌背推拉"等归纳成典型舞畴序列。这就为提取典型舞畴的"因子项",如节奏型、呼吸型、步伐、显要动作部位及运动流程分析来呈现昆舞具体可感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必要条件,让舞蹈从形态特征分析到审美特点和文化特质的概括变得方便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昆舞 舞蹈生态学 形态特征 运动规律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甘正传》谈反智电影中的美国精神审美特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朝辉 陈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0,共2页
本文从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提出的"反智主义"谈起,以《阿甘正传》一个智障的独特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出了"提纲式"展现,奇迹般地串联在这个代表着典型个性的小人物的生活。探讨了"阿甘哲学"巧妙地适... 本文从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提出的"反智主义"谈起,以《阿甘正传》一个智障的独特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出了"提纲式"展现,奇迹般地串联在这个代表着典型个性的小人物的生活。探讨了"阿甘哲学"巧妙地适应着美国公众审美心理,以一种"反智倾向"映照着人们期待返璞归真的期望,对现当代"过度文明""过剩的智慧",持有恰当的抵制和理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智主义 《阿甘正传》 美国精神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136,43,共7页
土家族傩戏作为民间宗教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地凝聚与强化了土家族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实现了自身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土家族傩戏除了在共同体中发挥的现实文化功能之外,还隐现着独特的深邃的审美意义,主要在于土家族... 土家族傩戏作为民间宗教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地凝聚与强化了土家族民众的思想和观念,实现了自身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土家族傩戏除了在共同体中发挥的现实文化功能之外,还隐现着独特的深邃的审美意义,主要在于土家族傩戏以外化的表现形态,即以俗为美和以丑为美的审美风格,同内在的精神夙愿,即圆转的审美情结,共同缔造了土家族傩戏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傩戏 戏曲艺术 审美特质 圆转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唐词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花间词与南唐词,是五代词坛盛开的两束奇葩,虽然较多表现离别相思、儿女情怀,却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气质风貌、艺术魅力。两者风格特征的区别,与巴蜀和江南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与花间词的综合比较,彰显出南唐词独特的审美特质:富... 花间词与南唐词,是五代词坛盛开的两束奇葩,虽然较多表现离别相思、儿女情怀,却展现出各自不同的气质风貌、艺术魅力。两者风格特征的区别,与巴蜀和江南地域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与花间词的综合比较,彰显出南唐词独特的审美特质:富贵典雅之致、忧患感伤之意、主观情性之美、疏朗清畅之调。南唐词艺术为北宋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唐词 审美特质 典雅 感伤 典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6
8
作者 柯秀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80-82,106,共4页
网络文学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它在迅速发展中 ,优秀的网络作品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 :审美的虚拟性、互动性、超文本的结构美、符号多元化。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审美特质 审美价值 审美虚拟性 审美交互性 超文本结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悉灵魂之声的窗口——论独语及散文独语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景科 崔凯璇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独语是创作主体在独特心理时空下灵魂之声的表露。作为一种哲学本体 ,在日常经验中它既有存在的必然性 ,又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而散文独语 ,正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立足点 ,在深层意义上探究着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价值 ,并以洞彻生命本... 独语是创作主体在独特心理时空下灵魂之声的表露。作为一种哲学本体 ,在日常经验中它既有存在的必然性 ,又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而散文独语 ,正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立足点 ,在深层意义上探究着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价值 ,并以洞彻生命本质的灵魂之声与阅读者进行精神的沟通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语 散文独语 洞悉灵魂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音乐剧的审美特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芬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音乐剧是一门源自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后,在众多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音乐剧不但佳作频出,而且还表现出了新的审美特质,既拉近了人民群众和这门外来艺术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对世界音乐剧艺术做出了... 音乐剧是一门源自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后,在众多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音乐剧不但佳作频出,而且还表现出了新的审美特质,既拉近了人民群众和这门外来艺术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对世界音乐剧艺术做出了独到的贡献。鉴于此,本文简述了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就当代中国音乐剧的审美特质进行了解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剧 发展历程 审美特质 分析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大赋“以奇为美”的审美特质──兼及汉大赋的兴盛与衰亡原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洪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汉大赋 审美特质 《诗经》 人与自然 《七发》 《子虚赋》 黑格尔 客观物象 审美心态 艺术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的识读:成都漆器纹饰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小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6,共3页
形色各异的纹饰不仅是成都漆器装饰艺术的主要内容,也是其视觉表现的重要语汇。论文对成都漆器纹样的分析突破了既有的"以纹饰器"的思想局限,转而从点、线、形、色等基本的形式语言来发掘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进而探... 形色各异的纹饰不仅是成都漆器装饰艺术的主要内容,也是其视觉表现的重要语汇。论文对成都漆器纹样的分析突破了既有的"以纹饰器"的思想局限,转而从点、线、形、色等基本的形式语言来发掘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进而探析其内在的审美特质,以期为现代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现代设计 成都漆器 纹饰 形式语言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影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兆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61,共2页
中国古代诗论的意境理论丰富了中国影视艺术意境的审美内涵。蒙太奇创造了影视艺术的意境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和韵味含蓄是其重要审美特质。
关键词 影视艺术 意境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卫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论文结合晚明社会特有的思想、文学景观,对张岱的《陶庵梦忆》从题材、人物、笔法等 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终得出其审美特质世俗化的结论。
关键词 张岱 《陶庵梦忆》 审美特质 俗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澄阔为神秘——论苇岸大自然散文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济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苇岸大自然散文的总体审美特质表现为一种化澄阔为神秘的复合美质 ,其大自然散文内容 (原生态的大自然 )和形式 (语言的简约、准确、生动 ,语句的简短 )获得了表层特征的澄阔之美 ;由内蕴其中的一种情致、格调生成了深层特征的神秘特质... 苇岸大自然散文的总体审美特质表现为一种化澄阔为神秘的复合美质 ,其大自然散文内容 (原生态的大自然 )和形式 (语言的简约、准确、生动 ,语句的简短 )获得了表层特征的澄阔之美 ;由内蕴其中的一种情致、格调生成了深层特征的神秘特质。两者水乳交融 ,形成有机的一体。其生成的原因则在于作者的自然观念、生态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岸 大自然 散文 审美特质 澄阔 神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民间乡野女红艺术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晓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51,共6页
从情与理、巧与拙、意与趣的和谐统一及偏向出发,具体探讨明清民间乡野女红艺术与其他女红艺术形态和而不同的审美特质。基于艺术思维、工艺技巧角度,探析中国明清民间乡野女红艺术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同构、与传统工艺美术造... 从情与理、巧与拙、意与趣的和谐统一及偏向出发,具体探讨明清民间乡野女红艺术与其他女红艺术形态和而不同的审美特质。基于艺术思维、工艺技巧角度,探析中国明清民间乡野女红艺术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同构、与传统工艺美术造物文化相契合的审美特质,同时辨析其创作主体、审美与功能的特殊性,厘清其在意象符号及艺术风格上呈现的具体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女红 审美特质 明清时期 手工艺 刺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韩如潮”看韩愈散文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精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114,120,共5页
我国古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以其卓尔不凡的散文创作身体力行,使其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质“韩如潮”,即浩荡的气势美。其气势美主要源自内容上理直情切、结构上纵横捭阖以及表现手法上奇偶交错和铺陈排比等... 我国古代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以其卓尔不凡的散文创作身体力行,使其文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质“韩如潮”,即浩荡的气势美。其气势美主要源自内容上理直情切、结构上纵横捭阖以及表现手法上奇偶交错和铺陈排比等。这种审美追求是其古文理论在创作中实践的结果,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如潮 韩愈 散文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里克电影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3,共3页
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一生创作了13部电影,这些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震动了20世纪的好莱坞,也被后世导演奉为学习的典范。库布里克对人类命运的宏观思考、对社会生活的多角度探讨以及叙事的变奏,呈现出了“反思”的现实批判价值... 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一生创作了13部电影,这些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震动了20世纪的好莱坞,也被后世导演奉为学习的典范。库布里克对人类命运的宏观思考、对社会生活的多角度探讨以及叙事的变奏,呈现出了“反思”的现实批判价值和“颠覆”的叙事价值。本文将从库布里克的电影作品和审美导向入手,重点从其电影作品的“反思”意蕴和“颠覆”叙事两个角度,解读库布里克电影的审美特质,呈现其电影作品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里克 审美特质 人性 现实反思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质
19
作者 高增平 纪楠 高润东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2期78-80,共3页
一、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一幅意境优美的中国写意"画卷"徐徐拉开,画卷流动着历史的符号,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令世界为之震撼;开幕式高潮处,"体操王子"李宁的"飞天点火",同... 一、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一幅意境优美的中国写意"画卷"徐徐拉开,画卷流动着历史的符号,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令世界为之震撼;开幕式高潮处,"体操王子"李宁的"飞天点火",同样为世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享受。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审美特质 体操王子 视觉体验 印象派绘画 浪漫想象 媒介即讯息 装置作品 普通受众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文章信息审美特质的路径
20
作者 蒲晓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0-222,共3页
文章的审美,不但蕴涵于文本的形式之中,而且也蕴涵于文本内容之中。文章审美信息的构筑需充分调动写作主体的审美感受,需彰显文本信息自身蕴涵的直接性、根本性的美质,需择用蕴涵原生的审美特质的史料。
关键词 文章内容 审美特质 审美感受 直接性 根本性 原生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