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故事新编与审美流变: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策略
1
作者 杨依依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神话故事是我国动画电影叙事的重要来源,是观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面对新的审美语境,要以经典的神话故事为创作蓝本,在保留神话故事架构及人物关系的基础上,聚焦社会审美流变,采用新颖、现代的叙事策略,将大众生活习俗、... 神话故事是我国动画电影叙事的重要来源,是观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面对新的审美语境,要以经典的神话故事为创作蓝本,在保留神话故事架构及人物关系的基础上,聚焦社会审美流变,采用新颖、现代的叙事策略,将大众生活习俗、社会话题等融入其中,赋予神话故事的时代新意,实现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意发展。立足我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发展变化,分析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现状、现实困境及方向,为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创作提供有效借鉴。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历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创作的文化语境,再对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价值、创作风险进行分析,根据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创作方向及审美流变,探寻利用神话叙事逻辑、创造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具体策略。通过回应、关切大众审美诉求,采用隐喻、再造等叙事策略,将神话人物、主题表达和美学意象等内容与时代新意相融合,在“复原”神话故事的同时,唤醒大众的情感共鸣,拓展我国动画电影的想象力,实现神话故事的时代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审美流变 神话题材 动画电影 创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主题下的绘本设计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衍谨 王晓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365,共12页
目的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结构与形体的构建、书写载体的演进与审美观念的流变,探究当代以汉字为主题的绘本设计形式与思路,助推当下汉字教育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传播。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整理与绘本收集的方式分析汉字主题绘本的特征,... 目的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结构与形体的构建、书写载体的演进与审美观念的流变,探究当代以汉字为主题的绘本设计形式与思路,助推当下汉字教育的传承与汉字文化的传播。方法首先,通过资料整理与绘本收集的方式分析汉字主题绘本的特征,以“兔”字为脉络梳理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其次,从文字学、语言学、心理学等角度紧扣“源考、形式、受众、展示”四个方面,总结得出绘本设计中汉字“谱系梳理的严谨性”“符号语言的视觉性”“认知层次的接纳性”“媒介呈现的多样性”的设计原则;最后,基于研究理论与设计原则完成绘本创作。结论基于儿童时期识字教育的前提,以绘本的形式讲述汉字的历史变迁,引导读者从根源上认识汉字并强化对汉字体系的宏观认知,提高自身文化认同感,缓和了汉字构造的严谨性与插图绘制的生动性、汉字知识的丰富性与插图视觉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为汉字主题的绘本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演进与审美流变 汉字传承 “兔” 绘本设计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纪录片的审美流变与价值取向
3
作者 李红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乡村兴则国家兴。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已是一种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 乡村兴则国家兴。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与落实已是一种必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已是当今一项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而纪录片以其真实性的特质常常被视作一种时代与社会的镜像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绝对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审美流变 脱贫攻坚战 纪录片 价值取向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动画产业革新与审美流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亚全 朱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后国产动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1978—2018年四十年间国产动画产业革新和审美流变出发,并结合动画作品实例及四十年间国家政策形势变化,着眼于我国四十年动画发展状况、动画受众(服务)对象和题材选取、动画创作观念(...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后国产动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1978—2018年四十年间国产动画产业革新和审美流变出发,并结合动画作品实例及四十年间国家政策形势变化,着眼于我国四十年动画发展状况、动画受众(服务)对象和题材选取、动画创作观念(美术风格、播出平台等)的变迁,对在"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境遇下我国动画产业当前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对动画艺术理论体系建构、"学阶"建设有所启示,力求促进我国动画艺术创作实践研究的协同发展,使国产动画在对标国际动画中缩小差距,进一步实现通过动画形式传播和弘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动画 动画产业 产业革新 审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角下美国女性电影审美流变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南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0,共3页
存在主义诞生于人的生存、自由和尊严被威胁,人急于寻找出路的时代,其哲学观念也渗透到了电影艺术创作之中。美国女性电影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段有不同的审美倾向。20世纪初到60年代之前,其审美表现为反理性主义的"... 存在主义诞生于人的生存、自由和尊严被威胁,人急于寻找出路的时代,其哲学观念也渗透到了电影艺术创作之中。美国女性电影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在不同历史时段有不同的审美倾向。20世纪初到60年代之前,其审美表现为反理性主义的"疯女人";60年代之后,则表现为"异化世界下的受害者";及至21世纪,又呈现为"被抛入世界的自我定位者"。女性的面貌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不断变化,而在其中,我们不难看到存在主义的烛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女性电影 存在主义 审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好莱坞喜剧影片的审美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4,共3页
一百多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的喜剧电影形成了特有的讽刺、幽默手段,观众对喜剧效果的接受默契,以及对电影进行包装推广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的喜剧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分析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初以来好莱坞戏剧影片的... 一百多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的喜剧电影形成了特有的讽刺、幽默手段,观众对喜剧效果的接受默契,以及对电影进行包装推广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的喜剧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分析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初以来好莱坞戏剧影片的审美流变,对于创建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定义美国喜剧影片甚至是喜剧影片的美学特征,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文章从早期的现代主义审美观、二战后的后现代审美观、当代的多元化审美观三方面,分析好莱坞喜剧影片的审美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 喜剧电影 审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气象——评谢娅萍 戴宇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审美流变》
7
作者 李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审美流变 村落文化 土家族 文化研究 气象 边缘状态 系统研究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喜剧电影审美流变70年 被引量:6
8
作者 董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作为最具娱乐世俗性的电影类型,喜剧电影的题材、人物、情节、动作、神态等均具备一定的审美内涵。喜剧电影是对世俗价值的反映,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有戏动人的喜剧电影更为大众所接受。中国喜剧电影近7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 作为最具娱乐世俗性的电影类型,喜剧电影的题材、人物、情节、动作、神态等均具备一定的审美内涵。喜剧电影是对世俗价值的反映,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有戏动人的喜剧电影更为大众所接受。中国喜剧电影近70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审美流变特征,产生了叙事话语、喜剧风格与审美体验三重意义上的流变,高峰与低谷交替进行。喜剧电影有益于熏陶中华民族之乐观品性,加之我国喜剧人才储备雄厚、喜剧叙事资源丰富,应该生产出更多适应大众与时代需求的喜剧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剧电影 审美流变 叙事话语 喜剧风格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审美流变与本土建构——基于元模式的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113,共8页
在关于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探究中,不可忽视的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深刻关联,以及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模式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全球角度观察,电视综艺节目模式拥有“演艺”“游戏”“竞技”三种“元模式”,但西方电视综艺节目模... 在关于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的探究中,不可忽视的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深刻关联,以及中外电视综艺节目模式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全球角度观察,电视综艺节目模式拥有“演艺”“游戏”“竞技”三种“元模式”,但西方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发展走的是产业、娱乐路线,更为注重在内容生产、市场贸易、产业经营上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模式发展具有独特路径、内容和特色,其形成三种具有阶段性、时代性特征且在当下共时性存在的基本模式,即“政治—抒情”模式、“市场—娱乐”模式和“产业—文化”模式,奠定了中国电视综艺领域独树一帜的创作景观与美学风貌,成为中国电视业在全球化语境下走向中国特色本土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电视综艺节目模式 元模式 审美流变 本土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百年审美流变与民俗图景勾勒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改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7,共5页
影视艺术承载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百年来,中国电影民俗镜像历经影戏美学、政治诗意美学、纪实美学到数字美学的审美流变,创作趋向从批判旧式陋俗、弘扬新俗新气象、审视民俗多向性再到崇尚民俗视觉呈现。中国电影受社会... 影视艺术承载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百年来,中国电影民俗镜像历经影戏美学、政治诗意美学、纪实美学到数字美学的审美流变,创作趋向从批判旧式陋俗、弘扬新俗新气象、审视民俗多向性再到崇尚民俗视觉呈现。中国电影受社会主流意识及审美形态支配,是创作者与社会文化、大众审美心理结构的镜像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不同美学时期影视民俗作品的梳理归纳,有利于重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品格与电影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民俗文化 审美流变 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晚唐诗趋俗化的审美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海平 《学术论坛》 2002年第3期81-84,共4页
本文从中晚唐政治、经济、文化切入 ,探讨了唐诗的渐变过程 ,以当时的审美心理构成、审美意象、审美趣尚为核心 ,论述了中晚唐诗歌趋俗化的审美流变 。
关键词 中晚唐诗 趋俗化 审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数字原住民与网络文学审美的流变与走向
12
作者 王晓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这两个社会群体在网络文学的审美活动中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方式。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这两个社会群体在网络文学的审美活动中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方式。如果说,数字移民在网络文学创作与阅读审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传统取向,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文学的网络延伸,一种载体的变化,仍然重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现实性,仍然喜欢一种深阅读、经典阅读方式,仍然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担当;那么,数字原住民则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移民的审美流变,这就是: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从群体神圣到自我中心,从实用优先到娱乐至上。随着手机阅读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审美将向碎片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原住民 网络文学 审美流变 手机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异化、丑恶化、卑贱化:欧美恐怖电影审美的三次流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天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8-194,共7页
恐怖电影近些年逐渐摆脱“另类眼光”,进入了主流艺术研究体系。自1896年诞生以来,恐怖电影一直与受众审美心理共同演化,具体体现在:第一,不同时代的恐怖电影营造的“恐怖风格”不断变化;第二,不同时代的恐怖电影戳中受众的“恐怖痛点... 恐怖电影近些年逐渐摆脱“另类眼光”,进入了主流艺术研究体系。自1896年诞生以来,恐怖电影一直与受众审美心理共同演化,具体体现在:第一,不同时代的恐怖电影营造的“恐怖风格”不断变化;第二,不同时代的恐怖电影戳中受众的“恐怖痛点”有所不同;第三,受众在不同时代的恐怖电影中体会到的“恐怖体验”不停转变。文章以20世纪欧美恐怖电影为研究对象,梳理阶段性影像风格与受众审美诉求间的联系,总结出恐怖审美具象化流变的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以“灵异化”为主导的恐怖起源时期;20世纪30至60年代,以“丑恶化”为表征的恐怖经典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以“卑贱化”为特征的恐怖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恐怖电影 审美流变 恐怖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刘学兰 朱艳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4-86,共3页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学兰朱艳卿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心于1996年12月28日举行了“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来自华南师大、中山大学、广州美院、《学术研究... “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学兰朱艳卿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和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心于1996年12月28日举行了“审美心理流变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来自华南师大、中山大学、广州美院、《学术研究》杂志社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文化转型 文艺心理学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审美心理与文化转型' 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电影的工人形象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翼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5-69,共5页
国产工业题材电影始终坚持着“社会映像”的美学风格,以光影寓言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一部国产工业题材电影的发展史,从根里看去又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本文从社会文化与电影艺术间的关系入手,全面考... 国产工业题材电影始终坚持着“社会映像”的美学风格,以光影寓言现实,与时代同频共振。一部国产工业题材电影的发展史,从根里看去又是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本文从社会文化与电影艺术间的关系入手,全面考察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电影中工人形象塑造的审美流变,深入揭示其所经历的由赋魅到祛魅再到返魅的发展轨迹,兼论工人题材电影在不同阶段的工人形象塑造所内化的价值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工业题材电影 工人形象 审美流变 价值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虚拟审美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建生 吕在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出现审美化、虚拟化的趋向,导致了当代审美流变,虚拟审美问题应运而生。虚拟审美意识及实践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物质基础。虚拟审美实践方式分虚拟技术、虚拟设计、虚拟空间和虚拟艺术等多...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出现审美化、虚拟化的趋向,导致了当代审美流变,虚拟审美问题应运而生。虚拟审美意识及实践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物质基础。虚拟审美实践方式分虚拟技术、虚拟设计、虚拟空间和虚拟艺术等多种构成系统。虚拟审美推动着当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引领着当下精神文明意识的建构,也推动着当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虚拟审美的发展经历了从"幻想远离现实"到"浓缩拉近现实"再到"模拟再造现实"三个阶段,当今虚实一体化世界阶段,电子游戏大行其道,游戏人生的审美意识不断弥散,使当代审美在虚实相生中平衡发展,并重构着正在行进中的人类审美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化 虚拟化 审美流变 虚拟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代咏梅诗分类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晋 陈瑞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44-150,共7页
以咏梅诗的分类研究为主要内容,从汉代乐府诗到近现代诗人诗作,概括得出咏梅诗发展的3个阶段。同时,分析归纳从汉代乐府诗到清末民初诗人咏梅诗作约1000首,对描写梅花品种、自身器官、观赏特性、生长地、梅花与人的情感、与梅花有关的... 以咏梅诗的分类研究为主要内容,从汉代乐府诗到近现代诗人诗作,概括得出咏梅诗发展的3个阶段。同时,分析归纳从汉代乐府诗到清末民初诗人咏梅诗作约1000首,对描写梅花品种、自身器官、观赏特性、生长地、梅花与人的情感、与梅花有关的社会活动、梅花精神品格之美、咏梅诗典故等主要方面的诗句进行了归类,运用图的形式进行分析,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梅花自身变化与咏梅诗发展的规律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梅诗 审美流变 考证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感伤倾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亚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4,共5页
在中国现代叙事语境中,苏曼殊以其独特的风格,开现代浪漫感伤小说的先河。五四时期的文学普遍存在着浓郁的感伤,郁达夫为现代感伤抒情小说提供了成功的审美范式。本文缘现代小说的感伤倾向,考察其流变和风格表征,剖析其审美特质和生成... 在中国现代叙事语境中,苏曼殊以其独特的风格,开现代浪漫感伤小说的先河。五四时期的文学普遍存在着浓郁的感伤,郁达夫为现代感伤抒情小说提供了成功的审美范式。本文缘现代小说的感伤倾向,考察其流变和风格表征,剖析其审美特质和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倾向 审美流变 风格表征 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