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生成式纹样的审美评价研究
1
作者 孙家豪 程子悦 +1 位作者 胡锦霞 朱诗源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传统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立足于土家族西兰卡普纹样,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AI(人工智能)自主生成、人机协作与民族传统纹样在审美感知和认知判别方面的差异,探究生成式纹样的美学评价。研究得出:在审美感知方... 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传统纹样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立足于土家族西兰卡普纹样,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AI(人工智能)自主生成、人机协作与民族传统纹样在审美感知和认知判别方面的差异,探究生成式纹样的美学评价。研究得出:在审美感知方面,民族传统纹样和HITL(AI与人类共同设计)纹样作品评分相当且均高于HOTL(AI生成)纹样作品,通过SHAP分析量化了11个显著影响西兰卡普生成式纹样之“美”的评价要素;在认知判别方面,参与者对传统纹样的判别侧重于内涵维度,生成纹样则关注规律性特征。此外,归因准确率表明参与者虽无法准确归因纹样作品的创作者,但其仍会将评价较高的纹样判定为人类创作的纹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生成 西兰卡普纹样 审美评价模型 认知判别 审美感知 神经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语义模型研究--以太白山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钟鸣 赵振斌 +1 位作者 张春晖 李小永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8-376,共9页
山岳型景区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关于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的研究目前尚较少见。以太白山为例,从游记文本中提取评判词表,运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和语义差别(SD)法分别得到风景照片的美景度值和景观要素测量值,结合因子分析法、多元... 山岳型景区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关于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的研究目前尚较少见。以太白山为例,从游记文本中提取评判词表,运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和语义差别(SD)法分别得到风景照片的美景度值和景观要素测量值,结合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词频分析法,自下而上构建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语义计算式。研究发现,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由激励性、和谐性、多样性和神秘性4个维度组成,且以激励性、和谐性为主导,反映的是对山岳型景区景观“刚柔疏密共存”的审美要求,其中,“势”之美最为重要,“色”之美多角度影响审美。通过选取合适的观景台位置、植被和建筑材料,提升山岳型景区的旅游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景区 审美语义模型 SBE法 SD法 太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畅性对审美鉴赏的影响——从加工流畅性模型到审美愉悦与兴趣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先友 陈雅珏 +1 位作者 杨丹妮 何德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6,192,共7页
加工审美对象的流畅性是否对审美反应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加工流畅性模型主张流畅性直接引发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影响审美判断的决定性因素。而审美愉悦与兴趣模型主张加工动机决定加工水平,并导致不同的审美反应。厘清流畅性与不... 加工审美对象的流畅性是否对审美反应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加工流畅性模型主张流畅性直接引发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影响审美判断的决定性因素。而审美愉悦与兴趣模型主张加工动机决定加工水平,并导致不同的审美反应。厘清流畅性与不同审美反应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水平的加工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审美加工模型。未来应关注审美需求以及不同审美对象,并结合神经美学的方法,发展和完善审美加工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流畅性模型 审美愉悦与兴趣模型 流畅性 加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美学视野下的文学审美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淳海 郭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文学作为审美的重要对象,深受来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们的喜爱。目前,有关文学审美机制的研究多见于理论和行为层面,从神经层面对文学审美机制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从神经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实证研究结...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文学作为审美的重要对象,深受来自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们的喜爱。目前,有关文学审美机制的研究多见于理论和行为层面,从神经层面对文学审美机制进行的研究则比较少。从神经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Chatterjee和Vartanian的审美三要素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审美三要素模型。文学审美三要素模型主张,文学审美以负责3个不同功能的脑区为神经基础,并通过脑区自身的不同功能属性以及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这3个功能脑区分别为:与文字加工有关的脑区、与情感加工有关的脑区和与具身认知加工有关的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文学审美 神经美学 文学审美三要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美学视角的审美愉悦加工机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璇 周晓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47-1854,共8页
审美对象特有的刺激属性会唤起观赏者特定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个体在欣赏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作品时会产生审美愉悦体验。审美愉悦−兴趣模型(PIA)认为,审美愉悦体验包含审美过程中自动化加工阶段的审美愉悦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审美兴趣... 审美对象特有的刺激属性会唤起观赏者特定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个体在欣赏自然、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作品时会产生审美愉悦体验。审美愉悦−兴趣模型(PIA)认为,审美愉悦体验包含审美过程中自动化加工阶段的审美愉悦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审美兴趣。近年来,神经美学研究表明,负责愉悦和奖赏的眶额叶皮层在审美过程中广泛激活,是自动化加工阶段初级审美愉悦奖赏的神经基础,而审美过程中纹状体亚回路中不同的连接和功能作用与两个阶段中审美愉悦的产生都有关联;上述结果支持了审美愉悦−兴趣模型。但审美高峰体验时默认模式网络(DMN)相关脑区的激活和负责控制与理性思维的外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的失活,提示在PIA模型强调的自动化加工阶段审美愉悦和控制加工阶段审美兴趣之上,还有整合升华阶段的审美沉浸愉悦,PIA模型需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审美愉悦认知加工模型及神经机制,探索审美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和神经基础,探讨不同审美经验愉悦机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审美愉悦 加工机制 审美愉悦−兴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艺术图像的计算美学: 研究前沿与展望 被引量:16
6
作者 鲁越 郭超 +2 位作者 林懿伦 卓凡 王飞跃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39-2259,共21页
绘画艺术是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艺术图像的计算美学是利用机器实现可计算的人类审美过程,其在大规模绘画的自动化分析和机器对感性的计算建模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针对其交叉学科的特点,本文首次从人类审美的感... 绘画艺术是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艺术图像的计算美学是利用机器实现可计算的人类审美过程,其在大规模绘画的自动化分析和机器对感性的计算建模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针对其交叉学科的特点,本文首次从人类审美的感知、认知和评价三个关键过程出发,将绘画艺术图像的计算美学研究完整地归纳为属性识别、内容理解和美学评价三方面研究内容,对其中的问题建模、数据获取和前沿方法等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绘画计算美学的三方面研究内容进行了对比、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计算美学 审美模型 属性识别 内容理解 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