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弗兰克·西布利的审美概念
1
作者 李宏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52,88,共6页
本文旨在梳理和研究英国当代哲学家弗兰克·西布利(Frank Sibley)的以审美概念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本文由三部分构成:1.西布利提出审美概念的背景和意义;2.西布利对审美概念和审美判断的分析;3.关于西布利美学思想的讨论和评价。西... 本文旨在梳理和研究英国当代哲学家弗兰克·西布利(Frank Sibley)的以审美概念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本文由三部分构成:1.西布利提出审美概念的背景和意义;2.西布利对审美概念和审美判断的分析;3.关于西布利美学思想的讨论和评价。西布利通过对审美概念的分析和对知觉经验根源的追溯,为当代美学和哲学的接轨走出了重要一步,而如何阐释审美知觉与审美概念的关系,如何认识审美知觉和对象的基本属性,是西布利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西布利 审美概念 审美判断 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概念的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姚文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2,共7页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概念 审美经验 中西美学史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审美教育计划的反思与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指归 被引量:6
3
作者 段虹 骞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73,共7页
审美教育是利用一切外在的感知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产物中关于美的意象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实现美化和提升人们心灵和行为的目的。随着审美现代性宣言的落幕,当代的审美教育陷入新一轮困境与枷锁之中。而审美教... 审美教育是利用一切外在的感知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产物中关于美的意象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实现美化和提升人们心灵和行为的目的。随着审美现代性宣言的落幕,当代的审美教育陷入新一轮困境与枷锁之中。而审美教育的任务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十分相似,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应从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当代审美教育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概念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漫服饰设计中的审美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昊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0,共2页
动漫服饰基于角色整体人物形象辅助性格展现与背景刻画,以其现代化的审美理念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新时期服饰文化元素的进一步发展,带动相关文化娱乐等关联产业同步前进。文章立足于服饰设计原理与方法论,梳理动漫服饰设计发展历程与... 动漫服饰基于角色整体人物形象辅助性格展现与背景刻画,以其现代化的审美理念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新时期服饰文化元素的进一步发展,带动相关文化娱乐等关联产业同步前进。文章立足于服饰设计原理与方法论,梳理动漫服饰设计发展历程与时代要求,在阐明动漫服饰设计价值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动漫角色案例对服饰设计的审美概念与思想进行评析,厘清现代动漫服饰设计的审美特征,以期为现代动漫文化产业建设的完善与中华美学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前进 动漫角色 服饰设计 关联产业 审美概念 中华美学 审美思想 审美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审美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探——评《文学审美论》
5
作者 钟芳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文学审美论》以文学作品鉴赏为切入点,辨析、界定了文学作品在创作、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概念,深入研究了文学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内在联系,探索文学阅读、写作中的审美心理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多种理论解读文本意义。该书涵盖了作者多... 《文学审美论》以文学作品鉴赏为切入点,辨析、界定了文学作品在创作、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概念,深入研究了文学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能力的内在联系,探索文学阅读、写作中的审美心理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多种理论解读文本意义。该书涵盖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读后有拨云见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给人最大的启迪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成果 语文课堂教学 解读文本 文学作品鉴赏 审美概念 审美体验 审美能力 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米兰·昆德拉的幽默小说观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凤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小说与幽默的结合,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认知世界与人类自身方式上的相似性。昆德拉的幽默感,既承传了捷克民族幽默与随意的天性,又来自他对处于"极限悖谬"时期现代人类境况和命运的深思。"昆德拉式的幽默"除了揶揄... 小说与幽默的结合,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认知世界与人类自身方式上的相似性。昆德拉的幽默感,既承传了捷克民族幽默与随意的天性,又来自他对处于"极限悖谬"时期现代人类境况和命运的深思。"昆德拉式的幽默"除了揶揄、谐趣之外,更多的则是基于"诗性沉思"的自嘲和反讽。这种由睿智反讽、深沉感伤和冷峻怀疑交织而成的形而上幽默,被昆德拉有效地用来表达存在主题,并抗拒政治、道德等种种强制力量对人类自由精神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小说 审美概念 文学传统 小说理论 米兰·昆德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美学陈述的比较
7
作者 曹俊峰 郭淑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62,共7页
美学的比较研究深入到美学陈述即美学语言的层次,可挖掘出不同文化圈在审美观念上的最根本的区别,可揭示出往往被忽视的隐伏的差异性。美学陈述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又可分解为专名、概念等等。在概念这个层级上,本文对美、丑、崇高... 美学的比较研究深入到美学陈述即美学语言的层次,可挖掘出不同文化圈在审美观念上的最根本的区别,可揭示出往往被忽视的隐伏的差异性。美学陈述是由命题组成的,命题又可分解为专名、概念等等。在概念这个层级上,本文对美、丑、崇高、滑稽四个基本的审美概念进行了对比,表明由于历史文化和语源的不同,即使对于同一美学概念的理解,中西两大文化圈也存在着不应忽视的差异,经转译之后,会失去或增加某些意义成分,发生无法避免的变异。在命题层次上,文中讨论了审美条件层的描述句、审美判断层的判断句、美学原理层的理论句的不同性质,考察了对美学基本问题的提法、美学命题是否具有还原性、美学语句“跨界”之后的情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美学 审美概念 美学命题 美学概念 比较美学 语言符号 审美判断 语言哲学 主体能力 “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鉴赏的心理发生
8
作者 王烟生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5期97-102,共6页
人类是如此普遍而又强烈地需要艺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如此酷爱艺术的呢?引发人类鉴赏艺术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普列汉诺夫说:“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乔治·桑塔耶纳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 人类是如此普遍而又强烈地需要艺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如此酷爱艺术的呢?引发人类鉴赏艺术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普列汉诺夫说:“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乔治·桑塔耶纳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人们酷爱鉴赏艺术确与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有关吗?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包括哪些内容呢?也就是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的多元化形态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呢?本章将在下面分别论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鉴赏 心理发生 心理原因 审美概念 普列汉诺夫 精神需求 文艺作品 艺术作品 欣赏者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桐城派之“神” 被引量:4
9
作者 许结 《江淮论坛》 1987年第2期75-81,共7页
桐城派作家运用“神”这一审美概念,论者多述刘大櫆的“神气说”,且上绍方苞之“义法”,下启姚鼐之“阴阳刚柔”,构成桐城派美学理论的主要线索。笔者认为,以上提法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偏颇之处。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 桐城派 审美概念 神气说 美学理论 作家 方苞 线索 阴阳 义法 精气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色当行”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勤印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25-30,共6页
自两宋起,在文学批评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概念——“本色当行”。“本色当行”的含义相当广泛。其核心在于:守本持一,强化诗词曲的体制差异;以自然为本,强调抒情体制发抒性灵的艺术功能。在论者心目中,“本色当行”甚至取代了传统的... 自两宋起,在文学批评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概念——“本色当行”。“本色当行”的含义相当广泛。其核心在于:守本持一,强化诗词曲的体制差异;以自然为本,强调抒情体制发抒性灵的艺术功能。在论者心目中,“本色当行”甚至取代了传统的占有优越地位的诗教,从而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艺批评的一条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当行 艺术功能 自然 两宋 体制差异 文学批评 文艺批评 封建社会后期 诗词曲 审美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质”不美——试谈反面人物“否定的美质”
11
作者 李庆信 《当代文坛》 1984年第2期55-59,共5页
生活中的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某些具体事物内部,又可能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相互渗透混杂。比如:有的事物内在本质是丑的,但不是一切皆丑,无丑不备,也不会时时处处丑态毕露;在某些方面,某些场合,它可能显得并不... 生活中的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某些具体事物内部,又可能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相互渗透混杂。比如:有的事物内在本质是丑的,但不是一切皆丑,无丑不备,也不会时时处处丑态毕露;在某些方面,某些场合,它可能显得并不那么丑,甚至会以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对这类事物,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不能把它的丑简单化、绝对化,又要坚持“美丑有定质”,不能混淆和抹煞事物美丑质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质 反面人物 别林斯基 人物性格 反面特征 反面形象 美丑 复杂性 审美概念 伪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12
作者 潘知常 《河北学刊》 1985年第6期82-84,共3页
从事中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绝非发思古之幽情,不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不但要求自己的研究有价值,更要求自己的研究有意义。据说黑格尔在哲学史的研究过程中给自己提的最多的问题是:它们“来自何处”和“走向何方”?这倒与我们... 从事中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绝非发思古之幽情,不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应该不但要求自己的研究有价值,更要求自己的研究有意义。据说黑格尔在哲学史的研究过程中给自己提的最多的问题是:它们“来自何处”和“走向何方”?这倒与我们每一个古代文艺思想研究工作者的心情相差无几。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心情,我们才频繁地对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加以讨论,这正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迷惑: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民族化的文艺思想体系,这是早已确定无疑的了。但问题在于怎样使文艺思想史研究与当前的文艺思想研究结合起来?怎样才能做到“古为中用”?怎样才能建立民族化的文艺思想体系?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人们进行着别有会心的历史反思,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看来,正如黑格尔曾经深刻指出的那样,“关于哲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思想 现代文艺 哲学史 审美范畴 研究方法 审美概念 黑格尔 人物性格 思想研究 文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