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标背景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晓雯 赵晔丹 胡逸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2,共4页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了“坚持以美育人”和“审美感知”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解读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概念,随后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四个价值:内化于心,辐... 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强调了“坚持以美育人”和“审美感知”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首先解读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概念,随后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四个价值:内化于心,辐射带动;融合“以创造力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改变“美育”附属于“德育”“智育”的局面,突出音乐的本体价值;指向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然后从音乐教学法、音乐表演教学、创造力发展三个角度论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并且提出了该理念在新时代的发展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审美核心 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杂文的审美机制
2
作者 张中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27-33,3,共8页
《论鲁迅杂文的审美机制》从审美视角、审美核心、审美形态三个角度对鲁迅杂文进行了全新的评价。
关键词 鲁迅杂文 审美机制 审美形态 审美核心 审美视角 思维方式 瞿秋白 审美观照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特定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媒诱惑的审美焦虑
3
作者 刘明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179-182,共4页
现代传媒诱惑改变"美在我心中"的传统文化审美活动为"美被我消费",并以创新生活意义和增进幸福为名催发个人享受,为吸引受众拆卸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美被碎片化。现代传媒诱惑促成的消费文化行为耗散了传统文化的核... 现代传媒诱惑改变"美在我心中"的传统文化审美活动为"美被我消费",并以创新生活意义和增进幸福为名催发个人享受,为吸引受众拆卸传统文化审美意蕴,美被碎片化。现代传媒诱惑促成的消费文化行为耗散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审美价值,既要保障传媒产业的利益诉求,又要摆脱文化危机是当前传媒诱惑的审美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诱惑 社会道德责任 消费文化 核心审美价值 审美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戏曲本体论问题与叶朗、施旭升和李伟等先生对话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3,共5页
"形式因"对戏曲艺术这种纯粹的艺术样式而言是最重要的。形式自身就具有一种审美意蕴。所谓"内容"是充分包含了成熟的形式因在内的。京剧艺术是发展得最完善、最纯粹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是充分的用形式消灭了它的内... "形式因"对戏曲艺术这种纯粹的艺术样式而言是最重要的。形式自身就具有一种审美意蕴。所谓"内容"是充分包含了成熟的形式因在内的。京剧艺术是发展得最完善、最纯粹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是充分的用形式消灭了它的内容而生成的最高审美的观念艺术。梅兰芳访问苏联是中国戏曲艺术审美观念真正影响西方戏剧向"东"看的开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性质并不是以歌舞演故事,而是将已真相大白的故事梗概加以极其复杂化、艰奥化、美轮美奂的唱念做(舞)打的审美呈现。由于深深受到了围绕在身边留学、游学西方的文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无论从剧目还是表演理念上看,梅兰芳的京剧表演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戏曲本体论 舞台艺术 审美核心 形式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功能观念的更新
5
作者 刘乃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文学功能是一个基础性的文学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单纯强调文学的政治宣传功能,甚至把文学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文学功能是一个多元系统,是多种功能的统一;多样性的文学功能,以审美功能为核心;文学功能的显现,受... 文学功能是一个基础性的文学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单纯强调文学的政治宣传功能,甚至把文学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文学功能是一个多元系统,是多种功能的统一;多样性的文学功能,以审美功能为核心;文学功能的显现,受接受主体和时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功能 多元系统 审美核心 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彩论的书法品藻观念:从字势通感到文学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同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5,106,共9页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情,是在文学中表达的哲思、文思、情思。"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书法因文学化而形成了中国艺术之所以中国的特有观念。传统书法品藻,"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形质因素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中国书法的艺术高度在于文学化,这既是对于书法历史的回望和总结,又是对今日和将来的书法创作和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的一个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品评 书法品藻 神彩 审美核心 字势通感 文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