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审美本体论之辨——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
黄应全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4
|
|
2
|
《审美本体否定论》出版 |
鲁文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3
|
西方古代的客体论美学——审美本体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
杨存昌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4
|
略论道家美学本体论——“道”论的审美生成 |
易小斌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5
|
生命体验的审美超越──《人间词话》“出入”说索解 |
陈伯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6
|
散文本体论研究的限制 |
蔡江珍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7
|
审美关系说在西方美学史上的逻辑发展 |
杨存昌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8 |
0 |
|
8
|
儒道审美思想的比较 |
周春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9
|
论沈从文的审美趋向 |
朱艳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0
|
论“天人合一”之“合” |
康中乾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3
|
|
11
|
中华美学的唐诗品格 |
陈望衡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 |
皮朝纲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4
|
|
13
|
从文学主体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
李幼苏
|
《学习与探索》
|
1988 |
0 |
|
14
|
美学的三维视界─—兼论美学体系的建构 |
刘恒健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5
|
卷首语 |
丁帆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0 |
|
16
|
栾栋教授 |
润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17
|
论文化自信与古代文学研究“现代转向” |
姜克滨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