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舞蹈多维性审美时空的创造 被引量:2
1
作者 胥晓 李艳萍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5-186,共2页
舞蹈家的审美思维媒介特性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多维展开的,他们使用特殊的舞蹈语言符号——体姿符号,来抒发"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咏歌之不足"的强烈情感,可见舞蹈在抒发强烈感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舞蹈家的审美思维媒介特性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多维展开的,他们使用特殊的舞蹈语言符号——体姿符号,来抒发"言之不足"、"嗟叹之不足"、"咏歌之不足"的强烈情感,可见舞蹈在抒发强烈感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舞蹈艺术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是要经过长期科学、系统、规范性的艺术训练,从而熟练地掌握体姿符号,并通过体姿符号精妙自如地进行技巧化的表演,创造出四维性审美空间的美,传达出丰富的内在情感。本文通过舞蹈造型的静态美与动态美以及舞蹈的动作思维与体姿符号两方面阐述了舞蹈产生多维性审美时空最佳效果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性审美时空 体姿符号 动作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时空——兼论三种时空范畴的形态
2
作者 杨春时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4期28-35,共8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观点,为科学的时空理论奠定了根本的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没有否定,而且恰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性(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时空理...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观点,为科学的时空理论奠定了根本的哲学基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没有否定,而且恰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性(特别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时空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不应当停留在已有的结论上,而应当面对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出的问题,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自己。现代艺术(特别是西方现代派艺术)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心理时空”、“自由时空”、“超时空”等新的概念和范畴,这是对传统时空理论的挑战。回答这种挑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时空 审美时空 自然时空 存在形式 现实时间 现代派艺术 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 时空形式 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审美时空观比较论
3
作者 邹广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84-89,46,共7页
时空问题是哲学、科学和艺术共同关注的对象。然而不同学科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却不尽相同。这种不同既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野,又有认识论与价值论的不同,乃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同样制约着人们对时空的理解和体验。这里,笔者拟从文... 时空问题是哲学、科学和艺术共同关注的对象。然而不同学科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却不尽相同。这种不同既有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野,又有认识论与价值论的不同,乃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同样制约着人们对时空的理解和体验。这里,笔者拟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比较分析一下中国和西方在审美时空观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时空 比较论 西方人 心灵之境 绘画 中国艺术 时空问题 天地 透视学 物理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潮《幽梦影》中的趣观自然及其视听维度
4
作者 伏爱华 吴煜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4,共7页
明清之际,“趣”集中体现为艺术论、审美论,张潮将“趣”由一种艺术的审美判断标准引申为一种世俗化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致。由此出发的自然审美,即是以“趣”的眼光去观照自然,进而追求与自然合一的审美人生境界。以西方当代自然审美理... 明清之际,“趣”集中体现为艺术论、审美论,张潮将“趣”由一种艺术的审美判断标准引申为一种世俗化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致。由此出发的自然审美,即是以“趣”的眼光去观照自然,进而追求与自然合一的审美人生境界。以西方当代自然审美理论为参照,张潮的趣观自然在视觉维度上表现为审美图式化与“趣”的意象化;听觉维度上表现为审美时空化与“趣”的氛围化。因此,张潮的自然审美不是为了艺术地呈现自然风景,而是人在自然中主动地感受和营造自然的审美物象,在物我交感中体验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审美时空。张潮的趣观自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观照方式,而且为当下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潮 《幽梦影》 趣观自然 视觉审美图式化 听觉审美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美学时空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文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审美时空观体现着人的自觉;时间观的本质是人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论问题;空间观的本质是人寻求自身在世界(宇宙)中的位置问题。庄子美学时空观体现为“道”──“虚”、“无”、“空”的本体论含义(自然本体论转向了人类学本体... 审美时空观体现着人的自觉;时间观的本质是人寻求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论问题;空间观的本质是人寻求自身在世界(宇宙)中的位置问题。庄子美学时空观体现为“道”──“虚”、“无”、“空”的本体论含义(自然本体论转向了人类学本体论)。一方面,“空”、“无”本体导引了人的价值升华;另一方面,又导引了庄子超越现象界的差异对立而复归为“一”(“一”的世界不可知)。庄子对东西方意义重大:对西方被“时间焦虑”所折磨的现代人和被“空间焦虑”所折磨的后现代人来说,他是解救良药。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他更有警醒作用。但时空观的最终答案只有在马克思实践论的基础上方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时空 “道” 劳动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的时间性审美——鲁迅《故乡》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霍士富 胡莉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6,共9页
《故乡》以“相隔两千里”、阔别“二十余年”开篇,一举确立了时间与空间并肩前行的叙事构架。整部小说就在空间位移与历史时间的理念中展开叙事:相比“过去”的幻想与“现在”的悲凉,对“未来”的期待更具现实意义。“我”原以为闰土... 《故乡》以“相隔两千里”、阔别“二十余年”开篇,一举确立了时间与空间并肩前行的叙事构架。整部小说就在空间位移与历史时间的理念中展开叙事:相比“过去”的幻想与“现在”的悲凉,对“未来”的期待更具现实意义。“我”原以为闰土“崇拜偶像”是无可救药,可自己期盼的“希望”不也是“手制的偶像么?”由此突破主客相关的世界认知意识,实现了“自我”的世界观变革。它承接《狂人日记》中寄“希望”于“孩子”的主题,拓展历史时间的认知理念,开启了一系列“归乡”叙事模式的新篇章。同时,以空间的时间性审美叙事为线索,对开辟鲁迅文学不断超越“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哲学命题,具有奠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时空审美 “故乡”叙事模式 审美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家的审美方式与美学追求
7
作者 李永昶 李作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4-104,共1页
一、汉大赋。首先,汉大赋的主要特点是体物,赋家采取直视的审美方式营构艺术意象。所谓直视,是指审美主体直观外物,从眼前所见的审美对象中直接营构出意象。汉代的文学观念尚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赋家的意象营构还处在模仿阶段,偏重于形似... 一、汉大赋。首先,汉大赋的主要特点是体物,赋家采取直视的审美方式营构艺术意象。所谓直视,是指审美主体直观外物,从眼前所见的审美对象中直接营构出意象。汉代的文学观念尚未达到自觉的程度,赋家的意象营构还处在模仿阶段,偏重于形似,其视点往往是固定的,审美视野比较单一。赋家极力铺陈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对象和环境事物,向读者提供的仅仅是虽有升华却未离开实际的生活图景,对客观的物象和物境的再现多于主观情感的注入。汉大赋描写事物总是四面八方、分门别类地尽情铺写,这正体现了它作物的特点和直视的审美方式。从审美的角度看,汉大赋直视目击的外在审美视野正是向视境于心的内在审美视野过渡的必要前提,对后世赋家意象思维的发展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方式 美学追求 艺术意象 意象营构 意象思维 魏晋南北朝 主观情感 物境 审美时空 汉大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部研究审美态度的专著─—读《审美态度心理学》
8
作者 唐永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2-,144,共2页
中国第一部研究审美态度的专著─—读《审美态度心理学》唐永进神交已久,未曾谋面的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肉水平选择最近惠赠其新著《审美态度心理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有朋出书,不亦乐乎。窃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审... 中国第一部研究审美态度的专著─—读《审美态度心理学》唐永进神交已久,未曾谋面的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肉水平选择最近惠赠其新著《审美态度心理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发行)。有朋出书,不亦乐乎。窃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审美态度的专著面世而欣喜万分!高兴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审美心理时空 心理学 审美人格 审美活动 审美情景 力的图式 心理美学 科学态度 人格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播美学的视角看现代艺术设计的新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安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9-122,共4页
从分析传播中的审美活动出发,探讨了现代艺术设计新的发展特点,研究表明这些发展特征贯穿于审美传播活动的3个阶段,并以传播美学的审美信息、审美时空、审美方式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特征为影响因素之一,目的是使现代艺术设计突破发展的... 从分析传播中的审美活动出发,探讨了现代艺术设计新的发展特点,研究表明这些发展特征贯穿于审美传播活动的3个阶段,并以传播美学的审美信息、审美时空、审美方式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特征为影响因素之一,目的是使现代艺术设计突破发展的限制框架,得到更合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美学 审美信息 审美时空 审美方式 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美学潜化特征的思考
10
作者 王德胜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2期33-38,共6页
从一个严格的意义上说,美学应该是高度抽象的、思辩的科学;或者说,它应该是哲学化的理论科学。而中国古典美学却恰好缺少这种严格的意义上的特征,是一种向伦理和心理“潜化”的美学理论。这种“潜化”的美学,没有严密规范的理论表现,但... 从一个严格的意义上说,美学应该是高度抽象的、思辩的科学;或者说,它应该是哲学化的理论科学。而中国古典美学却恰好缺少这种严格的意义上的特征,是一种向伦理和心理“潜化”的美学理论。这种“潜化”的美学,没有严密规范的理论表现,但却具有深远充实的思想内容和情调高雅的艺术趣味,在一个“朦胧的自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在粗糙、模糊和片断性中,闪烁着熠熠的理论光彩。尤其是它在活跃的生长状态和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大的理论可塑性,显得古老而又富于青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人的情感 人本位 美学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意境 审美时空 表现人 《乐记》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