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艺术、市场与民主:迪夫·希基的审美政治学
1
作者
诸葛沂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美国批评家迪夫·希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审美回归思潮的引领者,也是以批判艺术界的学院主义和官僚主义、挞伐当代艺术体制和历史形式主义现代艺术理论、捍卫基于自由审美判断的艺术市场而闻名的艺术批评家。本文将以其《神龙:...
美国批评家迪夫·希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审美回归思潮的引领者,也是以批判艺术界的学院主义和官僚主义、挞伐当代艺术体制和历史形式主义现代艺术理论、捍卫基于自由审美判断的艺术市场而闻名的艺术批评家。本文将以其《神龙:美学论文集》为线索,探讨希基“审美政治学”的内涵、逻辑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夫·希基
审美政治学
艺术体制
艺术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日常生活“革命”到日常生活“实践”——从情境主义国际失败看“生活美学”未来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悦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尽管情境主义国际的理论和实践的核心皆为"情境建构","景观"也已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呈现图景与途径,但"日常生活"却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另一个关键词,而且可以贯穿到整个情境主义国际的历史当中。景观与生活...
尽管情境主义国际的理论和实践的核心皆为"情境建构","景观"也已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呈现图景与途径,但"日常生活"却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另一个关键词,而且可以贯穿到整个情境主义国际的历史当中。景观与生活构成了如此的关系:生活才是社会根基,景观则是社会症候;生活是内在流动的,景观则是其外在的表象。情境主义国际就实现了历史的转变,也就是从日常生活的"革命"过渡到日常生活的"实践"。这种过渡既体现在居伊·德波从《景观社会》到《景观社会评论》的立场转换上,也体现在从鲁尔·瓦纳格姆的《日常生活革命》到米歇尔·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的主题转切中。情境主义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一道,力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但却超越了这两种艺术潮流而"通过破坏艺术而创造艺术"。情境主义国际的失败,既是由于运动动力的失去,也是因为思潮动力的衰微,这种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消费化""个体化"与"艺术化"。情境主义国际虽然失败了,当今的"生活美学"却方兴未艾,后者从前者的失败那里吸取了经验教训和历史启示。从"生活美学"出发,可以发展出一套新型的"审美政治学",从而契合了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的深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主义国际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实践
日常生活革命
生活美学
审美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市场与民主:迪夫·希基的审美政治学
1
作者
诸葛沂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出处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基金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ZX13018002003009)
浙江省哲社第三期“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计划(项目编号:G27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美国批评家迪夫·希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审美回归思潮的引领者,也是以批判艺术界的学院主义和官僚主义、挞伐当代艺术体制和历史形式主义现代艺术理论、捍卫基于自由审美判断的艺术市场而闻名的艺术批评家。本文将以其《神龙:美学论文集》为线索,探讨希基“审美政治学”的内涵、逻辑与启示。
关键词
迪夫·希基
审美政治学
艺术体制
艺术市场
Keywords
david hickey
aesthetic politics
Art system
Art market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日常生活“革命”到日常生活“实践”——从情境主义国际失败看“生活美学”未来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悦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文摘
尽管情境主义国际的理论和实践的核心皆为"情境建构","景观"也已构成了现代世界的呈现图景与途径,但"日常生活"却成为了这场运动的另一个关键词,而且可以贯穿到整个情境主义国际的历史当中。景观与生活构成了如此的关系:生活才是社会根基,景观则是社会症候;生活是内在流动的,景观则是其外在的表象。情境主义国际就实现了历史的转变,也就是从日常生活的"革命"过渡到日常生活的"实践"。这种过渡既体现在居伊·德波从《景观社会》到《景观社会评论》的立场转换上,也体现在从鲁尔·瓦纳格姆的《日常生活革命》到米歇尔·德·塞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的主题转切中。情境主义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一道,力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但却超越了这两种艺术潮流而"通过破坏艺术而创造艺术"。情境主义国际的失败,既是由于运动动力的失去,也是因为思潮动力的衰微,这种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消费化""个体化"与"艺术化"。情境主义国际虽然失败了,当今的"生活美学"却方兴未艾,后者从前者的失败那里吸取了经验教训和历史启示。从"生活美学"出发,可以发展出一套新型的"审美政治学",从而契合了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的深度转换。
关键词
情境主义国际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实践
日常生活革命
生活美学
审美政治学
Keywords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everyday life
revolution of everyday lif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life aesthetics
aesthetic politics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艺术、市场与民主:迪夫·希基的审美政治学
诸葛沂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日常生活“革命”到日常生活“实践”——从情境主义国际失败看“生活美学”未来
刘悦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