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思维”的器官与“享受”的器官——中西方论审美感官 |
王旭晓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2
|
审美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
樊美筠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3
|
狄德罗的审美理论评析 |
杨君武
|
《湖湘论坛》
|
1996 |
0 |
|
4
|
审美的另一世界探秘——对“内审美”新概念的再思考 |
王建疆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5
|
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
杨君武
|
《湖湘论坛》
|
1995 |
1
|
|
6
|
审美直觉的存在形态 |
俞兆平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7
|
审美中的反映与反应 |
伯成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4 |
0 |
|
8
|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 |
常谢枫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9
|
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 |
常谢枫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0
|
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 |
常谢枫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1
|
黑格尔自然美理论评析 |
戴前锦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1999 |
1
|
|
12
|
试论博物馆群教工作的新发展与美育的拓展 |
陶正雷
|
《中国博物馆》
|
1989 |
2
|
|
13
|
感觉符号与情感符号——论(台湾)郭枫散文的艺术语言 |
吴周文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2 |
0 |
|
14
|
美本质研究的重要突破──评常谢枫先生《“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 |
骆弘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5
|
论美的价值特征和内涵 |
孙楚荣
|
《齐鲁学刊》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