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的器官与“享受”的器官——中西方论审美感官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旭晓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41,共8页
本文认为:西方美学认为只有人的视觉和听觉才属于审美感官,因为它们是“思维”的器官;而中国传统美学却认为味、嗅、触、听、视五觉都为审美感官,因为它们应是“享受”的器官,且特别重视为西方美学家所贬斥的味觉的作用。对审美感官的划... 本文认为:西方美学认为只有人的视觉和听觉才属于审美感官,因为它们是“思维”的器官;而中国传统美学却认为味、嗅、触、听、视五觉都为审美感官,因为它们应是“享受”的器官,且特别重视为西方美学家所贬斥的味觉的作用。对审美感官的划分,乃是以中西方对美和审美的看法为根本依据的,其中更包含着中西方哲学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官 西方美学 审美活动 社会文化 听觉 中国传统美学 思维 中国美学 味觉 嗅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2
作者 樊美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94,共4页
法国著名学者、现代化规划的制定者让·莫内说过一句名言:“现代化,需先化人,后化物。”离开现代化的人,任何现代化的美妙蓝图终将成为一张废纸。不仅如此,人的现代化同时又是现代化的目的,现代化的首要目的是应该造就崭新的现代人... 法国著名学者、现代化规划的制定者让·莫内说过一句名言:“现代化,需先化人,后化物。”离开现代化的人,任何现代化的美妙蓝图终将成为一张废纸。不仅如此,人的现代化同时又是现代化的目的,现代化的首要目的是应该造就崭新的现代人。那么,什么是人的现代化呢?笔者认为,人的现代化不是别的,而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自身的历史发展向现代人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后化 化人 情感教育 审美感官 使人 理性冲动 席勒 莫内 课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德罗的审美理论评析
3
作者 杨君武 《湖湘论坛》 1996年第6期29-32,共4页
狄德罗(1713—1784),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他在《对优美的根源和本性的哲学探索》(以下简称《论美》)一文中探索了审美形式的根源、审美感受的非用性和审美判断的差异性等问题,本文试作一些评析。
关键词 狄德罗 形式观念 审美感受 审美判断 美感差异性 审美感官 审美形式 柏拉图 根源问题 十八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的另一世界探秘——对“内审美”新概念的再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58,共5页
内审美是相对于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以耳目视听为媒介的感官型审美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它包括在宗教或功夫密修中的内景呈现,内视、内照、内乐;在文艺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由人生修养中的"无美而乐"所形成的无对象无形式... 内审美是相对于建立在审美对象基础上的、以耳目视听为媒介的感官型审美的内在精神型审美。它包括在宗教或功夫密修中的内景呈现,内视、内照、内乐;在文艺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由人生修养中的"无美而乐"所形成的无对象无形式的精神悦乐和静逸型的人生境界内审美。内审美跟文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联系与区别,境界审美与其他内审美的联系与区别,都将展示审美的另一世界的奥秘。内审美"是立足于美学史的一个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感官审美 境界审美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君武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78-81,共4页
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大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其《神学大全》中。其论美感的只言片语在美学衰颓的中世纪可谓凤毛鳞角,它们涉及美感特性、美感根源、审美能力等方面。本文试作如下评析。一。
关键词 审美感觉 审美能力 审美感官 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 欧洲中世纪 根源 托马斯·阿奎那 内在感官 心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直觉的存在形态
6
作者 俞兆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04-107,共4页
艺术家进行美的创造,有时会出现一种神异的透视力,它能使艺术创造者超越常规的逻辑思维的推理进程,迅速、快捷地把握对象那感性存在的形象整体,敏锐、透彻地领悟对象的内质及深层蕴义。而且其最终的本质性判断也往往和通常的逻辑思维的... 艺术家进行美的创造,有时会出现一种神异的透视力,它能使艺术创造者超越常规的逻辑思维的推理进程,迅速、快捷地把握对象那感性存在的形象整体,敏锐、透彻地领悟对象的内质及深层蕴义。而且其最终的本质性判断也往往和通常的逻辑思维的结果相类似。这种奇特的美的洞察力,就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审美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直觉 逻辑思维 艺术创造 审美主体 存在形态 艺术家 想象性 审美感官 创作 感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中的反映与反应
7
作者 伯成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9期36-38,共3页
人们常说:美感是对美的反映。如果坚持这种意见,那么,也就很容易地会同其它两种意见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理论体系。一是在探讨审美感官时.强调的往往只是眼睛与耳朵;二是在阐述美感的作用时,强调的往往总是认识。美感究竟是不是对美... 人们常说:美感是对美的反映。如果坚持这种意见,那么,也就很容易地会同其它两种意见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理论体系。一是在探讨审美感官时.强调的往往只是眼睛与耳朵;二是在阐述美感的作用时,强调的往往总是认识。美感究竟是不是对美的一种反映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官 理论体系 内在感官 普洛丁 心灵美 欣赏能力 月夜忆舍弟 杜甫诗 审美活动 欣赏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 被引量:5
8
作者 常谢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4-94,共11页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常谢枫编者按:本刊九○年第六期、九三年第五期和九四年第六期,先后发表了常谢枫先生的三篇美学论文:《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美与用的同一性与分异性》和《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这三篇论文在吸... “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常谢枫编者按:本刊九○年第六期、九三年第五期和九四年第六期,先后发表了常谢枫先生的三篇美学论文:《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美与用的同一性与分异性》和《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这三篇论文在吸取前人合理思想的基础上,以前人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信息 审美对象 审美主体 美的载体 功利价值 审美过程 审美感官 兼融性 物质性 西方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
9
作者 常谢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86-92,共7页
本文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几个方面论证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作者认为,人从根本上说是从功利角度去对待整个世界的。对于宇宙中的一切,对于人的生活、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实践的一切对象物和目的物,人类都永远从是否“有用”... 本文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几个方面论证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作者认为,人从根本上说是从功利角度去对待整个世界的。对于宇宙中的一切,对于人的生活、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实践的一切对象物和目的物,人类都永远从是否“有用”和“有益”于自己的角度去看、去想、去做。人类这种被其生命形式所决定的最原始、最根深蒂固、永远不可移易的习惯导出人类两大精神活动类型中的一种——评价活动,即广义的审美活动。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人类不断用自己肉体和精神生命的全部功能形式去审辨各种对象的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功利价值,而其中的肯定性(即有益于人的)功利价值就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价值 欣赏性 原始人类 实用功利 自然美 审美感官 “功利性” 生理快感 服装 欣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
10
作者 常谢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8-93,共6页
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常谢枫历时两千余年的美学研究始终未能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对美学寄予厚望的各国人民的遗憾。由于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美学至今仍像是一个堆放各种概念、范畴、学说的展览厅。对美的本质研究步履艰... 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常谢枫历时两千余年的美学研究始终未能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对美学寄予厚望的各国人民的遗憾。由于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美学至今仍像是一个堆放各种概念、范畴、学说的展览厅。对美的本质研究步履艰难这一事实,中外美学家皆有很深的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形式说 托马斯·阿奎那 功利价值 超功利 审美主体 审美感官 精神性 审美对象 欲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自然美理论评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前锦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S1期23-24,共2页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给美所下的定义。按照这一定义,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但他也并未否认自然美的存在,并对此作了专门的论述。我们今天在思考美和艺术的问题时仍可以从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理论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关于...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给美所下的定义。按照这一定义,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但他也并未否认自然美的存在,并对此作了专门的论述。我们今天在思考美和艺术的问题时仍可以从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理论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关于自然美黑格尔的定义是:“我们只有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黑格尔 艺术美 理论评析 审美感官 形式美 审美意识 客观性 审美对象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博物馆群教工作的新发展与美育的拓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正雷 《中国博物馆》 1989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我国,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虽已为社会所承认,而实施这一职能的群教部门还未形成工作的标准规范,缺乏完备的工作理论,这是因为多年来对群教工作开拓不深的缘由。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力求探索群教工作的实质、群教工作的发展以及与... 在我国,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虽已为社会所承认,而实施这一职能的群教部门还未形成工作的标准规范,缺乏完备的工作理论,这是因为多年来对群教工作开拓不深的缘由。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力求探索群教工作的实质、群教工作的发展以及与美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列颠博物馆 审美感官 工作理论 审美自觉性 传统教育 审美想象力 教育场所 审美情感 被教育者 兴味索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符号与情感符号——论(台湾)郭枫散文的艺术语言
13
作者 吴周文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5期116-123,75,共9页
郭枫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他始终是把散文当作“美文”来写的。从《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到现代散文,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美文”传统。“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倡导者冠以“美文”的称谓,明确要求以缜密、漂亮的全... 郭枫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他始终是把散文当作“美文”来写的。从《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到现代散文,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美文”传统。“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倡导者冠以“美文”的称谓,明确要求以缜密、漂亮的全新范式,在思想和艺术上超越古典散文,以显示新文学对旧文学的革命性示威。一代又一代的散文家作出了他们的历史性贡献。然而数十年间,自觉地把散文当成“美文”或者“诗”来写的散文家是少数人,而在语言上苦用诗心并见创造的更不多见。郭枫却是执意地在语言上苦下功夫,使之成为“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情感符号 审美创造 审美特征 以形传神 作品 抒情性 心理感觉 内在情感 审美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本质研究的重要突破──评常谢枫先生《“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
14
作者 骆弘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82,共6页
美本质研究的重要突破──评常谢枫先生《“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骆弘自从维特根斯坦对“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疑问之后,西方美学家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它是一道伪题。这种不断增长的怀疑和美本质研究的日趋萧条引起了西方人对... 美本质研究的重要突破──评常谢枫先生《“美究竟是什么”最后谈》骆弘自从维特根斯坦对“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疑问之后,西方美学家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它是一道伪题。这种不断增长的怀疑和美本质研究的日趋萧条引起了西方人对美学学科的冷漠。中国者虽然多数都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信息 本质研究 审美过程 美本质 美的本质 审美对象 审美感官 现实美 云南社会科学 美的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的价值特征和内涵
15
作者 孙楚荣 《齐鲁学刊》 1986年第6期69-73,共5页
美作为一种价值,有它特定的涵义和结构。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说:“人的审美关系历来是价值关系,没有价值论的态度,要认识它原则上是不可能的”①。但这种审美价值关系,不是单一,而是由多层次组成的。从系统构成来看,它包括三个层次。... 美作为一种价值,有它特定的涵义和结构。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说:“人的审美关系历来是价值关系,没有价值论的态度,要认识它原则上是不可能的”①。但这种审美价值关系,不是单一,而是由多层次组成的。从系统构成来看,它包括三个层次。一、从表层结构说,美是对象事物“形象”的客观价值人与现实对象的相互联系,有多种不同性质的“关系”。比如人们来到一个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植物学家的兴趣在考察它的纲、属、种,了解树木成林的自然条件,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关系,采取的是科学态度。林场经理感兴趣的是这片林木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三个层次 客观价值 表层结构 本质力量 美学意义 审美感官 人生价值 感性形式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