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在杭州地区的行迹与审美意象
1
作者 李湘男 朱墨晶 沈守云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其中杭州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苏轼的审美情趣和诗文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探讨苏轼在杭州地区的行迹...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方,其中杭州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苏轼的审美情趣和诗文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探讨苏轼在杭州地区的行迹及其对杭州自然景观和文化的深刻影响,通过收集苏轼仕杭时期的文学作品,利用Python语言及相关技术手段,通过词频分析、情感分析的方法进行意象的提取,并借助话语云将结果可视化,揭示他对杭州自然美和人文环境的深切体验和艺术表现,进而探索其在审美意象上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审美意象 风景活动 行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人文化影响下的宋代屏风审美意象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华 南高伟 刘芬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82,共6页
士人文化是推动宋代屏风家具发展重要的引领之源,其派生出的美学观念被视为华夏家具美学之典范。屏具作为古代家具中较为别致的家具门类,其具备功能和装饰属性,同时承载着士人精神理念与情感寄托。当前对屏风家具艺术的研究多在历史文... 士人文化是推动宋代屏风家具发展重要的引领之源,其派生出的美学观念被视为华夏家具美学之典范。屏具作为古代家具中较为别致的家具门类,其具备功能和装饰属性,同时承载着士人精神理念与情感寄托。当前对屏风家具艺术的研究多在历史文化以及图像分析方面。基于前人对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梳理和研究之下,从宏观背景影响延续至微观设计之转变,探讨宋代士人美学观对于宋代屏风家具造物观念的影响。通过将屏风家具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形制复原、类型划分、不同阶层的屏风家具形制进行对比,结合唐、宋、明三代屏风家具的艺术特点,综合概述宋代士人审美融于屏风家具中的造型、材质、装饰及意境美学的表征,从而形成了宋代屏风家具独特的雅致秀美之形、自然质朴之材、素洁巧构之饰以及气韵超然之境的艺术特点,进而为当代宋韵屏风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家具 士人文化 审美意象 屏风设计 造物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哈尔滨地铁站入口设计造型审美意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城市公共家具是城市便捷生活的助力产品,也是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承载传播媒介。本文以哈尔滨地铁站入口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语义差分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哈尔滨城市公共家具造型审美意象进行定性定量... 城市公共家具是城市便捷生活的助力产品,也是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的重要承载传播媒介。本文以哈尔滨地铁站入口为研究对象,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语义差分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哈尔滨城市公共家具造型审美意象进行定性定量化分析和研究。哈尔滨地铁站入口样本的兴趣区研究数据显示,地铁站入口造型的核心关注区域为站点标识牌、拱形造型、立柱等部位,地铁站入口类型对兴趣区观看时间影响不大,不同造型区域观看时间存在一定差别;哈尔滨城市公共家具会给人带来“厚重”“古典”的感觉。对于哈尔滨城市公共家具造型和审美认知的定量化研究,将模糊意识和主观评价转化为准确的数据化客观表达,为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公共家具造型设计创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技术 城市公共家具 感性研究 造型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画审美意象的装饰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婉晴 王伯勋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共6页
针对装饰产品设计理论参照不足等问题,以中国画审美意象为切入点,构建相应的设计方法论。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画审美意象的美学内涵与设计内涵,明确工作的核心旨趣;其次基于研究对象提出设计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由“像”转“... 针对装饰产品设计理论参照不足等问题,以中国画审美意象为切入点,构建相应的设计方法论。文章首先梳理了中国画审美意象的美学内涵与设计内涵,明确工作的核心旨趣;其次基于研究对象提出设计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由“像”转“物”的设计特征以及激发审美意象现实意义的设计准则;继而创立设计方法,其逻辑为从移情到共情,实现设计编码与用户解码的耦合,建立良好的人物关系;最终以陈之佛先生画作为例开展设计实践,设计案例遵循所提设计方法完成,且符合设计理念,证明了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审美意象 装饰产品设计 陈之佛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文化的瀚漫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4,256,共9页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长江作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原型之一。立足于其他水系难以比拟的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包容性,长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予以跨学科视角的考察。“瀚漫长江”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意象之一,又蕴含着与中国传统美学高度契合的“和合四方”的美学精神。一方面,这一审美意象的深层意涵可以借助美学、地理学、博物学等不同学科的文化想象力,进行多维度的揭示;另一方面,其美学精神则可从社会观、天下观、价值观等层面加以系统性的阐释。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和民族复兴的当代语境,这一审美意象及其美学精神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瀚漫审美意象 和合四方 美学精神 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乐、舞的交响——中国“写意”戏剧的审美意象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新 刘纯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144,共8页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是中国戏剧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尝试。它伴随着新文化运动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思潮而起,致力于将西方戏剧的写实性与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相融合,生成贯通中西、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国剧运动”的倡导者余上沅先生尝试以“写意”这一术语构建中国戏剧的话语体系,以此彰显中国戏剧的“民族性”。这一术语渗透到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发展脉络中,经由以黄佐临为代表的一批戏剧大师的发展与完善,逐渐成为理解中国戏剧本质属性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戏剧的情思、动作、情境、结构、台词等基本要素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剧表演手段,论证中国戏剧的“写意”性生成于诗、乐、舞一体化的意象创构,进而从生成依据与创构逻辑层面明确中国戏剧的特质,对进一步弘扬中国戏剧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写意 诗、乐、舞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被引量:8
7
作者 朱海燕 刘仲华 +1 位作者 刘德华 施兆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美,生动地描绘了茶至清至洁、至真至善之审美意象,丰富了诗词研究题材与内容,填补了茶诗美学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代 诗词 审美意象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共情和审美意象--论镜像神经元对审美意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来看,人脑的镜像神经元系统通过对知觉信息进行内在运动序列编码来进行具身认知,通过发音的运动表征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的语言认知,也可以通过理解他人面部表情或行为等来理解情绪,达到人类个体之间的共情效应。在文艺... 从神经美学的角度来看,人脑的镜像神经元系统通过对知觉信息进行内在运动序列编码来进行具身认知,通过发音的运动表征来帮助我们进行抽象的语言认知,也可以通过理解他人面部表情或行为等来理解情绪,达到人类个体之间的共情效应。在文艺审美欣赏和创造中,镜像神经元系统不仅对具象认知、语言认知和共情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联动着记忆系统、默认系统和情感系统等,以运动模拟意象为核心,生成和创构出多维度跨感觉的综合审美意象,达到深度体验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镜像神经元 情感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19
9
作者 金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135,共5页
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表现性”词源本身直接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而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一方面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影响,是对“意... 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表现性”词源本身直接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而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一方面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影响,是对“意象”、“意境”的境界追求。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东西方两种文化上的融合,而它的艺术之根是中国传统文化。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表现性 审美意象 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意象创构中的“意”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志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169,F0002,共9页
审美意象的意以情感为主体,是感物动情的产物,包括愿望、志向、特定的意图和倾向,从中表现出趣味。在意象中,外在物象与凭虚构象共同与意融合。其中情景交融是意与象关系的核心,而情理交融则是意的核心。情与理统一于意,理如水中盐,融... 审美意象的意以情感为主体,是感物动情的产物,包括愿望、志向、特定的意图和倾向,从中表现出趣味。在意象中,外在物象与凭虚构象共同与意融合。其中情景交融是意与象关系的核心,而情理交融则是意的核心。情与理统一于意,理如水中盐,融汇在意之中。意象中的意始终不脱离象所呈现的感性形态,它首先来自对物象、事象及其内在生命精神的体悟。在意与象的关系中,象是躯体,意是灵魂,主体通过物象、事象隐喻和象征丰富而独特的情意。情真意切中体现了主体审美的思维方式。意之妙处,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得以呈现,包含着含蓄与寄托。中国古代艺术中讲究用意、立意和意在笔先等,均是从意象整体出发来突出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志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意象创构的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源自《周易》的“观物取象”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该思想认为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个体的生命节奏与对象的感性生命的贯通,其核心乃在于情... 意象创构的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源自《周易》的“观物取象”思想,并且形成了一个悠久的传统。该思想认为审美意象是审美活动中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反映了个体的生命节奏与对象的感性生命的贯通,其核心乃在于情景合一。意象的创构以主体的审美经验为基础,通过主体独特的眼光和比兴的思维方式等,借助于想像力而达成的。这使得审美意象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特征。在意象的创构过程中,主体以感官尤其是心神体物,达到物我交融,并经由主体与对象的神合,在始终伴随着象的参与中实现了对道的体悟,从而也实现了人生理想与宇宙之道的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物我贯通 情景合一 神合体道 创构 中国古典美学 感性生命 意象理论 观物取象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构成的意象世界——UI设计中的审美意象与艺术形象表现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力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UI设计借助数字艺术技术在人机界面中将设计主体的审美意象成功的转化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并由此构成了一个充满光电效果的意象世界,在这个全新的意象世界里突显出了审美意象的虚拟性、非经验性等审美特点,艺术形象的表现借助光电效... UI设计借助数字艺术技术在人机界面中将设计主体的审美意象成功的转化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并由此构成了一个充满光电效果的意象世界,在这个全新的意象世界里突显出了审美意象的虚拟性、非经验性等审美特点,艺术形象的表现借助光电效果变得更加丰富细腻与更具时代感。同时UI设计通过强调交互设计的高效率、合目的性、对话性及选择性等特点强化了主体的审美感受,将人机交互过程转化成为了一个美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 审美意象 艺术表现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钢琴演奏中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小燕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39,共3页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与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它是演奏者认知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意象”活动,展开艺术构思,反思情感体验,继而表达作品内涵和彰显音乐艺术精神的音乐表演过程。本文通过对钢琴演奏中“审美意象”的解...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与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它是演奏者认知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意象”活动,展开艺术构思,反思情感体验,继而表达作品内涵和彰显音乐艺术精神的音乐表演过程。本文通过对钢琴演奏中“审美意象”的解读与分析,力图探讨钢琴演奏者如何正确把握演奏中的音乐心态、艺术情态和演奏动态,如何充分表现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情感,在审美意象的正确引领与作用下,从而完成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学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演奏 审美意象 想象 情感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析苏童小说《河岸》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学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1,共3页
本文从文学审美意象入手,对苏童近作《河岸》中意象的隐喻性进行深度解析,分别从河与岸、父与子、烈士与石碑三组意象中探讨其文化和哲学内涵,肯定其新历史小说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审美意象 河与岸 父与子 烈士与石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咏青诗的审美意象及其生命意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慧 吕伟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2,共6页
青海地域坚硬辽阔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诗人独特的创作。诗人以刚毅的人格唱出洪亮的诗歌情调,透过自然意象、军事意象、神话意象等审美意象,展示青海的物华天宝、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以及奇异传说,把人生和青海地域在自我心灵的投影真实地... 青海地域坚硬辽阔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诗人独特的创作。诗人以刚毅的人格唱出洪亮的诗歌情调,透过自然意象、军事意象、神话意象等审美意象,展示青海的物华天宝、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以及奇异传说,把人生和青海地域在自我心灵的投影真实地揭示出来,展示出西部文化豪迈雄壮的审美气魄,昂扬着一种生命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青诗 审美意象 生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优优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2-333,共2页
遥看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茶与诗词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极具特色的茶诗,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将当时的茶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唐宋诗词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同时伴随其中的茶诗更是为茶文化的发展带来生动优美的文学色彩。基于此,本文... 遥看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茶与诗词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极具特色的茶诗,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将当时的茶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唐宋诗词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同时伴随其中的茶诗更是为茶文化的发展带来生动优美的文学色彩。基于此,本文将对唐宋茶诗中茶的审美意象作以评述,借此弥补茶文化美学方面研究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茶诗词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筑艺术与审美意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桂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中国建筑(包括园林建筑)艺术善于运用象征性表现手法,赋予建筑以无限的意韵。象征是意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意象作为中国艺术创作自觉的审美取向,在建筑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创构建筑艺术审美意象的绝妙... 中国建筑(包括园林建筑)艺术善于运用象征性表现手法,赋予建筑以无限的意韵。象征是意象的基本表现特征。意象作为中国艺术创作自觉的审美取向,在建筑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创构建筑艺术审美意象的绝妙原理。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多采用借景、造景、分景等,通过"剪裁"山水,提炼"林泉",并运用"移天缩地"和"收天纳地"等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丰富的景色,以追求"风花雪月,招之即来","虽有人作,宛若天开"之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艺术 象征 审美意象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与花:张爱玲小说的审美意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月光和花色是张爱玲小说审美意象的重要内容。她笔下的这两种自然景象 ,感应着人物的特定情绪、瞬间感受和印象 ,成为人物心理现实的一部分。张爱玲把月光和花色写得慑人心魄 ,这种陌生的甚至“令人反感”的意象展现方式与人物的情感意... 月光和花色是张爱玲小说审美意象的重要内容。她笔下的这两种自然景象 ,感应着人物的特定情绪、瞬间感受和印象 ,成为人物心理现实的一部分。张爱玲把月光和花色写得慑人心魄 ,这种陌生的甚至“令人反感”的意象展现方式与人物的情感意绪和作家的文学风格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形成了一种创新意义上的“怪诞”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审美意象 意象 意象 文学评论 心理感受 审美价值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意象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93-96,101,共5页
审美意象的结构分析吴风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从思维方式上看,它衍生于先秦《易传》的“易象”和庄子的“象罔”。南朝的刘勰在美学领域首创“意象”一词。自唐始,许多论者开始关注意象,屡以意象论述诗... 审美意象的结构分析吴风在中国古典美学里,意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从思维方式上看,它衍生于先秦《易传》的“易象”和庄子的“象罔”。南朝的刘勰在美学领域首创“意象”一词。自唐始,许多论者开始关注意象,屡以意象论述诗歌分析书法。到了明代,意象说真正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结构分析 内在结构 艺术作品 意象 《文心雕龙》 意象之意 本体论 与道合一 美学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