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遥望五四传统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 |
王确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2
|
从“意识形态高浮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
赵学存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3
|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背后的知识分子潜在心理 |
刘双贵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4
|
后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
范永康
刘锋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反思 |
王元骧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6
|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
冯宪光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7
|
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 |
粟世来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8
|
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基于当代西方文论中“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讨论 |
汤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9
|
文学的划域求本——重读钱中文、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 |
高楠
肇钒伊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10
|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人在文学活动中的存在 |
冯宪光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互文性理论结构 |
冯宪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2
|
延伸的理论版图: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
马睿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语境性学理阐释和评估 |
李建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4
|
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从意识形态论到审美论 |
赖大仁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从自我的符号到审美意识形态的代码——中国农民画审美性质分析 |
亢宁梅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6
|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
吴兴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7
|
审美是一种权力交锋的实践——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 |
李永新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8
|
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 |
董学文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19
|
想像的能指——好莱坞灾难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图绘 |
牛鸿英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20
|
文化转向与中国当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合法性”考察 |
李艳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