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春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共7页
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审美意义的问题。审美意义存在于审美体验中,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发现了审美意义——自由。自由有两个基本规定:超越性与主体间性。而要逻辑地证明审美意义,必须从存在范畴开始。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生存是... 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审美意义的问题。审美意义存在于审美体验中,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发现了审美意义——自由。自由有两个基本规定:超越性与主体间性。而要逻辑地证明审美意义,必须从存在范畴开始。存在是我与世界的共在,生存是存在的现实形态,它可以领会存在。生存具有两重性:现实性和超越性。审美是超越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它领会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存在具有主体间性,审美克服了现实生存的主体性,实现了主体间性,从而把握了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义 存在 生存 超越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族开始的标志——仰韶文化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望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5,118,共8页
仰韶文化是中国史前最重要的文化形态,距今五千年左右,相当于黄帝时代。它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建立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彩陶的出现与兴旺——中华审美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2.花纹、鱼纹两大经典纹饰出现——中华吉祥意识的开始;3.... 仰韶文化是中国史前最重要的文化形态,距今五千年左右,相当于黄帝时代。它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建立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彩陶的出现与兴旺——中华审美意识觉醒的主要标志;2.花纹、鱼纹两大经典纹饰出现——中华吉祥意识的开始;3.鹳鱼石斧图——王权意识的象征性体现;4.龙凤雏型的发现——中华民族图腾标志的建立;5.城垣宫室——国家意识的物化形态。仰韶文化应视为先夏文化,它的文化可以看成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造型艺术 仰韶文化 中华民族 审美意识 文化特征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建立在主体间性上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文化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主体间性"作为对主体性的现代修正,更注重于人与世界的统一性,即一元关系,实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的和谐关系。处于现代科技及审美认知多元化语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强调观念性、艺术性、当代性,并以作者与观众之间... "主体间性"作为对主体性的现代修正,更注重于人与世界的统一性,即一元关系,实现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理解的和谐关系。处于现代科技及审美认知多元化语境中的新媒体艺术,强调观念性、艺术性、当代性,并以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来建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具有"主体间性"特征的艺术形态,从而产生广泛而多义的审美效应。探究建立在"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的新媒体艺术,将进一步认识当代艺术活动的特殊的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主体间性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哈姆雷特看疯癫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余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8-231,共4页
福柯认为,疯癫是人类最原始欲望的野性表现。当人放纵其疯癫的专横时,他就与世界的隐秘的必然性面对面了。因此疯癫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与文学批评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哈姆雷特正是因其沉浸于疯癫的幻境当中,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开... 福柯认为,疯癫是人类最原始欲望的野性表现。当人放纵其疯癫的专横时,他就与世界的隐秘的必然性面对面了。因此疯癫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与文学批评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哈姆雷特正是因其沉浸于疯癫的幻境当中,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开来,才对人生与世界的本质做出了洞若观火的思考与判断。也正为此,哈姆雷特的疯癫摆脱了单纯的病理症状,体现出了强烈的审美意义。而且由于疾病的隐喻意义在现代人眼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哈姆雷特的疯癫对处于技术钳制下的现代人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疯癫 审美意义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经典少儿电影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重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鹏群 程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7,共2页
纵览近百年的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诞生了众多的经典儿童人物形象。如其中的流浪儿形象,就凝聚着时代的悲苦与儿童天性的扭曲及其挣扎;革命儿童形象,渗透着建国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其儿童思想的人为拔高;新时期城市中学生、农村儿童形象... 纵览近百年的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诞生了众多的经典儿童人物形象。如其中的流浪儿形象,就凝聚着时代的悲苦与儿童天性的扭曲及其挣扎;革命儿童形象,渗透着建国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其儿童思想的人为拔高;新时期城市中学生、农村儿童形象,表现着和平年代中改革开放对儿童意识的冲击等,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与时代特色,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辉,并对中国儿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需要学术界认真分析借鉴的艺术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电影 人物形象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与审美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秀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59,共2页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是对原片名中的英语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中国文化色彩,把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注入翻译中,重构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达到令观众心领神...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是对原片名中的英语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中国文化色彩,把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注入翻译中,重构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达到令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同时,英语电影片名的中译也是一种审美再创造,讲求炼字,充分发挥汉语含蓄意蕴、对仗工整和富于音感等特点,用词力求意、形、音俱美,达意传神,给观众予美的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电影中译 文化意象重构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喀索斯情结的审美意义——论美感享受的生命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岱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1-76,79,共7页
美感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它指的是审美主体在自身的意识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欣赏和品味,是因其内在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后感受到的一种特殊喜悦。这种喜悦和欣赏的心理基础是人类的“自恋情结”———即“那喀索斯情... 美感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它指的是审美主体在自身的意识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欣赏和品味,是因其内在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后感受到的一种特殊喜悦。这种喜悦和欣赏的心理基础是人类的“自恋情结”———即“那喀索斯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喀索斯 审美意义 生命内涵 美感享受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命活力 自恋情结 生命存在 生命感 “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2
8
作者 仪平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5-100,共6页
文章认为,就文本本身说,宫体诗的突出特点就是感性原欲的审美化。一方面,它的主"欲"题旨,渊源于理欲不悖、圣俗合一的文化传统,根植于本乎自然、主乎情性的时代语境,发动于热烈言情、率直表欲的江南民歌;一方面,中古时期"... 文章认为,就文本本身说,宫体诗的突出特点就是感性原欲的审美化。一方面,它的主"欲"题旨,渊源于理欲不悖、圣俗合一的文化传统,根植于本乎自然、主乎情性的时代语境,发动于热烈言情、率直表欲的江南民歌;一方面,中古时期"美"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独立,则使得以文人趣味对待"欲",以唯美态度观照"欲",以诗意方式表现"欲",成为宫体诗审美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体诗 美学-文化分析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剧场戏剧的空间结构特性及其审美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耿余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小剧场戏剧是在不同于大剧场的另一种剧场空间中与观众谋求共存的戏剧演出形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剧场空间的变化。剧场空间的缩小,拉近了观演之间的距离,引起了观演关系、演员表演、剧本创作、观众参与程度等戏剧内部一系列的变化... 小剧场戏剧是在不同于大剧场的另一种剧场空间中与观众谋求共存的戏剧演出形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剧场空间的变化。剧场空间的缩小,拉近了观演之间的距离,引起了观演关系、演员表演、剧本创作、观众参与程度等戏剧内部一系列的变化。物理空间的变化影响到了“戏剧空间”的创造,戏剧艺术的“共享”特质在一个“小”的剧场空间里被强化、鲜明化、尖锐化,使小剧场戏剧的演出在“观演共享”或“观演共同创造戏剧空间”上较之大剧场戏剧更为灵活、多变。剧场空间小,“戏剧空间大”的结构特性使小剧场戏剧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剧场空间 戏剧空间 共享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诗文教学的审美意义——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栋栋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35,共2页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好语文,不仅仅指学会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诵读,体会到作品中深层的文化意蕴,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本文以入选初中课本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阐述了经典诗文教学的审美意...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好语文,不仅仅指学会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诵读,体会到作品中深层的文化意蕴,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本文以入选初中课本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阐述了经典诗文教学的审美意义,即通过教师的启发式引导,让学生领略逆境中的审美、友谊的力量以及闲的魅力,让他们可以从中汲取充足的力量,完善自我,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诗文 语文教学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兴青藤书屋园林花木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利萍 《绿色科技》 2011年第5期91-92,共2页
指出了浙江绍兴青藤书屋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的故居,是江南书屋与江南园林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就书屋的花木景物,剖析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味。
关键词 青藤书屋 徐渭 花木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明君形象的审美文化意义
12
作者 纪德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8-83,共6页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明君形象,这些明君具有神奇的命相和非凡的性格魅力,它们  括了汉民族的德政理想、忠义观念、民本思想和尚贤意识等文化要素,集中地体现了汉民族的君道观;同时,明君还关联着作品的主题,起着结构故...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明君形象,这些明君具有神奇的命相和非凡的性格魅力,它们  括了汉民族的德政理想、忠义观念、民本思想和尚贤意识等文化要素,集中地体现了汉民族的君道观;同时,明君还关联着作品的主题,起着结构故事、提领全书的核心作用,所以明君形象实具有丰富的文化认识价值和审美结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演义 明君形象 审美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在中国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13
作者 尉天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水是中国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审美对象.其美学涵义丰富而又体现出一定规律。本文由理解意象入手,进而体会文学中的美学情境,对古今文学作品中水的美学含义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概括,并总结为几种主要类别。
关键词 “传统意象” “水之美”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缱绻的乡情 伟大的良心——贾平凹《秦腔·后记》影视艺术片的审美意义
14
作者 孙新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共3页
《秦腔·后记》影视艺术片的拍摄,以"环境生成人"和"人对生存环境的反思和批判"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秦腔》作品中的原型人物——棣花村村民过去诗意的生存和当下困苦的生活、以及面对市场大潮无所适从的茫然... 《秦腔·后记》影视艺术片的拍摄,以"环境生成人"和"人对生存环境的反思和批判"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秦腔》作品中的原型人物——棣花村村民过去诗意的生存和当下困苦的生活、以及面对市场大潮无所适从的茫然感。通过细腻的影视语言和多样化的影视特写镜头,表现出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缱绻的乡情和伟大的良心。该片是作家文本和现代化影视传媒手段嫁接渗透的结晶,为读者解读伟大的乡土题材史诗性作品《秦腔》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后记》 影视艺术片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中节奏的独立审美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千一 赵洪艳 《音乐创作》 2007年第3期83-85,共3页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旋律因素的过分重视导致了对节奏因素的忽视。其实,节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音乐整体表现中,节奏常常起着独立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本文以节奏中重音为基调,通过重音对作品风格的影响、不同节奏的作用,以...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旋律因素的过分重视导致了对节奏因素的忽视。其实,节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音乐整体表现中,节奏常常起着独立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本文以节奏中重音为基调,通过重音对作品风格的影响、不同节奏的作用,以及节奏型在不同时期的应用和在我国戏曲音乐中的重要性等诸方面,阐释节奏的独立作用,从而强调了节奏的独立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独立 审美意义 节奏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尊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本文就温庭筠历来最招人非议的“狂游狎邪”和“侧艳”诗词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温之“狂游狎邪”并非道德败坏,出现在他笔下的女性不仅具有“侧艳”的外部形象,而且有着“伤心”的情怀和高洁的品质,同时还融入了作者的妇女观、爱情观、... 本文就温庭筠历来最招人非议的“狂游狎邪”和“侧艳”诗词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温之“狂游狎邪”并非道德败坏,出现在他笔下的女性不仅具有“侧艳”的外部形象,而且有着“伤心”的情怀和高洁的品质,同时还融入了作者的妇女观、爱情观、审美观和身世之感,因此颇具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女性形象 审美意义 歌妓 侧艳 青楼女子 温词 采莲 舞女 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书屋”之园林花木审美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雅 《现代园艺》 2015年第24期152-152,共1页
青藤书屋,是绍兴园林建筑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园林建筑,其园林花木特色最具解读价值。通过走进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旧居青藤书屋,书屋与园林彰显特色,还原与赏析园林花木,解读园林花木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及审美意义。
关键词 青藤书屋 绍兴园林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情结与人生悲剧——论项羽悲剧的历史原因和审美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熙文 刘继保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63-65,共3页
复仇情结与人生悲剧——论项羽悲剧的历史原因和审美意义龚熙文刘继保古今论者,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悲剧成因的议论颇多,其观点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项羽的悲剧是因其性情残暴造成的。“如《孟子》云:‘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籍亦... 复仇情结与人生悲剧——论项羽悲剧的历史原因和审美意义龚熙文刘继保古今论者,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悲剧成因的议论颇多,其观点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项羽的悲剧是因其性情残暴造成的。“如《孟子》云:‘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悲剧 项羽 审美意义 复仇情结 原因 历史 悲剧成因 西楚霸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中的时间蒙太奇及其审美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谷启珍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78-82,共5页
本文为作者“影视美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作者结合中外影视名片,对影视中的时间蒙太奇的构成特点及其多重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时间蒙太奇的最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是:时间的特写和现在、过去与未来三时态。特写包括时间的... 本文为作者“影视美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作者结合中外影视名片,对影视中的时间蒙太奇的构成特点及其多重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时间蒙太奇的最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是:时间的特写和现在、过去与未来三时态。特写包括时间的延长与缩短;三时态则具有五种表现手法:画面叠印、声画对位与声画融合、往昔回忆及主体的两种形貌、主体保留现实原貌并拒绝与未来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蒙太奇 蒙太奇思维 声画对位 中外影视名片 心理时间 造型元素 审美意义 野草莓 声画同步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貌、才情与心灵——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应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6-68,共3页
明未清初出现一批描写青年男女婚姻恋爱的小说,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才子佳人”小说。大约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兄之口曾批评其“干部共出一套,且其中不能不涉于淫滥”,所以长期给人的印象是:这类小说内容写的是荡夫淫妇,艺术表... 明未清初出现一批描写青年男女婚姻恋爱的小说,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才子佳人”小说。大约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石兄之口曾批评其“干部共出一套,且其中不能不涉于淫滥”,所以长期给人的印象是:这类小说内容写的是荡夫淫妇,艺术表现也是“私订终身后花园,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员”的陈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情与心 女性形象 审美意义 明清 柳氏 女子 审美观念 玉娇梨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