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 |
杨春时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2
|
华族开始的标志——仰韶文化的审美意义 |
陈望衡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3
|
新媒体艺术:建立在主体间性上的审美意义 |
张文化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4
|
从哈姆雷特看疯癫的审美意义 |
余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百年经典少儿电影人物形象的审美意义重估 |
郭鹏群
程浩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英语电影片名中译的文化意象重构与审美意义 |
黄秀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7
|
那喀索斯情结的审美意义——论美感享受的生命内涵 |
徐岱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7 |
1
|
|
8
|
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释 |
仪平策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9
|
小剧场戏剧的空间结构特性及其审美意义 |
耿余
|
《理论月刊》
|
2003 |
2
|
|
10
|
经典诗文教学的审美意义——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
张栋栋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绍兴青藤书屋园林花木的审美意义 |
黄利萍
|
《绿色科技》
|
2011 |
1
|
|
12
|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明君形象的审美文化意义 |
纪德君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3
|
水在中国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
尉天骄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0 |
|
14
|
缱绻的乡情 伟大的良心——贾平凹《秦腔·后记》影视艺术片的审美意义 |
孙新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5
|
音乐中节奏的独立审美意义 |
王千一
赵洪艳
|
《音乐创作》
|
2007 |
2
|
|
16
|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
刘尊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2
|
|
17
|
“青藤书屋”之园林花木审美特征及意义 |
冯雅
|
《现代园艺》
|
2015 |
1
|
|
18
|
复仇情结与人生悲剧——论项羽悲剧的历史原因和审美意义 |
龚熙文
刘继保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1
|
|
19
|
影视中的时间蒙太奇及其审美意义 |
谷启珍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8 |
1
|
|
20
|
容貌、才情与心灵——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美意义 |
陶应昌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