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态度与审美诱导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望衡 《阴山学刊》 2004年第1期5-8,85,共5页
审美活动的发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双向的作用。表现在主体则为审美态度,表现在客体则为审美诱导。审美态度与工作态度的功利性(意志)、科学性(理性)相对立,审美态度是非功利的,感性的。功利悬置是审美态度产生的前提。审美客体的作... 审美活动的发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双向的作用。表现在主体则为审美态度,表现在客体则为审美诱导。审美态度与工作态度的功利性(意志)、科学性(理性)相对立,审美态度是非功利的,感性的。功利悬置是审美态度产生的前提。审美客体的作用在审美诱导。就自然审美来说,奇与险的风景具有极大的审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功利悬置 审美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审美态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傅前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2,共2页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分析后,认为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农民内在对美的需求,将审美教育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引导农民充分地认识美、积极地追求美,完善自己并构建一种和谐的人格,是我们目前必须加以重视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民工 审美态度 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对“画”的诠释——基于核心素养下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态度培养的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甘方诚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期58-58,共1页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正式启动,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尹少淳教授在四川美术学院主讲"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时提出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其中,审美判断就是对学生审美...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正式启动,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尹少淳教授在四川美术学院主讲"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教育"时提出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其中,审美判断就是对学生审美创作与享受的培养。现代美术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为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关于美感创作与享受的教育。审美素养的提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又可以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结合美术课堂的实践教学,分析核心素养下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审美观的提升和对学生艺术个性发展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审美态度 美术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伤主义与达观主义的审美态度
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4-94,共1页
李书磊在《新书的古意》(《文学自由谈》1990年4期)一文中指出: 由读散文我联想到,现代散文中的这种感伤主义和达观主义其实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两种基本的审美态度。感伤主义在中国源远流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书磊在《新书的古意》(《文学自由谈》1990年4期)一文中指出: 由读散文我联想到,现代散文中的这种感伤主义和达观主义其实也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两种基本的审美态度。感伤主义在中国源远流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中已露出了动人的哀伤情调;《诗经》以后,中国文人感春悲秋,“见花在落泪,睹月伤心”,至宋代的秦观、柳永而达到极致。季节的移换和山水的美丽唤起感伤,人间的爱情和友情唤起感伤,历史的沧桑之变引发的仍然是感伤。才子们的感情自不必说,就连号为豪放派的苏轼也以“人生如梦”来收束“大江东去”。如果说感伤主义是一种自虐式的昏迷,那么达观主义则可以称为一种朗照的智慧。达观主义的审美态度代表着超脱之后的入世,悲观之后的乐观。它对人生的有限性有清醒的了悟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主义 审美态度 中国文学传统 现代散文 中国文人 诗经 豪放派 杨柳依依 苏轼 柳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态度及其转化
5
作者 李章哲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6期29-30,共2页
本文从四个问题出发贯穿起几位理论家的观点。围绕审美态度展开关于这一美学概念的复杂内涵,在对“审美态度”一词的支持、反对以及改造之中,在审美活动的整体中为“审美态度”安置一个大致适当的位置,并重新界定其内涵。
关键词 审美态度 审美关注 审美响应 审美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的人生态度:教育的应然追求 被引量:2
6
作者 沙华中 《教育视界》 2019年第9期43-45,共3页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善待自然、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审美的人生态度"启蒙教育,要重视情感教育,要重视实践活动,要在研学旅行、实践探究、合作学习、舒心服务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善待自然、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审美的人生态度"启蒙教育,要重视情感教育,要重视实践活动,要在研学旅行、实践探究、合作学习、舒心服务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的人生态度"启蒙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重在学生的精神成长;"审美的人生态度"启蒙教育,要求学校在方方面面要形成合力,要注重学科渗透,要面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的人生态度 启蒙教育 目标定位 校本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办学理念解读与实践
7
作者 沙华中 《江苏教育》 2022年第66期40-43,共4页
有了审美的人生态度,人才能“立”得起来。从这个角度说,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以学校美育为抓手,不断丰富审美的人生态度内涵,并从校园环境建设、审美课... 有了审美的人生态度,人才能“立”得起来。从这个角度说,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审美的人生态度。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以学校美育为抓手,不断丰富审美的人生态度内涵,并从校园环境建设、审美课堂建构、课程美育实践等方面,让学生产生审美气质、提升审美素养、增强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的人生态度 尚美立人 审美课堂 课程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的审美间离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51,共6页
审美间离包含着深刻的悖论,它创造了一个非现实世界,结果却使现实敞开了,使真理显现了.正是通过间离,艺术才获得审美品格而使自己成为诗意存在,同时也为人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理想的生存维度.
关键词 审美间离 陌生化 欣赏者 布莱希特 审美态度 间离效果 审美主体 感受方式 海德格尔 非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悲剧精神审美发生特征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小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中西方人由于对其社会矛盾的审美观照的不同 ,其悲剧精神的审美发生特征也会显现出不同特征。它们主要表现为 :1 .内在延宕与外在阻隔。 2 .
关键词 审美观照 比较研究 文化心理 审美态度 心灵忏悔 中国文学 西方文学 悲剧精神 审美发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起舞"看舞蹈批评应有的态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慕羽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8期84-92,共9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关于舞剧《孔子》的多篇舞评文本。2013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版舞剧《孔子》首演以来,引发了圈内热议。随着该剧国内外巡演路线的展开,不仅观众更为多元,对该剧的舞蹈批评方式也更为丰富。本文希望打...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关于舞剧《孔子》的多篇舞评文本。2013年,中国歌剧舞剧院版舞剧《孔子》首演以来,引发了圈内热议。随着该剧国内外巡演路线的展开,不仅观众更为多元,对该剧的舞蹈批评方式也更为丰富。本文希望打破一些固有观念,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深学者、艺术主创与普通观众的各类阐释反馈融通,因为他们共同构成了当今中国舞蹈评论生态的立体网络。希望通过对这些舞评文章中的文化论、乐舞观、本体论的多角度分析,不仅让我们更了解舞剧《孔子》的优缺点,更探讨何为真正的"艺术型舞剧鉴赏",何为舞蹈批评应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孔子 舞评 文化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舞的大众化审美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现代舞作为一门舞蹈艺术,她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去表现偌大的现实或虚拟场景,而是更注重于舞者深邃的内心情感,通过肢体充分地将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寄意带给观众,让观众更能临近某时期某环境的真实情境,使得现代舞与观众的距离触手可及,... 现代舞作为一门舞蹈艺术,她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去表现偌大的现实或虚拟场景,而是更注重于舞者深邃的内心情感,通过肢体充分地将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寄意带给观众,让观众更能临近某时期某环境的真实情境,使得现代舞与观众的距离触手可及,能够很好的把舞蹈与观众有机互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舞 审美态度 感觉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晓慧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4期117-119,共3页
该文旨在通过理清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分别阐述实现两者的方式、目标及其现代意义,从而论证实施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审美教育 美术教育 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经验理论
13
作者 李建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2,共5页
本文从 2 0世纪中国美学关于审美经验问题的三个历史时期对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非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和以自律性为主导的审美经验理论的逻辑演变 ,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美学现代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审美经验作为美学中的重要... 本文从 2 0世纪中国美学关于审美经验问题的三个历史时期对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非自律性的审美经验理论和以自律性为主导的审美经验理论的逻辑演变 ,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美学现代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审美经验作为美学中的重要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审美经验 自律性 审美哲学理论 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情趣
14
作者 唐博 《民族音乐》 2015年第4期115-117,共3页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欣赏者只有从审美的角度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乐记》中记载:"夫乐者,乐也,人情而不难免也。"这是说音乐能使人快乐。动听美妙的歌声,或旋律优美,或节奏明朗活泼,或音色变化和谐,它不仅能培养人的...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欣赏者只有从审美的角度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乐记》中记载:"夫乐者,乐也,人情而不难免也。"这是说音乐能使人快乐。动听美妙的歌声,或旋律优美,或节奏明朗活泼,或音色变化和谐,它不仅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能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愉悦,这种愉悦能陶冶人的情操。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倾向,是人的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审美意识 《乐记》 音色变化 审美活动 审美对象 使人 审美态度 发现美 审美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琵琶传统曲目《阳春白雪》的审美情趣
15
作者 张惠熙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6期76-77,共2页
琵琶传统曲目《阳春白雪》借描写自然的勃勃生机来象征人的内心情怀,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自然”的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对自然的审美态度,也表现出了自然对于人类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诉求,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审美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 《阳春白雪》 审美情趣 曲目 琵琶 传统文化艺术 人生态度 “自然” 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对功利主义的消解
16
作者 陈军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2期22-24,共3页
在现实人生中,人们最难以超脱的是功利主义的羁绊,功利主义的泛滥对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审美以其具有的特性,能够实现对功利主义的超越,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功利主义对人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提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灌注审... 在现实人生中,人们最难以超脱的是功利主义的羁绊,功利主义的泛滥对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审美以其具有的特性,能够实现对功利主义的超越,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功利主义对人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提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灌注审美精神,进行积极的审美活动,养成审美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审美意象 审美精神 审美活动 审美态度 消极影响 消解 现代社会 发展带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旅游审美文化
17
作者 王世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迫切要求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这就要求旅游者要有审美的态度、修养和能力,自觉地体会和感悟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得到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 旅游审美 文化景观 审美内涵 审美态度 审美活动 优游不迫 生活水平 天地之间 《前赤壁赋》 逝者如斯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闲与诗意的审美境界
18
作者 王世德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9期14-18,共5页
随着人们的审美修养、经验、能力的积累,在休闲活动中就会越加自觉地体会和感悟到更丰富、深化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这对于我们提高休闲活动的质量,促进休闲经济和产品的发展,打造好"休闲城市",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诗意 儒道佛 休闲城市 休闲活动 审美活动 休闲生活 旅游者 与道合一 劳动者 生产力 审美态度 寓意于物 苏轼 休闲经济 诗意地栖居 人类 审美修养 审美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年画看中国民间审美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润 《美术大观》 2012年第6期68-68,共1页
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自汉代出现以来,年画一直与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年画这样一个扎根中国世俗生活的艺术形式正是中国民间审美的缩影。
关键词 年画 民间审美特征 民间审美态度 民间审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晓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11期16-18,共3页
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出现了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我们对深入分析新语境下美学学科的内在维度,了解艺术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中的意义和将来的发展前景,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我们能从审美权利、电子传媒... 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出现了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我们对深入分析新语境下美学学科的内在维度,了解艺术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中的意义和将来的发展前景,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我们能从审美权利、电子传媒的利与弊以及审美态度三个方面来思考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就能发现,正是对静观的审美态度的向往,才会使我们摆脱现代化的各种束缚,自发性地去除遮蔽状态,忘却人际关系的各种干扰,去正确面对、认知世界带给我们的烦恼和挑战,把我们为追求科技进步、物质富裕的所付出的代价最小化,以超越功利的心灵去感受周遭世界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审美 审美权利 电子传媒 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