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解读流程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明华 秦志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20-123,共4页
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 ,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 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 ,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构建审美心理机制 ,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文学教育 文学作品 文学解读流程 审美心理机制 审美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艺术审美心理机制描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夏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18,共2页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审美心理要素主要包括审美感知、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它在影视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彼此间有着微妙而又复杂的互动过... 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审美心理要素主要包括审美感知、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它在影视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彼此间有着微妙而又复杂的互动过程,不是各种心理要素简单机械地相加,而是诸要素之间复杂融合的结果,它们彼此诱发、互相渗透,共同形成一种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在影视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审美心理机制 诱发 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契论第1信号系统与审美心理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秀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7,共6页
卢卡契关于第1信号系统与审美心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他对巴甫洛夫困惑的突围,对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生理转化的认识,对不同审美创造个体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第1信号系统激发性综合在审美创造中的特殊意义和功能的阐明上。
关键词 卢卡契 第1信号系统 审美心理机制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娱乐审美心理机制初探
4
作者 尹江春 《电影文学》 1988年第3期75-77,共3页
电影从诞生起就具备艺术与商品的双重特性。但目前我国电影评论界却存在着抬高“探索片”贬低“娱乐片”的现象。诚然,“探索片”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清所明快的艺术风格受到评论界和某些知识阶层的欢迎。但往往由于它摒弃情节性和故... 电影从诞生起就具备艺术与商品的双重特性。但目前我国电影评论界却存在着抬高“探索片”贬低“娱乐片”的现象。诚然,“探索片”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清所明快的艺术风格受到评论界和某些知识阶层的欢迎。但往往由于它摒弃情节性和故事性,涵义玄奥,形式怪诞,又不易为广大电影观众所接受。而有些娱乐片,又常常因质量低劣或其它问题而遭到冷落和批评,创作人员对此望而却步。因此有必要对娱乐片的审美心理机制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机制 电影评论 娱乐片 艺术构思 知识阶层 艺术风格 电影观众 创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庆龄 赵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是一种在戏剧情境中完成的撩诱与触动交融、整合、互动的心理过程。戏剧接受的角色效应、集体心理体验和语言体验等共同促使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的形成。观众通过与演员和其他观众的直接交流,进入了一种心心相印... 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是一种在戏剧情境中完成的撩诱与触动交融、整合、互动的心理过程。戏剧接受的角色效应、集体心理体验和语言体验等共同促使戏剧审美接受心理机制的形成。观众通过与演员和其他观众的直接交流,进入了一种心心相印的交融状态,促成集体心理体验,从而触发感知心理机制,在联想和想象中,观众潜在的审美心理机制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审美接受心理机制 集体心理体验 角色效应 语言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美学视域下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与审美心理探究——评《影视美学(第3版)》
6
作者 王沣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F0003-F0003,共1页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星河中,影视艺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照亮了文化的夜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影视艺术不仅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全球亿万观众的目光,更以其独特的美学特性和审美心...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星河中,影视艺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照亮了文化的夜空。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影视艺术不仅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全球亿万观众的目光,更以其独特的美学特性和审美心理机制,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心理探究 美学特性 影视美学 审美心理机制 主题内涵 表现形式 第3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教育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钮燕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59-63,共5页
本文多角度阐述了审美教育的内在机制 ,探索了审美教育的特点 。
关键词 审美生理机制 审美心理机制 审美社会机制 审美教育 心理因素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戏曲审美的锁钥
8
作者 蒋锡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3-21,共9页
一在一个艺术多元的时代,在一个各类艺术相互碰撞、相互寻找对方的世界,确证认同自身倒更有可能成为一种意义——寻找对方不是为了失去自我,而是相反。一般说来。艺术,既可以在作为审美客体的自身的分析中探求自身,也可以从其对象即审... 一在一个艺术多元的时代,在一个各类艺术相互碰撞、相互寻找对方的世界,确证认同自身倒更有可能成为一种意义——寻找对方不是为了失去自我,而是相反。一般说来。艺术,既可以在作为审美客体的自身的分析中探求自身,也可以从其对象即审美主体的剖析里找到自身,亦即通过对美感体验中不同心理机制的调动,配置、组合等关系的检讨来照射出艺术自身的特性。这是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层次观 戏曲观众 中国戏曲 表现形式 演员 内容因素 审美心理机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忧思:史铁生的出发点与归宿——史铁生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东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关键词 史铁生 小说创作 人类生存境遇 审美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纯粹的理论美学——评杨恩寰主编《美学引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0-152,共3页
作为人类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支主干,理论绝不是灰色的,而是建筑在人类精神的最高层次上,是人类智慧开出的最灿烂的花朵。对于一个科学学科来说,较纯粹的非实用的理论的建构及体系的完备,则无疑是这一学科结出的最辉煌的成熟之果。所以,美... 作为人类文化历史长河的一支主干,理论绝不是灰色的,而是建筑在人类精神的最高层次上,是人类智慧开出的最灿烂的花朵。对于一个科学学科来说,较纯粹的非实用的理论的建构及体系的完备,则无疑是这一学科结出的最辉煌的成熟之果。所以,美学学科的真正独立和高度科学化,又必然要以纯然的理论美学的生成和体系化作为标志。把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加以区分,并有意识地积极构建理论美学的完整体系,这是美学理论的进一步自觉,也是美学走向更加科学化的重要一环。杨恩寰先生主编的《美学引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开始自觉地构建纯粹理论美学的独特体系和理论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美学 审美经验 审美对象 审美客体 美本体 应用美学 审美意象 美学理论 物质生产实践 审美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电影艺术的一种社会功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志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5期69-70,68,共3页
将影片划分为“宣教片(主流片)”、“艺术片”和“娱乐片”,是一种概念定义标准交叉的分类法,势必在实践中造成模糊和混乱的理论现象。但为了行文与交流,姑且还是沿用这不同论者都用的而其内涵界定并不相同的概念:娱乐片。 (一) “娱乐... 将影片划分为“宣教片(主流片)”、“艺术片”和“娱乐片”,是一种概念定义标准交叉的分类法,势必在实践中造成模糊和混乱的理论现象。但为了行文与交流,姑且还是沿用这不同论者都用的而其内涵界定并不相同的概念:娱乐片。 (一) “娱乐片”自有其大的时代氛围:在我国经济变革的八十年代之中,电影市场萎缩、观众人数下滑、电影生产发生“危机”,因此电影生产“转轨”,并导致电影文化观念相应的“转型”,由“教化型”转化为“娱乐型”,娱乐片遂成一股热潮。“娱乐片热”一面是针对观众审美心理机制(需求)而言的,但另一面无疑是影片的商业性、票房价值的一种反映。尽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意义和角度不同,但终究标明了时代的进步。因为,它毕竟反映了对艺术接受规律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对艺术生产中经济规律的重视。当然,也是一种政治的进步,能让中国老百姓真正地从电影中获得娱乐,正说明中国电影的这次“转轨”和电影立化的“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近三年来关于“娱乐片”的种种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片 社会功能 电影艺术 电影文化 娱乐功能 娱乐型 艺术片 观众 宣教片 审美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拓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柯路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一直获得高度的评价,这毫不奇怪,因为它既是资产阶级文学发展的高峰,又是外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柯路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在我国一直获得高度的评价,这毫不奇怪,因为它既是资产阶级文学发展的高峰,又是外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其杰出的成就。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 现实主义作家 内倾性 审美心理机制 接受美学 现代主义作家 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 司汤达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