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彦琴 叶浩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关键词 人格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 以心为本 儒道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创建“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构想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本文探讨作为交叉、跨学科研究课题的"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学科预设,相关研究状况的述评,偏向于非实证性、宏观视角、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旨在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更深的层次上对中国人音乐审美心... 本文探讨作为交叉、跨学科研究课题的"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学科预设,相关研究状况的述评,偏向于非实证性、宏观视角、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旨在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更深的层次上对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和外化形态等做相对全面的探讨。力图超越对文化现象的表面描述,从而为深入探讨文化形成的"深层结构"开辟新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与个性的音乐审美心理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 非实证 宏观视角 跨文化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大学音乐审美教育--评《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修订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维 孙南航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高等院校是我国音乐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音乐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加强当代音乐大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引导,是音乐高等院...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高等院校是我国音乐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音乐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加强当代音乐大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引导,是音乐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修订版)》是一部音乐教育与心理学教学相结合的著作。作者林华试图在音乐教育方面进行听知觉智慧解析。通过对听知觉的解析弥补音乐教学在这方面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 审美心理学 修订 教程 人才培养基地 高等院校 音乐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先秦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4
作者 翁银陶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略论先秦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发展翁银陶我国的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文艺心理学思想,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即已出现,这其中自然包括审美心理学思想。先秦,特别是从春秋末至战国末的三百... 略论先秦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发展翁银陶我国的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文艺心理学思想,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即已出现,这其中自然包括审美心理学思想。先秦,特别是从春秋末至战国末的三百多年时间,是我国审美心理学思想的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庄子 心理特征 审美 《吕氏春秋》 荀子 美感的产生 “羊大为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审美心理研究的一块基石——《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评介
5
作者 宫承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 “到目前为止,所谓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审美’,而一般审美心理的研究又几乎罔谈‘民族’。”①梁一儒先生的《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一部富有特色的学术新著。民族审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性学科,在美学———审美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民族审美意识 民族审美心理 心理研究 民族色彩 文化人类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理论框架 学术积累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构想 被引量:3
6
作者 皮朝纲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4-23,共10页
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在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中的心理运动规律。这种审美心理运动规律的中心内容是审美经验,同时也包括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个性与共性、... 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在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中的心理运动规律。这种审美心理运动规律的中心内容是审美经验,同时也包括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个性与共性、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中国古代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主体 审美创作 创作主体 审美范畴 审美体验 宇宙 审美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学科:民族审美心理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一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7-82,共6页
1.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民族审美心理学以民族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及其外化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民族审美心理的特殊规律和比较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经验,以达到完善民族审美素质、丰富人类艺术实践的日的。2.尽管民族... 1.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民族审美心理学以民族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及其外化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民族审美心理的特殊规律和比较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经验,以达到完善民族审美素质、丰富人类艺术实践的日的。2.尽管民族的审美心理现象属于人的内部世界,但它可以通过各民族早期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以及以后的艺术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审美心理载体和行为的分析中见出;而大量的民族学和审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出现,也为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提供了条件。3.由于“类型”概念在民族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研究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它可以被提升为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的具体运用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审美心理差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心理 心理类型 民族心理学 审美心理学 审美素质 集体无意识 心理现象 研究对象 审美心理结构 心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四十年来审美心理学研究概观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9-25,共7页
王元化说:“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家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不揭示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永远无法揭示文学创作的秘密,从而就会导致有害于创作的各种机械论继续在文艺领域内驰骋。”这里所阐明的道理,对于美学研究也同样适用。可以说,也正... 王元化说:“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家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不揭示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永远无法揭示文学创作的秘密,从而就会导致有害于创作的各种机械论继续在文艺领域内驰骋。”这里所阐明的道理,对于美学研究也同样适用。可以说,也正是从这一观念出发,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人们在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审视包括审美经验在内的,有关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内容,使美学研究不断地向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入,是当代美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美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蓬勃发展的主潮流。事实上也正如皮朝纲同志在其《审美心理学导引·引言》中所指出的:“近几年来,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审美心理学也越来越受到美学界和文艺界的广泛注意。”是的,随着人们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美学理论正在大步地向心理研究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美学研究 审美心理结构 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 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研究 心理活动规律 审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建设·出新——评皮朝纲、钟仕伦《审美心理学导引》
9
作者 夏述贵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6-57,共2页
看到皮朝纲、钟仕伦合著的《审美心理学导引》(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简称《导引》),心里十分喜悦。记得一位朋友曾在几年前说过,因为心理学还不算作一门完备的学科,将其引进美学研究领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他这话不... 看到皮朝纲、钟仕伦合著的《审美心理学导引》(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简称《导引》),心里十分喜悦。记得一位朋友曾在几年前说过,因为心理学还不算作一门完备的学科,将其引进美学研究领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他这话不无道理,大名鼎鼎的康德就不赞成在美学研究中使用心理学方法,而著名艺术史学家、英国的科林伍德也认为心理学只能对“伪美学”有贡献,“对真正美学的贡献等于零”(《艺术原理》第36页)。然而美学与心理学从来就存在着近亲血缘关系,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本来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作为美学研究核心内容的审美经验,正是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与审美对象相互交流和作用后的结果。因此,在美学研究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吸收其研究成果,是完全合乎逻辑并能有所成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朝纲 导引 美学研究 文艺心理学 审美欣赏 审美经验 审美需要 使用心理 艺术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出版
10
作者 戈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4-54,共1页
皮朝纲与李天道合著的《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一书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范畴的内涵和历史演变,并论述了形成这些特征和范畴的文化、哲学等原因。全书除长篇导言和... 皮朝纲与李天道合著的《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一书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范畴的内涵和历史演变,并论述了形成这些特征和范畴的文化、哲学等原因。全书除长篇导言和结束语外,分为五编,共21章,30万字,从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心理需要,审美创作心理过程、审美作品心理分析和审美鉴赏心理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畅其宏旨的描述和论证。作者发掘和引用了许多古代文艺家、文艺理论批评家、哲学家、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中国古代 文艺理论批评 审美创作 主要范畴 朝纲 古代文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鉴赏 心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心理学丛书》、《美学原理学习参考资料》出版
11
作者 潘智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68-68,共1页
由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主编的《文艺心理学丛书》是一套体系完整、学科齐全的大型系列丛书。1988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笑的心理学》、《观众心理学》,最近将由海南三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有《民族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探胜... 由中山大学中文系陆一帆教授主编的《文艺心理学丛书》是一套体系完整、学科齐全的大型系列丛书。1988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笑的心理学》、《观众心理学》,最近将由海南三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有《民族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探胜》、《艺术情感学》、《音乐心理学》,《喜剧心理学》,《悲剧心理学》、《中国文艺心理学史》、《实验审美心理学》等8部,还有多部以后将陆续出版。由陆一帆教授主编的《美学原理学习参考资料》上、下册最近已由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为配合《美学原理》课的教学而编写的,资料性、工具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音乐心理学 民族审美心理 美学原理 审美心理学 心理学 海南人 文艺心理学 参考资料 大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套《文艺心理学丛书》问世
12
作者 韦木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47,共1页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和心理功能的交叉应用学科,目前在国内外正处于蓬勃兴起的热点上。由中山大学陆一帆教授主编,三环出版社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丛书》,是一套规模宏大、体系完整。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心理规律 心理功能 心理现象 文艺心理学 审美心理学 民族审美心理 艺术创作 应用学科 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心理 注重应用——介绍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丛书
13
作者 王大路 《现代教育管理》 1986年第6期113-114,共2页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至今巳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在我国,她却是一位刚刚为人们所认识的“灰姑娘”。称她为“灰姑娘”,因为人们渴望了解她,而又一直对她冠之以“唯心主义”帽子,说她刚刚为人们所认识,
关键词 心理学知识 当代心理学 专题探讨 基础心理学 现代化建设 审美心理学 理论与实践 人际关系心理学 现代化问题 宣传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视阈下的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的互渗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罗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302-305,共4页
长期以来,视唱练耳因其学科的严密逻辑性、基础性和技能性被人们所认可。但,基于教学目的上对学科认知性的过分强化,导致其教学模式长期处于一种枯燥乏味的状态,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等能力也相应变弱。为此,探讨视唱练耳与音乐审... 长期以来,视唱练耳因其学科的严密逻辑性、基础性和技能性被人们所认可。但,基于教学目的上对学科认知性的过分强化,导致其教学模式长期处于一种枯燥乏味的状态,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等能力也相应变弱。为此,探讨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心理学的关系,将审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来显得尤为迫切。确立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将听觉训练和音乐审美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师视唱练耳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樊篱中解放出来,提高该学科的审美品质,最终实现其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审美心理学 视唱练耳 音乐审美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审美心理中的异质同构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宁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72-75,共4页
文章通过对音乐审美心理听觉感知的异质同构因素的分析,认为同构产生的听觉审美感受,其前提是音乐形式的结构和听觉感知的经验共同作用,且是音乐形式结构和听觉感知经验相互影响与较量的结果。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审美心理学 异质同构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美语料库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佳 尤西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 当代中国美学需要克服理论内卷化亦即封闭的体系概念自我循环倾向,这就要求从美学研究美学改变为美学研究审美。一个基础性工作是当代中国审美感知语料库建设。审美语料库借鉴语言学的语料库,借助电子化技术采集、存储、加工和统计分析当代中国人审美感知方式,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语料库的当代审美经验构成古今中外美学理论研究的阐释学视野与问题背景,对原初的一阶审美经验的梳理,不仅是艺术社会学与审美心理学的爬梳,而且刺激审美形态与范畴理论的生长与发展。这是一项关乎美学全局的全新工程,它召唤美学界同仁的关注与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语料库 当代中国审美感知 人工智能 审美心理学 艺术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审美心理的阿尔瓦·阿尔托家具设计探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琛 杜军 任淑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6-20,共5页
目的从审美心理角度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家具设计理念进行探讨。方法将审美心理学导入阿尔托家具设计,结合实例从审美心理的认知过程、美的存在形式等基本概念,对其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结论阿尔托家具设计遵循情感和人... 目的从审美心理角度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家具设计理念进行探讨。方法将审美心理学导入阿尔托家具设计,结合实例从审美心理的认知过程、美的存在形式等基本概念,对其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结论阿尔托家具设计遵循情感和人性化,强调人与产品交互过程中所形成的舒适、趣味等主体性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美学,并希望对现阶段中国设计面临的审美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阿尔瓦·阿尔托 设计思想 北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注意的情境性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6-41,共6页
1 在文艺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研究中,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等被奉为美感心理中的“白天鹅”,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而审美注意问题还只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人们对它用力还很不够。其实,“注意”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心理活... 1 在文艺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研究中,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等等被奉为美感心理中的“白天鹅”,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而审美注意问题还只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鸭”,人们对它用力还很不够。其实,“注意”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心理活动机能,它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巨大作用。文艺心理学和审美心理学不能不涉及、不能不认真探讨这一心理功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心理功能 心理活动 美感心理 审美活动 审美情感 审美想象 审美情境 丰子恺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心理三境界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型传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1期23-30,共8页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审美心理控制论。在这个学说中,有三种极富理想色彩的心理境界,颇能显示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深度。下面试作简要剖析。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虚静,作...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审美心理控制论。在这个学说中,有三种极富理想色彩的心理境界,颇能显示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深度。下面试作简要剖析。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虚静,作为一种创作心理准备,首先指的是要排除种种世俗观念和个人利害的干扰。具体说来,就是要置社会功名、利禄、富贵、权势于度外,弃个人祸福、穷通、得失、成败于不顾。刘禹锡说:“能离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功利 心理境界 审美静观 审美心理学 自由境界 审美观照 有我之境 心理准备 心物交融 无我之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才力”说审美心理思想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皮朝纲 李天道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47-52,共6页
“才力”说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有关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中智能因素的一个命题。其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子对人的智力、能力等心理结构的差异进行过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和论述。认为人的智力与才能具有差异,但是通过... “才力”说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有关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中智能因素的一个命题。其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孔子对人的智力、能力等心理结构的差异进行过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和论述。认为人的智力与才能具有差异,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智能又是可以提高的。汉代王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的能力和智力都是在“才”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才智和才能的的具体表现则为“力”。班固则把“才”直接引进审美心理学领域,在《离骚序》中指出屈原“可谓妙才”。他这里的“才”显然指文艺创作主体的特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创作 离骚序 创作构思 文艺美学思想 审美想象 审美心理学 审美意蕴 思想分析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