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此遗物虑 一悟得所遣——试论谢灵运的审美心态及其对玄言诗创作的开拓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启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76,共6页
一谢灵运以擅长刻画山水自然景物饮誉南朝晋宋诗坛。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且足以垂范后世的写景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 一谢灵运以擅长刻画山水自然景物饮誉南朝晋宋诗坛。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且足以垂范后世的写景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无一不是写得绘声绘色,形象鲜明,从不同侧面生动逼真地再现出大自然的旖旎秀美,给人以感官的审美愉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文学史家们普遍认为谢灵运开创并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作,比如清代的王士祯就说:“迨元嘉间,谢灵运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昔人所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者也。宋齐以下,率以康乐为宗。至唐,王摩诘、孟浩然、杜子美、韩退之,皮日休、陆龟蒙之流,正变互出,而山水之奇怪灵闷,刻露殆尽,若其滥觞于康乐,则一而已矣。”(见《带经堂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谢灵运 佛教 玄佛合流 般若性空 审美心态 诗创作 道安 玄言诗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论汉赋审美心态之生成、创发与迁流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31-135,共5页
以汉人集中体现于各体类赋文中的审美心态为论题,探求以理性、求全、夸饰为尚的汉赋审美心态,正是生成于汉赋特殊的象类式铺陈的感知表现方式,及汉代赋家居于各种政治道德人格和文化人格之中的审美人格,进而讨论汉赋三体对先秦以来文学... 以汉人集中体现于各体类赋文中的审美心态为论题,探求以理性、求全、夸饰为尚的汉赋审美心态,正是生成于汉赋特殊的象类式铺陈的感知表现方式,及汉代赋家居于各种政治道德人格和文化人格之中的审美人格,进而讨论汉赋三体对先秦以来文学表现范式的发扬光大与集成创发,以及随东西汉之分而发生的语体、气性、风格迁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性格” “汉赋方式” 汉赋审美心态 审美人格 集成 迁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虚静”审美心态生成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小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2,106,共5页
源于先秦道家的"虚静"论最初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但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哲学范畴的"虚静"论至魏晋六朝时期被正式引入审美领域,经陆机、宗炳、刘勰等人富于成果的论... 源于先秦道家的"虚静"论最初属于哲学认识论范畴,但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哲学范畴的"虚静"论至魏晋六朝时期被正式引入审美领域,经陆机、宗炳、刘勰等人富于成果的论述,发展为较为系统的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审美心态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需求
4
作者 高雄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8-82,共5页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 “电视纪实”是整个电视美学的一个分支,电视纪实审美特征的演进与现众对其的认识和认同密切相关,电视在影响观众的同时又反过来被现众所影响.观众对电视纪实的影响就体现在观众在审美过程中对电视纪实的认识和认同,这份认识和认同实质是现众对电视纪实的审美心态和审美需求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实 审美心态 视听能力 审美需求 审美特征 电视观众 社会生产力 电视节目 纪实美学 媒介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诚:从事神心态到审美心态
5
作者 张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诚是先秦儒家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个概念最初并不是一个美学概念 ,而是一个神学概念。诚的发展 ,是从事神心态开始的 ,经由事人心态转入到审美心态 ,同时诚也由人的心态发展成一种本体。在先秦儒家 ,诚这个概念 ,还留有事神心... 诚是先秦儒家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这个概念最初并不是一个美学概念 ,而是一个神学概念。诚的发展 ,是从事神心态开始的 ,经由事人心态转入到审美心态 ,同时诚也由人的心态发展成一种本体。在先秦儒家 ,诚这个概念 ,还留有事神心态的影子 ,但主要是事人心态、审美心态与本体之诚这三者的统一。从事神心态发展到事人心态 ,其历史的继承性表现为谦、敬、信等内容 ,其否定性则表现在 :由对交往对象的畏惧发展为对对象的亲近。从事人心态发展为审美心态 ,既保留了事人心态中的与对象的亲近 ,也保留了事神心态中对象的虚幻性这一特点。在原始宗教失去其主导地位之后 ,审美之诚充当了主体之诚通往本体之诚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态 事神心态 事人心态 先秦儒家美学 原始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审美心态中的实用主义
6
作者 谭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0-63,共4页
凑热闹来侃当前“广东审美心态与文化走向”,我只能局限於自己较熟悉的美术领域。广东美术整体的审美心态是什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是“实用主义”。
关键词 审美心态 实用主义 美术界 美术家 广东 文化走向 崇高美 实用的艺术 新潮美术 艺术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物:宋代的诗歌与审美心态 被引量:4
7
作者 邓淞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53,共11页
古物在宋代的物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刻影响着宋代的学术研究、艺术品鉴以及文学创作。士大夫引领了宋代社会的古物慕恋风气,在诗歌中大量展现古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功能,与此同时,古物也塑造着审美主体的观念和心态。古物承载历史... 古物在宋代的物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刻影响着宋代的学术研究、艺术品鉴以及文学创作。士大夫引领了宋代社会的古物慕恋风气,在诗歌中大量展现古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审美功能,与此同时,古物也塑造着审美主体的观念和心态。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为诗歌固定的审美联想。古物今用展现出宋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文化气概。古物形成时间策略,增强了诗歌表现力。古物所蕴藏的文化、神秘、德性与权力,既是吸引宋人的品质,也是宋人从中观视的自我。宋诗中对古物细节的热切关注,是宋代科学精神指引下的理性观照。古物开辟了又一个审视宋代文学、文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物 宋诗 慕古之风 审美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唐诗人审美心态与诗歌意境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孟二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80-83,共4页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 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中唐诗人的审美心态和诗歌意境都显示出与盛唐不同的特点: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昂扬明快,意境阔大外展,注重自然浑成,体现了盛唐诗人对天籁之美的追求。中唐诗歌的情感基调郁闷低沉,意境狭窄内敛,注重雕琢修饰,体现了中唐诗人对人工之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态 诗歌意境 中唐诗人 盛唐诗歌 中唐诗歌 盛唐诗人 情感基调 社会政治 浑成 大历十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穆:司空图推崇的一种审美心态
9
作者 吴全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43,共4页
静穆:司空图推崇的一种审美心态吴全兰读过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诗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畸人、可人、美人、高人、碧山人等,都风神清逸,满脸仙气,远离尘嚣,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总是生活在幽寂的环境中... 静穆:司空图推崇的一种审美心态吴全兰读过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诗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畸人、可人、美人、高人、碧山人等,都风神清逸,满脸仙气,远离尘嚣,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总是生活在幽寂的环境中,对一切默默无语,永远恬然自适,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审美心态 《诗品》 《二十四诗品》 审美趣味 审美观照 心灵空间 物我两忘 体素储洁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广东审美心态与文化走向
10
作者 朱艳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9-60,共2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审美心态;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下,人们也会呈现各异的审美心态。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下,广东就呈现出与别的地区与省份不同的审美心态。实施改革以前,由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广东的生活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审美心态;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下,人们也会呈现各异的审美心态。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下,广东就呈现出与别的地区与省份不同的审美心态。实施改革以前,由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广东的生活模式是单一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方式也是整齐划一,原始古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仅给广东带来丰富的物质文化,也给广东审美情趣,审美心态,审美视野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社会大转型期,我以为,当前广东审美心态呈现以下几个较为显著的特征: 1.多样化。首先是形式上多样化。新时期以来,由于思想解放,政治气氛宽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态 审美活动 历史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审美情趣 大众文化 广东 思想解放 社会主义经济 审美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孚山水诗的两种审美心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家乡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83-87,共5页
孔孚的山水诗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山水抒情诗,写的是由山水所触起的情思——多属有关社会人生的情思。山水是情思的寄托或对应物,甚至只是一个引子、由头;诗中即使没有诗人出面,突出的也还是作者的情怀,而不是山水之美。另一... 孔孚的山水诗按内容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山水抒情诗,写的是由山水所触起的情思——多属有关社会人生的情思。山水是情思的寄托或对应物,甚至只是一个引子、由头;诗中即使没有诗人出面,突出的也还是作者的情怀,而不是山水之美。另一类是山水写意诗,写的是山水景物的形貌、风姿、神韵、灵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把握 山水诗 审美心态 抒情诗 母亲 自然美 山水景物 社会人生 将军 对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态掠影
12
作者 乔明瑞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0-101,共2页
所谓审美心态是指审美主体内化心理结构整合而成的具体的审美评价态度,向外决定着审美价值的取向,向内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特定情景下的内在心理状态。认真分析和研究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态,可以更好地因势利导,为完善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所谓审美心态是指审美主体内化心理结构整合而成的具体的审美评价态度,向外决定着审美价值的取向,向内体现了审美主体在特定情景下的内在心理状态。认真分析和研究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态,可以更好地因势利导,为完善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充分发挥美学理论的社会指导功能。本文只是对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的掠影。一、新中国成立后前十七年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心态的开端新中国成立,生产资料回到劳动人民手中,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他们以高涨的生产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此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互爱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态 现代中国人 审美心理结构 新中国 前十七年 审美评价 特定情景 劳动人民 现实生活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天”与“挽歌”新议──论曹雪芹的审美人格与美感心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佳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4-29,共6页
“补天”与“挽歌”问题,实质上是曹雪芹的审美人格和美感心态,以往的研究较为表浅或牵强。本文认为,曹雪芹并不屑于补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之“天”,而痛心于“人性之天”的毁坏。《红楼梦》为人的真情、才华遭受压抑、扭曲和毁灭而... “补天”与“挽歌”问题,实质上是曹雪芹的审美人格和美感心态,以往的研究较为表浅或牵强。本文认为,曹雪芹并不屑于补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之“天”,而痛心于“人性之天”的毁坏。《红楼梦》为人的真情、才华遭受压抑、扭曲和毁灭而长歌当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人格 自然人格 个性人格 人性之天 狂傲审美心态 心灵的外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审美心理定势的突破与重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鑫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2期21-25,共5页
电视特别节目《望长城》,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领域里,作出了多方面的、整体性的突破与创新,值得认真加以理论的总结和探讨。这里,仅就它对观众的接受心理、审美心态的冲击和影响,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审美心理定势 电视纪录片 审美心态 观众来信 电视观众 长城 受众 重建 突破与创新 接受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大赋“以奇为美”的审美特质──兼及汉大赋的兴盛与衰亡原因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洪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汉大赋 审美特质 《诗经》 人与自然 《七发》 《子虚赋》 黑格尔 客观物象 审美心态 艺术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传播对文学接受主体心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光梅 赵晶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网络传播使文学阅读、接受方式发生了由限制到非限制的变化。由于文学传播环境及文学阅读接受方式的变化,文学接受主体的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正统心态的潜隐和审美心态的变异。
关键词 网络传播 文学接受主体 正统心态 审美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静”审美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0-42,100,共4页
虚静具有两个特定的心理层面:一是虚静之心的形成,要求忘物、忘我,它指称一种倍受推崇的审美心态;一是虚静之心的外射,表现为专注性、内视性、消融性,它意指三种相连的幻化境界:主体物化—客体人化—物我为一。将这种审美心态、审美境... 虚静具有两个特定的心理层面:一是虚静之心的形成,要求忘物、忘我,它指称一种倍受推崇的审美心态;一是虚静之心的外射,表现为专注性、内视性、消融性,它意指三种相连的幻化境界:主体物化—客体人化—物我为一。将这种审美心态、审美境界扩大到整个现实人生,虚静成为中国古人安身立命的一种生存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审美遗忘 审美心态 审美境界 生存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电视的后审美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争 《当代传播》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本观众群占46.5%;①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收看各类电视节目中平均时长最长的是影视剧(74.8分钟),而收看娱乐综艺节目和时事新闻类节目的平均时长分别为46.3分钟和38.3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 文艺节目 审美结构 娱乐节目 审美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写意在中国现代山水绘画中的表现性探索——以婺源系列写生作品为例
19
作者 范雷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14-I0015,共2页
水墨写意是中国独特的一门绘画艺术,在中国的绘画历史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体现着中国人所独特的审美价值。水墨和宣纸一黑一白的完美搭配,承载着悠久的哲学观念。中国文人墨客向来追求“素”“朴”的崇高境界,他们讲究一... 水墨写意是中国独特的一门绘画艺术,在中国的绘画历史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体现着中国人所独特的审美价值。水墨和宣纸一黑一白的完美搭配,承载着悠久的哲学观念。中国文人墨客向来追求“素”“朴”的崇高境界,他们讲究一切艺术既雕既琢,复归于自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审美和认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当我们用水墨写意的方式再表现中国现代山水时,无论是人们的审美心态上,还是画面构图上或者是题材上,都已经有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写意 写生作品 山水绘画 审美心态 画面构图 审美价值 表现性 哲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广州风景园林品题系列的审美意蕴转向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孟宏 唐孝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为弘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加深地方认同等时代需求,"八景"文化现象不断受到关注。基于金学智先生的风景园林品题系列理论,以历代广州品题系列为例,从"四字八节"的景观组诗表意格式和真切求殊,... 为弘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加深地方认同等时代需求,"八景"文化现象不断受到关注。基于金学智先生的风景园林品题系列理论,以历代广州品题系列为例,从"四字八节"的景观组诗表意格式和真切求殊,以及多元荟萃的语言特色2个方面概括宋、元、明、清4组品题系列的基本特征,比较其与新中国成立后4组品题系列之间的审美意蕴差异,即景象审美关系由整体的关联性转向个体的独立性、美感韵律由循环圆融转向直线明晰、审美心态由因循守恒转向推陈出新,为品赏历代广州景观风貌特征提供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广州 风景园林品题系列 景象关系 美感韵律 审美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