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D-SBE法的专家与公众审美差异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许大为 李羽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6,共5页
从景观评价产生的伊始,关于评价的主体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专家还是参与景观互动的普通公众的讨论就从未休止。专家与公众的审美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性、一致性如何成为了选择评价主体的重要依据。利用语义差异法和美景度评价法,对专家和公... 从景观评价产生的伊始,关于评价的主体是受过专业教育的专家还是参与景观互动的普通公众的讨论就从未休止。专家与公众的审美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性、一致性如何成为了选择评价主体的重要依据。利用语义差异法和美景度评价法,对专家和公众对于不同景观类型做出的评价结论进行分析,探讨现时期专家与公众的审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家 公众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审美差异之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连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7,共6页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的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审美方式上、审美心理上和审美理想上。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和...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的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审美方式上、审美心理上和审美理想上。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审美差异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融洽。只有不断的研究、探索,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差异 审美方式 审美心理 审美理想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该如何理解中西戏剧的审美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6,204,共8页
中西戏剧的本体差异从确立独立性与个别性而言,显然西方以近代话剧为代表的戏剧就是以"外观"感受为主体的"外物"模仿,它主要诉之于"真",而中国戏曲则是以"心观"领悟为主体的"心物"呈... 中西戏剧的本体差异从确立独立性与个别性而言,显然西方以近代话剧为代表的戏剧就是以"外观"感受为主体的"外物"模仿,它主要诉之于"真",而中国戏曲则是以"心观"领悟为主体的"心物"呈现,它主要诉之于"美"。西方话剧以故事为主,因而故事情节,情节中的人物,人物性格在情节中的展开,人物的情感在复杂故事中的层层展示等就成为主体。中国戏曲却恰恰不以故事为核心,而是特别关注如何将一个已真相大白的故事,以演员极其艰奥的童子功练就的行当程式加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极其复杂化的艺术呈现。不以故事呈现为核心,这就带来与西方话剧表现模式极为不同的演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话剧 戏曲 中西文化比较 审美差异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歧走向弥合——阿夫洛斯管在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文化中的审美差异及其历史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满新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4-112,137,共10页
古希腊和古罗马(希腊化时期)的两种最主要乐器里拉琴和阿夫洛斯管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影响深远。里拉琴一直被当做音乐会会标,一些相关艺术活动中该乐器符号也被频繁使用,其被赋予的褒义性远过于阿夫洛斯管。人们对这两种乐器截然相反的... 古希腊和古罗马(希腊化时期)的两种最主要乐器里拉琴和阿夫洛斯管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影响深远。里拉琴一直被当做音乐会会标,一些相关艺术活动中该乐器符号也被频繁使用,其被赋予的褒义性远过于阿夫洛斯管。人们对这两种乐器截然相反的好恶态度也影响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美学的认识。阿夫洛斯管究竟为何始终颇受争议又不断地在历史进程中被一再贬低或高举呢?本文从器乐考古学和文化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并澄清阿夫洛斯管和里拉琴在音乐审美上截然对立的历史原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夫洛斯管 历史神话 宗教禁忌 象征性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差异——以《阿Q正传》与《福贵》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庆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5,共2页
悲剧与团圆、描神与画形、人物与故事分别是鲁迅与赵树理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异趣在《阿Q正传》 与《福贵》中可得到鲜明印证。
关键词 鲁迅 赵树理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理、艺学科教学的审美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余立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文理艺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结构关系。这个结构关系不仅体现出知识的建构,也为学科教学在审美层面上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思考文理艺学科教学审美差异的目的,就是试图以现实为依托,把传统的学科结构与当代审美教育的... 文理艺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结构关系。这个结构关系不仅体现出知识的建构,也为学科教学在审美层面上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思考文理艺学科教学审美差异的目的,就是试图以现实为依托,把传统的学科结构与当代审美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寻找培养学生审美理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艺学科 教学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剧与戏曲的审美差异与文化整合 被引量:3
7
作者 施旭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75-82,共8页
话剧与戏曲分别以近似生活原型的“白话”形态和以程式化为特征的“曲”的体式而体现出两者“求真”与“求乐”的审美差异。这种审美差异既与话剧及戏曲所根植的各自的文化土壤分不开 ,也与它们所承载的不同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有关。... 话剧与戏曲分别以近似生活原型的“白话”形态和以程式化为特征的“曲”的体式而体现出两者“求真”与“求乐”的审美差异。这种审美差异既与话剧及戏曲所根植的各自的文化土壤分不开 ,也与它们所承载的不同的“形式的意识形态”有关。而同时 ,作为 2 0世纪中国戏剧文化的一种结构性存在 ,话剧与戏曲从最初的历史遇合、经不断地交流碰撞而必然趋于整合。“整合”并非意味着取消话剧与戏曲各自的艺术本体性 ,实则表现出两者在文化交流的意义上的一种逻辑的、美感的协调及功能上的互补。而且正是在文化整合所提供的超越差异与对立的立场上 ,才有可能建立起一种跨越文化屏障的共同的戏剧诗学和包容着话剧与戏曲的新的现代戏剧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戏曲 文化交流 意识形态 文化整合 审美差异 20世纪 中国 戏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丈夫》与《村妓》的审美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康斌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32-32,共1页
电影《村妓》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丈夫》改编的,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村妓》有着艺术上的创新,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地域风情,带着时代的气息,却忽略了沈从文原作中严肃、悲凉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 《丈夫》 《村妓》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西审美差异对中国婚纱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徐强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从中西文化、传统、观念等的差异,描述了婚礼服发展的现况,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在服装流行趋势的基础上总结了婚纱在中国的潜力。
关键词 婚纱 审美 流行趋势 发展 审美差异 中国 中西文化 市场调查 婚礼服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之园与“圣”之园——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差异的宗教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婧倩 《园林》 2010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中西方古典园林作为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语言,其审美差异所折射出的内涵更是值得细细品味。关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着很多论述,但对于这种显著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背景机制的深入分析却较为少见。这里将从中西方宗教与哲学的角度... 中西方古典园林作为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语言,其审美差异所折射出的内涵更是值得细细品味。关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着很多论述,但对于这种显著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背景机制的深入分析却较为少见。这里将从中西方宗教与哲学的角度来比较与剖析这种差异的产生,从深层次去理解中西古典园林审美差异及其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古典园林 审美差异 中西方 宗教 文化语言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山名山风景区历时性审美差异分析以及保护建议
11
作者 许清玉 张俊玲 +1 位作者 王惠聪 陶婷 《现代园艺》 2019年第20期166-168,共3页
识别了千山名山风景区的历时性审美,基于审美识别框架,得出对于千山名山风景区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 千山 名山风景区 历时性审美差异 风景区 千山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审美差异溯源
12
作者 赵连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4-68,共5页
中西审美差异溯源赵连元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它们备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不同的独立的发展史,不同的民族特色。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 中西审美差异溯源赵连元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它们备有其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不同的独立的发展史,不同的民族特色。以孔子和老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差异 审美思维方式 审美理想 审美主体 审美心理 中国古代美学 西方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理性美学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石的艺术境界与审美差异
13
作者 梁志伟 《园林》 2007年第2期50-51,共2页
“怎样的奇石有文化收藏价值?怎样的奇石有投资增值价值?”“为什么有人玩奇石一夜成名?为什么有人玩奇石一夜暴富?”这些都是收藏界喜欢猎奇者的最感兴趣的话题。
关键词 奇石 审美差异 艺术境界 收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武术审美意蕴及其与西方体育审美意蕴的差异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家凌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探讨中华武术的审美意蕴,使其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中保持独有的魅力,逐步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当中。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华武术审美意蕴的历史流变,认为在历史长河中,部分中国的古典美学内涵被武术所吸收,对武术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比较中国武... 为探讨中华武术的审美意蕴,使其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中保持独有的魅力,逐步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当中。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华武术审美意蕴的历史流变,认为在历史长河中,部分中国的古典美学内涵被武术所吸收,对武术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比较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审美意蕴差异,认为武术与西方体育不同表现可归纳为:内在的自我修养与外在自我表现的差异,即武术技击的动静疾徐、刚柔虚实,融入对立统一的整体和谐审美体验之中,具有自身的特色。面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浪潮,全面理解传统武术的审美意蕴,将有助于武术在各层次的传播与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美学 传统武术 中西体育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审美”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物化审美,而文学审美则是有助于人性丰富与完善的精神性审美,前者不能取代后者。在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中,应该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人性的不利影响,弘扬文学审美的人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文学审美 审美差异 文艺学 人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审美观差异及其语言表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碧宇 王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8-106,116,共10页
本文根据西方人的宇宙审美和中国人的生命审美的观点,从力学的角度推导出英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压缩中进行的,而中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扩展中进行的。据此,下文将推导出英汉两种语言中各自体现了简约精确审美和冗余精炼审美、立体审美和... 本文根据西方人的宇宙审美和中国人的生命审美的观点,从力学的角度推导出英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压缩中进行的,而中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扩展中进行的。据此,下文将推导出英汉两种语言中各自体现了简约精确审美和冗余精炼审美、立体审美和平面审美等差异,这些审美观差异不仅在语用中得到体现,而且也在词法、句法和章法中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人的简约 精确和立体审美中国人的冗余 精炼和平面审美汉英语言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音乐审美方式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麦琼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音乐美学 审美方式 审美差异 音乐文化 厅堂式 礼仪式 室内式 旷野式 媒体音响式 音乐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迷蒙”:当代青年的时尚追求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钦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7,共1页
“审美迷蒙”是指,人们在审美实践中常常会背叛自己,违反常理做出一些独特的或朝秦暮楚的选择。所谓独特,是指其主观色彩。譬如俗语所讲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否“西施”呢?在一般人眼里不是,只有在他个人眼里才是。这种选择常... “审美迷蒙”是指,人们在审美实践中常常会背叛自己,违反常理做出一些独特的或朝秦暮楚的选择。所谓独特,是指其主观色彩。譬如俗语所讲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否“西施”呢?在一般人眼里不是,只有在他个人眼里才是。这种选择常常靠不住,见异思迁、情人反目的事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审美兴趣 审美对象 不对称 审美 文化语境 审美情感 审美差异 二元对立 非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窑与现代柴烧陶瓷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亦非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77,共4页
镇窑与现代柴烧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二者之间在胎釉原料、成型、烧成等工艺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区别,同时在材质、器型、装饰、理念等审美方面亦存在着显著差异,显示出传统与现代陶瓷工艺观与审美观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 镇窑 现代柴烧 工艺差异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价值与主体性
20
作者 薛永武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5期115-118,共4页
1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范畴。它是由主体的某种需要与客体的某些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人既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因而,能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客体,主体... 1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价值不是一个实体范畴,而是一个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范畴。它是由主体的某种需要与客体的某些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人既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因而,能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客体,主体就认为它有某种价值;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或不与主体的需要发生联系,客体就无所谓价值。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都是有价值的,而雪中送花可能价值就不大。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某些属性。价值应该是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统一。马克思反对把价值当成物的属性的观点,他说:“商品作为价值是社会的量,因而,和它们作为‘物’的‘属性’是绝对不同的。商品的价值只是代表人们在其生产活动中的关系”,认为价值不是绝对的东西,不能把它看成独立存在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审美意识 审美需要 审美属性 审美价值 审美角度 可变性 审美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