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审美尺度和审美建造方式
1
作者 刘士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3期32-38,共7页
审美建造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它的尺度。本文以马克思的两种尺度理论为基础 ,辨析了两种尺度的本质属性 ,指出人的第一尺度 (“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恰是它的主体尺度 ,人的第二尺度 (“任何种的尺度”)才是审美尺度。在此基础上 ... 审美建造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它的尺度。本文以马克思的两种尺度理论为基础 ,辨析了两种尺度的本质属性 ,指出人的第一尺度 (“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恰是它的主体尺度 ,人的第二尺度 (“任何种的尺度”)才是审美尺度。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人的两种生产方式 ,即以主体性尺度为基础的理性制作方式与另外一种“随物赋形”的审美建造方式。后者是人以万物自身固有的尺度来生产 ,它的产品是事物本身而不是人的劳动产品。这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在这一建造中 ,人以世界自身的尺度使世界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建造方式 审美尺度 马克思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活动的审美尺度
2
作者 王双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3-47,共5页
人是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三位一体的存在。人的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尺度。人的自然存在的审美尺度是形体美和健康美;人的精神存在的审美尺度是智慧美、心理美和意志美;人的社会存在... 人是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三位一体的存在。人的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尺度。人的自然存在的审美尺度是形体美和健康美;人的精神存在的审美尺度是智慧美、心理美和意志美;人的社会存在的审美尺度是仪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业绩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存在 精神存在 社会存在 审美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希腊神话电影探究人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审美尺度
3
作者 罗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62-63,共2页
人体艺术是对生命的讴歌与赞美,人体最为完美,把人体表现为艺术,是人类对自己本身的赞同和自豪。从希腊神话电影中可窥见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风范,阐述人体艺术的起源,以及人体艺术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和艺术家代表,进而对人体艺... 人体艺术是对生命的讴歌与赞美,人体最为完美,把人体表现为艺术,是人类对自己本身的赞同和自豪。从希腊神话电影中可窥见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风范,阐述人体艺术的起源,以及人体艺术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和艺术家代表,进而对人体艺术的审美尺度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艺术 古希腊神话电影 人体艺术的发展 人体艺术的审美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性爱书写中的审美倾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洪耀辉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沈从文有相当部分的小说 ,是以人类两性之爱作为表现内容和审美对象。在审视这些艺术文本时会发现 ,作家的性爱书写以“生命”与“人性”为价值尺度 ,以空白艺术和暗示手法为表现技巧 ,并理性批判国民劣根性 ,一再揭示都市文明对人性的... 沈从文有相当部分的小说 ,是以人类两性之爱作为表现内容和审美对象。在审视这些艺术文本时会发现 ,作家的性爱书写以“生命”与“人性”为价值尺度 ,以空白艺术和暗示手法为表现技巧 ,并理性批判国民劣根性 ,一再揭示都市文明对人性的戕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性爱书写 审美尺度 审美技巧 审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创作中的两个“尺度”——与杜书瀛同志商兑
5
作者 陈立波 《宁夏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98-103,共6页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生产,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这段著...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生产,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这段著名论述,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去专门分析其中所说的两个“尺度”的关系及其作用,在许多场合,甚至对人的内在尺度所具有的主体性意义也颇有异议。杜书瀛同志的《两个“尺度”与文学创作》一文,通过对两个“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实践活动 文学创作 审美尺度 自律性 手稿 物体 心理结构 自由境界 关系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是道德的象征——审美活动的伦理基础
6
作者 刘士林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6期21-25,共5页
一、伦理基础:回到康德在讲了审美活动的主体基础之后,实际上还需要再补充一个伦理基础。这是由于作为精神生命存在的人类与它的道德主体过于密切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如果说主体基础可以用来区别人的活动与自然界的存在,那么所谓的伦... 一、伦理基础:回到康德在讲了审美活动的主体基础之后,实际上还需要再补充一个伦理基础。这是由于作为精神生命存在的人类与它的道德主体过于密切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如果说主体基础可以用来区别人的活动与自然界的存在,那么所谓的伦理基础则主要是针对美学的当下困境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伦理活动 康德 道德理论 “美在于形式” 古典美学 理性尺度 审美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尹笑非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是在继承神话思维生命一体化认知的基点上,经过自觉的图像思维的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于图像之上并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其象征意象的审美判断、审美价值构成了它特有的...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是在继承神话思维生命一体化认知的基点上,经过自觉的图像思维的交织,将物化情感寄托于图像之上并定势化、模式化发展的结果。它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真正的象征型艺术,其象征意象的审美判断、审美价值构成了它特有的审美惯例、审美尺度。这种古老的民族传统艺术在与现代融合重组的过程中散发着独特的个性,焕发出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图像 生命一体化 生态环境 审美尺度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褶饰设计的视觉扩张 被引量:12
8
作者 施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3,119,共5页
在服装褶饰视觉扩张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褶饰设计与视觉扩张的关系,指出褶饰边形线条经验与直观的认知是视觉扩张的基础。通过服装设计实例,分析了褶饰空间位置与视觉扩张的关系,指出置于服装款式中的褶饰,其"外在形式"... 在服装褶饰视觉扩张形成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褶饰设计与视觉扩张的关系,指出褶饰边形线条经验与直观的认知是视觉扩张的基础。通过服装设计实例,分析了褶饰空间位置与视觉扩张的关系,指出置于服装款式中的褶饰,其"外在形式"得到了延伸,包含了外在形态与空间位置2层含义。总结提出了合理设计褶饰空间位置,加强褶饰空间视觉扩张感表达的方法。同时还论述了褶饰设计中处理好褶饰形态、褶饰空间位置与视觉扩张力度关系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褶饰 视觉扩张 审美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诗的社会文化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世达 陶亚舒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一.新诗评价冲突的原因在其社会文化特性之中自新诗的星辰辉耀于“五四”的天空以来,诗国的春秋已经过去整整七十余载了。诗不是人类精神的宠儿么?然而七十多年来,新诗却在备受宠爱、备受青睐的同时,又备受着冷漠、贬斥与羞辱。众说纷纭... 一.新诗评价冲突的原因在其社会文化特性之中自新诗的星辰辉耀于“五四”的天空以来,诗国的春秋已经过去整整七十余载了。诗不是人类精神的宠儿么?然而七十多年来,新诗却在备受宠爱、备受青睐的同时,又备受着冷漠、贬斥与羞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新诗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大疑点、一大难题、一个雷区。好之、赞之、嗜之者日夕勤谨地耕作着,以为可以凭自己辛勤的汗水、火热的心灵、庄严的虔诚感动挑剔的读者和诗神缪斯,并为新诗在文学史上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现代意识 现代文学史 审美尺度 生活方式 现代性 传统诗歌 社会文化学 文学形式 现代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批评诸概念内含的冲突看批评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郜元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4-59,共6页
一文学批评既要在针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中抽引出某种普遍的和规律性认识,又须使这种认识和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审美体验肉血相联,不致于成为纯粹说理。批评既要将作品中最隐秘的意向透过艺术形式的种种装置明晰显豁地为读者挑明,又不可因... 一文学批评既要在针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中抽引出某种普遍的和规律性认识,又须使这种认识和批评家对批评对象的审美体验肉血相联,不致于成为纯粹说理。批评既要将作品中最隐秘的意向透过艺术形式的种种装置明晰显豁地为读者挑明,又不可因此完全撕破艺术形式这层神秘面纱,把作品变成拆散了的七宝楼台。批评有时为了论说的圆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文学作品 艺术形式 批评对象 审美体验 批评文体 作家作品 言说方式 文体风格 审美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论语》引出的对中西诗歌观念演进的几点感受
11
作者 李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1-97,共7页
从《论语》引出的对中西诗歌观念演进的几点感受李炎一部《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纪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美学等各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著作,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 从《论语》引出的对中西诗歌观念演进的几点感受李炎一部《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直接纪录和传闻整理的孔子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美学等各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著作,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很大影响。汉代它就被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西方诗歌 诗歌理论 观念演进 中西诗歌 孔子 中国诗歌 诗歌创作 伦理道德 审美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现代主义文学缺少长久的生命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生命力 非理性 审美尺度 土耳其斯坦 自由联想 文学作品 接受美学 阅读过程 文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沉入与升腾──重读《金牧场》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向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1,共4页
生命的沉入与升腾──重读《金牧场》及其评价朱向前这些年,当我们先后遭遇了福克纳、西蒙、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尤其是倘能和普鲁斯特一道静静地追忆一段“似水年华”之后,再来重读张承志的《金牧场》,那么,初读时由于那几种字体... 生命的沉入与升腾──重读《金牧场》及其评价朱向前这些年,当我们先后遭遇了福克纳、西蒙、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尤其是倘能和普鲁斯特一道静静地追忆一段“似水年华”之后,再来重读张承志的《金牧场》,那么,初读时由于那几种字体的变奏、几重时空的颠倒和几条线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牧场》 张承志 哲合忍耶 精神家园 《心灵史》 西海固 生命本体 审美的价值尺度 艺术感觉 内蒙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