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年代以来小说改编电影的审美困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天豪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8,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改编对电影和小说来说是双赢的,许多经典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后进入更多人视野,这对文学的传播和推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十七年"红色经典就是很好的例证。随着第五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改编对电影和小说来说是双赢的,许多经典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后进入更多人视野,这对文学的传播和推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十七年"红色经典就是很好的例证。随着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小说改编电影的数量迅速增长,笔者曾做过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来被改编为电影的小说已经超过400部,这对中国当代小说研究来说显然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考察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改编电影的状况,小说改编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但当前对小说改编的研究主要限于文本、叙事、互文比较等方面,较少关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改编电影 第五代导演 当代小说研究 红色经典 学术增长点 经典小说 审美困境 十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困境与报告文学自身特殊性--兼论赵瑜的报告文学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3,共6页
近年来,报告文学呈现数量多、精度低的反差,受市场冷遇的同时也面临创作断层、内部文体之争的困境。报告文学的文体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反思和重新挖掘。报告文学有着鲜明的文体特殊性,作为知识分子的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具有时代责任和... 近年来,报告文学呈现数量多、精度低的反差,受市场冷遇的同时也面临创作断层、内部文体之争的困境。报告文学的文体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反思和重新挖掘。报告文学有着鲜明的文体特殊性,作为知识分子的非虚构写作,报告文学具有时代责任和审美意义双重品格。报告文学的"讲真话"是基于采访、文献、叙事、语言等全面的美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审美困境 文体特殊性 赵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自拍像艺术的技术逻辑与审美困境
3
作者 邹潇 《浙江社会科学》 2025年第9期143-154,160,共13页
当代自拍像艺术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凭借智能手机“拍摄-修饰-发布”的一体化流程与社交媒体的即时传播机制,自拍成为大众构建自我形象的首要手段。在技术的强力主导下,人像艺术的门槛降低,其制作模式亦被技术逻辑所规训,诱导某些自拍... 当代自拍像艺术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凭借智能手机“拍摄-修饰-发布”的一体化流程与社交媒体的即时传播机制,自拍成为大众构建自我形象的首要手段。在技术的强力主导下,人像艺术的门槛降低,其制作模式亦被技术逻辑所规训,诱导某些自拍者陷入“重复自证”的反馈焦虑之中,引发自拍像审美追求上的危机。同时,基于技术美颜建立的容貌自信干扰了自拍者对自我本质的认知,以追求外界反馈为驱动的传播模式导致部分沉迷“技术造颜”的自拍者陷入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误认”困境。在技术逻辑和大众文化的助推下,自拍像艺术的严肃性渐趋消解,且容易成为一种自我情感投射的社交游戏。在技术和社会评价体系的双重规训下,一些自拍者容易产生认同焦虑的复杂心理,人像艺术复杂的身体特征和丰富的情感内涵面临被隐匿的风险,其审美呈现单一化、浅层化的特征。这种现象挑战了传统人像艺术创作中对身体的多元表达,引发我们对当代人像艺术审美多元性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拍像 媒介技术 审美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