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舞蹈在印度电影中的多维审美品质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高珊
帅彬彬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5-166,共2页
-
基金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电影中的舞蹈美学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B12003)
-
文摘
印度古典舞以其神秘的宗教性、浓郁的民族性、高超的艺术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而当印度舞蹈这种古老的艺术走进印度电影的现代光影中时,印度电影便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和迷人的魅力。舞蹈与电影两种艺术语言的叠加,拓展了印度电影的审美空间,使印度电影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神秘与空灵之美、跳跃与灵动之美、激情与浪漫之美、梦幻与超越之美的多维审美品质。
-
关键词
印度电影
舞蹈
审美品质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六朝道教与江南山水审美关系初探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吴海庆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0,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重点项目"江南美学史"(项目号09JDJN003Z)的前期成果
-
文摘
当历史的脚步跨进六朝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那一片浩渺得曾经让勾践忧心忡忡,甚而涕泣不止的江南山水,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社会审美舞台上最为耀眼的明星和担纲的主角。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江南山水是怎样在六朝时崛起为美学主角的呢?这与道教有直接关系,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重要的培育者。
-
关键词
山水
江南
审美关系
道教
六朝
社会审美
审美品质
发现者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精神生态与绿色写作——郭文斌散文的价值旨趣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兆胜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出处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散文理论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AZW0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岸现代中国散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8ZDA26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与文学自觉不自觉受制于两个维度的价值:“物化”和“强力”。前者更强调物质、功利、技术,后者偏于智力、蛮力、暴力,从而导致对于人、事、物的认知偏向,以及价值观的失范与失衡。就散文写作而言,目前,缺乏基本道德伦理底线和审美品质的作品不在少数,靠一己欲望进行夸张、暴力、虚假的书写的写作者也屡见不鲜;真正有精神高度、生态意识、高尚审美趣味的作家作品却并不太多。
-
关键词
散文写作
精神生态
郭文斌
生态意识
新时期以来
认知偏向
审美品质
伦理底线
-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我们应该在什么层面重塑故乡——《望春风》阅读札记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周景雷
-
机构
渤海大学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110,共6页
-
文摘
熟悉格非作品的人在阅读《望春风》时几乎都会想到他在《江南三部曲》中所建立起来的叙事模式和审美品质。的确不错,格非在三部曲中所呈现出来的古典主义审美诉求、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和乌托邦式的价值追求,甚或还有神秘主义个人气息,给阅读者所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可以想象的。
-
关键词
阅读体验
札记
故乡
审美品质
叙事模式
审美诉求
古典主义
精神气质
-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
- 5
-
-
作者
熊元义
-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85-189,共5页
-
文摘
张光芒试图从时代的深层需求入手论证道德形而上主义存在的根据及价值,提出为道德而道德是文化根基的重建,为形而上而形而上是人性上升的路向,而为主义而主义是文化启蒙的终极,他希望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精神要义及其感应时代深层需要的迫切性、艰难性由此引起同情的理解.熊元义则认为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这对矛盾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它有时出现尖锐对立.因此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进行道德批判,而不是相反.任何形式的放弃道德批判都是不可取的.符杰祥试图以"同情的理解"作为批判道德形而上文学的前提,他一方面承认道德形而上主义所表露出来的问题意识是深刻而严肃的,另一方面也批判了它的问题限度与回归道德主义的危险.武善增的文章则对"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精神底线的缺失及扭曲人性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提出对人性的世俗幸福的呵护与捍卫,才是促进新世纪文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
关键词
道德批判
道德主义
文艺理论
人文精神
历史精神
艺术价值
审美品质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B82
-
-
题名读写迁移: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文言文教学
被引量:5
- 6
-
-
作者
李晖
林承雄
-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第一中学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7,共3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编号:Fjjgzx17-05)研究成果
-
文摘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与内核,是具有前提性、基础性作用的关键要素。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与审美品质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个体言语实践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关键词
语言建构
文言文教学
读写迁移
语文运用能力
基础性作用
语文素养
审美品质
传统文化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