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当代汉语边地小说的审美发生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顺宏 卜梦怡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240,共10页
对于当代边疆地区极为丰富的文学现象,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是从少数民族文学这一视角加以认知和理解的。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学科概念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质的同时又有局限在民族文化内部之嫌。回溯边疆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不难发现,边... 对于当代边疆地区极为丰富的文学现象,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是从少数民族文学这一视角加以认知和理解的。少数民族文学这一学科概念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质的同时又有局限在民族文化内部之嫌。回溯边疆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不难发现,边疆地区的民族与文化融合与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意识转变紧密关联,正是这种融合与相互作用促成了边地创作的发生和发展。认为将相关创作现象置于“边地”这一文学地理空间,其审美内蕴可能会得到更为恰切的阐释,并且,其民族文化特质也或将得到更恰当的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小说 少数民族文学 地理空间 审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发生学研究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学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1,共7页
现有的审美起源研究对三个前提性问题似乎缺乏深入追究:(1)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二者究竟是何关系?(2)以什么样的"审美"与"起源"观念为出发点研究审美起源?(3)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审美起源问题研究?... 现有的审美起源研究对三个前提性问题似乎缺乏深入追究:(1)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二者究竟是何关系?(2)以什么样的"审美"与"起源"观念为出发点研究审美起源?(3)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审美起源问题研究?在辨析、分梳"审美"与"艺术"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并非同一个问题,但两者在艺术的审美发生方面存在相互交叉关系;当我们提出"审美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时,实际问的是"作为人类诸多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以审美经验、审美意识或美感的产生为标志)在什么历史条件、背景或原因下发生的?";审美发生学研究需要历史学与考古学之类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更需要逻辑推论的哲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审美 艺术 审美起源 艺术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审美一定晚于艺术审美吗——“自然美的发现”及其审美发生学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学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0-176,共7页
"自然美的发现"就是人类最初对自然美的欣赏,亦即人类自然审美活动的起源。自然审美并不晚于艺术审美,二者在史前时期大约是同时发生的。探究自然审美的发生不仅存在着美学界惯常运用的涉及独立山水等自然景物描绘的艺术文本... "自然美的发现"就是人类最初对自然美的欣赏,亦即人类自然审美活动的起源。自然审美并不晚于艺术审美,二者在史前时期大约是同时发生的。探究自然审美的发生不仅存在着美学界惯常运用的涉及独立山水等自然景物描绘的艺术文本证明法,而且存在着通常被忽略的涉及自然事物欣赏问题的文字材料观念证明法。自然审美同艺术审美一样可成为审美发生的一种证明,它也构成了审美起源理论研究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维度。自然审美起源之所以被漠视、误解,主要缘于现有审美起源研究的三个重大偏见:将审美发生学转换为艺术审美发生学甚至艺术发生学;即便是自然审美的历史发生也要借助艺术文本中对自然事物的独立描绘与专门欣赏来证明;以史前艺术文本为据、用物质实体证明法证明艺术审美发生,却以相对晚近的艺术文本中对自然美的独立描绘为据、用自然审美意识之出现即意识证明法来证明自然审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自然审美 审美发生 审美起源 艺术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审美发生角度看康德对美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0-77,共8页
康德美学从反思判断到目的论判断虽然是从认识论上推导的,但其现象还原过程却蕴涵着审美发生的理路。这就是:生命的有机统一——自然的合目的性(美的形式)→主体的合目的性——超自然之上的使命崇高。自然的有机联系使生命从自然的律动... 康德美学从反思判断到目的论判断虽然是从认识论上推导的,但其现象还原过程却蕴涵着审美发生的理路。这就是:生命的有机统一——自然的合目的性(美的形式)→主体的合目的性——超自然之上的使命崇高。自然的有机联系使生命从自然的律动和形式选择活动中继承了动力和向力,又在这两种因素融合成的形式感中加入了理性和想象力,美感便潜化为正向引力。如果把美感的生命发生过程分为四个感性阶段,则生命的感受超越直感刺激和形式的程式化束缚;生命被对象唤醒而获得的理想目标、形态、价值内化为境界;使人的生命意识空间趋向无限,是第四感性。这样不管是自然美的反观、艺术美的创造,还是社会美的诉求,都共同被生命活力导引的"美的理想"铸成为生命的目标。自然依据其形式美塑造的人类渴望升华并能构建符合自然形式美的和谐的社会生活是自然的目的,也是从审美发生上需要确证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 审美发生 美的价值 生命的动力和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意识与审美发生
5
作者 邹广文 《中州学刊》 1988年第3期66-69,共4页
审美发生学,是一个已被开拓却又发掘得很不够的领域,因为审美意识同一般意识一样,具有许多复杂艰深的难题,普列汉诺夫曾指出:“人的本性使他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他周围的条件决定着这个可能性怎样转变为现实”。这里,他指出了促使... 审美发生学,是一个已被开拓却又发掘得很不够的领域,因为审美意识同一般意识一样,具有许多复杂艰深的难题,普列汉诺夫曾指出:“人的本性使他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他周围的条件决定着这个可能性怎样转变为现实”。这里,他指出了促使人类审美意识发生的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因素,同时也表明,审美发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与认识论问题,在更核心的意义上,它倒是一个人类文化学问题。有待于学者们从人类学本体论角度作与前者相并行的理论探讨。本文的着眼点是在后者,想就此引发出一些问题,就正于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超越意识 审美意识 人类学本体论 理论探讨 普列汉诺夫 心理学 人类审美 先天性 后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审美发生新探——劳动美学研究札记
6
作者 章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19,共7页
本文在过去一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始美感的发生过程这一人类审美历程中的重要理论课题进行了新的考察。作者认为,由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和人类生产自身的生存活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秘密,无疑是解开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所在。认... 本文在过去一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始美感的发生过程这一人类审美历程中的重要理论课题进行了新的考察。作者认为,由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和人类生产自身的生存活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秘密,无疑是解开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所在。认为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人的生命活动又是以人的劳动为始基的。劳动,这一最原始、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不但在自然选择进化的过程中促进了人体的确立,而且最终还导致了思维的形成,情感的成熟,原始审美能力也伴随着对活动效果的评价、认识而一起降生。这就标志着原始美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美学研究 自我意识 审美能力 动作思维 审美历程 实践活动 女性形体 审美情感 审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发生广义论
7
作者 李欣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6-51,共6页
审美发生广义论主要研究多极审美主体之间的多重关系造成个体审美发生的群体和社会原因,其前审美动因研究可从关系的多重性质、凝聚过程的多通道多环节和审美动力因素的综合结构三个方面建立不同的模式;相对于审美发生(犭央)义论的微观... 审美发生广义论主要研究多极审美主体之间的多重关系造成个体审美发生的群体和社会原因,其前审美动因研究可从关系的多重性质、凝聚过程的多通道多环节和审美动力因素的综合结构三个方面建立不同的模式;相对于审美发生(犭央)义论的微观研究,审美发生广义论是宏观的整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广义论 审美主体 个体审美 审美动因 社会原因 多重关系 审美动力 凝聚过程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发生学的哲学逻辑起因动态立体研究
8
作者 李欣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6-23,共8页
本文从探究哲学逻辑起因的动态立体结构着眼,通过对中外历史上提出的“自然发生说”、“心灵创造说”、“主客观或主客体对立感应说”三种观点的简要述评,提出并论证了审美发生过程是主体、客体与环境三者共同运动的结果的论断;认为审... 本文从探究哲学逻辑起因的动态立体结构着眼,通过对中外历史上提出的“自然发生说”、“心灵创造说”、“主客观或主客体对立感应说”三种观点的简要述评,提出并论证了审美发生过程是主体、客体与环境三者共同运动的结果的论断;认为审美发生的群体和个体运动的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审美发生乃是主体在特定时空环境中形成的审美功能与内储信息,同客体对象的形象信息相互撞击和交流的结果。作者最后强调“这一结论是可以成立,经得起各种实践检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审美功能 艺术发生 心灵创造 主客体 审美主体 审美活动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的发生——兼答李志宏先生 被引量:3
9
作者 易中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共6页
任何一个体系严密的美学理论都必须解释审美的发生,而任何一个体系严密的审美发生学都必须能够回答三个问题:审美的发生为什么可能、为什么必然和它怎样发生。正是劳动,使人有了意识,有了情感,有了超越性,从而使审美有了可能;正是劳动... 任何一个体系严密的美学理论都必须解释审美的发生,而任何一个体系严密的审美发生学都必须能够回答三个问题:审美的发生为什么可能、为什么必然和它怎样发生。正是劳动,使人有了意识,有了情感,有了超越性,从而使审美有了可能;正是劳动中产生的确证感,以及通过确证感实现的人的确证,使审美成为必然;正是确证感向同情感和形式感的发展以及劳动的异化,使审美完成了从非审美和前审美到纯粹审美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新实践美学 美学方法论 人的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美关系的发生与结成——实践存在论美学“审美关系逻辑在先说”评析
10
作者 李志宏 李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审美关系逻辑上在先"理论以审美关系的当下结成来替代历史的发生,将审美关系与审美主客体相割裂,将事实与逻辑相分离,自相矛盾地把审美关系设定为现成的存在。认知美学提出:审美关系是由人与事物之间的... 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审美关系逻辑上在先"理论以审美关系的当下结成来替代历史的发生,将审美关系与审美主客体相割裂,将事实与逻辑相分离,自相矛盾地把审美关系设定为现成的存在。认知美学提出:审美关系是由人与事物之间的利害性关系及一般认识关系转化而来的,转化的关键环节是形式知觉模式的形成和显效。审美关系、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这三者必定是同时发生、同时结成的,不能有任何一方"逻辑上在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 审美关系 审美发生 认知美学 蒋孔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审美是怎样从无到有的——对新实践美学及实践美学的解析与提问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志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新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审美发生理论都是以哲学方法取代科学实证方法,消解了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都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以意识性的哲学概念为物质性的审美发生的原点;都将现代人类的知觉混同于动物的知觉,不能解释为审美所... 新实践美学和实践美学的审美发生理论都是以哲学方法取代科学实证方法,消解了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都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以意识性的哲学概念为物质性的审美发生的原点;都将现代人类的知觉混同于动物的知觉,不能解释为审美所必需的形式知觉力的发生和作用。认知科学美学认为:审美发生要以人类智能的高水平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现代人类特有的形式知觉力的形成为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审美情感、审美价值、审美属性都依据这一条件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发生 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心物交融”审美理论的逻辑展开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霞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心物关系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它植根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 ,随着心物交融和合的程度不同 ,可以将它们解构成三个层面 :(1)心物感应的审美发生论 ;(2 )神与物游的审美创作论 ;(3 )
关键词 "心物交融" 审美理论 逻辑 天人合一 "神与物游" "境生象外" "心物感应" 审美发生 审美创作论 艺术境界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稚拙的和谐”:史前期人类惟一的审美类型
13
作者 陈代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1-13,共3页
“稚拙的和谐”:史前期人类惟一的审美类型陈代湘人类审美的发生,至今仍是一个不易言说但却又十分诱人的课题。当我们看到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那把均衡滢润的玉斧、仰韶文化的舞蹈彩盆、马家窑文化的尖底瓶以及半山类型的涡纹壶和马厂类... “稚拙的和谐”:史前期人类惟一的审美类型陈代湘人类审美的发生,至今仍是一个不易言说但却又十分诱人的课题。当我们看到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那把均衡滢润的玉斧、仰韶文化的舞蹈彩盆、马家窑文化的尖底瓶以及半山类型的涡纹壶和马厂类型的变体蛙纹壶;当我们读到“击石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期 审美发生 “和谐” 社会生活 黑格尔 审美类型 类的意识 审美意识 崇高感 人类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审美起源的追溯
14
作者 穆纪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0-45,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考古最新发现的分析,研究审美发生的历史,是实践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考古学、人类学的不断发现,为我们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材料。但这毕竟都是遥远的、无声的“证人”,它们所能告诉我们的情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考古最新发现的分析,研究审美发生的历史,是实践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考古学、人类学的不断发现,为我们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材料。但这毕竟都是遥远的、无声的“证人”,它们所能告诉我们的情况显然太含蓄了。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审美现象 重要课题 审美发生 物态化 自我意识 审美意识 精神活动 艺术发生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生态阐释: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悦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生态向度,在审美发生、审美过程、审美理想方面形成了对美的问题的深刻阐释。在生态视野下,人的美感生发于人面向自然的实践活动,并孕育在人化自然当中。在此基础上,人作为审美主体,以生命共同体为审美对象,通过在生态世界里能动地审美参与,建构起了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的审美标准,由此形成了生态世界中的审美活动过程。最终,通向以人的解放为基础,追求实现生态世界总体性解放的审美理想。可以说,马克思对美的生态阐释,为生态美学在美学当中立足和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理论支持,拓展了美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有力地挖掘了审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美学 审美发生 审美过程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人学的美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成复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7,共7页
走向人学的美学成复旺一、美学向人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美学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在西方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美当作事物的客观性质。以为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美的,一类是不美的;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 走向人学的美学成复旺一、美学向人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美学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在西方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美当作事物的客观性质。以为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美的,一类是不美的;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就是因为具有某种审美属性。于是便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活动 实践美学 审美体验 西方古典美学 现实存在 中国当代美学 哲学基础 中国古典美学 人学 审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澄明:中国古典美学的人文意蕴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永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90,共5页
作者认为,美学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美学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发展与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的诗人、艺术家将人生赋予一种诗意,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灵魂,用审美态度去体验人生,在审美体验中追求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 作者认为,美学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美学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发展与生命的意义。中国古代的诗人、艺术家将人生赋予一种诗意,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活动塑造人的灵魂,用审美态度去体验人生,在审美体验中追求有限生命与无限宇宙融合为一的澄明的境界,明确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人文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美学 人文意蕴 审美发生 审美体验论 审美意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
18
作者 邱章红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共3页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发展道路 发展历程 展望 基本问题 未来 个人 美学学科 审美发生 相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罗塞美学思想概观
19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4-48,共5页
著名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1862—1927)毕其一生,从事艺术史的妍究。他的代表作《艺术的起源》一书发表于1894年,该书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几个在当时还保留着原始文化残迹的部落的考察,运用逻辑与事实相统一的方法和系统分析... 著名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1862—1927)毕其一生,从事艺术史的妍究。他的代表作《艺术的起源》一书发表于1894年,该书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几个在当时还保留着原始文化残迹的部落的考察,运用逻辑与事实相统一的方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性质和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不仅在文艺学美学方面,而且在文化人类学方面,都有其理论上和史料上的价值,影响深远。如奥地利艺术史家赫尔内斯、德国史学家屈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他的观点,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其《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大量地引述了他的观点,并称这些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罗塞 美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美学 社会性 审美发生 生物性 线性思维方式 功利性 审美形式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
20
作者 刘雅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12-I0012,共1页
建筑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它服务于人类也影响着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社会审美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建筑环境在兼具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同时,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因而,设计师在进行... 建筑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它服务于人类也影响着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社会审美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建筑环境在兼具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的同时,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因而,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时要注重人性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思考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气息 审美发生 舒适度 文化内涵 实用性 设计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