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与当代美学批评向度 被引量:5
1
作者 向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8-151,共4页
在当代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和人类学转向的背景中,制度与审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已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主要有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的“艺术界”理论、乔治·迪基(George Dicki... 在当代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和人类学转向的背景中,制度与审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已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主要有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的“艺术界”理论、乔治·迪基(George Dickie)的艺术习俗论、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论、彼得·比格尔(Peter Bürger)的艺术/文学制度论、霍华德·S·贝克尔(H.S.Becker)关于艺术界的当代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学 审美制度 习俗论 Becker 彼得 语言学转向 当代审美 迪基 日常生活化 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镇文化旅游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反思——审美制度案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2-67,共6页
审美现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关键特征。在当今社会,审美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趋势,审美与其他社会部门的关联越来越直接和密切。影响审美观念和审美现象的形成和变迁的制度与以... 审美现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关键特征。在当今社会,审美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趋势,审美与其他社会部门的关联越来越直接和密切。影响审美观念和审美现象的形成和变迁的制度与以往极为不同,且更加复杂。文章以乌镇旅游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审美现象的传统文化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考察了传统文化旅游这一审美需要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资本和行政力量对它的形塑,并对审美现象形成和变迁的社会机制进行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审美特征 审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缘起、内涵及趋势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同凯 冀禹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特性,也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和完善人类自身的能动过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了实证的基础,消解了西方理论视野中美学只存在于精神世界的虚幻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类学材料的支撑。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审美人类学相互交融,为研究中国多重语境叠合下的审美、艺术活动提供了切合的框架,推动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文化批评”的美学——审美人类学的特征、问题与当代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成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
综合中国的现实经验和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我们试图以"审美"为视角切入当代社会的文化问题时,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扩展"人类学"的关注领域,使审美人类学走出学科地位边缘化和研究对象边缘化的... 综合中国的现实经验和西方审美人类学的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当我们试图以"审美"为视角切入当代社会的文化问题时,需要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扩展"人类学"的关注领域,使审美人类学走出学科地位边缘化和研究对象边缘化的局限,成为兼具实证基础,又有广泛适用性的"文化批评"美学。应当在"文化批评"的启发下,从具体概念范畴层面加强理论建设,在研究对象方面拓宽视野,使理论进一步占据学术主流,使研究更加有效地直面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文化批评 审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建构的美: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美”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良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143,共4页
美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与西方美学本体论的"美是什么"、认识论的"人如何认识美"和语言论的"如何表述我们认识到的美"的提问方式不同,审美人类学注意到了美的复杂性,以"美是被... 美的问题的提问方式,决定了美学研究的思路。与西方美学本体论的"美是什么"、认识论的"人如何认识美"和语言论的"如何表述我们认识到的美"的提问方式不同,审美人类学注意到了美的复杂性,以"美是被建构起来的"的提问方式来研究美学,在结构性的审美制度中阐释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被建构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现代的思想”: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研究方法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杰 王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4-161,196,共9页
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问题,对于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在美学上,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不仅仅是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质疑和批判,其从一开始就对资本的生产方式,包括它的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批判和质... 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问题,对于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在美学上,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不仅仅是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质疑和批判,其从一开始就对资本的生产方式,包括它的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批判和质疑,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悲剧人文主义抱有一种深深的同情。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适用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理论分析,可以分别从历史哲学、审美表达机制以及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三个层面来分析和阐释。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哲学人类学、审美制度研究和艺术作品的“深描”三个层次,只有从这三个层次分别作出分析,才有希望达到理论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研究 美学革命 艺术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