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牟宗三对康德审美判断力合目的性原则之衡定与超越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少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7,共8页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由知识论的进路论证了审美判断力的先天原则是合目的性原则,并以此来弥合自然与自由两界的巨大鸿沟。但牟宗三判定康德这种知识论进路是无效的:审美判断力的合目的性原则不能沟通自然与自由两界,两界也不需要一...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由知识论的进路论证了审美判断力的先天原则是合目的性原则,并以此来弥合自然与自由两界的巨大鸿沟。但牟宗三判定康德这种知识论进路是无效的:审美判断力的合目的性原则不能沟通自然与自由两界,两界也不需要一个第三媒介来沟通。牟宗三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先有一个真善美的分别说,再由此转到真善美的合一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真正沟通,从而在整体上消解并超越康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康德 审美判断力 合目的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审美判断力”与现代“艺术直觉”论
2
作者 周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0-24,45,共6页
“审美判断力”是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之一的《判断力批判》中提出来的。笔者发现,这个构造康德美学体系的重要基石与后世的“艺术直觉”说有复杂的瓜葛牵连,因而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康德之前没有、康德之后一般也未再沿用的重要概念,弄清它... “审美判断力”是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之一的《判断力批判》中提出来的。笔者发现,这个构造康德美学体系的重要基石与后世的“艺术直觉”说有复杂的瓜葛牵连,因而深入探讨一下这个康德之前没有、康德之后一般也未再沿用的重要概念,弄清它与艺术直觉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把握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而且有助于我们在美学基本理论上澄清前几年理论界关于艺术直觉的混乱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判断力 康德 艺术直觉 理性直觉 直觉论 共通感 感性直觉 心意机能 判断力批判》 非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勒弥合现代性分裂的同感与审美交往判断力——基于哈贝马斯对席勒美育思想阐释的探赜 被引量:3
3
作者 曾仲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9,共11页
在哈贝马斯看来,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审美现代性批判的第一部纲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是借鉴自康德哲学美学发展而来的弥合现代性分裂的审美交往式美育思想。结合哈贝马斯的分析,在现代性合理化进程中所发生的现代性分裂状况包括... 在哈贝马斯看来,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审美现代性批判的第一部纲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是借鉴自康德哲学美学发展而来的弥合现代性分裂的审美交往式美育思想。结合哈贝马斯的分析,在现代性合理化进程中所发生的现代性分裂状况包括三大社会文化表征:文化价值领域的分裂,科层化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的断片化和异化。面对现代性分裂状况,席勒以同感作为基础,通过艺术审美交往中介论、艺术审美教育中介论,将作为反思判断力的康德鉴赏判断力概念上溯到作为同感判断力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判断力概念,最终借由审美交往判断力,来弥合现代性分裂、发挥一体化的整合效力。席勒的美育思想的确是以美的艺术作为社会交往的中介,用同感作为基础的审美交往判断力来弥合现代性分裂、发挥一体化的整合力量,以实现人性的完满复归和审美王国的同感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席勒 现代性分裂 同感 审美交往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反思判断力的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正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7,共4页
反思判断力就学理而言源于康德哲学的认识论难题,即认识的同一性问题,从逻辑上说,反思判断力经历了从认识到审美的过渡,即从目的论的判断力过渡到审美的判断力。因此,反思判断力在结构上就是由目的论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两个部分构成,学... 反思判断力就学理而言源于康德哲学的认识论难题,即认识的同一性问题,从逻辑上说,反思判断力经历了从认识到审美的过渡,即从目的论的判断力过渡到审美的判断力。因此,反思判断力在结构上就是由目的论判断力和审美判断力两个部分构成,学术界在讨论反思判断力时忽略目的论判断力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反思判断力 目的论判断力 审美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审美判断中自由的本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春利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2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审美判断力 自由感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康德 理性自由 审美自由 鉴赏判断 共通感 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康德的“反思判断”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俊峰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5期51-58,共8页
反思一词的原意是反射、反映,用于哲学以后,意义为沉思、再思、后思、内省等。康德的反思判断有八种含义。反思判断在美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审美看成是判断,就把美学研究的基点放在了主客体关系之上;在主客体关系上,反思判断学说把... 反思一词的原意是反射、反映,用于哲学以后,意义为沉思、再思、后思、内省等。康德的反思判断有八种含义。反思判断在美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审美看成是判断,就把美学研究的基点放在了主客体关系之上;在主客体关系上,反思判断学说把重点放在主体上;把审美活动看成反思判断,揭示了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反思判断学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审美心理过程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判断力 康德美学 认识能力 审美判断力 审美活动 表象 概念 主客体关系 知性 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审美教育基本特性探析
7
作者 朱宁波 薛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7,共5页
本文以康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为基础,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角度,对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总结,力求为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实践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升基础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的视野... 本文以康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为基础,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角度,对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总结,力求为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实践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升基础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的视野与品位,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审美教育 基本特性 审美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美育解决现代审美问题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悦钧 袁一渟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9期13-19,共7页
在市场经济的商业逻辑之下,“文化商品”的繁荣虽然丰富了文化商品的数量,但也使得“审美对象”的认知难以分辨,干扰了人们的审美知性。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之中,审美多元化也同样出现,各种对美的赋予都有正当化理由,反而贬低了美的... 在市场经济的商业逻辑之下,“文化商品”的繁荣虽然丰富了文化商品的数量,但也使得“审美对象”的认知难以分辨,干扰了人们的审美知性。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之中,审美多元化也同样出现,各种对美的赋予都有正当化理由,反而贬低了美的价值。此外,“认知”和“理由”的双重危机,使得社会的审美判断力出现了“镜像化”“虚拟化”的倾向,美的受众安于“审美镜像”中进而沉湎于欲望满足这一最低的要求之中。作为学校教育的美育,可以摆脱商业化逻辑而更为全面地呈现“审美对象”,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逻辑不断培育人在审美之中对各种价值观的理性选择能力,进而建构起涵括家国之大美、个人之小美及二者之辩证的审美判断能力体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美育须要丰富和拓展美育资源,提高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者、教学管理者的美育素养,更要以媒介创新方式准确将大美之义理表述清晰,使处于成长成才阶段的学生能够向着更高的审美目的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知性与理性 审美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第二审美范畴”
9
作者 庄其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在《判断力批判》上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康德提出了著名的两大审美范畴——“美”和”崇高”.可是一些美学史家往往把研究的重点仅放在他的第一审美范畴“美”的分析上,而对于他的第二审美范畴“崇高”说,却多忽略或语焉不详.我... 在《判断力批判》上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中,康德提出了著名的两大审美范畴——“美”和”崇高”.可是一些美学史家往往把研究的重点仅放在他的第一审美范畴“美”的分析上,而对于他的第二审美范畴“崇高”说,却多忽略或语焉不详.我们认为,尽管康德由“美的分析”转到“崇高的分析”在主观唯心主义道路上走的更远(完全摒弃了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范畴 康德美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审美判断力 审美对象 西方美学史 存在形式 分析 客观对象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从初级的认知机能到真实的生命存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长庚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5期105-109,31,共5页
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以为:在传统的本体———认识论哲学体系中,它标识着主体的认知能力;而在当代的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上,它却意指生命现实之当下直接的存在方式;以感性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构成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这一... 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以为:在传统的本体———认识论哲学体系中,它标识着主体的认知能力;而在当代的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上,它却意指生命现实之当下直接的存在方式;以感性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构成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这一由认识论层面的认知机能向本体论概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一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感性学 审美判断力 感性冲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美学方法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志荣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3期81-86,共6页
关键词 合目的性 二律背反 康德美学 审美判断力 反思的判断力 美学方法 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普遍有效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崇高”范畴解读
12
作者 孙秀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39,共7页
对康德而言,"崇高"意指人同"无形式"的自然表象进行较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超越的生命形式,其最终在"人就是创造的最后目的"的意味上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人类的天性中为崇高寻找先验的原理,这是... 对康德而言,"崇高"意指人同"无形式"的自然表象进行较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超越的生命形式,其最终在"人就是创造的最后目的"的意味上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人类的天性中为崇高寻找先验的原理,这是康德在西方崇高学说史上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这一运思智慧与康德所建构的先验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它不仅使康德对崇高与优美的异同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分辨,而且最终把康德与曾经影响过他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柏克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崇高 心意能力 审美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研究随想
13
作者 林同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6-69,56,共5页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1821—1867)在《冥合》一诗中写道:“‘大自然’是座神殿,那儿的活柱有时传出朦胧的语言;人们从那儿穿过象徵之林树林会以亲切的眼光注视。正如遥远的悠悠回音混入黝黑深邃的和谐中,广漠如黑夜,浩瀚似光明,馨香色泽和...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1821—1867)在《冥合》一诗中写道:“‘大自然’是座神殿,那儿的活柱有时传出朦胧的语言;人们从那儿穿过象徵之林树林会以亲切的眼光注视。正如遥远的悠悠回音混入黝黑深邃的和谐中,广漠如黑夜,浩瀚似光明,馨香色泽和音响互相呼应。有些馨香清新似孩童肌肤,温柔的木笛,碧绿似牧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美学 美学研究 诗感 审美判断力 逻辑学 波特莱尔 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 研阅 活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康德的美学心路──读朱志荣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汪裕雄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康德美学 思想研究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美学思想 审美判断力 自然目的论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西方美学 心路 合目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广告创意所面临的问题与重塑
15
作者 高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In a sense,it is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lient’s aesthetic discrimination and taste for art.We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influence the clients to give more freedom of ideas to ads designer and reduce in terf... In a sense,it is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client’s aesthetic discrimination and taste for art.We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influence the clients to give more freedom of ideas to ads designer and reduce in terference,respect the de-sign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制作 电视广告 广告创意 审美判断力 艺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对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一种反思
16
作者 马俊领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5期598-601,共4页
通过分析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诞生及其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辨证法以及历史性悖论,讨论了主体性与奴役性的相反相成、理性还原为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不可逆转,彰显出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在伦理导向上与前者相比的优越性。社会性生命文... 通过分析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诞生及其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辨证法以及历史性悖论,讨论了主体性与奴役性的相反相成、理性还原为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不可逆转,彰显出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在伦理导向上与前者相比的优越性。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彰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依赖性,把生命的社会价值置于比个体功利价值更高的序列。并从生命主体间社会性认同的多重起源、历史、制度和道德维度以及物质和政治蕴含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的核心范畴:生命主体间社会性认同。通过不断探索支撑个体和群体生命主体间认同意识的多样历史元素以及关注生命文化的认识论、伦理学和本体论意义的路径来建构社会性生命文化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生命 文化范型 生命主体 社会性认同 公共理性 审美判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系统研究康德美学思想的力作──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玉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康德美学 思想研究 系统研究 哲学思想 三大批判 哲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 审美判断力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采风应予高度重视
18
作者 彭善秀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黑格尔在论艺术美的理念中这样写道:"人原来不仅是一般地与外在自然发生关系,而且这关系还是依存的关系.从自然方面来说,它和善地供给人的需要,对人的旨趣和目的不但不阻挠,并且还自动地促成他们实现,一路顺着人.人还有些需要和愿... 黑格尔在论艺术美的理念中这样写道:"人原来不仅是一般地与外在自然发生关系,而且这关系还是依存的关系.从自然方面来说,它和善地供给人的需要,对人的旨趣和目的不但不阻挠,并且还自动地促成他们实现,一路顺着人.人还有些需要和愿望是自然不能直接满足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人就必须凭他自己的活动去满足他的需要;他就必须把自然事物占领住,修改它,改变它的形状,用自己学习来的技能排除一切障碍,因此,把外在事物变成他的手段,来实现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美术教育专业 学生 学风 审美判断力 艺术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心灵的指路碑”——论批评家
19
作者 黄丽萍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学史家称赞文艺批评家是“人类心灵的指路碑”,和作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人们常常认为批评家首先是思想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科学家,要求批评家既当学者,又要当诗人.从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研究和评价艺... 文学史家称赞文艺批评家是“人类心灵的指路碑”,和作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人们常常认为批评家首先是思想家,同时又是艺术家、科学家,要求批评家既当学者,又要当诗人.从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研究和评价艺术的科学来看,这种需要也并非苟刻,因为这是文艺批评的性质和任务所要求的.许多优秀的杰出的批评家都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榜样.当然,要求批评家既精通评论,又熟谱创作;既是学者,又是诗人,实际上并不容易做到.有些作家认为批评家和作家的关系,就象树上的木耳和树木的关系一样,完全是靠吸收植物的营养来过日子的,实际是把批评家看作作家的附庸.这显然是一种偏见.美国叶芝说:“没有文艺批评家作为保护人和解释者,伟大的艺术就无从产生.”16世纪中叶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时代,伦敦的文坛与戏剧界都十分活跃.有个名叫高森者却大肆攻击戏剧,旁及文学,认为都是诲淫诲盗的毒物.他把他写的挑战性的小册子献给西德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家 人类心灵 批评个性 作家作品 艺术规律 评论文章 审美判断力 艺术功力 艺术感受力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
20
作者 刘韵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36,共3页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刘韵涵我国美学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大论争和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之后,时下显得较为沉寂。但是,这种沉寂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生机,而是美学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有人指出,当代中国... 略论走向应用的美学刘韵涵我国美学界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大论争和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之后,时下显得较为沉寂。但是,这种沉寂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生机,而是美学适应社会的需求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有人指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是走向成熟。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理论 美学研究 社会支持 商品的审美价值 艺术创作与欣赏 理论出发点 创造性情感 审美判断力 审美与艺术活动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