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编辑的审美创造活动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星明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图书编辑 审美创造活动 审美选择 编辑工作 图书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自由与人的类活动——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玉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空想性的,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认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用审美王国扬弃人的自然状态。文中揭示了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性及其认识上的抽...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空想性的,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考察。作者认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用审美王国扬弃人的自然状态。文中揭示了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实践性及其认识上的抽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审美创造活动 "人的类活动"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审美创造
3
作者 冒名芳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审美创造活动 审美经验 内在人格 创造 学校教育 艺术品 经验总结 苦心思索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形象与审美教育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月梅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4期41-43,45,共4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我们的学校美育,一般只着眼于艺术教育、校园环境美化、教学手段形象化及学科内容的审美化等等,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形象的美感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我们的学校美育,一般只着眼于艺术教育、校园环境美化、教学手段形象化及学科内容的审美化等等,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形象的美感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审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形象 审美修养 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 艺术修养 形象美 高度完美的结合 审美创造活动 美的形象 审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审美文化简论
5
作者 黄理彪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9-51,共3页
出版审美文化简论黄理彪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既属于文化,又托载、升华、创造、传播文化,也就是说,出版是一种再生、创造文化的文化;二是它再生、再造文化时,非常注意遵循审美的规范,... 出版审美文化简论黄理彪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既属于文化,又托载、升华、创造、传播文化,也就是说,出版是一种再生、创造文化的文化;二是它再生、再造文化时,非常注意遵循审美的规范,推出了高级的、精纯的审美文化。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审美创造活动 审美理想 出版活动 现实形态 美与审美 出版物 原生态 大系统 同构对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过程论”理论构想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正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6-54,共9页
任何理论的进步从本质上看,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这样。当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建立之时,它必定从各种过去的文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养料,然后才可能焕发出自身独特的光彩。如果我们对过去众多的文学理论作一番巡视,继... 任何理论的进步从本质上看,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这样。当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建立之时,它必定从各种过去的文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养料,然后才可能焕发出自身独特的光彩。如果我们对过去众多的文学理论作一番巡视,继而把它们归纳为生活中心论、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四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规律 过程论 文学理论 理论构想 逻辑起点 审美创造活动 创作过程 作品 实现过程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美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融入——评《城市景观设计》
7
作者 杨建辉 李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4-I0004,共1页
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其设计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并影响民众行为和心理。而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美学价值突出,将其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具有充分可行性。本文结合《城市景观设计》一书,就绘画... 城市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审美创造活动,其设计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并影响民众行为和心理。而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美学价值突出,将其融入城市景观设计具有充分可行性。本文结合《城市景观设计》一书,就绘画美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融入展开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 审美创造活动 行为和心理 绘画美学 艺术创作 美学价值 目的性 总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想象
8
作者 陈孝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39-43,共5页
作家是要通过想象去把握世界表现世界的,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最杰出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雨果则以为“莎士比亚首先是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想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实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入创作.... 作家是要通过想象去把握世界表现世界的,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最杰出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雨果则以为“莎士比亚首先是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想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实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入创作.朱自清散文的生命力就在想象力丰富,在《文艺的真实性》一文中,他说:“想象在创作中第一重要”.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一文中,他十分强调“神思”:“所谓神思,所谓玄想之兴味,所谓潜思,我认为只是三位一体,只是大规模的心的旅行”.而“心的旅行”又是无限“自由”的:“心尽可以旅行到未曾凝结的星云里,到大爬虫的中生代,到类人猿的脑筋里”;而且“又不以表面的物质世界为限”,可以到“电子世界”,“精神世界”,“数学世界,“伦理的世界”,“道德的世界”.他就常常借助想象的翅膀,进行审美创造,使被描写对象跃出纸面,熠熠生辉,透出一股活灵灵生气.这种丰富的想象,绝不是凭空飞来的,而是基于对描写对象的入微观察和细致的体验.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 艺术想象 听觉形象 审美创造活动 视觉形象 文艺的真实性 似与不似之间 莎士比亚 艺术空间 钱钟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深层意蕴:理性意识
9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30-33,共4页
如果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以真善美为基础的话,那么这“真善美”基础的建立需要作者主体的理性意识,以及理性意识与感性直觉的结合。文学活动的本质是主观客观的溶合,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用文字、语言来表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审美创... 如果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以真善美为基础的话,那么这“真善美”基础的建立需要作者主体的理性意识,以及理性意识与感性直觉的结合。文学活动的本质是主观客观的溶合,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用文字、语言来表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人与对象世界发生现实关系的活动,是人在其间自觉参与的活动。优秀作品总是要发掘人的感情与灵魂深处的美,它们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与理想意志的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干预”人们的心灵,即通过对人物世界精神领域的挖掘和展示,与读者产生共鸣和精神悟通,进而激发人们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情感。因此,文学是对于个体的人和整个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因素,是使人类自身不断完善与完美起来的一种情感教育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连结的一条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意识 深层意蕴 审美创造活动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作家 形象思维 审美情感 人类 真善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