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翻译时代的译者主体性问题研究——基于审美创造性的译后编辑反思
1
作者 陈伟 潘佳琪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F0003,共10页
在数智翻译时代,基于人机合作关系的译后编辑承载了体现翻译复杂性的人的社会化多元本质的意义,人类译者仍然享有译者主体性的单一决策权,其任务并非基于稳定的语法规则进行错误修改,而是分化为两种维度或类型,即对机器译文进行社会性... 在数智翻译时代,基于人机合作关系的译后编辑承载了体现翻译复杂性的人的社会化多元本质的意义,人类译者仍然享有译者主体性的单一决策权,其任务并非基于稳定的语法规则进行错误修改,而是分化为两种维度或类型,即对机器译文进行社会性认可或创造性再叙事。这两个维度不同于临场演绎的数据脉冲形式的信息整合,而是集中体现了人类译者基于自身社会属性的个案化的审美创造性,揭示出人类灵魂依靠想象力而诗意化呈现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服从于特定政治逻辑而具有的文化功能取向。人类译者与机翻系统其实分处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赛道中,译后编辑中审美创造性的特殊品格则使得译者主体性作为一种特性并没有被削弱,甚至反而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翻译 译者主体性 译后编辑 审美创造 再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程“审美创造”素养的内涵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余虹 米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9-24,共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语文课程审美对象、审美路径、审美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之“审美创造”的内涵。以语言文字及作品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审美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审美活动为路径,以丰富审美经验、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语文课程审美对象、审美路径、审美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之“审美创造”的内涵。以语言文字及作品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审美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审美活动为路径,以丰富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与形成健康审美意识为审美目标,构成了“审美创造”的素养体系,体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美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核心素养 审美创造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入澄明之境——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及其学术理念
3
作者 孙辉 田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宗教文艺 审美创造 蒋述卓 《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文艺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学纪录片的审美创造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英 修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人类学纪录片是纪实与审美的融合统一,其审美创造机制在心理层面上源于创作者对被拍摄对象的理解、感悟而产生的创作冲动,在技术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摄影和剪辑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在艺术层面上主要以修辞和叙事的妙用来创造富有审美文化内... 人类学纪录片是纪实与审美的融合统一,其审美创造机制在心理层面上源于创作者对被拍摄对象的理解、感悟而产生的创作冲动,在技术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摄影和剪辑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在艺术层面上主要以修辞和叙事的妙用来创造富有审美文化内涵的影像符号。审美创造机制的综合作用使人类学纪录片得以超越"政论性"的话语模式,呈现为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的审美幻象,在真实的风景下潜藏着品读不尽的审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纪录片 审美创造机制 审美幻象 影视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我的设计谈产品的审美创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明朗 邱珂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由于每个设计师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现代设计产品的形式也会带有不同审美倾向的特征。有我的设计强调从设计师自身进行审美创造。以有我的设计的方式来研究产品的审美创造和设计创造原理的结合的合理方式。
关键词 有我的设计 审美创造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象形性的书法审美创造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长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40,共5页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这座艺术宝殿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但汉字与书法又有着本质的差别。汉字是交际工具,是符号性的东西,是物质的;书法是艺术,是供观赏的,是精神的。汉字是象形的,它具有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独...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这座艺术宝殿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但汉字与书法又有着本质的差别。汉字是交际工具,是符号性的东西,是物质的;书法是艺术,是供观赏的,是精神的。汉字是象形的,它具有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形态美,从而奠定了书法家对汉字的种种美进行卓越创造的坚实基础。汉字的发展经由了象形走向不象形,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从象形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象形。汉字结构的象形发展为书法中的艺术象形,是汉字的象形在书法艺术中的升华,这种升华和汉字的象形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书法艺术作为个体的创造,它是书者个性情志与精神的体现。书者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的融入,使书法艺术成为一种富于个性精神的审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书法 人本结构 审美创造 艺术象形 资质修养 个性情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距离与审美创造——克罗齐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向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他以“形象的直觉”为核心的美学经验论直接脱胎于克罗齐的相关美学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在“艺术的独立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方面 ,与克罗齐美学思想产生了...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他以“形象的直觉”为核心的美学经验论直接脱胎于克罗齐的相关美学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在“艺术的独立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方面 ,与克罗齐美学思想产生了共鸣。但也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他与克罗齐在“艺术的独立性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分道扬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克罗齐 美学 直觉 距离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庖丁解牛》中的审美创造与工匠精神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华 张永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3-55,共3页
《庖丁解牛》不仅阐释了庄子的养生之道,也体现了古代匠人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职业精神和审美追求。从“劳动”的角度进行解读,庖丁秉持着“道进乎技”的职业理念,坚守着对职业的痴迷与热爱,以及对极致与卓越的不懈追求,在长期的劳动... 《庖丁解牛》不仅阐释了庄子的养生之道,也体现了古代匠人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职业精神和审美追求。从“劳动”的角度进行解读,庖丁秉持着“道进乎技”的职业理念,坚守着对职业的痴迷与热爱,以及对极致与卓越的不懈追求,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灵的自由,并成长为优秀匠师。这样解读此文,能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践行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庖丁解牛》 劳动 审美创造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学审美创造的美育功能及实施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国祥 《医学与哲学》 2001年第10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医学 审美创造 美育功能 医学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音乐:大众文化审美创造性突破的典范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晓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48,共2页
张艺谋电影音乐具有深情之美、悲壮之美和浅白之美等十大美学特征。作为大众文化的张艺谋电影音乐在想象"古老东方"的基础上,热衷于展示本民族较为稳定和原始的观念、习俗,追求"商品时代的艺术自律"——"尊西而不唯西""尊利而不... 张艺谋电影音乐具有深情之美、悲壮之美和浅白之美等十大美学特征。作为大众文化的张艺谋电影音乐在想象"古老东方"的基础上,热衷于展示本民族较为稳定和原始的观念、习俗,追求"商品时代的艺术自律"——"尊西而不唯西""尊利而不唯利""尊低门槛而不唯低门槛",堪称大众文化审美创造性突破的典范,对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音乐 大众文化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泉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有其审美创造的特殊性:就儿童文学创作者而言,他们既需要彰显成人的主体审美意识,又必须自觉地吸纳儿童的审美意识。就儿童文学的接受者而言,他们既兴致勃勃地咀嚼和体味文本中属于自身的儿童... 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有其审美创造的特殊性:就儿童文学创作者而言,他们既需要彰显成人的主体审美意识,又必须自觉地吸纳儿童的审美意识。就儿童文学的接受者而言,他们既兴致勃勃地咀嚼和体味文本中属于自身的儿童审美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审美创造 艺术真实 审美意识 创作者 接受者 自觉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诗学批评的成功实践——评蒋述卓《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文风 《广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文化诗学批评是近几年来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影响下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有的批评家称之为'第三种批评'.什么是'文化诗学批评'?目前国内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王岳川就把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特征概括为三点:跨学... 文化诗学批评是近几年来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影响下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有的批评家称之为'第三种批评'.什么是'文化诗学批评'?目前国内对它的认识并不一致.王岳川就把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特征概括为三点:跨学科研究性、文化的政治学属性、历史意识形态性①.童庆炳也认为,文化诗学是一种外部研究,是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批评 蒋述卓 《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 文学批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创造与审美主体需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莉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9期53-55,共3页
中国当代影视创造在以商业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下,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影视文化创造的重要参数,审视当下中国影视创作似乎走人了一个较尴尬的境地,内涵深厚的内容易使观众丧失兴趣,高质量的影视作品难以创作,且无法追随当代的快速制作节... 中国当代影视创造在以商业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下,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影视文化创造的重要参数,审视当下中国影视创作似乎走人了一个较尴尬的境地,内涵深厚的内容易使观众丧失兴趣,高质量的影视作品难以创作,且无法追随当代的快速制作节奏,而低质量的创作则易流于庸俗化与模式化,由此产生庸俗肤浅的影视文化。所以一部影视成功之作,必须适应影视审美主体需求并具有良好内涵,由此审美主体需求是影视审美创造过程中至始至终需要考虑的问题。影视审美创作与审美主体需求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影视的审美创造,不能忽视对审美主体需求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审美主体 当代中国 审美创造 影视创作 市场环境 中国当代 文化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女性散文的审美创造
14
作者 程国君 杜建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8,共7页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创作形成了四、五代代代相继的创作主体,也形成了由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的主题演变轨迹。从书写感性散文到书写具有知性美特质的散文,从书写单纯的抒情散文到书写哲理散文、杂文和文化散文等所谓大散文,从书写个人感受... 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创作形成了四、五代代代相继的创作主体,也形成了由乡愁言说到性别抗争的主题演变轨迹。从书写感性散文到书写具有知性美特质的散文,从书写单纯的抒情散文到书写哲理散文、杂文和文化散文等所谓大散文,从书写个人感受的温婉审美风格转向具有粗粝豪放的阳刚之气的散文,台湾女性散文创作显示出独特的审美创造,充满创新意识。从审美的二重特性看,我们所感受到的台湾女性散文及其罗兰散文的“短小轻薄”现象,是其寻求突破、追求多样化的文学审美创造迹象,对于现代散文诗学建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女性散文 创作主体 性别意识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流变型”艺术意象的审美创造
15
作者 王新勇 龚仁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流变型”艺术创造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造成“流变型”艺术变体的原因有三:心理上的“回归”、艺术上的“认同”和政治责任的回避.“流变型”艺术使“原始型”作品的内在意蕴得到了升华,它具有多元审美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 比兴 审美特征 审美价值 艺术意象 审美创造 流变型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论审美创造心境
16
作者 李城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鲁迅论审美创造有其特点。一般审美创造理论所关注的,集中在创作主体的创造来源及构想或冲动上,对现实生活因素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和思考。而鲁迅却能从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出发,对审美创作主体所面对物质生活条件、时... 鲁迅论审美创造有其特点。一般审美创造理论所关注的,集中在创作主体的创造来源及构想或冲动上,对现实生活因素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和思考。而鲁迅却能从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出发,对审美创作主体所面对物质生活条件、时代审美创造潮流及主体已有的审美批评等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与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创作主体 审美创造心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相生的审美创造——谈《鸿爪春泥》的诗艺表现
17
作者 王向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3-148,共6页
春泥鸿爪纪心程 万象搜求尽赋情 笔到祁连山有梦 思沉涅瓦水留声 高天雁去浮云远 满壁书拥雅志宏 宦海飞出诗海客 文章襟抱比肩清——读《鸿爪春泥》
关键词 情景相生 审美创造 情景相融 审美情感 景境 情感体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化的自然界 诗艺 即景会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家、技术家、艺术家的审美创造特征
18
作者 於贤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73-78,共6页
科学家、技术家和艺术家,根据分工的不同,活跃在自己的创造实践中。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理论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客观世界,同时为了发展人类自身的探究能力。因此,科学家的贡献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由浅入深的发现,直... 科学家、技术家和艺术家,根据分工的不同,活跃在自己的创造实践中。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理论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客观世界,同时为了发展人类自身的探究能力。因此,科学家的贡献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由浅入深的发现,直接为社会物质生产带来新的效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道路。在这部分工作中,有些研究成果能较快地被物质生产部门所吸收,直接造福于人类。科学家还在另一个方面作出他们的贡献,他们的研究工作中有一些内容与物质生产部门关系不那么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科学家 审美创造 创造性才能 创造活动 基础理论研究 探究能力 改造自然 客观世界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美——艺术审美创造的理想境界——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探略
19
作者 张居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1期7-8,共2页
毛泽东并没有把艺术审美追求仅限于一般艺术美.因为艺术美并不都是艺术典型美,要达到典型美,还需要创作主体进一步进行艺术攀登。典型美是艺术美的理想境界。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最佳、最高境界是典型美。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毛泽东并没有把艺术审美追求仅限于一般艺术美.因为艺术美并不都是艺术典型美,要达到典型美,还需要创作主体进一步进行艺术攀登。典型美是艺术美的理想境界。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最佳、最高境界是典型美。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作家艺术家应进一步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高级的文艺”,使其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达到使欣赏者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这是对艺术美的最高标准的美学要求和历史要求。这种艺术要求的实质,是提倡作家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美创造时,不要仅仅停留在一般艺术美的水平上,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通过艺术典型化创造更理想、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境界 艺术典型 毛泽东 艺术美 典型人物 典型性 文艺美学思想 审美创造 典型环境 艺术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美——艺术审美创造的追求——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探略
20
作者 张居华 《理论月刊》 CSSCI 1993年第4期13-15,共3页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极为重视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美、生活丑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和审美把握,以此作为进入艺术审美创造的必要准备和坚实根基。但是,相比之下,他更重视对艺术美的追求,主张充分发挥作家艺术家"头脑"的审美创造能...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极为重视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美、生活丑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和审美把握,以此作为进入艺术审美创造的必要准备和坚实根基。但是,相比之下,他更重视对艺术美的追求,主张充分发挥作家艺术家"头脑"的审美创造能力,使生活美、生活丑经过艺术发现、发明和创造,升华或转化为艺术美。毛泽东认为,生活美和艺术美两者都是美,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前者而追求后者,原因就在于艺术美源于生活美而又高于生活美。这里所说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 作家艺术家 审美创造过程 毛泽东 生活美 文艺美学思想 世界观 艺术载体 审美意象 审美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