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带一路”视域下丝路新电影审美创作新态势 |
王昱茗
张燕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中国电视剧审美创作与类型叙事的新态势 |
范志忠
陈旭光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3
|
论少数民族作家审美创作能力提高的途径 |
王平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4
|
混合室内乐创作审美中的“跨界”思维解读——以陈怡三重奏《宁》的作品分析 |
邹鹏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5
|
青春电影的审美创作与价值探赜 |
任家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6
|
《诗镜》审美创作作用论述评——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
李天道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
1992 |
2
|
|
7
|
兴会:中国古代审美创作灵感论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8
|
刘勰的审美创作能力论透视 |
李天道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9
|
试论刘勰的文学创作审美境界论──兼论《养气》篇的主旨 |
祁海文
于维璋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0
|
浅谈建筑艺术和戏曲艺术在审美创作方面的共通性 |
徐风娟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1
|
古巴伊杜丽娜的创作审美观与象征思维 |
张宇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2
|
“得之于内”:审美创作的个性化追求 |
李天道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3
|
试析《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审美创作之异趣 |
李剑锋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4
|
论“心物交融”审美理论的逻辑展开 |
张霞云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5
|
佛禅的明心见性与审美感悟 |
王向峰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6
|
文学审美意象建构 |
吴功正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7
|
中国审美主体理论的发轫与道家哲学——曹丕“文气说”探源之一 |
李岚
|
《学术研究》
|
1988 |
2
|
|
18
|
开展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构想 |
皮朝纲
李天道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89 |
3
|
|
19
|
知音:刘勰的审美接受主体心理建构论 |
李天道
李钟霖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1
|
|
20
|
中国古代审美趣味论 |
李天道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