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审美共同体: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 |
漆飞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从审美乌托邦到异托邦:当代西方空间理论的美学变奏 |
黄大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3
|
庄子审美乌托邦述义 |
刘成纪
|
《云梦学刊》
|
1995 |
2
|
|
4
|
阿多诺审美乌托邦的记忆伦理及转化 |
丁文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5
|
权力·性·话语——论沈从文作品中的审美乌托邦建构 |
黄寒冰
顾秀丽
|
《云梦学刊》
|
2011 |
0 |
|
6
|
艺术的审美乌托邦建构——法兰克福学派艺术审美救赎的批判性反思 |
杨向荣
|
《百家评论》
|
2016 |
1
|
|
7
|
劳伦斯审美乌托邦的本体论研究 |
赵文薇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1 |
0 |
|
8
|
试析席勒的审美乌托邦理论 |
冯学雨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5 |
1
|
|
9
|
从道德政治到审美乌托邦的建构--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席勒美学思想 |
李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0
|
论《押沙龙,押沙龙!》的单向度性和审美乌托邦思想 |
张玉婷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1
|
还乡情怀与乌托邦终结论——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乌托邦情结比较 |
刘海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0 |
0 |
|
12
|
论王尔德的审美原教旨主义 |
黄金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3
|
审美的功用与人类的自我拯救──评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卢俊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14
|
诗性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
徐岱
|
《美育学刊》
|
2018 |
1
|
|
15
|
德国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特征 |
朱立元
|
《云梦学刊》
|
1995 |
1
|
|
16
|
京派小说还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美学风貌 |
刘进才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7
|
“21世纪的人文与美育”高端论坛综述 |
陈飔
林媛媛
|
《美育学刊》
|
2012 |
1
|
|
18
|
守护神圣的写作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9
|
席勒和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比较 |
杜立
刘晨晔
|
《美育学刊》
|
2018 |
0 |
|
20
|
编后语 |
本刊编辑部
|
《百家评论》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