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审美主体性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晶 韦丽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5,共9页
在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长河中,《文心雕龙》闪耀着明亮而深刻的思想光辉,其创作论部分中的“神思”“物色”和“风骨”等范畴,涉及审美主客体关系、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体现出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 在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长河中,《文心雕龙》闪耀着明亮而深刻的思想光辉,其创作论部分中的“神思”“物色”和“风骨”等范畴,涉及审美主客体关系、艺术构思、艺术风格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体现出独特的中华美学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作者如何才能创造出“铸造灵魂”的优秀文学作品,如何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中国古代虽无“审美主体性”的现代美学概念,但刘勰其实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到了审美主体性的重要作用。《文心雕龙》是一部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文化宝库,探究其创作论中的审美主体性,对当今现实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意味着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视,乃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审美主体性 审美情感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苗新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55-56,共2页
新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以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又并不完全依赖艺术创作者的纯熟技巧,而主要是借由艺术家的想象来创造新的视觉世界,因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审美交互主体... 新媒体艺术是20世纪末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以科技发展和全新传媒技术为基础,又并不完全依赖艺术创作者的纯熟技巧,而主要是借由艺术家的想象来创造新的视觉世界,因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审美交互主体性和审美体验主动性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审美交互主体性 审美体验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的哲学、美学和社会学意义——兼与刘小新研究员商榷
3
作者 仲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6,共6页
刘小新研究员的《审美宽容: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一文,批评了主体间性哲学及其代表人物杨春时教授的观点。从主体间性的概念与理论内涵、主体间性与主体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的本质等四个方面... 刘小新研究员的《审美宽容: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一文,批评了主体间性哲学及其代表人物杨春时教授的观点。从主体间性的概念与理论内涵、主体间性与主体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本体论的主体间性与美的本质等四个方面,可以回应刘小新研究员的质疑。主体间性与主体性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所关联。主体间性是主体性的根据,主体性是主体间性的残缺样式。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是主体间性的根本形式,它根源于存在的同一性;社会学的主体间性是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的现实化,其未能摆脱主体性的桎梏。因此,主体性不能包容主体间性,社会学的主体间性理论也不能取代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主体间性 主体性 审美宽容:从主体性主体间性?》 刘小新 杨春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艺术中的美学问题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桂荣 谷鹏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9-242,共4页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 数字艺术正建构着人们的生存,也引发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美学问题。审美距离的变化、身体的数字演绎以及数字艺术的符号化构成了审美主体性的问题视域;"真实"、"遥在"、"丑"重构着美感的生成;数字艺术产业在铸就辉煌的同时也生发了新的美学问题。数字艺术在建构美学理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解构,对这一悖论的揭示和探究,对于美学理论的营建及人们的当代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审美主体性 美感 数字艺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