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共治视阈下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审前程序优化分析
1
作者 袁航 李娜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1,共5页
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不仅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定范围,也是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一部分。其中,审前程序有其独立价值,是平衡行政权与检察权的重要制度设计。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视阈下,审前程序是实现行政机关监管归位的最优选择... 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不仅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定范围,也是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一部分。其中,审前程序有其独立价值,是平衡行政权与检察权的重要制度设计。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视阈下,审前程序是实现行政机关监管归位的最优选择。文章通过审视目前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审前程序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独立地位及专业性缺失等问题,进而提出推进相关立法、引入多元主体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行政公益诉讼 社会共治 审前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进路:司法审查原则与中国审前程序改革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0,共7页
现代司法审查原则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未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长期以来缺... 现代司法审查原则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未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长期以来缺乏司法审查的理念,现行审前程序中的诸多制度设计存在着背离司法审查原则的现象,对此应当贯彻司法审查原则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查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审前程序 中国 改革 自然正义原则 实体 侦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的效益原理——以审前程序为视角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卫军 任永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7-102,共6页
效益原理不仅要求刑事程序的运作过程具备一定的经济合理性,而且要求其结果必须体现合目的性。世界各国刑事审前程序主要通过司法权的合理放纵、诉讼成本的有效节俭、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式来实现诉讼效益的最大化。我国刑事审前程... 效益原理不仅要求刑事程序的运作过程具备一定的经济合理性,而且要求其结果必须体现合目的性。世界各国刑事审前程序主要通过司法权的合理放纵、诉讼成本的有效节俭、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式来实现诉讼效益的最大化。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制度设计在充分实现效益最大化方面存在不少缺憾,应当着眼于通过观念变革、机构整合及模式重构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前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益原理 审前程序 诉讼成本 司法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前程序的律师辩护 被引量:4
4
作者 谢佑平 江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审前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程序,也是目前我国刑事诉讼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其中律师辩护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从有效辩护的应然条件出发,分析了现行审前程序中律师辩护制度的缺陷,考察、比较了国际公约和西方主要国家律师辩护制度的... 审前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程序,也是目前我国刑事诉讼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其中律师辩护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从有效辩护的应然条件出发,分析了现行审前程序中律师辩护制度的缺陷,考察、比较了国际公约和西方主要国家律师辩护制度的状况,建议我国应该从观念、结构、信息以及律师辩护能力角度作出较为系统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辩护 审前程序 刑事诉讼 国际公约 中国 制度 地方 应然 条件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审前程序的承载与解压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天武 李懿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6,164,共8页
要解决中国当前刑事诉讼场域中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的困境,就要从刑事程序本身出发,充分挖掘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承载力与解压力,通过诉讼设槛与程序分流对刑事案件进行过滤、筛选、屏蔽和消解,实现导向与过滤的双重价值。具体宜从... 要解决中国当前刑事诉讼场域中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的困境,就要从刑事程序本身出发,充分挖掘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承载力与解压力,通过诉讼设槛与程序分流对刑事案件进行过滤、筛选、屏蔽和消解,实现导向与过滤的双重价值。具体宜从完善诉讼门槛设置、拓宽程序分流措施两方面入手,通过理顺立案与侦查的关系,建立法定化、多元化和分阶段的证明标准体系,完善不起诉制度等程序分流制度与措施,实现刑事审前程序承载能力的最大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门槛理论 程序分流 程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 被引量:32
6
作者 齐树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6,共8页
为了达到民事案件审理集中化的目标,美国和德国作为两大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依据新的司法理念对审前程序进行了审理结构上的调整或改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序。当前我们构建中... 为了达到民事案件审理集中化的目标,美国和德国作为两大法系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依据新的司法理念对审前程序进行了审理结构上的调整或改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序。当前我们构建中国审前程序,应在比较中、美、德民事审前程序的基础上,借鉴美、德立法经验,对民事诉讼失权制度、诉答程序、初步审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法官释明权等,进行相应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审前程序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的主导地位 被引量:22
7
作者 洪浩 朱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共8页
随着《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化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内设机构的重塑性改... 随着《宪法》《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监察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化的背景下,检察机关进行了内设机构的重塑性改革,“诉讼监督、指控犯罪和权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新时代刑事检察格局基本形成。刑事监督的专业性整合、公诉职能的适应性调整和权利保障的阶段性提升,使重塑后的刑事检察成了刑事审前程序中最主要的权力形式。我国检察机关不仅可以通过调查核实权和审查逮捕权等对侦查机关进行监督,还可以通过审查起诉控制审前程序的流程。同时,其还肩负着保障诉讼权利的职责。毫无疑问,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审前程序中占有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审前程序 主导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行政诉讼审前程序改革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杰 蓝光喜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6-98,共3页
和谐社会要求司法的和谐,行政诉讼审前程序建构是符合和谐社会具体要求的对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目前,我国审前准备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预示着审前准备工作程序化的必要性。当事者参与是行政诉讼审前程序中的和谐司法之核... 和谐社会要求司法的和谐,行政诉讼审前程序建构是符合和谐社会具体要求的对司法改革的有益探索。目前,我国审前准备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预示着审前准备工作程序化的必要性。当事者参与是行政诉讼审前程序中的和谐司法之核心要素。在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行政诉讼审前程序在诉答程序、审前证据交换程序和审前会议制度三方面应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行政诉讼 审前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志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9,307-308,共12页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是保障人权、控辩平衡等诉讼理念的应然要求。基于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模式,从理论上可以将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界别为诉讼模式和准诉讼模式,准诉讼模式又可分为侦控机关系统内准诉讼和侦控机关系统外... 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是保障人权、控辩平衡等诉讼理念的应然要求。基于不同的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模式,从理论上可以将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界别为诉讼模式和准诉讼模式,准诉讼模式又可分为侦控机关系统内准诉讼和侦控机关系统外准诉讼两种形式。考察域外刑事诉讼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构造,其诉讼模式较为明显。在我国,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嬗变,审前程序的准诉讼构造渐次明显,而诉讼模式的构造一直未能进入立法。基于中短期内我国宏观政治司法变化的有限性,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只能沿循准诉讼方向发展,诉讼模式暂不宜成为我国审前程序诉讼化的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前程序 诉讼化 人权保障 控辩平衡 诉讼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之构建 被引量:17
10
作者 齐树洁 《法治研究》 2010年第4期3-10,共8页
审前程序具有明确争点、固定证据及促进和解的功能。为了达到民事案件审理集中化的目标,许多国家依据新的司法理念对审前程序进行了审理结构上的调整或改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 审前程序具有明确争点、固定证据及促进和解的功能。为了达到民事案件审理集中化的目标,许多国家依据新的司法理念对审前程序进行了审理结构上的调整或改革。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审前程序。为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应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借鉴美、德等国的立法和司法经验,对证据制度、诉答程序、初步审理、法官释明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进行相应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审前程序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下的审前程序控制——以“隐性超期羁押”为切入点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晓静 周晓武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相较于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届满仍继续羁押的"显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中侦查、公诉机关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以及不计入羁押期限等的"隐性超期羁押"则一直是理论及实务界的"盲区"。针对司... 相较于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届满仍继续羁押的"显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中侦查、公诉机关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以及不计入羁押期限等的"隐性超期羁押"则一直是理论及实务界的"盲区"。针对司法实践中诸多"隐性超期羁押"的严重侵权隐患,在"审判中心主义"司法改革目标指导下,对我国"隐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控制的司法改革路径可以分两步走,逐步实现由人民检察院的"准诉讼化"司法审查机制向人民法院主导、控制的"诉讼化"司法审查机制的渐进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中心主义 隐性超期羁押 审前程序控制 法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审前程序改革中的侦查适度公开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美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9-182,共4页
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和成败。而侦查能否公开,则是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侦查不公开的现状及危害,探讨在我国实行侦查公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侦查公开虽有弊端,但对遏制司法侵权... 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整个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和成败。而侦查能否公开,则是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侦查不公开的现状及危害,探讨在我国实行侦查公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侦查公开虽有弊端,但对遏制司法侵权,堵住冤假错案的源头,促使罪犯主动认罪,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以及实现公民对侦查活动的知情权等都十分必要。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侦查公开,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完全可行。当然,侦查公开不能绝对化,必须有适当的、必要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前程序 侦查 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晋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9-84,124,共7页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之一,其应当以梳理和定位好三方面的基本关系为前提。首先,选择和设定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模式应当以选择和设定庭审程序模式为基础,以明确审前程序的目的和任务为条件;其次,合理定位法院...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之一,其应当以梳理和定位好三方面的基本关系为前提。首先,选择和设定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模式应当以选择和设定庭审程序模式为基础,以明确审前程序的目的和任务为条件;其次,合理定位法院与当事人在审前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作为配置他们之间在审前程序中诉讼权利义务的根据;最后,科学地技术处理审前程序的原则性规范与灵活性规范的关系,庭前交换证据应当确定为原则规范,交换证据的方法应确定为灵活性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基本关系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前程序中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瑶芝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14-19,共6页
目前,在审前程序中未成年人应有的诉讼权利与实有的诉讼权利之间存在较大的张力。实有权利的缺失现象,一方面源于作为权利依据的统一立法的缺失,另一方面源于规范内容在司法中的困难。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进行专属立法,建构专门的司法程... 目前,在审前程序中未成年人应有的诉讼权利与实有的诉讼权利之间存在较大的张力。实有权利的缺失现象,一方面源于作为权利依据的统一立法的缺失,另一方面源于规范内容在司法中的困难。对未成年人诉讼权利进行专属立法,建构专门的司法程序,应成为今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的重点,而保释权、合适成年人在场权、法律帮助权及沉默权是未成年人审前程序权利保障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审前程序 权利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前程序中公诉权运行机制之再完善--一项基于重大有影响案件公诉实务的探究
15
作者 陈为钢 徐翀 王佳忆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6-160,F0003,共6页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下,由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分阶段主导的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和司法办案效果具有实质影响力。以办理重大有影响案件为例,在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办案模式下,公诉权运行机制遇到了诸多制度、实务瓶... 在我国现行的刑事司法体制下,由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分阶段主导的刑事审前程序对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和司法办案效果具有实质影响力。以办理重大有影响案件为例,在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和办案模式下,公诉权运行机制遇到了诸多制度、实务瓶颈。完善公诉权运行机制,要处理好公诉权与侦查权、办案组织构架与案件、公诉部门与案件当事人以及检察机关与舆论、媒体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建立检察引导侦查制度,优化公诉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审前沟通机制实质化发展并完善涉检舆情预警、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权 审前程序 重大有影响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资源民事案件的审前程序研究
16
作者 梅宏 蔡先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155,共7页
建立海洋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前程序既是法院优化配置审判资源、提高审前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海洋环境资源案件要求程序法"绿化"的因应对策。立案登记制急需配套的程序疏导机制,法官员额制改革要求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建... 建立海洋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前程序既是法院优化配置审判资源、提高审前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海洋环境资源案件要求程序法"绿化"的因应对策。立案登记制急需配套的程序疏导机制,法官员额制改革要求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建立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建议修改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时,结合海事案件的特点,明确海事诉讼的审前程序,对海事案件的管辖审查、诉答、送达、保全、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繁简分流、审前调解等内容予以规定,并特别规定海洋环境资源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审查机制、特邀调解机制,以利于发挥审前程序为庭审及裁判打好基础或终结诉讼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资源民事案件 海洋生态损害 审前程序 海事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审前程序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17
作者 许尚豪 蔡卫忠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71-74,共4页
审前程序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方向 ,但对审前程序的认识 ,还处于较为功利的层面上 ,缺乏认真和务实的研究和考察 ,对一些基本问题尚存在一些偏颇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对此必须予以厘清 ,否则就无法健康有序地推进我国的司法改革。
关键词 审前程序 准备程序 证据交换制度 中国 司法程序 诉讼体制 改革 法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事人事实主张的应有规制——兼论民事诉讼中审前程序之完善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135,共7页
2012年《民事诉讼法》及2015年司法解释的修改,完善了包括庭前会议在内的审前程序。但是,立法对当事人提出事实主张应当符合的标准缺乏细化规定,导致实践中不规范的事实主张很常见,直接干扰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把握,影响了审前程序争点... 2012年《民事诉讼法》及2015年司法解释的修改,完善了包括庭前会议在内的审前程序。但是,立法对当事人提出事实主张应当符合的标准缺乏细化规定,导致实践中不规范的事实主张很常见,直接干扰了法官对案件事实的把握,影响了审前程序争点整理的效果。因此,为促进审前程序的实效发挥,应以攻击防御方法提出的及时性和特定性为指针,从明确事实主张的适时提出和内容的具体化两方面进行规制。借此,庭审程序始能高效地实施事实认定以发现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事实主张 主张的具体化 主张的适时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谦抑理论的适用——以少年犯罪审前程序为视角
19
作者 谭雅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S1期124-127,共4页
本文以少年犯罪的审前程序为视角,首先论证了审前程序应该具有其独立的法律价值追求,然后论证刑事诉讼谦抑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帮助解决我国当前少年犯罪审前程序的各种欠缺,最后论证了在谦抑的视野下,对我国少年犯罪审前程序之构建有借鉴... 本文以少年犯罪的审前程序为视角,首先论证了审前程序应该具有其独立的法律价值追求,然后论证刑事诉讼谦抑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帮助解决我国当前少年犯罪审前程序的各种欠缺,最后论证了在谦抑的视野下,对我国少年犯罪审前程序之构建有借鉴意义的制度包括恢复性司法、少年保释、暂缓起诉等程序,以此作为我国少年犯罪审前程序改革正当化的初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谦抑 少年犯罪 审前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坚 《律师与法制》 2006年第1期70-70,共1页
一、审前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审前程序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一系列诉讼活动,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到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和司法实践,这些诉讼活动主要包括:送达起诉状和答辩状等诉讼文书、告知当事人... 一、审前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审前程序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进入开庭审理之前所进行一系列诉讼活动,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到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和司法实践,这些诉讼活动主要包括:送达起诉状和答辩状等诉讼文书、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合议庭组成人员、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以及在有的场合下追加当事人、移送案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审前程序 诉讼活动 开庭 司法实践 诉讼文书 组成人员 诉讼权利 诉讼材料 当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