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文燕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5期164-170,共7页
:审判行为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关系到诉讼机制的运转 ,也关系到诉讼公正的实现。审判行为失控或者变质 ,必然导致司法不公和腐败。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规范和制约审判行为的基本... :审判行为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关系到诉讼机制的运转 ,也关系到诉讼公正的实现。审判行为失控或者变质 ,必然导致司法不公和腐败。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规范和制约审判行为的基本途径有三 :一是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法官素质 ;二是充分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和诉权 ,通过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制约 ;三是严格程序规范 ,健全责任制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行为 法律规制 构成要件 变质审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法院审判行为约束软化的若干表现及其矫正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钢 占善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1-46,共6页
民事诉讼法本乃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法院审判行为之程序依据,但由于观念上的误差与立法上的罅漏,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对法院审判行为的约束软化,滋生出诸多弊端且直接殃及当事人之程序利益。本文着重从期间制度对审判行为的约束乏力... 民事诉讼法本乃规范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法院审判行为之程序依据,但由于观念上的误差与立法上的罅漏,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对法院审判行为的约束软化,滋生出诸多弊端且直接殃及当事人之程序利益。本文着重从期间制度对审判行为的约束乏力、简易程序的结构阙失以及法院“适度”违反法定程序并且“完全免责”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审判行为 约束软化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发展——以法官审判行为为例的场域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瞿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31-36,80,共7页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必要补充。场域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现阶段法官审判行为的分析工具。现阶段我国法官处于"法律场域"、"权力机构场域"、"传统文化场域"、"社会生活场...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必要补充。场域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现阶段法官审判行为的分析工具。现阶段我国法官处于"法律场域"、"权力机构场域"、"传统文化场域"、"社会生活场域"等多重场域中,而"多重场域彼此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场域中个体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当多重场域的影响与法官的审判行为发生冲突时,法官的审判行为就具有了选择的可能,这种经过选择的审判结果往往是偏离法律规范的,而隐藏在背后主导法官审判选择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法官审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行为的程序性和科学化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捷 《政法论丛》 2010年第4期34-40,共7页
法律程序除应当具有"正当性"之外,还必须具有"程序性"。"正当性"是法律程序的实体价值所在;"程序性"是法律程序的程序价值的存在基础。法律程序在正当性意义上必须满足最低正义的标准;而法律... 法律程序除应当具有"正当性"之外,还必须具有"程序性"。"正当性"是法律程序的实体价值所在;"程序性"是法律程序的程序价值的存在基础。法律程序在正当性意义上必须满足最低正义的标准;而法律程序在"程序性"意义上则必须满足适度的要求。那种将程序等同于"步骤、次序、过程、方式",或者等同于"相互关系"的观点是缺乏对程序深入考察和混淆了程序和程序活动的结果。审判行为在我国三大诉讼中存在程序性的不同表现,通过对三大诉讼法法律规则总量中义务性词汇和权利性词汇的统计分析,认为比较而言,法院在我国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存在着程序性不足等弊端,建议修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行为 程序性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对民事违法审判行为的检察监督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思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3,共6页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是新增纠正违法检察建议的检察监督方式,将违法审判行为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对象,以诉中监督、过程监督、行为监督的形式实现对违法审判活动的纠错,但近期出台的司法解释未对相关纠错措施作出明确...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是新增纠正违法检察建议的检察监督方式,将违法审判行为作为民事检察监督的对象,以诉中监督、过程监督、行为监督的形式实现对违法审判活动的纠错,但近期出台的司法解释未对相关纠错措施作出明确规定。鉴于民事审判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纠正违法检察监督措施在不同诉讼形态下应表现为不同的纠错方式。对动态违法审判行为的直接纠错要求该行为本身具有可纠错性,并且纠错措施与纠错时间相匹配,可视情况分别要求撤销后重新实施、补正、补充实施等。在直接纠错不能的情况下,可将对动态违法审判行为的检察监督转化为对静态诉讼结果的间接纠错,或者对违法审判行为实施者予以警示与惩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违法审判行为 检察建议 直接纠错型检察监督措施 间接纠错型检察监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审判行为解析
6
作者 刘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民事审判行为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元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民事审判行为的概念、本质、成立与效力、性质和系统 ,为民事审判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法院民事审判行为 民事诉讼 法律性质 法律效力 系统分析 判决行为 公法行为 适法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特征及文化解析
7
作者 徐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9,共5页
当代中国刑事审判权主体的行为表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错的特征。一方面 :刑事审判权主体中立性获得一定的制度保障 ;刑事诉讼制度为刑事审判权主体提供了一定的与其他诉讼主体进行“交涉”的空间 ;公开性也成为刑事审判权主体的基本行... 当代中国刑事审判权主体的行为表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错的特征。一方面 :刑事审判权主体中立性获得一定的制度保障 ;刑事诉讼制度为刑事审判权主体提供了一定的与其他诉讼主体进行“交涉”的空间 ;公开性也成为刑事审判权主体的基本行为特征 ;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已具有基本的规范性。另一方面 :刑事审判权主体自主性欠缺 ,仍存在审判行为行政化倾向 ;隐形程序的暗箱操作使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形式上的交涉性和公开性受到损害 ,导致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规范性降低。当代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传统性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如下方面的影响 :程序观念淡薄 ;权利观念的缺失 ;伦理法对程序的腐蚀 ;集权主义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 当代中国 交涉性 审判行为 行政化倾向 刑事诉讼制度 主体行为 化解 公开性 暗箱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审判绩效管理中履责行为价值的法统计学研究
8
作者 周明勇 侯静怡 +1 位作者 易丹辉 樊立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223,256,共13页
人民法院高效、公正的裁判是司法正义的灵魂,创新优化审判绩效考核方法是审判责任终身负责制改革的关键,要求“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各级人民法院已逐步采用智能化审判系统管理办案流程,但该系统无法记录参与办案的员额法官和审... 人民法院高效、公正的裁判是司法正义的灵魂,创新优化审判绩效考核方法是审判责任终身负责制改革的关键,要求“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各级人民法院已逐步采用智能化审判系统管理办案流程,但该系统无法记录参与办案的员额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的贡献,导致团队管理较难。根据对S县人民法院长达数月的深入调查,基于扎根理论完成对员额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的全部履责行为价值统计,据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行为价值法统计评价方法,将“管理审判团队”转化为“管理履责行为”,以此优化设计了S县人民法院的审判绩效管理系统。这种新型的考核方法不仅为员额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提供了履责行为价值的绩效统计,更为其提供了业务能力提升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履责行为 行为价值 扎根理论 司法责任制 法统计学 绩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立法——以法院诉讼行为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6
9
作者 廖永安 雷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19-527,545,共10页
从监督、制约的词义解读入手,对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并从审判权的产生、审判权的属性以及审判权行使的主体三个方面对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确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然后,根据权力制约模式间的辩证关... 从监督、制约的词义解读入手,对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并从审判权的产生、审判权的属性以及审判权行使的主体三个方面对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确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然后,根据权力制约模式间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我国民事诉讼运行的本质与规律,试图构建一个以当事人监督制约机制为首要机制,法院监督制约机制次之,检察监督制约机制排位最后的呈三维结构的民事诉讼监督制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审判行为 监督制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分原则下的当事人诉讼行为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家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73,共12页
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为民事诉讼的两大基石,而民事诉讼则是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合力的结果,因此在处分原则的框架内对实体层面上的当事人诉讼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保障当事人处分权和规制其诉讼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更合理和科学地构... 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为民事诉讼的两大基石,而民事诉讼则是法院审判行为与当事人诉讼行为合力的结果,因此在处分原则的框架内对实体层面上的当事人诉讼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保障当事人处分权和规制其诉讼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更合理和科学地构筑整个民事诉讼制度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行为 处分原则 当事人处分权 民事诉讼制度 辩论原则 审判行为 理论意义 法院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执行行为及其法律监督
11
作者 彭世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7-60,共4页
论民事执行行为及其法律监督彭世忠尽管民事决定行为广泛存在于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的论说却甚为鲜见。我国传统的民诉理论教科书沿袭苏联模式,对此未能作出应有的界... 论民事执行行为及其法律监督彭世忠尽管民事决定行为广泛存在于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的论说却甚为鲜见。我国传统的民诉理论教科书沿袭苏联模式,对此未能作出应有的界定。及至柴发帮教授主编的《中国民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决定 法律监督 民事审判行为 民事执行 人民法院 检察院 当事人 相关人 诉讼中 民事诉讼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主动启动再审未必违背控审分离原则——以刑诉为主要论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柳青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3期78-81,共4页
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是诉的效力对审判权的要求,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合于各负其责的法理和诉讼信义原则,合于我国的司法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对非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 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是诉的效力对审判权的要求,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合于各负其责的法理和诉讼信义原则,合于我国的司法环境,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对非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生效裁判"错误"的,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才违背控审分离原则。对审判行为不当造成的不影响个案正义基本实现的小错误,法院主动提起再审,须受诉讼经济原则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审分离 审判行为不当 主动再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助理角色异化与回归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喜莲 肖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1,共5页
透过角色分析发现,法官助理除了本色出演外,还扮演了"法官"、"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等角色,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角色异化。究其根源,乃相关规范对法官助理角色定位模糊,司法实务部门对法官助理角色认识不... 透过角色分析发现,法官助理除了本色出演外,还扮演了"法官"、"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等角色,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角色异化。究其根源,乃相关规范对法官助理角色定位模糊,司法实务部门对法官助理角色认识不一,法官助理角色掣肘于法院科层化管理所致。为实现法官助理角色回归,应把法官助理定位为辅助法官完成审判业务的人,结合现行法律框架、法官审判工作需求及角色扮演能力规范法官助理的审判辅助行为,在科层架构下构建以身份为基础、职权和薪酬为依托的单独序列管理体制,健全角色评估及责任追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助理 角色异化 审判辅助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