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5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提离婚对审判结果无影响
1
《农家致富》 2018年第23期55-55,共1页
【案例】吴某一直以拥有幸福家庭而自豪,丈夫温某有一手好手艺,是村里的能人,自己则将5亩多责任田弄得井井有条,喂养的20余头大肥猪也膘肥体壮,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料晴天霹雳传来,丈夫在外居然有了第三者,过起了“家外有家”的生活... 【案例】吴某一直以拥有幸福家庭而自豪,丈夫温某有一手好手艺,是村里的能人,自己则将5亩多责任田弄得井井有条,喂养的20余头大肥猪也膘肥体壮,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料晴天霹雳传来,丈夫在外居然有了第三者,过起了“家外有家”的生活。吴某一怒之下想到了离婚,但她听村里人说:谁先提出离婚谁在财产分配上要吃亏。于是选择了隐忍,跟丈夫过起了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 婚姻生活 责任田 肥猪 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式金融审判的理论基石与制度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鲁篱 庄鸿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201,共10页
穿透式审判思维在金融司法领域的广泛运用并非纯粹的法律适用问题,而是源自我国政法传统的塑造与金融法适应性提升的必然结果,反映出法院寻求金融治理功能的客观需要。在实践中,穿透式金融审判以“通谋虚伪表示”与“公序良俗转介”为... 穿透式审判思维在金融司法领域的广泛运用并非纯粹的法律适用问题,而是源自我国政法传统的塑造与金融法适应性提升的必然结果,反映出法院寻求金融治理功能的客观需要。在实践中,穿透式金融审判以“通谋虚伪表示”与“公序良俗转介”为主要实施方式,不仅表征我国法院的角色由金融纠纷的裁判者拓展到金融风险的治理者的转变,同时也昭示着穿透式审判思维业已实现从审判理念到司法规制工具的转型。为抑制穿透式金融审判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应从维护法秩序与实现规制效能的双重视角对其予以完善,划定穿透式审判在金融司法中的运用边界,确保司法治理金融市场功能的更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式审判 金融司法 金融治理 公序良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审判的正义价值及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3
作者 张顺 何勤华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61,共20页
作为战后国际法治秩序建构的关键实践,东京审判在继承纽伦堡原则的基础上,对维持战后的国际正义与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东京审判通过国际司法程序系统确立了“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的刑事可罚性,为现代国际刑法的发展... 作为战后国际法治秩序建构的关键实践,东京审判在继承纽伦堡原则的基础上,对维持战后的国际正义与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东京审判通过国际司法程序系统确立了“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的刑事可罚性,为现代国际刑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东京审判采用英美法系对抗式诉讼模式,强调证据中心主义与被告辩护权保障,尽管存在政治干预、天皇免责、部分战犯逃脱惩罚等缺陷,但仍以国际审判实践推动了战争伦理的文明转型,直接促成了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的诞生,对战后亚太秩序重构与全球和平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审判 国际法 纽伦堡审判 国际刑事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如何回应不同性别的生育权诉求——基于我国审判实践的考察
4
作者 姚建宗 李菁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5,共9页
法律如何回应不同性别的生育权诉求,这不仅是一个立法理论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也值得认真对待。现有的法律规范及理论学说对此都没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实证研究显示,我国法院对大多数生育权诉求都选择了回避,只对极少数进行了间接回应,且... 法律如何回应不同性别的生育权诉求,这不仅是一个立法理论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也值得认真对待。现有的法律规范及理论学说对此都没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实证研究显示,我国法院对大多数生育权诉求都选择了回避,只对极少数进行了间接回应,且仅倾向于保障女性的消极生育权;对男性的生育权主张认定则较为苛刻,特殊情况下会以其他途径予以间接的补偿性回应。这体现了司法在面对家事和性别纠纷时相对中立、谦抑的立场,同时也是在法律规则相对模糊时,法院组织运作中的“法律内生性”的表现。为使司法更好地回应公民的生育权主张,一方面需要在规范上提供更明确的指引,另一方面也需要设置适当的容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权 性别 实证研究 家事审判 法律内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外民商事审判中未生效经贸条约适用研究——以当事人合意选择为前提
5
作者 王勇 陈曦冉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6,共11页
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已有一些适用未生效经贸条约的相关案例,私法自治、意思自治及契约自由为未生效经贸条约的适用提供了法理基础,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则为未生效经贸条约适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在具体适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已有一些适用未生效经贸条约的相关案例,私法自治、意思自治及契约自由为未生效经贸条约的适用提供了法理基础,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则为未生效经贸条约适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在具体适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未生效经贸条约在我国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相关法律依据的位阶低且内容不够全面具体、相关法律制度薄弱以及司法适用中法院援引条约内容不准确和缺乏审查制度等。为此,首先,应该考虑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简称《对外关系法》)等法律,提高相关法律的位阶,明确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的未生效经贸条约的法律地位。其次,需完善具体的法律制度,包括建立审查机制、明确未生效经贸条约作为准据法的适用规则并且拓宽其适用范围等。最后,做好司法实践层面的改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生效经贸条约 涉外民商事审判 意思自治原则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伦堡审判的创新价值及其对当代国际法的贡献
6
作者 周小凡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41,共16页
纽伦堡审判是战后国际社会首次通过司法方式追究战争责任的实践,在理念、程序、原则与制度层面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审判确立了个人刑事责任原则,明确了破坏和平罪、战争罪与危害人类罪等基本罪名,初步形成了多国联合审理和正当程序保障... 纽伦堡审判是战后国际社会首次通过司法方式追究战争责任的实践,在理念、程序、原则与制度层面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审判确立了个人刑事责任原则,明确了破坏和平罪、战争罪与危害人类罪等基本罪名,初步形成了多国联合审理和正当程序保障的司法机制。尽管存在胜利者审判、中立性不足等争议,审判所确立的人权保障、正义优先与和平秩序等制度原则,为德国《基本法》的重建提供了法理参照,也为后续国际人权法和国际刑法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其制度规范和价值理念,至今仍构成当代国际和平秩序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伦堡审判 国际法 个人责任 和平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下监察调查人员出庭:身份、困境与进路
7
作者 段贞锋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对监察调查人员的出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学术界对侦查人员的出庭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对调查人员的出庭研究很少,监察机关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调查人员的出庭问题是一个更有价值的课题。立法对调查人员的出庭做了一些... 以审判为中心改革对监察调查人员的出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学术界对侦查人员的出庭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但对调查人员的出庭研究很少,监察机关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调查人员的出庭问题是一个更有价值的课题。立法对调查人员的出庭做了一些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调查人员出庭率极低,出庭身份和权利义务不明,立法预设的出庭目的和效果未能实现。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调查人员出庭的程序性被告身份,扭转调查人员的传统错误观念,细化权利义务规定,优化相关配套制度,促进证据的准确认定和案件事实的真正查明,既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为中心 调查人员 出庭 程序性被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纽伦堡到伯力:重估二战医学审判的“历史遗产”
8
作者 杨彦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苏联在纽伦堡法庭和伯力法庭分别审判了医学犯罪的组织者、参与者、关联者35人。虽然上述审判在法律依据、取证方式、审理过程和最终量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也呈现出不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价值取向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苏联在纽伦堡法庭和伯力法庭分别审判了医学犯罪的组织者、参与者、关联者35人。虽然上述审判在法律依据、取证方式、审理过程和最终量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也呈现出不同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和价值取向下的复杂性,但在对被告“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的指控和认定方面却体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这应与纳粹德国和战时日本医学犯罪本身的类型和特征有必然关联。战争审判法庭在调查、取证、审理、判决的过程中出示大量物证和人证,成为法庭裁量的关键依据,亦为深度揭示医学犯罪提供诸多线索。两次医学审判都在不同程度上追究被告的战争责任,惩治了罪行累累的“不法医生”,成为战争审判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记录,也为战后形成医学伦理原则奠定历史基础。纽伦堡法庭上提出的《可获准的医学实验》,在战后逐渐演进而成《纽伦堡法典》和《赫尔辛基宣言》。而伯力审判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细菌战犯罪进行的公开审判,成为记录和传播日本医学犯罪的嚆矢,为中外学界挖掘细菌战和人体实验罪证奠定事实基础,其在媒体传播、文学作品、历史研究和博物馆展陈的不断形塑下,渐从历史事件走入社会记忆,由此也使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得以彰显。作为“历史遗产”的两次医学审判,为医学犯罪的行为主体、事实认定、性质界定分别设定相应基准,特别是《纽伦堡法典》由此成为现代人体实验伦理学的基石,这体现出医学审判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这意味着,未来亦可将日本陆军军医学校、七三一部队、九州帝国大学的医学犯罪,置于《纽伦堡法典》视野下考察分析,从医学犯罪的主体、类型、特征、危害、影响等方面系统揭示日本医学犯罪的极端化、组织化和军事化特征,以及同时代环境、社会制度和医学体制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力审判 纽伦堡法庭 医学犯罪 人体实验 细菌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资产管理案件穿透式审判的要义、应然逻辑与制度框架
9
作者 赵姿昂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6,共8页
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市场乱象,给金融监管和司法审判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传统的司法审判理念和方法难以较好适应当前资产管理案件审判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为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最高人民... 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市场乱象,给金融监管和司法审判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传统的司法审判理念和方法难以较好适应当前资产管理案件审判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为实现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九民纪要》提出建立“穿透式审判思维”。穿透式审判作为适应当前资产管理案件审判工作的一种变革方式,蕴含着丰富的法理和原则,对审判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趋利避害,应当从立法上构建金融资产管理案件穿透式审判法律制度,以期更好发挥其司法保障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案件 穿透式审判 公平正义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的审判》:黑色幽默电影的荒诞元素与社会批判
10
作者 付玉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电影《狗的审判》通过荒诞的法庭审判设定,将动物权利、法律公正与复杂人性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黑色幽默的独特魅力。影片通过多线索叙事、喜剧与悲剧的交织将多元主题融合,通过这些手法,导演利蒂希亚·多施巧妙地将黑色幽默与社会批... 电影《狗的审判》通过荒诞的法庭审判设定,将动物权利、法律公正与复杂人性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黑色幽默的独特魅力。影片通过多线索叙事、喜剧与悲剧的交织将多元主题融合,通过这些手法,导演利蒂希亚·多施巧妙地将黑色幽默与社会批判结合,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此外,影片为当代喜剧电影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将荒诞情节与现实问题融合、丰富叙事结构、深化角色塑造等,启发创作者在娱乐性与思想性之间找到平衡,关注社会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的审判 黑色幽默 叙事策略 社会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法庭: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审判机构的制度逻辑
11
作者 赵新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革命法庭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府中设立的司法机关,主要负责所辖地区一切诉讼公诉事宜的审理与判决。中央苏区以及相关各地区围绕革命法庭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具体来看,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革命法庭的制度设计主要包... 革命法庭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府中设立的司法机关,主要负责所辖地区一切诉讼公诉事宜的审理与判决。中央苏区以及相关各地区围绕革命法庭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具体来看,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革命法庭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层级划分、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各自职权、审判程序等方面。在具体贯彻和执行这些制度时,各苏维埃区域共产党人又结合各自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程度的细化和突破。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地区的重要创举,革命法庭在制度设计与实践中呈现出两大鲜明特性,即革命性与人民性。革命性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有表征,以其对反革命案件进行公审或判决为基础,亦即针对反革命罪犯而言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性化对待人民群众,对于普通群众犯罪也颇具人性关怀色彩。然而,在革命法庭的制度规定及实践探索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有些制度规定前后不统一和滞后于实践,以及实践背离于制度规定和执行程序不够严谨规范。总体来看,革命法庭对法治建设的探索历程值得后人珍视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法庭 土地革命时期 审判机构 革命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化审判机构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巡回法庭和破产法庭的证据
12
作者 徐淑丹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22,共28页
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巡回法庭和破产法庭设立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并结合地区司法环境数据和面板Logit模型,进一步研究专业化审判机构对僵尸企业退出概率的影响;在机制分析方面,研究政府干预对僵... 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巡回法庭和破产法庭设立对僵尸企业退出的影响,并结合地区司法环境数据和面板Logit模型,进一步研究专业化审判机构对僵尸企业退出概率的影响;在机制分析方面,研究政府干预对僵尸企业退出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僵尸企业退出政策对国有和高龄僵尸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出清效果,但僵尸企业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第二,专业化审判机构能够显著提升普通企业生产率,但当考虑僵尸企业时,其影响则转为负。第三,机制分析发现,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负效应,且在不同专业化审判机构表现不同;在破产法庭,政府干预表现为融资刚性,而在巡回法庭则表现为晋升压力和融资刚性。第四,异质性检验表明,破产法庭对第二产业和大规模企业、巡回法庭对第三产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僵尸企业退出具有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政府干预。最后,当司法独立性较高时,巡回法庭能够显著促进僵尸企业退出,破产法庭能够有效利用重整制度,而存在政府干预时则效果相反。研究结果表明,在破产法修订和司法改革背景下,构建有利于僵尸企业退出的司法和市场环境仍有较大空间,通过优化市场化退出机制的程序设计、司法执行力度和降低政府干预,能够有效加速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尸企业 专业化审判机构 政府干预 司法独立性 重整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审判活动的程序表达——以参审职权与案件范围为视角
13
作者 张瀚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3,共11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逐步设置程序让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通过梳理刑事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各自内涵并区分两者边界可知,事实认定是审判者经过法定程序和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逐步设置程序让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通过梳理刑事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各自内涵并区分两者边界可知,事实认定是审判者经过法定程序和证据规则最终确认为真的事实,本质上属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知。“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表明人民陪审员的职权范围应当限于本文论述的属于事实认定的部分,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范围亦应限定为有事实认定需要的案件,故在司法实践中应以有无事实争议及争议大小为标准确定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类型,通过降低适用案件数量,促使人民陪审制度集中适用于事实争议较大的案件,以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实质参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刑事审判 事实认定 参审职权 案件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司法的社会动员: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政治功能及其对构建中国自主司法知识体系的价值
14
作者 钱锦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4,共13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独创的司法经验和司法模式,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在于,在通过司法实现纠纷解决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和塑造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实现一种以政治整合为中心的社会动员,不断强化民众对... 作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独创的司法经验和司法模式,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在于,在通过司法实现纠纷解决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向社会公众传递和塑造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而实现一种以政治整合为中心的社会动员,不断强化民众对党的执政认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现代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性支撑,更在于其内蕴着以“人民司法”为中心的一批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以及以“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司法为民”“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等为代表的重要司法话语的智识性要素,有力推动了中国自主司法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党领导人民开创司法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智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锡五审判方式 社会动员 群众路线 自主司法知识体系 人权司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的总体方案
15
作者 高一飞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7,共17页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中审理五大原则,将配合与制约原则的主体从三机关扩展为四机关;在侦查和起诉程序中确立实物证据收集过程录音录像规则、讯问录音录像全覆盖规则、讯问合法性核查机制、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庭前会议程序应当独立成章入法;修改庭审中的开头程序、出庭作证程序、书面证言及实物证据的举证质证程序、法官认证规则;确立非法证据的范围、证据合法性先行调查规则、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本原则 诉讼程序 证据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环境司法智能审判场景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晓红 陈姣龙 +1 位作者 胡东滨 梁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环境司法审判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而形成的AI大模型为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转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审判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围绕推进AI大模型技术与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融合、实现环境司法审... 环境司法审判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突破而形成的AI大模型为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转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审判体系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围绕推进AI大模型技术与环境司法审判工作融合、实现环境司法审判工作创新发展的主旨,探讨了AI大模型在环境司法智能审判中的赋能作用和应用实践,凝炼了当前环境司法AI大模型存在的数据质量“低劣”“算法黑箱”引发偏见、深度应用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以生态环境保护类案件应用为例,构建了基于AI大模型的环境司法智能审判系统,阐述了相应系统的架构设计以及涉及的技术要素。进一步提出了注重顶层设计、建设环境司法高端智库,建设环境司法数据中台、健全司法数据标准及规范体系,构建算法治理机制、促进环境司法审判公平正义,完善环境司法多元问责机制、筑牢司法监督管理体系等发展建议,以期丰富环境司法审判工作的前沿技术认知,加快环境司法的智能化、智慧化、现代化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智能审判体系 AI大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巡回审判实质化及其展开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松 严馨芸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巡回审判体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项司法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巡回审判具有增强国家法律和司法的可接近性、回应基层乡村社会司法需求,以及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等制度价值... 巡回审判体现了党领导的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项司法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巡回审判具有增强国家法律和司法的可接近性、回应基层乡村社会司法需求,以及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等制度价值。而伴随农村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及基层法院办案方式的不断规范化,当前的巡回审判缺乏切实可行而又符合司法实际的制度支撑,导致其实践运行日益形式化。为确保巡回审判在农村地区的实质化运行,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关键要重构巡回法庭与乡村社会的联结,并结合当前巡回审判的特征和规律,在优化巡回审判制度本身的同时,从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回审判 人民司法 乡村治理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阶段的涉案企业合规激励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世贵 梁贤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2,207,共14页
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激励,是指审判阶段法院对涉案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合规奖励或惩罚,其仅存在于审判阶段,主体是法院,对象是单位、单位犯罪责任人员、企业中实施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犯罪的责任人员,内容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激励,是指审判阶段法院对涉案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的合规奖励或惩罚,其仅存在于审判阶段,主体是法院,对象是单位、单位犯罪责任人员、企业中实施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犯罪的责任人员,内容包括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我国部分地方法院在涉案企业合规激励方面已经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合规整改情况在法院量刑中未能得到应有反映、合规激励方式过于单一、合规整改有效性审查制度缺失、刑事法官运用合规激励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推进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激励,应当考虑法院主导、谦抑中立、区别对待、激励多样化和依法激励等因素,同时将合规整改是否达到有效性标准作为法定量刑情节,探索并适用更多的合规激励方式,确立合规整改有效性审查制度,以及提升刑事法官运用合规激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规 审判阶段 合规激励 合规整改 有效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审判研究话语权断想
19
作者 程兆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5,共6页
战后审判是反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同盟国在战后对日本主要战犯和一般战犯进行的审判。其中东京审判由于事关对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定性,几乎与审判同步,各种主张,包括激烈对立的主张当时在日本即已出现。回过头来看,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开... 战后审判是反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同盟国在战后对日本主要战犯和一般战犯进行的审判。其中东京审判由于事关对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定性,几乎与审判同步,各种主张,包括激烈对立的主张当时在日本即已出现。回过头来看,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开庭后不久的管辖权之争,管辖权之争虽被法庭驳回,但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审判的焦点,也使以后对战后审判的讨论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出现了偏离。由于战后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战时的敌我是非立场很快为新的两大阵营的对立立场所取代,当年同仇敌忾的西方同盟国对审判的维护热情也迅速冷却。中国对战后审判的基本主张一以贯之,但与外界在两条平行线上没有交集。通过重新认识战后审判的必要性、正当性,可以看到我们坚持的主张并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主张,而正是当年同盟国战后审判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史料 战后审判的初心 学术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的困境及其因应
20
作者 洪丹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5-288,共14页
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具有权力专属性,其正当性在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专门逻辑,并意在防止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惩戒委员会审议范围确定的基准应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相链接。不涉及自由裁量权判断的违法审判责任的认定,只需... 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具有权力专属性,其正当性在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职业专门逻辑,并意在防止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惩戒委员会审议范围确定的基准应与司法自由裁量权相链接。不涉及自由裁量权判断的违法审判责任的认定,只需通过查清事实便可作出认定,无需法官惩戒委员会介入。为进一步框定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议范围,有必要澄清《法官法》第四十六条第四、五项与其他各项所涉违法审判责任的关系,阐释第四、五项两种违法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化解法官惩戒委员会认定违法审判责任的困境,应在立法上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审议是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前置程序,并强化法官惩戒与纪检监察工作双向衔接,同时还需要细化《法官法》第四十六条第四、五项的具体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惩戒委员会 违法审判责任 正当性 司法自由裁量权 权力专属性 专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