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裁判与审判中心主义的冲突及其消解 被引量:40
1
作者 胡铭 张传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221,248,共10页
人工智能裁判的运行逻辑和审判中心主义的内在机理存在显著冲突。弱人工智能裁判的实践样态与强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已出现了对基本的司法原则和价值的减损,并使得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诸多制度设计被消解。现代科技与司法相结合已然是一... 人工智能裁判的运行逻辑和审判中心主义的内在机理存在显著冲突。弱人工智能裁判的实践样态与强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已出现了对基本的司法原则和价值的减损,并使得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诸多制度设计被消解。现代科技与司法相结合已然是一种显性趋势,在充分利用科技红利促进智慧司法建设的过程中,应通过规制算法黑箱、限制人工智能裁判的适用、保障人工智能裁判中的律师参与、强化基于人机协同的说理等措施,消解技术融入司法所产生的冲突,以实现人工智能裁判在绩效和程序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裁判 审判中心主义 程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我国刑事证明模式的重塑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守安 韩成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91,共8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新一轮的改革定下了基调。在刑事诉讼中,有关定罪量刑的事实认定是诉讼的一项中心任务,因而刑事证明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刑事证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新一轮的改革定下了基调。在刑事诉讼中,有关定罪量刑的事实认定是诉讼的一项中心任务,因而刑事证明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刑事证明存在证明理论哲学化、证明主体单极化、证明活动协作化等问题,不利于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目标。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印证证明模式"和"新法定证据主义"的研讨,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前,有必要在"审判中心主义"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我国刑事证明模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以三个支点重塑我国的刑事证明模式,即强化审判阶段诉讼证明的中心地位,形成以证据能力为核心的证据规则体系和完善以严格证明为主的证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刑事证明 模式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瑞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是我国近期出现的一场重大司法改革运动。但为推动这一改革所出台的实施意见,却只是对现行制度做出了再次强调和重申,而少有真正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没有触动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没有贯彻真正的直接和言词原... 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是我国近期出现的一场重大司法改革运动。但为推动这一改革所出台的实施意见,却只是对现行制度做出了再次强调和重申,而少有真正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没有触动侦查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没有贯彻真正的直接和言词原则,没有真正树立法院定罪证明标准的最高权威,没有确保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的辩护。近期新出现的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还有可能使审判中心主义陷入新的困境。对于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我们确有进行全面反思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直接和言词原则 证明标准 有效辩护 监察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新闻媒体的个案报道研究——以刑事案件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印波 李文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2,共5页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法官独立审判且防止其自身滥用裁判权;媒体作为不受权力支配的中立力量,恰好发挥司法监督的作用。因媒体报道而实现司法公正的案例不乏其数,然而媒体大肆报道以至破坏独立公正司法的争议也不绝于耳...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法官独立审判且防止其自身滥用裁判权;媒体作为不受权力支配的中立力量,恰好发挥司法监督的作用。因媒体报道而实现司法公正的案例不乏其数,然而媒体大肆报道以至破坏独立公正司法的争议也不绝于耳。公民知情权及司法公开原则是法治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石。在审判中心主义的视野下进行司法改革,需要社会为司法营造自主空间,保持司法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须借助行业规定、法律责任规范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个案报道 独立公正司法 民意 媒体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对侦查程序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蒋石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审判中心主义对刑事诉讼的影响始于侦查程序 ,在英美法系国家 ,审判中心主义深刻地影响着侦查程序 ;即使在当今的大陆法系国家 ,审判中心主义对侦查程序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在目前中国的司法实践中 ,审判中心主义的作用甚小 ,对于侦查程... 审判中心主义对刑事诉讼的影响始于侦查程序 ,在英美法系国家 ,审判中心主义深刻地影响着侦查程序 ;即使在当今的大陆法系国家 ,审判中心主义对侦查程序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在目前中国的司法实践中 ,审判中心主义的作用甚小 ,对于侦查程序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审判中心主义的研究 ,做到理论先行、立法规定、实践遵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侦查程序 非法证据排除 口供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下的审前程序控制——以“隐性超期羁押”为切入点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晓静 周晓武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相较于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届满仍继续羁押的"显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中侦查、公诉机关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以及不计入羁押期限等的"隐性超期羁押"则一直是理论及实务界的"盲区"。针对司... 相较于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届满仍继续羁押的"显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中侦查、公诉机关随意延长羁押期限、重新计算羁押期限以及不计入羁押期限等的"隐性超期羁押"则一直是理论及实务界的"盲区"。针对司法实践中诸多"隐性超期羁押"的严重侵权隐患,在"审判中心主义"司法改革目标指导下,对我国"隐性超期羁押"审前程序控制的司法改革路径可以分两步走,逐步实现由人民检察院的"准诉讼化"司法审查机制向人民法院主导、控制的"诉讼化"司法审查机制的渐进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隐性超期羁押 审前程序控制 预审法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场域下刑事辩护制度的再造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卫东 司楠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辩护制度的完善,自然也是审判中心主义得以实现的本质要求。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需要在深刻理解"审判中心主义"内涵的基础上,适应全新司法场域的要求,按照覆盖范围全程化、运行模式协作化、主体权利保障化和职能效用实质化的构型,进行全新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辩护制度 “四化”构型 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阈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叶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审判中心主义强调对案件事实的查明和证据的质证都应在法庭上进行。证人作为案件的亲身感知者,是否出庭是审判能否成为中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的比例一直很低,究其原因,有立法方面的,但更多的是长期以来对于... 审判中心主义强调对案件事实的查明和证据的质证都应在法庭上进行。证人作为案件的亲身感知者,是否出庭是审判能否成为中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的比例一直很低,究其原因,有立法方面的,但更多的是长期以来对于证人作证存在的误区。要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问题,需要明确证人出庭的实质是为了质证,从立法上对应当出庭的关键证人进行界定,规范证人出庭后的证言内容,对强制出庭后仍不提供证言的证人设置留滞期限,完善证人保护的配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证人出庭 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改革问题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谢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6,共7页
审判中心主义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学术范畴,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正式成为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与侦查取证具有密切关联。在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审视当前公安机关之侦查取证工作,在思维理念、侦查取... 审判中心主义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学术范畴,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正式成为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与侦查取证具有密切关联。在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审视当前公安机关之侦查取证工作,在思维理念、侦查取证行为、执法制度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公安机关可从重构刑侦理念、改进侦查取证工作、加大科技信息投入、健全完善执法责任体系等方面综合着力改革应对,以促成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侦查取证 改革 公安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下侦查权控权内卷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家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54,共10页
我国的侦查权控权,从控权措施与控权效果的关系来看,已经陷入了"内卷化"状态,不仅扭曲了诉讼价值、放纵了侦查权,而且通约了诉讼程序、抑制了辩护职能、妨害了证据规则。因此,实现审判中心主义,应当在政策控权理性化、程序控... 我国的侦查权控权,从控权措施与控权效果的关系来看,已经陷入了"内卷化"状态,不仅扭曲了诉讼价值、放纵了侦查权,而且通约了诉讼程序、抑制了辩护职能、妨害了证据规则。因此,实现审判中心主义,应当在政策控权理性化、程序控权精致化、监督控权真实化、审判控权规则化、辩护控权实质化等方面思考侦查权控权的"去内卷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权控权 内卷化 侦查中心主义 审判中心主义 去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法事实裁判和证明制度的构建——以审判中心主义的第二维度为视角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可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159,共9页
近来得以昭雪的冤假错案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存在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拒不遵守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现象。应当努力拓展审判中心主义的第二维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程序法事实裁判和证明制度。遏制办案机关程序性违法行为,维... 近来得以昭雪的冤假错案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存在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拒不遵守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现象。应当努力拓展审判中心主义的第二维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程序法事实裁判和证明制度。遏制办案机关程序性违法行为,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裁判权的延伸,限制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完善程序法事实裁判和证明的中国制度设计,规范司法人员依法实施诉讼行为,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公正司法 程序性违法 程序法事实裁判 程序法事实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中司法证明的逻辑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4,65,共10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就是要求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这即是要求控辩审三方间的司法证明也必须展现在法庭。创新与审判中心主义相适应的司法证明理论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司法证明高度符合&qu... 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改革就是要求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这即是要求控辩审三方间的司法证明也必须展现在法庭。创新与审判中心主义相适应的司法证明理论是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司法证明高度符合"论辩论证"的目的性、多主体、动态性和对话式等特点,因而司法证明是作为论辩论证的。从论辩论证的视角看,司法证明是一个控诉方和辩护方提出支持论证支持其主张,提出反论证辩护其主张,从而试图说服审判方接受其主张的论辩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审判方需要认证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相关性,从而评估双方的论证,检验是否符合一定的证明标准,判定是否满足相应的举证责任和说服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司法证明 论辩论证 当代论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的检察应对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建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审判中心主义是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世界两大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活动大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审判中心主义意味着诉讼活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围绕审判而构建和展开。检察机关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 审判中心主义是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世界两大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活动大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审判中心主义意味着诉讼活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围绕审判而构建和展开。检察机关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应当更新观念,采取有力措施革除侦查中心主义和卷宗中心主义的弊端,发挥公诉的龙头作用,推进侦查程序和起诉程序的法治化,并在诉讼监督上立足重点,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侦查中心 证据裁判 诉讼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的域外图景与我国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审判中心主义在西方尤其是在欧陆的确立,是多种因素在特定背景下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庭审查证负担的增加、侦查程序正当化程度的提升与法庭审判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改变,"典型"的审判在西方法治国家明显衰落,审判中心的传统诉... 审判中心主义在西方尤其是在欧陆的确立,是多种因素在特定背景下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庭审查证负担的增加、侦查程序正当化程度的提升与法庭审判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改变,"典型"的审判在西方法治国家明显衰落,审判中心的传统诉讼格局不同程度地被动摇,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也由此发生了改变。我国审判中心主义的改革,应该重视审判中心地位在西方法治国家确立与变迁背后的制度语境与现实条件,并根据我国这一改革所处制度环境,选择恰当的推进策略,探求审判中心主义实现的多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制度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华英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共6页
审判中心的提出是对过去中国刑事司法程序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流线型运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是从顶层高度审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改革方向和基本框架。中国在转型时期提出审判中心主义,并非是学习英... 审判中心的提出是对过去中国刑事司法程序中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流线型运作模式的深刻反思,也是从顶层高度审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改革方向和基本框架。中国在转型时期提出审判中心主义,并非是学习英美法系或者学习大陆法系的选择问题,而是不同法系面对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如何正确定罪量刑、如何保障基本人权三大议题的共同探索。审判中心主义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新阶段,而重新在各个主体、各个阶段之间配置司法权,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改革措施,也成为学界与司法实务界探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侦查中心主义 刑事诉讼任务 诉讼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文聪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9,共9页
如何认识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重新阐述“审判中心主义”“庭审实质化”和“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涉及我国司法体制的系... 如何认识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要解释这一问题,就需要重新阐述“审判中心主义”“庭审实质化”和“认罪认罚从宽”之间的关系。审判中心主义改革涉及我国司法体制的系统性改革,其长远目标在于改变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诉讼阶段的关系,走出“侦查中心主义”和“逮捕中心主义”的桎梏,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都属于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必要制度措施,二者虽然存在一定冲突,但都统一于审判中心主义,并受其制约。与此同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背后的协商性司法理念,也对庭审实质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契合审判中心主义改革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认罪认罚从宽 对抗性司法 协商性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与认罪认罚程序的“双重陷阱” 被引量:7
17
作者 佀化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7,191,共10页
由于文化排异和认知不足,我国误将常识和中国传统观念作为构建普通程序的基准,落入“中国化陷阱”,导致“繁者不繁”,进一步引发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一系列病变和风险。而在构建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时却抛弃最为适宜的中国传统转向西方正当... 由于文化排异和认知不足,我国误将常识和中国传统观念作为构建普通程序的基准,落入“中国化陷阱”,导致“繁者不繁”,进一步引发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一系列病变和风险。而在构建认罪认罚从宽程序时却抛弃最为适宜的中国传统转向西方正当程序的框架和话语体系,误入“西方化陷阱”,导致“简者不简”,制度设计叠床架屋引发恶性循环。要走出双重陷阱,关键在于厘清西方文化所孕育的普通程序与中国文化所应代表的认罪认罚制度在事实认定、价值定位等方面的巨大悬殊,从而做到二者界分清晰,各得其所。同时,在认罪认罚制度中引入“密室交流”和“律师背书”制度取代司法证明,引入律师主导的“认罪领刑”制度以简化侦查程序,省略审查起诉、公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认罪认罚从宽 证据裁判原则 沉默权 逮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的源与流--以日本刑事诉讼为背景的制度谱系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施鹏鹏 谢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审判中心"是中国刑诉学界时下最热衷探讨的显命题,但这一概念并非中国原创,而是源自于日本。日本的"审判中心主义"最早源自于《大正刑事诉讼法》时期,原意是作为制约预审的原则。二战后,美国的法律殖民化输出推动... "审判中心"是中国刑诉学界时下最热衷探讨的显命题,但这一概念并非中国原创,而是源自于日本。日本的"审判中心主义"最早源自于《大正刑事诉讼法》时期,原意是作为制约预审的原则。二战后,美国的法律殖民化输出推动了"审判中心主义"在日本的全新发展及深入贯彻。总体而言,日本"审判中心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刑事诉讼的核心应是一审庭审,庭审奉行公开、言辞及直接原则;另一方面,涉及定罪、量刑的实体性事实,应由庭审予以确定,庭审外的程序不产生定罪效力。"审判中心主义"在日本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刑事诉讼依然呈现精密化及职权化特征。中国时下欲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应首先明白"以审判为中心"的确切涵义,即确定庭审在事实认定及定罪量刑中的唯一核心地位。但中国刑事诉讼时下所面临的最大症结却是刑事司法职权的配置不合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确立法庭在事实认定上的终极权威地位。故"审判中心"无力解决中国刑事诉讼最核心的问题,而与日本相仿,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质化改革或许可以成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审判中心主义 制度谱系 审判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唐代司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显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102,共15页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的能力,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为了实现审判公正,唐代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制定了三审立案的审核制,实行逐级诉讼不受审级的限制,案件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审判的质量,有效预防了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天下之法 审判中心主义 试判 错案追究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审判中心主义下的辩护质量——以法律援助中的指派辩护为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蒙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8-61,共4页
审判中心主义诉讼理念的贯彻实施,关注到了庭审的重要性,为律师能够进行有效的辩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只是着力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对于法律援助中的质量却没有给予同样的关注。面对近期出现的国家监察体制... 审判中心主义诉讼理念的贯彻实施,关注到了庭审的重要性,为律师能够进行有效的辩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只是着力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对于法律援助中的质量却没有给予同样的关注。面对近期出现的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可能对审判中心带来的冲击和我国的辩护现状,应把握好审判中心主义和辩护质量之间的关系,从现实出发,结合目前的司法体制的变化,以严格司法为保障,构建辩护质量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审判中心主义下的控辩平等对抗,提高辩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辩护质量 法律援助:指派辩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