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4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孔隙的形成——来自实验模拟交代反应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广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2-642,共11页
【意义】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96%的探明地质储量来自于白云岩储层。因此,白云岩化作用和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关白云岩化作用对孔隙的... 【意义】白云岩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和重要的油气储集层,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中96%的探明地质储量来自于白云岩储层。因此,白云岩化作用和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有关白云岩化作用对孔隙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方法】通过归纳总结白云岩孔隙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结合多种类型交代反应的实验模拟结果,阐明白云岩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并对白云岩孔隙成因的研究提出了展望。【进展】已有理论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可以继承于原岩,也可形成于等摩尔交代、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方解石溶解或者白云岩形成之后的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可以增加、保持或者降低储层孔隙,取决于交代反应的环境、时间和流体性质。【结论与展望】综合实验模拟结果的共性特征发现,交代反应是一个溶解—运移—沉淀的微过程;新孔隙的形成贯穿交代反应的整个过程,并提供了流体、离子交换的通道,以保持交代反应的持续进行;新孔隙的形成并非受矿物摩尔体积控制,而是受控于相对溶解度,即反应物的溶解量大于生成物的沉淀量。交代过程中产生的新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对储层有效孔隙度的贡献仍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 孔隙演化 实验模拟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谱学分析探究高温木叶黑釉瓷的实验模拟
2
作者 熊露 袁寅洁 +4 位作者 李丹 杨轩 季然 李其江 吴军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1-2387,共7页
高温木叶黑釉瓷作为一种兼具雅致和审美特点的文化符号,因其独特的装饰效果逐渐成为中国茶道文化中备受青睐的陶瓷器具。然而,其配烧技术至今仍然神秘莫测,虽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仍未完全披露其形成和机理。为此,采用实验模拟方法并结... 高温木叶黑釉瓷作为一种兼具雅致和审美特点的文化符号,因其独特的装饰效果逐渐成为中国茶道文化中备受青睐的陶瓷器具。然而,其配烧技术至今仍然神秘莫测,虽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仍未完全披露其形成和机理。为此,采用实验模拟方法并结合光谱学分析,通过利用样品色调角h°、饱和度C*以及反射光谱曲线和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分析釉面显微结构及其与黑釉呈色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黑釉呈色和木叶纹清晰展现的机理,并基于传统黑釉筛选出了一组最佳的釉料配烧参数,其中Si/Al摩尔比在10.14~10.47,MgO摩尔量为0.19~0.22,CaO摩尔量为0.42~0.47,施釉厚度在0.7~0.9 mm之间可使黑釉呈现出最稳定的色泽和清晰度,并且木叶纹装饰较为理想。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釉料配方组成及施釉厚度等对于黑釉的色调呈现和木叶纹清晰装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所采用的光谱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辅助陶瓷行业中的釉料配方优选研发,有望提高制瓷工艺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实现了对木叶黑釉显微结构与反射光谱曲线特征的解析,凸显了光谱学分析方法在陶瓷泥釉料研发方面的应用前景,有助于促进陶瓷文化的发展,为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叶黑釉 光谱学分析 实验模拟 配方筛选 反射光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对白云岩溶解影响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黄思静 杨俊杰 +3 位作者 张文正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表生到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度与压力(40—130℃、常压-30MPa)条件下,含膏与不含膏白云岩的溶解实验证明:在表生与相对浅埋藏的温压条件(低于75℃,20MPa)下,石膏(或硬石膏)的存在可不同程度地加速白云岩的溶解... 表生到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度与压力(40—130℃、常压-30MPa)条件下,含膏与不含膏白云岩的溶解实验证明:在表生与相对浅埋藏的温压条件(低于75℃,20MPa)下,石膏(或硬石膏)的存在可不同程度地加速白云岩的溶解,随着实验温度和压力的升高,石膏(或硬石膏)对白云岩溶解的这种积极作用逐渐降低。在相对深埋藏的温压条件(高于75℃、20MPa)下,石膏(或硬石膏)的存在显著阻止白云岩的溶解,随着实验温度和压力的继续升高,石膏(或硬石膏)对白云岩溶解的这种消极作用也逐渐增加。从实验的这种结果可以预测,在近地表条件下和埋藏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由溶解作用造成的含膏白云岩地层的次生孔隙将比不含膏的白云岩地层更为发育,因而在经历了古风化作用的地层中,含膏白云岩层更易形成良好的储层;与之相反,在相对高温高压的深埋藏成岩阶段,不含膏的白云岩地层中将更容易因酸性水的溶解作用而形成次生孔隙。因而在非蒸发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白云岩体(如正常海沉积环境的灰岩中的白云岩透镜体)更易因深埋藏溶蚀作用而形成良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白云岩 溶解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对长石砂岩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49
4
作者 杨俊杰 黄月明 +2 位作者 张文正 刘桂霞 黄思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2-91,共10页
本文描述动态条件下开放体系中的长石砂岩溶蚀模拟实验。实验样品为陕甘宁盆地下石盒子组绿灰色中粒蚀变凝灰质长石砂岩岩心,采用地层水中普遍存在的乙酸配制成反应介质,动态溶蚀实验时间为813h。溶蚀后岩样的次生孔隙显著增加,... 本文描述动态条件下开放体系中的长石砂岩溶蚀模拟实验。实验样品为陕甘宁盆地下石盒子组绿灰色中粒蚀变凝灰质长石砂岩岩心,采用地层水中普遍存在的乙酸配制成反应介质,动态溶蚀实验时间为813h。溶蚀后岩样的次生孔隙显著增加,物性明显改善,检测到长石蚀变形成的高岭石和微晶石英。本文探讨了实验样品中矿物的溶蚀序列,以及长石矿物溶蚀、次生孔隙、新生矿物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砂岩 溶蚀 孔隙 储集层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白云岩溶解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俊杰 张文正 +3 位作者 黄思静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3-88,共6页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度与压力条件(75℃~130℃,20MPa~30MPa)下,乙酸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证明,随着温度与压力的升高,白云岩的溶解速率迅速增大。Ca、Mg释放合量由75℃、20MPa条件下的32.98mg/L...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度与压力条件(75℃~130℃,20MPa~30MPa)下,乙酸对白云岩的溶蚀实验证明,随着温度与压力的升高,白云岩的溶解速率迅速增大。Ca、Mg释放合量由75℃、20MPa条件下的32.98mg/L增至130℃、30MPa条件下的337.9mg/L,增加了一个数量级。在各种温压条件中,100℃、25MPa溶蚀效果最好。实验结果说明,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将比其在浅部的表生环境中更为发育,因而2000m以下的深埋藏成岩环境中,白云岩储层比浅部地层更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模拟 埋藏成岩作用 温度 压力 白云岩 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同锦 王国建 +5 位作者 范明 任春 陈伟钧 朱怀平 卢丽 黄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2-527,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以后其中的烃类穿过上覆盖层运移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证实,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由于与外部地层存在压力、浓度的差异而发生渗透和扩散,即微渗漏作用,方向主要是垂向的。垂... 利用自行研制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以后其中的烃类穿过上覆盖层运移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证实,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由于与外部地层存在压力、浓度的差异而发生渗透和扩散,即微渗漏作用,方向主要是垂向的。垂向微渗漏致使油气藏中的烃类气体可以穿过上覆盖层直至到达地表,现代测试仪器可以在地表检测到来自深部地层的渗漏烃。同时发现,烃类垂向微渗漏具有间歇性、伴有幕式的特点。基于长期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结果,提出"气相压驱裂隙渗透"可能是近地表烃类化探异常的主要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微渗漏 成因机制 化探异常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在铀成矿过程中作用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庆津 张维海 +4 位作者 张维萍 赵建社 苗建宇 孙卫 刘池洋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63-469,共7页
沉积型铀矿的形成与有机质存在密切联系。实验模拟研究表明:芳香有机酸在弱酸到弱碱性条件下很容易和铀酰根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它能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多种配位形式和铀形成配位键。此结果验证了前人的一些结论,并直观地展现了有机质... 沉积型铀矿的形成与有机质存在密切联系。实验模拟研究表明:芳香有机酸在弱酸到弱碱性条件下很容易和铀酰根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它能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多种配位形式和铀形成配位键。此结果验证了前人的一些结论,并直观地展现了有机质的主要官能团与铀离子在溶液中的一些迁移形式。模拟实验结果也显示了烃类在水热条件下对铀成矿的还原作用,它能将六价铀还原成四价铀而沉淀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有机质 配位作用 实验模拟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强度损伤及其环境效应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谭卓英 刘文静 +2 位作者 闭历平 梁祖荣 邱海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不同酸 (H2 SO4 、HNO3 及HCL)及浓度 (1%、 5 %及 10 % )条件下 ,对大理岩和辉绿岩的强度损伤及环境效应 ,进行了静水条件下的单因素摸拟和室内风化模拟 。
关键词 酸化 溶出 强度损伤 环境效应 岩石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01铝合金热连轧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愈祖 张辉 +1 位作者 彭大暑 刘育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5-528,共4页
在Gleeble 15 0 0热模拟机上对 6 2 0 1铝合金的热连轧进行了实验模拟 ,对变形时的变形力进行了测定 ,用TEM观察了变形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并测量了其显微硬度。结果发现 :由于应变诱发作用 ,可以在热连轧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快速固溶与时效... 在Gleeble 15 0 0热模拟机上对 6 2 0 1铝合金的热连轧进行了实验模拟 ,对变形时的变形力进行了测定 ,用TEM观察了变形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并测量了其显微硬度。结果发现 :由于应变诱发作用 ,可以在热连轧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快速固溶与时效处理的结合 ;变形开始温度为 5 40℃ ,可加速固溶 ;变形终了温度为 30 0℃ ,加速了Mg2 Si粒子的充分析出 ;变形抗力和硬度值在第 6道次之前 ,随着道次增多而增加 ,之后有所回落。此外 ,实验还获得了 6 2 0 1铝合金热连轧的变形抗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热连轧 模拟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滩“干湿过程”模式下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微观实验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3 位作者 许世远 欧冬妮 余婕 黄明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9-175,共7页
关键词 干湿过程 营养盐 迁移与转化模式 实验模拟 潮滩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碎屑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季汉成 徐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9,共8页
结合渤海湾深层天然气勘探实际,选用渤海湾盆地深埋储层的长石砂岩和灰质长石砂岩,配制与地层有机酸组分相近的反应液,模拟开放-半开放条件下,晚成岩期有机酸溶解作用。通过样品定位对比分析,结果证明:①乙酸对碎屑岩颗粒,特别是钾长... 结合渤海湾深层天然气勘探实际,选用渤海湾盆地深埋储层的长石砂岩和灰质长石砂岩,配制与地层有机酸组分相近的反应液,模拟开放-半开放条件下,晚成岩期有机酸溶解作用。通过样品定位对比分析,结果证明:①乙酸对碎屑岩颗粒,特别是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溶蚀过程中,Ca、Mg、Na、K离子优先释放,Al、Si离子释放较慢。②扫描电镜定位对比分析表明,在实验模拟的高温、开放成岩环境下,乙酸优先溶解方解石,方解石溶出速度大于白云石;钠长石比钾长石更易溶解。③溶解试验反应161h后,孔隙度平均提高2%-3%,证实了乙酸可提高深部储层的次生孔隙空间。溶解量的大小与矿物中可溶物质含量有关(特别是方解石、长石、白云石的含量有关)。④X衍射、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资料证实,溶解沉淀物为硅质、铝硅酸盐沉积物,呈块状、粒状产出。由于沉淀时间短,其晶形较差,而且随着反应时间增加,沉淀物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实验模拟 碎屑岩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泥碳酸盐岩埋藏条件下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军涛 吴世祥 +1 位作者 唐德海 龙胜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3,230,共5页
通过实验模拟埋藏条件下含泥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分析了粘土矿物的富集程度和赋存状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增加,粘土矿物含量是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在80~160℃时达到极值。而粘土矿物的赋存状态从主要分布于裂缝中到... 通过实验模拟埋藏条件下含泥碳酸盐岩的溶蚀过程,分析了粘土矿物的富集程度和赋存状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增加,粘土矿物含量是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在80~160℃时达到极值。而粘土矿物的赋存状态从主要分布于裂缝中到包裹状再到残余于裂缝之中。溶蚀率大致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中在160℃、48 MPa条件下获得了最高的溶蚀率。碳酸盐岩泥质含量的差异对溶蚀率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粘土矿物的赋存状态似乎更为重要。随着溶蚀作用的继续,粘土矿物对溶蚀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80~120℃时,粘土矿物减缓了溶蚀率增加的速度,但是温压继续增加时,这种影响又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碳酸盐岩 溶蚀作用 埋藏条件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化学活性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党志 刘丛强 李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5,共5页
如何准确评估矿山尾矿中重金属元素对周围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实验模拟方法发现重金属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是煤矸石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途径 .但是 ,在离开煤矸石进入到周围环境的过程中 ,重金属元素有可能被煤矸石... 如何准确评估矿山尾矿中重金属元素对周围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实验模拟方法发现重金属硫化物矿物的氧化是煤矸石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途径 .但是 ,在离开煤矸石进入到周围环境的过程中 ,重金属元素有可能被煤矸石中大量有机质所络合和风化过程中生成的铁的胶体所吸附 .因此 ,它们的环境化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煤矸石本身组成和性质的制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 重金属元素 化学活性 环境效应 环境地球化学 重金属污染源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物性和倾角变化对济阳坳陷斜坡带油气运聚影响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中良 曾溅辉 +3 位作者 赵乐强 忤岳 徐小松 李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通过二维模拟实验探讨了断层物性和倾角变化对济阳坳陷斜坡带油气运聚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断层物性的差异影响着油向各砂层运移的动力。由于物性的变化,使各砂层与断层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发生变化。断层物性较差时,毛细管压力差对油的运移... 通过二维模拟实验探讨了断层物性和倾角变化对济阳坳陷斜坡带油气运聚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断层物性的差异影响着油向各砂层运移的动力。由于物性的变化,使各砂层与断层之间的毛细管力差发生变化。断层物性较差时,毛细管压力差对油的运移起动力作用,有利于油运移;断层物性较好时,毛细管压力差对油的运移起阻碍作用,不利于油运移。②断层倾角的差异影响着油向各砂层运移的动力。由于倾角的变化,使浮力在各砂层的分力发生变化。断层倾角较小时,浮力在各砂层分力大,有利于油向各砂层充注;断层倾角较大时,浮力在各砂层分力小,有利于油沿断层向上运移。③断层物性和断层倾角对油气运聚具有互补性。物性愈好、倾角愈大,愈有利于油气向上部砂层中运聚;物性愈差、倾角愈小,上下砂层均有利于运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不整合 实验模拟 成藏机理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G岩石组合及其成因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薛怀民 金振民 董树文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4,共4页
对TTG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假说、部分熔融实验模拟进行了综述。TTG岩石重稀土元素分馆模式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铁镁质地壳;部分熔融实验结果显示,TTG岩石最可能的成因机制是角闪岩或榴辉岩在高压(1.6~3.... 对TTG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假说、部分熔融实验模拟进行了综述。TTG岩石重稀土元素分馆模式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铁镁质地壳;部分熔融实验结果显示,TTG岩石最可能的成因机制是角闪岩或榴辉岩在高压(1.6~3.2GPa,最理想约为2.2GPa)下通过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残留相为呈悬浮状的榴辉岩团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岩石组合 部分熔融 榴辉岩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混输系统的实验研究与实验模拟准则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应湘 郑之初 +2 位作者 李东晖 劳力云 马艺馨 《海洋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1-9,共9页
描述了油气混输系统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多相流的流态、增压、计量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用动力相似理论分析了油气混输两相管流实验模拟所需满足的相似参数,提出了各种简化条件下的相似规律,讨论了用水和空气的两相流动来模拟原油和天然... 描述了油气混输系统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多相流的流态、增压、计量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用动力相似理论分析了油气混输两相管流实验模拟所需满足的相似参数,提出了各种简化条件下的相似规律,讨论了用水和空气的两相流动来模拟原油和天然气的两相流动的可靠性和提高实验精度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相似性分析 实验模拟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型地层内井下换热器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军 涂锋华 +3 位作者 戴传山 李新国 朱强 袁伟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6-698,共3页
采用 3~ 5mm的饱和微珠玻璃球堆来模拟同轴管式井下换热器 (DCHE)周围对流型地温地层 ,对其换热过程中温度分布及其变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
关键词 对流型 同轴管式 井下换热器 自然对流 多孔介质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产流动态变化过程实验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春艳 王占礼 谭贞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125,143,共5页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黄土坡面产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不同雨强条件下,坡面径流率随降雨过程的动态变化可用对数相关方程描述,5-10min之间径流率随降雨过程的变化幅度较大,以后变缓,并趋于基本稳定状态;(2)不同... 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黄土坡面产流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不同雨强条件下,坡面径流率随降雨过程的动态变化可用对数相关方程描述,5-10min之间径流率随降雨过程的变化幅度较大,以后变缓,并趋于基本稳定状态;(2)不同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深随降雨强度的动态变化可用线性相关方程进行描述,坡面径流深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大;(3)不同雨强条件下,坡面径流深随坡度的动态变化总体可用抛物线相关方程进行描述,25°左右是径流深随坡度变化的转折点;(4)不同雨强条件下,坡面径流深随坡长的动态变化可用对数相关方程进行描述,随着雨强的增加,径流深随坡长的增加明显增大;(5)坡面径流深随坡度、坡长及降雨强度的动态变化可用多元幂函数相关方程进行描述,降雨强度对径流深的作用大于坡度及坡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产流 动态变化 过程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脆性岩板损伤断裂演化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亦显 曹平 尹土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90,共6页
在矿山运输系统中,井壁围岩冲击损伤破坏对经济和安全效益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动态冲击载荷对井壁围岩和支护结构会产生严重的削弱破坏作用,室内研究表明,岩石样品如岩板在动态载荷的冲击作用下会失效。为研究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 在矿山运输系统中,井壁围岩冲击损伤破坏对经济和安全效益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动态冲击载荷对井壁围岩和支护结构会产生严重的削弱破坏作用,室内研究表明,岩石样品如岩板在动态载荷的冲击作用下会失效。为研究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脆性岩石损伤断裂的演化过程,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中压缩气体发射球体子弹对脆性岩板进行变角度冲击损伤实验,岩板受到冲击后,边缘出现凹坑,表面裂纹从撞击凹坑直达岩板边缘,实验中样品的表面裂纹能有效代表试样内部的开裂状况,能有效反映冲击能量的耗散、破裂区面积与裂纹表面积随入射能量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时与入射角度相关,但当破裂区面积急剧下降时,裂纹表面积反而急剧上升,表明裂纹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孕育期,在入射能量达到临界值前,主要表现为裂纹孕育增长,在达到临界值后,发生宏观断裂破坏,裂纹面积呈负增长,破裂区面积增大。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抗冲击的最优化设计角度范围在1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岩板 实验模拟 损伤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三维实验模拟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守为 李清平 +1 位作者 陈伟 付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调研了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进展,基于无量纲相似分析方法研制了三维可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系统。以甲烷、水和石英砂为实验介质,开展了降压、注热、注剂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三维实验模拟分析。根据室内模拟实验和... 调研了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研究进展,基于无量纲相似分析方法研制了三维可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系统。以甲烷、水和石英砂为实验介质,开展了降压、注热、注剂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三维实验模拟分析。根据室内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技术思路,以期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及深水工程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三维实验模拟 降压 注热 注剂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