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林琳 闫蕊 +5 位作者 刘昕 李青 刁佳宇 张明 单虎 魏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缓解EAM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猪心肌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法制作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将24只6周龄雄性Lewis大鼠分为对照组(Con)、...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缓解EAM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猪心肌免疫球蛋白皮下注射法制作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将24只6周龄雄性Lewis大鼠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MC)和白藜芦醇干预组(MC+Res)。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随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MIF的表达,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明显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及大量巨噬细胞聚集,白藜芦醇干预可显著缓解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减少巨噬细胞浸润(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LVEDs显著增加(P<0.01),LVEF、LVFS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干预组中LVEDs明显减少(P<0.05),LVEF、LVFS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中MIF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白藜芦醇可明显降低MIF表达(P<0.05)。结论心肌组织中MIF参与了EAM的发病,白藜芦醇对EAM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MIF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忠梁 李戈 +2 位作者 宋燕燕 崔彬 苑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5-748,75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表达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实验组小鼠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不含肌凝蛋白的完全弗氏佐剂... 目的:研究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表达情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给实验组小鼠注射猪心肌肌凝蛋白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不含肌凝蛋白的完全弗氏佐剂及生理盐水。在实验的第14、21、30、45天分批处死小鼠,提取组织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心肌炎症改变在第21、30天时最严重,之后逐渐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与real-time PCR的结果与心肌炎症情况类似,在实验期间随炎症情况变化,较正常均增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7-H4蛋白在心肌炎的心肌血管内皮恒定表达。结论:新型共刺激分子B7-H4参与心肌炎病程,可能为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一H4 共刺激分子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衍生物4EDB的合成、鉴定以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晓莲 吕宏祥 +4 位作者 姜媛媛 周姗姗 唐晴 苏兆亮 邵晓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制备青藤碱衍生物4EDB,研究体内4ED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EAM+4EDB组和EAM组,每组6只。免疫开始的第14日开始灌胃给药,5 mg/(kg·d)。... 目的·制备青藤碱衍生物4EDB,研究体内4ED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EAM+4EDB组和EAM组,每组6只。免疫开始的第14日开始灌胃给药,5 mg/(kg·d)。第21日处死小鼠,取出心脏做病理切片,并进行天狼星红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与EAM组相比,EAM+4EDB组心肌炎症病理评分降低(P=0.020),纤维化得到缓解,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IL-6、IL-17A、TGF-β水平下降(P<0.05)。结论·新合成的青藤碱衍生物4EDB对EAM模型小鼠的心肌炎症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4EDB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IFN-γ及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宋占春 王占胜 +1 位作者 白静慧 胡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IFN-γ及IL-17的影响,及其对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Lewis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8只/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组、大黄素(Emodin)组和对照(Control)组。于实验0 d及7d,EAM组和Emodin...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IFN-γ及IL-17的影响,及其对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Lewis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8只/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组、大黄素(Emodin)组和对照(Control)组。于实验0 d及7d,EAM组和Emodin组用心肌肌球蛋白/完全弗氏佐剂免疫,而对照组仅用完全弗氏佐剂假性免疫。Emodin组于0 d起,每日给予50 mg大黄素灌胃治疗,共21 d,而EAM组和对照组每日给予蒸馏水灌胃。21 d时处死大鼠,心肌组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评价心肌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IFN-γ及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及IL-17的水平。结果与EAM组相比,大黄素显著减轻了Emodin组心肌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改变。EAM组和Emodin组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FN-γ和IL-17的水平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而Emodin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EAM组(P<0.05)。结论大黄素可以降低IFN-γ和IL-17的水平,对EAM大鼠的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IFN-Γ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萌 吕仕超 +1 位作者 吴美芳 张军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9-72,共4页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作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机制、诊断、药物治疗等实验研究的重要载体,在心肌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EAM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予以综述,分别对心肌自...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作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机制、诊断、药物治疗等实验研究的重要载体,在心肌炎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EAM模型的建立及评价予以综述,分别对心肌自身抗原、心肌自身抗原表位、活化自身免疫细胞、干酪乳杆菌细胞壁成分等介质诱导的EAM模型进行整理总结,分析比较各造模方法的特点并阐述EAM模型的评价方法,为建立客观的EAM模型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自身免疫性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IL-19重组质粒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常贺 赵法允 +3 位作者 王焱 李刚 张乐 邹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4-749,共6页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19(interleukin-19,IL-19)重组质粒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猪心室肌球蛋白与等体积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后,双足皮下注射制作大鼠...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19(interleukin-19,IL-19)重组质粒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猪心室肌球蛋白与等体积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后,双足皮下注射制作大鼠EAM模型,免疫后第6天应用静脉注射方法将IL-19重组质粒导入体内,第17天行心脏超声检查后处死大鼠,检测心脏重量与体重比值、病理学评估、心肌炎面积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衰标记物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心肌相关炎症因子IL-18、IL-1β、IL-12p35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IL-19重组质粒导入组的大鼠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心脏重量体重比、心肌炎面积率、ANP、BNP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应用静脉注射法进行IL-19重组质粒体内导入治疗,明显抑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炎症反应,减轻了心肌损伤从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9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R Ⅱ重组质粒导入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焱 吴韦因 +3 位作者 吴梁安 李刚 苏茂龙 常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目的:评估编码Ⅱ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typeⅡ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Ⅱ)的重组质粒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猪心室肌球蛋白与等体积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 目的:评估编码Ⅱ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typeⅡ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Ⅱ)的重组质粒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猪心室肌球蛋白与等体积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后,于第0 d Lewis大鼠双后足皮下注射制作EAM模型,第6 d应用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重组质粒IL-1RⅡ的体内导入,第17 d进行大鼠心脏超声检查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心/体重比值、心脏病理学评估及心肌炎面积率,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心衰标记物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前列腺素E_2合成酶(prostaglandin E_2 synthase,PGES)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1,MC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L-IRⅡ重组质粒导入后次日表达量最高,且升高持续实验整个过程至第17 d。IL-1RⅡ治疗组的大鼠心/体重比值、心肌炎面积率、BNP及IL-1表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大鼠左室心功能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重组质粒IL-1RⅡ的体内导入治疗,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有改善左室功能和阻止心肌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Ⅱ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发病中Tim-3的表达及其作用
8
作者 吴雄飞 张秋瑾 +3 位作者 郑柳 杨彬彬 李金清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选取4~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共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3只)和实验组(9只)。对照组(造模时间节点为造模后0 d...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发病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选取4~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共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3只)和实验组(9只)。对照组(造模时间节点为造模后0 d)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小鼠诱导建立EAU模型(按造模时间节点分为造模后7 d、14 d、21 d三个小组,每组3只小鼠)。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混合乳化后,在实验组小鼠的双侧大腿、尾根部及颈后部皮下注射配制好的免疫乳剂(每只注射200μL免疫乳剂,含5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随后实验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μg百日咳毒素。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眼前节及眼底表现并采集图像。根据炎症程度采用Caspi分级标准对小鼠行临床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17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脾脏及眼球组织中Tim-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im-3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脾脏组织Tim-3蛋白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造模后小鼠的眼前节临床评分、眼底临床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各组间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小鼠血清中IFN-γ、IL-17的表达量均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小鼠脾脏与眼球组织中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鼠眼球和脾脏组织中Tim-3蛋白的表达情况和mRNA相同。结论Tim-3在EAU发病进程中的表达随着炎症的加重呈下调趋势,Tim-3在葡萄膜炎发病进程中可能发挥着负性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TIM-3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叶木素调节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9
作者 郭静芳 吴磊 +1 位作者 杨赫 李爱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探讨香叶木素调节趋化因子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足垫区域注射豚鼠脊髓和弗氏完全佐剂油包水混合物(400μl/只)建立EAE模型,并分为模型组、... 目的:探讨香叶木素调节趋化因子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足垫区域注射豚鼠脊髓和弗氏完全佐剂油包水混合物(400μl/只)建立EAE模型,并分为模型组、香叶木素低剂量组(50 mg/kg)、香叶木素中剂量组(100 mg/kg)、香叶木素高剂量组(200 mg/kg)、阳性药组(醋酸泼尼松5 mg/kg),另取10只大鼠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物作为对照组,所有大鼠自建模第1天开始,通过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6 d,大鼠造模后的每天均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和LFB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病理及脊髓脱髓鞘情况;ELISA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脊髓CD68和Iba-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中CXCL12、CXCR4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小血管周围聚集大量炎症细胞,并可见大鼠脊髓髓鞘结构异常,伴有大量髓鞘脱失,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炎症浸润评分与脱髓鞘评分、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脊髓CD68和Iba-1蛋白及CXCL12和CXCR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香叶木素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大鼠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现象明显减轻,神经功能评分、脊髓炎症浸润评分与脱髓鞘评分、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脊髓CD68和Iba-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脊髓CXCL12和CXCR4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香叶木素可抑制EAE大鼠炎症反应,缓解EAE大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木素 CXCL12/CXCR4信号通路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MAP改善MOG特异性TCR转基因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10
作者 朱婕 宋雯茜 +4 位作者 陈柯竹 李远迪 高杰 胡蓉 苏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利用MOG特异性TCR转基因小鼠(2D2TCR转基因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探讨外源性ERMAP对MOG_(35-55)诱导的2D2TCR转基因小鼠脾脏中T细胞的影响。方法:两组2D2TCR转基因小鼠(对照组使用Control-Ig治疗,实验组使用... 目的:利用MOG特异性TCR转基因小鼠(2D2TCR转基因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探讨外源性ERMAP对MOG_(35-55)诱导的2D2TCR转基因小鼠脾脏中T细胞的影响。方法:两组2D2TCR转基因小鼠(对照组使用Control-Ig治疗,实验组使用ERMAP-Ig融合蛋白治疗)建立EAE模型,每组9只。根据每日临床评分(DAI)、HE、LFB染色结果评估MOG_(35-55)诱导的小鼠EAE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CD4^(+)Vα3.2^(+)Vβ11^(+))、T细胞增殖活化指标CD69(CD4^(+)Vα3.2^(+)Vβ11^(+)CD69^(+))和Ki67(CD4^(+)Vα3.2^(+)Vβ11^(+)Ki67)、Treg(CD4^(+)Vα3.2^(+)Vβ11^(+)CD25+Foxp3+)以及Th17细胞(CD4^(+)Vα3.2^(+)Vβ11^(+)IL-17A^(+));qRT-PCR检测脊髓组织IL-17A、IL-6、IFN-γ、TGF-β表达。结果:MOG_(35-55)诱导的2D2TCR转基因小鼠EAE模型中,ERMAP-Ig融合蛋白治疗组脊髓出现较轻的炎症浸润和脱髓鞘,脾脏中自身反应T细胞比例减少,T细胞活化及增殖比例降低,Treg比例增加,抑制Th17细胞分化,脊髓中炎症细胞聚集及细胞因子产生更少,抗炎因子表达增加。结论:ERMAP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促进Treg生成参与2D2TCR转基因小鼠EAE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相关蛋白 自身反应性T细胞 2D2TCR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成像评估大鼠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的实验性研究
11
作者 陈子琦 李宜泽 +4 位作者 单春辉 俞秀巧 张璐瑶 王振显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讨3.0 T MRI在评估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严重程度及补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以传统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建模方式为基础构建5... 目的探讨3.0 T MRI在评估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严重程度及补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以传统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的建模方式为基础构建5组大鼠模型,分别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6只)、模型组A(EAP-A组)(6只)、治疗组A(EAPZ-A组)(6只)、模型组B(EAP-B组)(6只)以及治疗组B(EAPZ-B组)(6只)。其中,EAP-A组与EAPZ-A组大鼠采用15 mg/mL异体前列腺抗原混合物皮内注射进行造模,EAP-B组与EAPZ-B组大鼠采用30 mg/mL异体前列腺抗原混合物皮内注射进行造模,NC组大鼠则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皮内注射进行造模。在模型构建前(12周龄)、模型构建后(18周龄)及治疗组补锌结束后(22周龄)对各组大鼠行MRI扫描,包括轴位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在22周龄磁共振扫描结束后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病理染色进行观察。测量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及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行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其中,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P<0.05时进一步开展最小显著差异(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多重比较;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ADC值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大鼠前列腺在不同周龄的ADC值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2周龄时,各组之间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8)。18周龄建模成功后,除NC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未下降外,其余四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且EAP-A组/EAPZ-A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均高于EAP-B组/EAPZ-B组(P均<0.001),但EAP-A组及EAPZ-A组、EAP-B组与EAPZ-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40、0.113)。22周龄治疗结束后,EAPZ-A组、EAPZ-B组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回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高于EAP-A组及EAP-B组(P均<0.001)。各组大鼠在不同周龄的ADC值行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0 T MRI能够有效评估大鼠EAP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监测补锌治疗效果的无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 Wistar大鼠模型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探讨逍遥补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婧 魏东升 +4 位作者 安杨 孙欣 张国栋 伊桐凝 张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69,I0011-I0014,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逍遥补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大鼠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逍遥补肾方的疗效机制。方法将6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5只。造模组采用高碘水喂养联... 目的通过观察逍遥补肾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大鼠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逍遥补肾方的疗效机制。方法将6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5只。造模组采用高碘水喂养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复刻EA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EAT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硒酵母组及逍遥补肾组,每组17只。硒酵母组予25.2 mg/(kg·d)硒酵母片水溶液,逍遥补肾组予11.79 g/(kg·d)逍遥补肾方溶液,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3,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收集各组大鼠的粪便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的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逍遥补肾方改善EAT大鼠的相关菌群。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SH、SOD、SOD/MDA、GPx明显下降,TPOAb、TGAb、MDA水平明显升高,ROS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1)。给予治疗药物后,逍遥补肾组及硒酵母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有一定改善(P<0.01或P<0.05)。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逍遥补肾方能够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相对丰度调节EAT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脱硫弧菌属及粪球菌属是逍遥补肾组的优势菌群。结论逍遥补肾方能够调节EAT大鼠血清TSH及甲状腺双抗体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多种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逍遥补肾方 氧化应激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庞彬彬 夏沁韵 +1 位作者 陈震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4,38,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6~8周龄B10.RIII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每组12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眼组织中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6~8周龄B10.RIII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每组12只。将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61-18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混合后,注射于EAU溶剂对照组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双侧大腿和尾部皮下,总体积200μL,每只小鼠注射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61-180的量为50μg。免疫后第7-14天,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每天接受0.5 mg·kg^(-1)雷公藤红素腹腔注射治疗,EAU溶剂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剂量的无菌PBS缓冲溶液。免疫后第14天,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眼前节表现及行组织切片HE染色,并参照Caspi分级标准对各组小鼠进行临床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眼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小鼠视网膜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Graphpad Prism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后第14天,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发现,EAU溶剂对照组小鼠眼前节可见虹膜血管扩张充血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渗出;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前节炎症明显减轻,可见虹膜血管轻度充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与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临床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临床评分低于EAU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4天,EAU溶剂对照组小鼠出现严重的视网膜皱褶和脱离,炎症细胞弥漫浸润;而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视网膜结构破坏轻微,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与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EAU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EAU溶剂对照组、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内Iba1+细胞密度分别为(1.00±0.12)%、(36.07±4.57)%、(1.83±0.3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及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内Iba1+细胞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EAU溶剂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眼内Iba1+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iNOS、Arg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EAU溶剂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视网膜中iN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溶剂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EAU溶剂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干预组小鼠视网膜中TNF-α、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EAU小鼠视网膜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小胶质细胞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精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5033413D16Rik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h17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李学佳 张开朗 +2 位作者 陈思思 魏瑞华 粘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3-990,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5033413D16Rik(lncRNA 5033413D16Rik)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17(Th1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2只,采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5033413D16Rik(lncRNA 5033413D16Rik)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17(Th1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U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受任何处理,将IRBP_(1-20)和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EAU组小鼠。免疫后13 d,行眼底检查并进行炎症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分离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5033413D16Rik相对表达量。将分离培养的T细胞分为短发夹RNA(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和shRNA-阴性对照(NC)转染组,分别转染相应sh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hRNA-5033413D16Ri的敲低效率。将2个组细胞分别与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在Th17极化条件下共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个组共培养细胞中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受体(IL-23R)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相对表达量;ELISA试剂盒检测2个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质量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2个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百分比。结果成功建立小鼠EAU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AU组小鼠T细胞中lncRNA 5033413D16Rik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32,P<0.001)。与shRNA-NC转染组相比,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T细胞中lncRNA 5033413D16Rik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8,P<0.01)。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RORγt、IL-17、IL-23R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1±0.13、1.51±0.13、1.85±0.33和1.45±0.11,明显高于shRNA-NC转染组的1.00±0.01、1.00±0.01、1.00±0.01和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9、-8.221、-4.538、-4.189,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上清中IL-17质量浓度为(2350.39±367.02)pg/ml,明显高于shRNA-NC转染组的(1513.31±310.3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39);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hRNA-5033413D16Rik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为(17.20±0.44)%,明显高于shRNA-NC转染组的(14.1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4,P=0.031)。结论lncRNA 5033413D16Rik可以抑制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致病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负向调控IRBP_(1-20)特异性Th17细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辅助性T17细胞 lncRNA 5033413D16R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受体FcγRⅡB调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致神经元损伤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李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0-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B慢病毒液处理;造模后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持续30 d;30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大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中出现脱髓鞘迹象,Neu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增强,TUNEL阳性着色细胞多,细胞凋亡数增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升高,IL-10和TGF-β水平降低,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EAE组比较,EAE+FcγRⅡ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脊髓脱髓鞘现象得到改善,Neu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减弱,TUNEL阳性着色细胞较少,细胞凋亡数减少,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降低,而IL-10和TGF-β水平升高,同时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比例升高,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下调而Foxp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FcγRⅡB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其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现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FcγRⅡB 神经元损伤 TH17/TREG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二甲酯对树突状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以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的影响
16
作者 王加利 杨超 +3 位作者 陈思思 张开朗 魏瑞华 粘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MI)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分离C57BL/6J小鼠双侧股骨和... 目的探究衣康酸二甲酯(DMI)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促炎因子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_(1-20))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影响。方法分离C57BL/6J小鼠双侧股骨和胫骨得到骨髓细胞,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骨髓来源的DCs。诱导分化6 d,将细胞分为DMI组和PBS组,分别用250μmol·L^(-1)DMI及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预处理3 h后,每组加入100μg·L^(-1)脂多糖(LPS)刺激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DCs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IRBP_(1-20)、弗氏不完全佐剂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主动免疫小鼠构建EAU模型,免疫后13 d,将分离的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与PBS或DMI处理的DCs在含有IRBP_(1-20)的培养基中共培养,并向Th17方向极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qRT-PCR检测共培养细胞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17、IL-23R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DMI组DCs中IL-6、IL-1β和IL-2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DMI组共培养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DMI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明显低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I组共培养细胞中IL-17、RORγt、IL-23R和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DMI能够抑制DCs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IL-23的表达,进而负向调控IRBP_(1-20)特异性Th17细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酸二甲酯 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通过抑制IL-17表达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戈 徐登成 +2 位作者 李少华 崔彬 苑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罗格列酮组(A组)、罗格列酮+GW9662组(B组)、心肌炎组(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D组)。应用猪...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罗格列酮组(A组)、罗格列酮+GW9662组(B组)、心肌炎组(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D组)。应用猪心肌肌凝蛋白分别对A、B、C 3组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构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所有小鼠在实验的第25天处死。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各组小鼠外周血以及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C组小鼠相比,A组小鼠外周血IL-17水平、心肌IL-17m RNA相对表达量、心肌组织IL-17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中炎症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而B组小鼠与C组小鼠相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可以明显减轻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情,抑制心肌炎症反应。罗格列酮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IL-17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罗格列酮 PPARγ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和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樊永平 宋丽君 +3 位作者 叶明 周莉 王蕾 龚海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脑、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组织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免疫组化的表达,探讨滋阴补肾...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脑、脊髓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与组织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免疫组化的表达,探讨滋阴补肾法(左归丸)与温阳补肾法(右归丸)治疗EAE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120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正常对照组(n=24)和模型组(n=24)每天给予3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激素组(n=24)免疫后每天给予3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5mg/(kg.d-1)灌胃;左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g/(kg.d-1);右归丸组(n=24)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g/(kg.d-1),直至处死。分别于免疫后15d(急性期发病)和免疫后27d(缓解期)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IL-10、TGF-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15d,模型动物的脑和脊髓组织IL-10、TGF-β表达(指表达染色IOD值,下同)明显减少,第27天,模型动物脊髓组织IL-10表达明显减少。第15天,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大鼠脑组织IL-10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IL-10表达也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右归丸组与激素组大鼠脑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右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7d,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IL-10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大鼠脊髓组织TGF-β表达较模型组与激素组升高(P<0.05)。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脊髓IL-10表达均较免疫后15d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大鼠脊髓TGF-β表达较免疫后15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和右归丸可上调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IL-10、TGF-β表达,作用优于激素。两者整个病程中均对IL-10表达有促进作用,不同点为右归丸促进急性期脑组织TGF-β的表达,而左归丸则促进缓解期脊髓TGF-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因子 中医药 左归丸 右归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糖蛋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血脑屏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丽红 郭敏芳 +5 位作者 张慧宇 章培军 邢雁霞 马存根 薛慧清 赵海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糖蛋白(HQGP)对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HQGP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雌性小鼠4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并随机分为HQGP组和EAE组。... 目的观察黄芪糖蛋白(HQGP)对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HQGP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雌性小鼠4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并随机分为HQGP组和EAE组。HQGP组于免疫后第3天腹腔注射HQGP(1 mg/kg),EAE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免疫后第18天处死。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检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CD4+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结果与EAE组比较,HQGP组发病延缓,临床症状轻,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降低。HQGP能降低小鼠脊髓组织中CD4+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显著增加脊髓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表达。结论HQGP可以有效保护EAE小鼠的BBB,进而减轻EAE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糖蛋白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增强心肌自噬活性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的心功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郜珊珊 霍建华 +3 位作者 王晨 邓伏雪 王丽君 强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能否通过增强自噬活性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大鼠心功能。方法以6周龄Lewis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EA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AM)、姜黄素处理组(Cur),并另设对照组(Con)(每组7只)... 目的探究姜黄素能否通过增强自噬活性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大鼠心功能。方法以6周龄Lewis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EA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AM)、姜黄素处理组(Cur),并另设对照组(Con)(每组7只)。玉米油或姜黄素灌胃干预21 d后,心动超声检测并评价大鼠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微管相关蛋白LC3上游基因Beclin-1及ATG-5的mRNA表达。结果心脏超声提示,与对照组相比,EAM组大鼠心率增快(P<0.001),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Ds)扩大(P=0.018),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下降(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干预后,大鼠心率减慢(P<0.001),LVEDs变小(P=0.030),EF改善(P<0.001);EAM组大鼠心肌组织LC3的表达高于Con组( P= 0.026),而给予姜黄素处理后,LC3表达较EAM组进一步升高( P= 0.014);EAM组中LC3上游因子Beclin-1表达较Con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41),姜黄素处理后,Beclin-1表达升高更加显著( P= 0.003);ATG-5虽在EAM组及Cur组表达有增高趋势,然而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0.108)。结论姜黄素能够通过促进心肌炎大鼠心肌自噬活性从而改善EAM大鼠心脏功能,该作用通过促进Beclin-1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