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地龙提取液的促成骨作用及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丁佩惠 唐琪 +1 位作者 陈莉丽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4-689,共6页
探讨了中药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作用及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疗效进行了研究.制备地龙的水相及醇相提取液,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作为体外药效的试验模型,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 探讨了中药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作用及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疗效进行了研究.制备地龙的水相及醇相提取液,以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作为体外药效的试验模型,分别通过MTT法,流式细胞术,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骨钙素检测和Vonkossa基质矿化染色法观察上述药物的促细胞增殖、分化、基质矿化作用.以实验牙位龈正中注射脂多糖建立的SD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作为体内药效试验模型,通过组织切片形态学骨密度观察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评价上述药物对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的疗效.结果发现:1mg.L-1水提液,0.01mg.L-1和1mg.L-1醇提液能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各浓度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使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G1期细胞百分率减少.0.01mg.L-1水提液和1mg.L-1醇提液作用于细胞的第1~3d内、100mg·L-1醇提液作用第7~9d内、100mg·L-1水提液作用第10~12d内可显著提高细胞骨钙素合成和分泌.0.01mg·L-1水提液和醇提液,1mg·L-1水提液可显著促进细胞体外基质矿化.地龙水提液和醇提液组的骨密度均有显著增高,破骨细胞数显著降低.阴性对照组至第30d时牙槽骨仍可见大量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地龙水相和醇相提取物中均存在较高活性的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的物质,且对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可抑制其牙槽骨吸收,促进成骨活动使其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地龙 细胞 增殖 分化 基质矿化 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牙槽骨吸收评估及牙周炎分期
2
作者 邱岳 韩阳平 +1 位作者 邓冠红 李菁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5-69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多阶段深度学习的三维牙槽骨吸收率自动量化评估模型,为牙周炎分期提供智能化指标。方法:收集来自牙周炎患者的100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采用基于体积卷积神经网络(full...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多阶段深度学习的三维牙槽骨吸收率自动量化评估模型,为牙周炎分期提供智能化指标。方法:收集来自牙周炎患者的100例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资料,采用基于体积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volumetric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V-Net)与改进的3D医学图像分割Transformer网络(transformer-based encoder-decoder network for efficient and accurate 3D medical image, UNETR++)相结合的多任务分割策略,分别对牙齿、牙槽骨及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 CEJ)进行高精度分割。通过膨胀操作与接触面积比值计算相结合,并辅以CEJ方向聚类,实现牙槽骨吸收率的三维自动化量化分析,根据2018年世界牙周病新分类对牙周炎进行初步分期。结果:模型对牙齿、牙槽骨和CEJ进行自动化分割,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分别达到95.7%、91.5%和87.9%,且在分割的平均表面距离(average surface distance, ASD)、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 HD)和灵敏度(sensitivity, SEN)等方面表现出高精度与稳定性。模型实现了近远中、颊舌向等多维度的骨吸收分析,与牙周专科医师评估结果相比,本模型在牙周炎分期上的总体准确率为85%,并取得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73)。模型对重度牙槽骨吸收(Ⅲ期或Ⅳ期)的识别准确(F1分数=1.00)。模型较人工评估显著提升效率(配对t检验,P<0.01)。结论:本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测量三维牙槽骨吸收率,为牙周炎精准分期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炎 吸收 锥形束CT 深度学习 周病新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骨与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单侧牙槽突裂成骨效果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虞祖音 刘逸云 +2 位作者 解嘉慧 蔡鸣 沈国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6,共10页
目的·探索黏性骨[脱蛋白猪骨矿物颗粒联合高级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与液态富血小板纤维蛋白(liquid platelet-rich fibrin,L-PRF)]在单侧牙槽突裂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招募2023... 目的·探索黏性骨[脱蛋白猪骨矿物颗粒联合高级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与液态富血小板纤维蛋白(liquid platelet-rich fibrin,L-PRF)]在单侧牙槽突裂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招募2023年12月1日—2024年8月31日确诊为单侧牙槽突裂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黏性骨或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术,黏性骨组设为试验组,髂骨组设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骨吸收率,通过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利用Simplant Pro 17.01软件测量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的移植骨量以计算该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术后6个月的骨密度、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口腔健康质量量表得分。运用Prism 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结果·试验组纳入17名单侧牙槽突裂患者,对照组纳入15名患者。试验组术后6个月剩余骨量多于对照组,试验组骨吸收率为33.24%±17.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31%±17.98%(P<0.001)。试验组有1名患者在术后2周出现前庭侧黏膜裂开,并伴有骨粉排出;对照组有3名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前庭侧黏膜裂开伴松质骨排出,其中1名患者在术后4个月出现移植骨坏死。试验组术后6个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口腔健康质量量表得分更低。结论·相较于髂骨松质骨,黏性骨用于单侧牙槽突裂患者的治疗时,展现出更低的骨吸收率与更高的骨密度,表明其成骨能力更佳。较少的并发症例数与更低的口腔健康量表得分,提示其安全性更高,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突裂 黏性 吸收 密度 口腔健康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0通过抑制自噬缓解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 被引量:1
4
作者 侯黎光 叶宇 +2 位作者 苟惠清 周逸 徐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6-483,587,共9页
目的:研究泛素编辑酶A20在抑制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无牙周炎(Control)组、牙周炎及PBS注射(PBS+P)组、牙周炎及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注射(AAV... 目的:研究泛素编辑酶A20在抑制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中的作用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无牙周炎(Control)组、牙周炎及PBS注射(PBS+P)组、牙周炎及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注射(AAV+P)组、牙周炎及A20过表达AAV(AAV-A20)注射(A20+P)组。采用丝线结扎联合局部涂菌构建C57BL/6J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在小鼠牙龈局部注射AAV-A20以实现A20在牙周组织的过表达。A20免疫荧光染色验证AAV-A20在局部牙周组织的转染效率。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比较各组小鼠牙槽骨吸收程度及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破骨细胞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牙周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Вligand,RANKL)及自噬相关因子表达。结果:与PBS+P组及AAV+P组相比,A20+P组小鼠牙周组织自噬水平降低(Beclin-1、LC3B表达下降,p62表达上升),RANKL表达下调,上颌第一第二磨牙之间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减少,牙槽骨吸收程度减轻。结论:A20通过负向调控自噬缓解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有望成为牙周炎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0 自噬 实验性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预防剩余牙槽嵴吸收实验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健 谢富强 +1 位作者 李平 董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植入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用于预防牙槽嵴吸收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壳聚糖组、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18只/组;制备复方骨形成... 目的:观察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植入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用于预防牙槽嵴吸收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壳聚糖组、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18只/组;制备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及单纯壳聚糖复合物,分别植入对应组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内;3组动物于3、6、9周每组每次处死6只,切取下颌骨,用软X线机配备Image-Pro Plus软件检查牙槽嵴相对高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骨密度值,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牙槽窝成骨。结果:3、6、9周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牙槽嵴相对剩余高度和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及单纯壳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周病理切片显示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组牙槽窝成骨优于对照组及单纯壳聚糖组。结论: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复合物可用来预防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形成蛋白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利用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崔迪 张杨珩 +2 位作者 张婷 魏挺力 闫福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 目的比较两种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方法。方法结扎小鼠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分离其右侧上颌骨后进行micro-CT扫描。由3名医师分别采用重建法(R法)和改良的断层测量法(T法)进行牙槽骨测量,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不同测量者采用R法进行测量的标准差(SD)为35.67μm,采用T法的SD为14.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测量者采用R法测量3次所得结果之间的SD为34.87μm,采用T法的SD为7.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法测量小鼠牙周炎模型牙槽骨吸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优于R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周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后牙牙槽骨吸收模型的建立及破骨细胞的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子杰 戴永雨 +1 位作者 栾文民 于世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后牙牙槽骨吸收模型并对破骨细胞(OCs)进行鉴定。方法用3-0丝线结扎大鼠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并喂以高糖软食,行H-E切片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扎后牙周组织的变化;应用抗CTR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OCs。结果大鼠后牙结扎后第3... 目的建立大鼠后牙牙槽骨吸收模型并对破骨细胞(OCs)进行鉴定。方法用3-0丝线结扎大鼠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并喂以高糖软食,行H-E切片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扎后牙周组织的变化;应用抗CTR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OCs。结果大鼠后牙结扎后第3天,结扎部位上皮糜烂,结缔组织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牙槽骨表面出现蚕食状吸收陷窝,第7天以后,结扎部位牙槽骨高度降低。在牙槽骨表面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内及附近组织,可见CTR阳性的多核和单核细胞。结论丝线结扎和高糖软食的局部刺激成功地诱导了大鼠牙槽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应用抗CTR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OCs可用于探讨牙槽骨吸收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细胞 降钙素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抑制Slit2/MAPK信号通路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代喆颖 郭怡 +2 位作者 刘阳 李汶嘉 周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基于Slit同源物2(Slit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SIF低剂量组(L-SIF,25 mg/kg)、SIF高剂量组(H-SIF,7... 目的:基于Slit同源物2(Slit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SIF低剂量组(L-SIF,25 mg/kg)、SIF高剂量组(H-SIF,75 m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使用丝线结扎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L-SIF组和H-SIF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SIF,Control组和Model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ELISA检测大鼠血清Slit2、TNF-α、IL-6、IL-1β水平;Micro-CT扫描检测釉牙骨质界至牙槽骨嵴顶(CEJ-ABC)距离和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评估牙槽骨丢失情况;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评估组织炎症反应、骨吸收和破骨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牙周组织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牙周组织Slit2、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血清Slit2和TNF-α、IL-1β、IL-6水平、CEJ-ABC距离、牙周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破骨细胞数量、RANKL阳性表达、Slit2蛋白水平和p-P38 MAPK/P38 MAPK显著升高,BMD和BV/TV、牙周组织OPG阳性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Model组相比,L-SIF组和H-SIF组大鼠血清Slit2和TNF-α、IL-1β、IL-6水平、CEJ-ABC距离、牙周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破骨细胞数量、RANKL阳性表达、Slit2蛋白水平和p-P38 MAPK/P38 MAPK显著降低,BMD和BV/TV、牙周组织OPG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H-SIF组上述指标变化显著优于L-SIF组(P<0.05)。结论:SIF可抑制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和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lit2/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周炎 吸收 Slit同源物2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骨水平吸收条件下上前牙全瓷联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彬 安虹 +2 位作者 郭超 杨贝贝 王家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建立牙槽骨水平吸收条件下上颌前牙全瓷联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上前牙联冠修复后不同组织的应力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以健康成年人为实验对象,利用CBCT扫描获取实验数据,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及ANSYS等计算机... 目的:建立牙槽骨水平吸收条件下上颌前牙全瓷联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上前牙联冠修复后不同组织的应力分析提供基础。方法:以健康成年人为实验对象,利用CBCT扫描获取实验数据,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及ANSYS等计算机辅助软件,通过对牙槽骨及牙周膜组件的均匀降低模拟牙槽骨水平吸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牙槽骨水平吸收条件下上颌前牙全瓷联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7个组件:修复体、预备体、皮质骨、松质骨、黏膜、牙周膜、牙髓。结论:所建立模型形态逼真,各组件结构特性及力学参数清楚,载荷力作用下可均匀传递到各个部分,有效模拟了牙槽骨水平吸收条件下上颌前牙全瓷联冠修复后的应力状态,可以为应力分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吸收 全瓷联冠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牙龈紫质单胞菌脂多糖引发猪牙槽骨组织吸收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刘荣森 李颖超 +2 位作者 王东胜 布静秋 倪紫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牙周袋内革兰阴性厌氧菌在牙周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龈紫质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的作用更是研究的焦点〔1〕。细菌来源的可溶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骨吸收的直接原因。Pg来源的脂多糖具... 牙周袋内革兰阴性厌氧菌在牙周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龈紫质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的作用更是研究的焦点〔1〕。细菌来源的可溶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骨吸收的直接原因。Pg来源的脂多糖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及特征性免疫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单胞菌 脂多糖 吸收 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影响拔牙后牙槽骨吸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丽 高莺 +2 位作者 周根祥 王璨 张晓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降钙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剩余牙槽骨吸收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降钙素+明胶海绵组。术后4周、8周和12周取材,应用CBCT、双能X线、组织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降钙素对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建立剩余牙槽骨吸收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降钙素+明胶海绵组。术后4周、8周和12周取材,应用CBCT、双能X线、组织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免疫组化检测。结果:4周、8周、12周时,降钙素+明胶海绵组剩余牙槽嵴相对高度、骨密度、骨质量均优于同一时间点的明胶海绵组和空白组,明胶海绵组与空白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4周时空白组与明胶海绵组的降钙素受体阳性表达、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RANKL/OPG比值均高于降钙素+明胶海绵组。结论:降钙素局部作用于大鼠拔牙后牙槽窝可有效减少骨吸收,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钙素特异性结合降钙素受体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颌切牙拔出后剩余牙槽嵴吸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哲 孙宏晨 +3 位作者 车彦海 吴健 王瑜 姜海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切牙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局麻下齐龈缘磨除右下颌切牙牙冠,每3天磨除1次,共3次,最后磨除后3d拔除右下颌切牙,术后0、1、2、4、8、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 目的:建立大鼠切牙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局麻下齐龈缘磨除右下颌切牙牙冠,每3天磨除1次,共3次,最后磨除后3d拔除右下颌切牙,术后0、1、2、4、8、12周分别处死大鼠。用软X线摄片测量大鼠下颌剩余牙槽嵴的长度和保存率,组织学方法评价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对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磨除牙冠后的不同时期牙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牙槽嵴长度:4、8、12周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相比明显降低(P<0.05);拔牙4周后牙槽嵴保存率明显降低。组织形态学:拔牙后2周,拔牙窝内可见新生骨,残存的血凝块减少;拔牙后4周骨改建活跃;拔牙后8周,拔牙窝内充满新生骨;拔牙后12周,新生骨和周围牙槽骨界限不清。牙冠磨除后,牙周组织出现水肿,主纤维束断裂,丧失功能排列,血窦增加,随时间改变逐渐加重。结论:可以采用拔除大鼠切牙的方法建立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伴高脂血症牙周炎大鼠血清IL-6及牙槽骨吸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冲 刘欣 +3 位作者 李豪 马千惠 常乐 任秀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 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组(C)、HL+CP组(D);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从建模开始15周后随机处死B组大鼠1只,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形成,则建模成功。再将C/D组随机分为2小组,C1/D1为自然进程组,C2/D2为牙周基础治疗组,进行2次牙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周、第1次干预后1周、第2次干预后1、3、5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单侧上颌骨,剥离牙龈,进行亚甲基蓝染色,使用电子数显卡尺在徕卡显微镜(16X)下测量离体上颌骨实验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mentoenamel junction and alveolar bone crest,CEJ-ABC)的距离(第一、二磨牙共12个位点)作为牙槽骨吸收值以检测牙槽骨吸收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6含量C、D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1/D1组随时间推移一直呈现上升趋势,C2/D2组则在第2次干预后1周血清IL-6含量达到高峰,随观察时间延长则逐渐下降并低于基线水平(P<0.05);牙槽骨丧失量:C、D组>A组(P<0.001),而C2/D2组较C1/D1组牙槽骨丧失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槽骨吸收与血清IL-6水平呈Pearson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脂血症可加重牙周炎病变,牙周干预后短期内表现为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远期则可能因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而减轻全身病变进程。血清IL-6水平升高后,牙周局部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量增加。牙周基础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的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丧失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周炎 高脂血症 周基础治疗 白介素6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突和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文抑西 石冰 杨壮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 目的研究牙槽突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对腭裂上颌骨模型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用15岁男性患者头颅CT扫描DICOM数据建立3种单侧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叠加不同的植骨块形成牙槽突植骨修复及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修复后的腭裂上颌骨模型。在上颌骨前牙区及两侧前磨牙区以正常上唇压力加载负荷,观察各种应力沿上颌骨分布的特点。结果未植骨模型,上颌骨段以变形和移位为主,各种应力集中于上颌骨前壁、牙槽突和腭板等处。植骨模型表现为应力分布均匀化。牙槽突植骨可以显著降低由于上颌骨变形而产生的剪应力和牙槽突的向内移位。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是与牙槽突植骨差异不大。结论唇裂修复手术后产生的压力是使未作植骨修复的牙槽突产生变形移位的主要原因。牙槽突植骨修复可以使腭裂上颌骨表面应力分布趋向均匀,生物力学意义重大。牙槽突加硬腭全裂隙植骨可以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与单纯牙槽突植骨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上颌有限元模型 硬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芹酚水凝胶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露露 滕念 +2 位作者 高甜甜 王洪斌 高翔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3-608,共1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香芹酚水凝胶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泊洛沙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基质,制备负载香芹酚的温敏型水凝胶。SD大鼠经结扎线法造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牙周炎组、空白水凝胶组及低、中、高剂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香芹酚水凝胶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泊洛沙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基质,制备负载香芹酚的温敏型水凝胶。SD大鼠经结扎线法造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牙周炎组、空白水凝胶组及低、中、高剂量香芹酚水凝胶组,观察各组大鼠牙周炎症状及牙槽骨CT结构;观察肝、脾、肾及牙周组织变化;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指标;Western blot检测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 (NF-κB)通路蛋白表达;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香芹酚水凝胶具有良好缓释性、生物相容性及细胞黏附性;香芹酚水凝胶组大鼠牙周炎症状明显减轻,牙龈组织中OPG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NF-κB蛋白水平及各炎症因子水平大幅降低(P<0.01)。结论 香芹酚水凝胶可调节OPG、NF-κB通路,减少牙槽骨吸收,改善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炎 香芹酚 水凝胶 保护素通路 核因子-κB通路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充填材料修复髓室底穿孔及所致根分歧病变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丽 黄巍 +2 位作者 吴燕丽 栾庆先 宋梓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873-875,共3页
目的对比银汞、MTA、Ca(OH)2+GIC修复不同大小髓室底穿孔所导致的牙周根分歧部位牙槽骨吸收的疗效,评价3种材料对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硬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86个髓室底穿孔的磨牙或前磨牙,按穿孔大小分成2组,每组按就诊时间... 目的对比银汞、MTA、Ca(OH)2+GIC修复不同大小髓室底穿孔所导致的牙周根分歧部位牙槽骨吸收的疗效,评价3种材料对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硬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86个髓室底穿孔的磨牙或前磨牙,按穿孔大小分成2组,每组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MTA、银汞、Ca(OH)2+GIC修复,于3、6、12个月随访观察,拍X线平行投照片,观察病变区临床疗效及牙槽骨恢复情况。结果穿孔直径<2mm,MTA修复成功率100%,银汞成功率75%,Ca(OH)2成功率78%,差异无显著性。直径>2mm,成功率分别为64%,42%,64%,银汞与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TA及Ca(OH)2+GIC修复大的髓室底穿孔所导致的牙周根分歧部位牙槽骨吸收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银汞组,是两种很好的骨修复诱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室底穿孔 周根分歧病变 吸收 MTA 银汞 CA(OH)2 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骨内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吸收的中切牙的有限元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春宝 马轩祥 +1 位作者 张少峰 张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研究分析Ⅱ度牙槽骨吸收的上颌中切牙植入根骨内种植体后的种植体 骨界面、牙本质以及牙周膜的应力特点。方法 :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 ,根据王惠芸对中国成人上中切牙形态的统计数据 ,模拟牙根形态 ,建立有限元模型 ;10 0N垂直... 目的 :研究分析Ⅱ度牙槽骨吸收的上颌中切牙植入根骨内种植体后的种植体 骨界面、牙本质以及牙周膜的应力特点。方法 :二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 ,根据王惠芸对中国成人上中切牙形态的统计数据 ,模拟牙根形态 ,建立有限元模型 ;10 0N垂直和斜向静力加载 ,采用Super sap( 1991年版本 )有限元分析软件 ,在PⅢ 5 5 0IBM兼容机上进行运算。结果 :根骨内种植体植入Ⅱ度牙槽骨吸收的单根牙后 ,可显著减小牙齿的松动度 ;垂直载荷作用时 ,可显著降低骨组织、牙周膜的VonMises应力、拉应力和压应力以及牙本质的VonMises应力和压应力水平。牙本质内的拉应力水平稍有增加。骨组织主要受压应力作用 ,应力集中区在种植体的尖端 ;斜向载荷时 ,牙槽嵴顶和牙周膜的应力水平较植入前有明显减小 ;而牙根尖部的牙本质和骨组织的各项应力水平则有显著的提高。结论 :根骨内种植体对牙周损害牙齿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种植体植入 吸收 有限元 应力分析 本质 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丽 王金竹 +2 位作者 解涓 刘成龙 李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磨牙根柱结构对局部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291例成年牙周炎患者1167例患牙,用CBCT测量磨牙根柱长度,牙槽骨吸收模式和水平吸收程度,比较根柱长度对牙槽骨吸收模式和水平吸收程度的影响。结果:磨牙根柱长度与... 目的:研究牙周炎患者磨牙根柱结构对局部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纳入291例成年牙周炎患者1167例患牙,用CBCT测量磨牙根柱长度,牙槽骨吸收模式和水平吸收程度,比较根柱长度对牙槽骨吸收模式和水平吸收程度的影响。结果:磨牙根柱长度与牙槽骨吸收类型无关,下颌磨牙根柱长度与牙槽骨水平吸收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下颌磨牙长根柱可能会促进牙周病患者局部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周炎 根柱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牙牙槽骨吸收对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斌 张富强 +1 位作者 于力牛 王成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观察基牙牙槽骨发生一定程度吸收时,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建立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牙列模型,设计正常基牙的对照模型及基牙牙槽骨Ⅱ度吸收的实验模型,在ANSYS 5.5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观察最大应力值及其分布。结果与... 目的观察基牙牙槽骨发生一定程度吸收时,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建立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牙列模型,设计正常基牙的对照模型及基牙牙槽骨Ⅱ度吸收的实验模型,在ANSYS 5.5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观察最大应力值及其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个基牙牙槽骨Ⅱ度吸收时,固定义齿最大应力值及其分布无明显变化;当两侧基牙牙槽骨均有Ⅱ度吸收时,则基牙受力显著增加。结论从应力分布角度看,固定义齿修复中,当两侧基牙牙槽骨均有Ⅱ吸收时,增加基牙数目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义齿 吸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rinB2/EphB4在牙槽骨吸收-重建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利红 黄玫 +1 位作者 吴燕岷 陈莉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331-233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EphrinB2/EphB4信号在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前后、小鼠MC3T3-E1细胞骨吸收上清处理前后EphrinB2及EphB4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S-P... 目的初步探讨EphrinB2/EphB4信号在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前后、小鼠MC3T3-E1细胞骨吸收上清处理前后EphrinB2及EphB4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S-P)法、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牙体牙周联合标本中EphrinB2、EphB4的表达情况。结果 EphrinB2和EphB4在小鼠RAW264.7细胞、MC3T3-E1细胞中均有明显的表达,骨吸收上清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分化的成骨细胞EphrinB2表达量(17.53±0.43)较阴性对照组(15.67±0.45)有显著升高(P<0.01);采用E-LPS注射法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的实验性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模型中免疫荧光结果可见EphB4和EphrinB2分别在牙槽骨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存在区的高信号。结论 EphrinB2/EphB4信号参与了骨吸收-重建过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可共表达EphrinB2/EphB4并可能存在成骨细胞间的EphrinB2/EphB4传导完成促进成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 EPHRINB2 EPHB4 吸收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